林则徐禁烟名言(49句精选句子)
林则徐禁烟名言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2、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接连降到林则徐头上。琦善当然不会错过这陷害和打击报复林则徐的机会。他险恶的声称,英国不满的就只是林则徐一个人,只要朝廷惩治了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
3、健康是一个人一切的根基,应爱惜身体。一个人生活要有节,不能常常熬夜,不可以暴饮暴食,无视这一切,恣意妄为,身体耗损的很严重,那时候买再贵的药也为时晚矣。
4、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林则徐禁烟名言)。
5、 此后不久,林则徐有句名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意思是说,如果有利于国家可以把生命献出去,哪能因祸福而转移自己的奋斗志向呢!这是他“常不去口”的座右铭。这句名诗与这则名言恰好互为注脚。然而这则名言的最好注脚还是他的行动。在禁烟斗争中,他正是按着“誓与此事相始终”的志向去奋斗的。具体说来,其在缴烟问题上,他迫使鸦片贩子缴出两万余箱,并在虎门当众烧毁,从而大灭了敌人的威风,大长了人民的志气,其在具结问题上,他揭穿敌人种种鬼蜮伎俩,取得了成功。就整个禁烟斗争来说,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中国近代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林则徐其言行如此一致,其功绩如此卓著,真不愧是近代史上的一位爱国民族英雄。
6、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林公丁父忧回原籍福州守制时,有七古《题韩云昉抚部克均“龙湫宴坐图”》中有句云:“雁山在郡不能有,康乐枉为永乐守;西来尊者此山开,掷丈云中玉龙走;涅槃一去蒲团空,但见法雨飞蒙蒙”、“是时公为入定僧,潮音千劫浑不膺;倏然挂杖一抚掌,龙来听法泉无声;拂衣笑视佛弟子,且为大千众生起。”林公把雁荡山大龙湫瀑布喻为西天佛祖掷杖化成的一条玉龙,而且是能够听法受化的神龙,把飞溅的水花喻为蒙蒙法雨,使佛理与美景融为一体,以佛喻物咏景想像丰富奇特。
7、一个人如果以为自己学问高便瞧不起人,就会心生傲慢,着一定跟学问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博大谦卑才是真正的学者。(林则徐禁烟名言)。
8、雄关楼堞倚云开,驻马墙边首重回。清·林则徐《塞外杂咏·其二》
9、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10、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
11、1850年11月,历经坎坷的六十六岁的林则徐,指天三呼“星斗南”,与世长辞。
12、禅海环城大九州,平生欲策六鳌游。——清·林则徐《塞外杂咏·其一》
13、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十一月,有七古《齐梅麓彦槐“送古佛入焦山图卷”》,中有句云:“金人入梦始有佛,六代造像何纷纷;唐初采经及西竺,供养功德宜精勤。”“齐君种善多善根,古佛显应成妙因,杉板船轻剪江去,江风不动波澐澐。是日山中佛光现,异云五色明朝暾;音乐鸟鸣溪涧晓,旃檀香散林峦春。汲来冷泉作清供,曼陀罗雨吹细蕴。我闻八万四千幻名相,世尘讵著莲花身。天人感应现则刹竿自树波由旬。为君作歌歌止此,别有灵契君应闻,铜观音像光福村,在宋出士祈祀殷。雨旸征应纪前志,年久庙圮丛棘榛。前年去年两祷旱,杨枝滴水苏吾民。人无饥寒圣人悦,亲洒宝翰题遍璘。君如来游太湖滨,请依兰若瞻慈云。更将贞白摩岩手,一写裴休赞佛文。”
14、译文:无边的禅海环绕着茫茫的九州,我的平生之志就是乘着六鳌去漂游。
15、这是林则徐为福州西湖李纲祠题联,这对楹联不仅反映了林则徐当时的心境,也是林则徐一生为官的真实写照。
16、 奏议之文,一般说来,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既符合义理,又切合实情;其论述条理井然,层层深入;其语言平实有力,以感动君王之心。这则名言开头四句说,法律的轻重以弊害的轻重为标准,所以说刑罚有的时代轻,有的时代重,都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制订的,是不得已的。这一论断可谓观点明确,符合义理。进而接触现实事物本身,以鸦片危害为例进行论述。可谓论据充分,切合情理。在论述鸦片危害时,分为两层,“当鸦片未盛行之时”,“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法当从严”。两相对比,前者为辅,后者为主,其论述方法可谓井然有序。为了强调“法当从严”的主张,作者用了一个多层假设复句进行推论,“若犹泄泄视之”,则后果不堪设想,接着用两个递进句式表达推出的结论,“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步步进逼,点明了后果的严重性,回应了“法当从严”的主张,可谓层层深入。最后结尾,用反问句式抒慨叹之情,可谓感动人心。刘勰《文心雕龙》日:“奏者,进也。言敷于下,情进于上也。”这则名言,平实有力,切中肯綮,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可谓得其体矣。
17、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春,有七古《题冯笏軿“红杏枝头春意闹图”》,有句云:“三生慧福孰能兼,占尽韶华颇不廉;悟彻优昙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林公讲的是开悟,而且要像“世尊拈花,迦叶微笑”那样大彻大悟。可见其超然物外、向往禅悟境界的心情。
18、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9、中有古佛立亭亭,苾刍合十朝诵经。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
20、鸦片腐蚀中国的统治机构。许多贵族、官僚、地主吸食鸦片以后,更加腐败,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他们接受贿赂,包庇鸦片走私,用加租增税等种种方法,把购买鸦片的花费转嫁到人民身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1、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七月,林公赴云南任考官,路过贵州黄平州飞云岩,岩上有观音大士立像,林公立即下车合十参拜诵经,在七古《飞云岩》中有句云:“中有古佛立亭亭,苾芻合十朝诵经;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可见其虔诚心境。
22、在宗教信仰及其活动方面,林则徐除在日理万机和戎马倥偬中,坚持“行舆日课”,不废诵经念佛外,在《林则徐日记》中还可以查找到不少他供佛礼佛、求佛祈雨、写经赠友、忌日持斋、兴办佛事的记述。例如:
23、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清·林则徐《塞外杂咏》
24、我的一片苦心未必是老天在辜负我;辣手摧花需要防备那些别有用心不怀好意之人。
25、道光十七年,林则徐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夏季河水常泛滥成灾的境况,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无一处漫口。
26、拓展: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他们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以示敬畏。林则徐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禁烟极严。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贵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垂手敬听,连声称是。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27、释义:把拥有一个只容得下膝盖大的地方读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寄托了他对后人的期望。
28、我们做事情假如不遵循道义、章法,只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去施展,往往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天地之间做人做事纲领不会因为时空改变。
29、林公交往的佛教界人士中,既有在家的居士,也有出家的诗僧。在诗僧中,根据记述可以肯定有两位,一位是林公赞誉其“诗亦清隽”的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巨超法师,一位是昆明西山华亭寺方丈岩栖法师。岩栖法师系林公在担任云贵总督期间结识的,两人过往甚密,林公对其诗甚为激赏,曾为《岩栖诗草》题七言绝句四首。诗云:
30、在广州禁止鸦片的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为抗击鸦片侵略,战胜敌人,他进行了大量的“师夷之长技以制敌”的军事变革实践。
31、我们假如用不法的手段去获得财富,纵使日后再拿出钱去帮助别人、救助别人,也无法弥补自己道义上的缺失了。一个人对于财富要明理,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2、 “此次本大臣自京面承圣谕,法在必行,且既带此关防,得以便宜行事,非寻常查办他务可比。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
33、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抵广州,于二月初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
34、 后来魏源就是在这部书的基础上,又总结了林则徐对敌斗争中的实践经验,编成了《海国图志》,为中国人乃至东方人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提供了一部珍贵的资料。魏源在《序》中所说的“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论断,正是林则徐“制驭准备之方多由此出”这一论断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林则徐实践经验的总结。仅此一斑,也可以看出,林则徐确是一位注重调查研究、敢于面对现实的人,是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范文澜:《中国近代史》)。
35、宣宗皇帝认为他说得十分正确,曾十九次命他入朝会见咨询。(并)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赶到广东调查处理鸦片事件。
36、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
37、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六月,有七绝《潘公甫舍人冒暑游洞庭,舟过鄂州,留之不可,枉三绝句答之》,其一云:“去年曾对君山碧,天楚东南首重回;谁料杜门老居士,一帆六月剪江来。”林公的这位友人原是一位佛门老居士。
38、他建议朝廷制炮造船;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
39、林则徐出生于福建,其父亲为教书先生,除了从小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之外,他还深受妈祖“立德、行善”的精神熏陶。这些理念都对以为为官的林则徐产生重要的影响。
40、在短短二十年间里,鸦片的大量输入导致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出,林则徐也意识到了这点,在认清鸦片对中国所造成的危害之后,果断上书道光帝,奏书中提到: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也正是这句话,惊醒了犹豫不决的清朝统治者-道光帝,最终道光帝力排众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给了林则徐在政治上的极大支持。
41、 “近年雇有翻译之人,因而展转购得新闻纸,密为译出。其中所得夷情,实为不少,制驭准备之方,多由此出。虽近时间有伪托,然虚实可以印证,不妨兼听并观也。”(《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
42、林则徐是“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以及与侵略者的斗争中,深深意识到国人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通过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林则徐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侵略。
43、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
44、从那时起,林则徐在我心中就是民族英雄的名字。长大后,在课本中也学到了林则徐的很多故事,林则徐生于1785年,去世于1850年,今天是他逝世169周年的日子。他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则持开放的态度,主张学习他们。
45、 文中所说“新闻纸”者,即今之报纸也。这篇文章既然是作为经验之谈介绍给别人的,那么在阐释道理时就不要说得那么绝对,以免有强人所难之嫌。如“制驭准备之方多由此出”中的“多由”,“不妨兼听并观”中的“不妨”,皆用得比较委婉,留有余地,既不同于第一则名言那样情辞恳切,也不同于第二则名言那样坚定果决。这种视文种而定的修辞方式实值得我们学习。
46、中国古代文人向来信奉儒家的思想,一直以来他们都本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和为官素养。林则徐的伟大也体现在这一方面。
47、鸦片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清军的将领和士兵也有人吸食鸦片。如在广东水师中,官兵不但吸鸦片还大量受贿。水师巡船竟至和英国鸦片船约定“每箱鸦片收到5万元到10万元”,大批“缉私船”甚至变成了鸦片走私船。
48、其经本只有四寸多长,三寸多宽,每面六行,每行十二字,以便于随身携带。所书经咒,笔力遒劲,字迹工楷,端严秀美,一丝不苟,足见其对佛教的虔诚与恭敬。(林公逝世后,后人将其合订为一册,题为《林文忠公手书经咒日课》,1987年7月,中国佛教协会将此书影印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