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阳到底有多厉害(112句精选句子)
王明阳到底有多厉害
1、当时临江府知府戴德孺问王阳明:“听说朱宸濠兵势强盛,您打算怎么对付他?”
2、参加科举是他必然的人生道路。三次考试才中举,到工部观政,后来,得罪大太监刘瑾被打了四十廷杖,贬为龙场驿丞,就这样,刘瑾还派人追杀他,他制造了一个投水自杀的假象才得以逃脱。这是智识异于常人。
3、王阳明认为少数民族内心和我们一样都有良知,这种良知发挥出来就是很大的能量,可以照亮我们的人生,照亮世界甚至宇宙。于是他继续反思自己为学为官为人的整个历程,终于有一天,他在石棺里思索,夜色浓重,四野寂静,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见,但是王阳明的内心世界正经历一场电闪雷鸣、岳撼山崩的激烈斗争。
4、其声望在嘉、万百年间(1522-1620)达到鼎盛,万历十二年(1584)入祀孔庙,成为朝廷认可的历代大儒之一。其后学在南直隶、江西、浙江等地十分昌盛,北方亦有传播。但与此同时,也有其他心学大儒在讲学,如陈献章(1428-1500)之传人湛若水(1466-1560)在南直、湖广与广东也有影响。福建一地儒者则多坚守朱学。其思想在明末即已受到东林一派的攻击,入清后更被视为明代亡国的根源之其后道学整体失势,考据学、公羊学等儒学流派先后兴起,王学陷入沉寂。惟在清末则由于日人的影响和中国知识分子寻找可以为“体”的”中学“,有一定的抬头。所谓”一生俯首拜阳明“之类的传说,很可能是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编造出来的神话。
5、明代奇人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而且善于统兵作战,经常听各种学者夸明代奇人王阳明是个牛人,王阳明到底有多牛?沿着王阳明的成长历程我们一起来看看:
6、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时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不能理解其本意,惊讶者有之,非难和指责者层出不穷。王阳明曾经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举世困酣睡,而谁偶独醒?疾呼未能起,瞪目相怪惊。反谓醒者狂,群起环门争……”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王阳明已经是平定藩王之乱的大功臣,却依然遭受其他官员的攻击。当年进士考试由礼部负责出题,策问题中涉及心学,出题人暗中希望考生指责王阳明。可见王阳明的处境之艰难。(王明阳到底有多厉害)。
7、正德十五年(1520年),退居杭州数月的王阳明回到赣州,立刻进行了一场大阅兵,教导兵卒作战。当时,江彬派人打探了王阳明的动静。认识王阳明的人都担心,这样的行为会刺激到皇帝身边那些想让王阳明马失前蹄的奸佞小人,其门人陈九川也为此担忧,出言劝诫。王阳明说道:“吾在此与童子歌诗习礼,有何可疑?”并作《啾啾吟》(《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一诗:
8、他在平定江西匪患和朱宸濠叛乱的过程中,不但用兵法,而且还是用心理战,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手的心理动向,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打击对手,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比如和朱宸濠决战时立起一面白旗“宁王已擒,我军不得纵杀”,这造成叛军混乱而致大败。第二天王阳明就抓住了朱宸濠。
9、博文 | 通识 |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10、1527年,两广地区发生叛乱,当地的总督无力平叛,于是王阳明因为以往平定叛乱的战绩,再次被推荐到平叛重任上。
11、王阳明在去世400年后,还让中外英雄俯首。
12、其实之所以很多人不了解它,可能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思想一直传承在对他有欣赏能力的那一部分人里面,而且他的这种思想呢,已经慢慢的演变成了现在的实事求是的这种思想上来,而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还要发展自己的心学研究能力。
13、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指引了中国两千余年的思想潮流,被称为“文圣”和“万世师表”,圣人之名实至名归。那么王阳明一生又做哪些事,被历史学者称为圣人呢?
14、阳明心学之所以被日本人广泛接受,就是因为他的思想非常符合日本民族的特点,而且阳明心学的“求道”方式是整体性的,简单易操作。
15、朱厚照15岁就即位称帝,他极其聪明,但是即位之后受到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的蛊惑,每天纵情玩乐,不是在宫中斗豹玩灯,就是溜出宫去寻花问柳。
16、然而牛人命运皆多舛,他也大起大落几次,考个进士都考了三次才中。几经磨难,王阳明却说:大家都是在为不得志而羞耻,可我却为自己因为不得志懊恼而羞耻。是的,他就是个这般不同寻常的牛人。(王明阳到底有多厉害)。
17、悟道后的王守仁命运也迎来转机,刘瑾一伙被扳倒,王守仁重新被启用。
18、“这位大哥,衣服穿着很漂亮啊,有没有对象,哎呀,现在都不好找对象呀,我连孩子都生不出来,嗯,是,是,老王还有个亲戚没对象呢,家境甚好,我看你一表人才,,,”
19、出生后,他5岁还不会说话,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故祖父给他改名“守仁”,“阳明”是他的号,从那以后他才开口说话,够神奇的了吧!这一传说或许说明王阳明确实是承载着一些伟大的使命而来的吧!
20、就这样,朱宸濠彻底被王阳明的这些计策耍得团团转。
21、迂腐、执拗,不灵活,现在生活中如果碰到这样的人,我们一般会下这样的结论。
22、良知不仅仅是体现在道德上,更多体现在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遵循上。事物本质,都要遵循良知而行,脱离良知,必然溃散。再举一例,作战之时,主力和游击部队要互相配合,步兵和骑兵要有层次按步骤进攻。如果游击部队不配合主力,不及时提供情报,或不从侧翼辅助,则主力有可能被击溃,这也会泱及游击军本身,最后落得全军溃败。
23、王阳明却笑着说道:“叛军现在进不得逞,退无所归,他们的锐气已经减弱了。如果出兵,挫其锐气,将不战自溃。”然后下令转告诸将,准备在鄱阳湖上与叛军决战。
24、对于团体如企业来说,将善恶放在得失之上,将长远利益、社会和谐和员工幸福放在短期利润、破坏环境和血汗工厂之上,才能彻底摆脱投机市侩的阴影,成为真正改变世界的巨人。
25、王阳明心学在战争当中的运用原则是八个字: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26、镇江文人还以为是王家准备好的,于是临时出题,让他以“蔽月山房”为题,再写一首诗。王守仁稍微想了想,张口就来:
27、王阳明的到来令家中甚是欢喜,王阳明也十分的争气,年少之时便已有所作为,王阳明的思想不没有专注于考取功名,而是为国家前途担忧,像让自己成为一个圣贤之人,更是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向皇帝上书,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并且逐渐地表现出了对兵法研究的兴趣。后来更是对诸葛连前辈兵法有着深入的研究,并且习得了其中的精髓。
28、王阳明从小就志存高远,心思不同于他人,一次课堂上的探讨,他竟认为科举并不是第一头等大事,真正最要紧的是读书做圣贤之人。然而牛人命运皆多舛,他也大起大落几次,考个进士都考了三次才中。几经磨难,王阳明却说:大家都是在为不得志而羞耻,可我却为自己因为不得志懊恼而羞耻。是的,他就是个这般不同寻常的牛人。
29、结婚后,王守仁专心学习朱熹的学问——格物致知。意思就是:你必须专心学一门技艺,把它彻底弄明白,在学习另一门。这样一门一门的学下去,总有一天能够融会贯通,这样你就成圣贤了。
30、意思就是:我们都具有一颗本心,这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不论学习、交友、办事、感情,都是由这颗“本心”在判断、分析、决定。
31、第四:他又是一个最可爱的老师,以传心学为己任。
32、王阳明令人将手抄文书缝在十几名小吏的衣袖中,让小吏们故意被朱宸濠的伏兵擒住,使伪造文书落入朱宸濠手里。
33、话说朱宸濠放弃攻打安庆,赶来救援南昌城。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叛军兵势强盛,如今既然有省城可以守,不如收兵入城,坚壁清野,任叛军挑衅,等四方援军到了再开战。
34、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35、根据阳明心学的理论,只要顺应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及其简单。越是简单的东西,其效果越具有真实性。
36、所以王阳明就穿着便服上路,经过长江时写了一篇《吊屈原文》,又写了一首《投江绝句词》,表示自己要效仿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准备投江自尽。
37、如果说平定南中盗贼只是王阳明“文人用兵”的开始,接下来的平定宁王之乱则证明王阳明在军事上取得成功绝非偶然。
38、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
39、平定了宁王叛乱,王阳明不仅没有得到明武宗的任何封赏,反倒还要为了让武宗开心而费尽心思。
40、王阳明在私塾读书的时候,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天下第一等的事情是什么?”大家都答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没有让老师满意,而王阳明回答这个问题是冲口而出,作圣人是天下第一等的事情。这个境界令老师和后世的人们都惊掉下巴,但是这就是少年壮志呀!谁敢说人家做不到?这就是志向异于常人。
41、只能这样说,人生初遇王阳明的时候,是个巧合。那时候父亲送给了我一本书--《活法》稻盛和夫。
42、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曾经有过关于三不朽的论述,他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能做到这三不朽的人,就可以被称为圣人。
43、当他们路过镇江时,一帮文人听说状元全家来了,于是就想见识一下状元的学问。这时王守仁站了出来,吟诗一首:
44、这种思想可以说伴随了老王一生,后来老王把他总结成“知行合一”,也就是媒体经常提的“知行合一”。
45、此时的王阳明正准备赶往福建,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后,他苦于手中无兵可用,当即下令在各地大量招募义兵,准备讨伐叛军。
46、王守仁立下大功,但是终正德皇帝一朝,他都没有受到更高的封赐,直到嘉靖皇帝时代,他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又开始了他的平叛生涯。
47、临终之时,当弟子问他的遗言时,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48、出于正义的立场、内心的向往,王守仁冒死上书:尽快释放无辜人员。
49、不到一年时间,王阳明就荡平了南中一带猖獗数十年之久的盗贼,当地人都把他看作神一样的存在。
50、年轻的我是真不喜欢看书,也不爱学习,这本书至今正文也就看了十页左右,陪着我从中原到深圳,到上海,到郑州……大约也有十年了。但十年,也就看了十页。
51、这件事,迅速传遍了南昌城,吃瓜群众都说:“真是个异人。”
52、王阳明是在江西丰城县得知宁王突然叛乱的消息的。丰城县距离宁王的南昌府城仅有一百二十里,如果继续北上的话,会很危险。此时王阳明麾下的军士,只有疲弱士卒百余名而已,如果驰奔赣州兴举义兵的话,距离又太远。
53、江户初期,阳明心学传到日本。“近江圣人”中江藤树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王阳明的高徒,王学左派(良知现成派)巨匠王龙溪的著作。
54、在王守仁之前,儒家学说完全服膺程朱之学,以格物,尊上等追求为主,王守仁却提出,应该更加注重人内心的感受和追求,不应该对外物过分看重,对于皇帝固然要忠诚,但是民心更重要,不能只知道有上而不知道有民。
55、然后,王阳明又亲自伪造了回复兵部的手抄文书,建议与其把朱宸濠包围在南昌府,一时恐怕难以消灭,不如各军缓步进军,只等朱宸濠率军离开南昌府城时,官军可在前往南京的路上设下伏兵。
56、但这些“圣”都是某一方面造诣突出,达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称之为“圣”,但这些圣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圣人。
57、即使是在战场上,敌方有违背良知的行为,就必然在战争中出现各种问题。举个例子,如果敌方内部,主将对士兵有克扣军饷的行为,这就是良知出现了问题,这就是敌方的一个大漏洞,利用这个漏洞,让良知惩罚敌方,被克扣军饷的士兵起而反抗自己的主将,那么可想而知,对方未战先乱,一战必败。
58、王守仁的父亲是状元,他出身书香门第又是官宦世家,王守仁自幼聪慧,颇有大志。
59、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何种体制,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王阳明临终有一句名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又有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
60、王阳明12岁那年询问自己的老师,人生的头等大事是什么,他的老师告诉他,是像他爹一样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为官,但是他并不这么认为。他告诉他的老师,他认为人生第一件大事应该是做圣贤。这件事情让他父亲王华知道后,觉得自己的儿子有点不可思议。
61、再到后来的1528年(嘉靖七年),王阳明也主持平定了明朝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以及断藤峡盗贼。仅仅凭借着自己所感悟的心学,王阳明在大小战争中可谓是百战百胜。
62、此时他父亲也被刘瑾赶出北京调往南京任职,王阳明回家见了一次父亲,他父亲说既然朝廷有令你就赴任吧,于是王阳明到了当时的贵州龙场,明朝的时候那里还是化外之地,瘴疠之乡,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王阳明在这里经历了极端艰苦的生活,他亲眼见到上任的小官吏死在路上,他带人把死者掩埋了。
63、为了将朱宸濠牵制在江西境内,为集结军队争取时间,王阳明还使用了一系列的用间、用诈、布疑、伏击、袭击的先发制人之谋,使他以绝对的劣势,却用出乎意料的速度建立盖世奇功。
64、就任途中,王阳明被刘瑾派人追杀,王阳明通过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并去面见了自己的父亲,在父亲的劝解下,王阳明选择了到龙场就任复命。
65、回来以后,此前对于土木堡明英宗被俘时间就印象深刻的王阳明把自己关了几天,之后交给了父亲自己想出的讨平关外蒙古的对策,王华连连骂到:“无知,狂妄。”
66、此外,“心学的思维方式是活泼而自由的,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择善而用之,在节奏无比紧张的当代生活和工作中,能焕发出新的生机。(罗智语)”
67、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68、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从小就显现出不凡之处。据说王阳明和大多数成功人士一样,出生之前便天生异象,他在母亲肚子里十四个月才诞生,在他诞生之前,奶奶就梦见云中仙乐飘飘,一位天神穿着红色的玉仙衣,抱着一个孩子,从天上降落到王家。他的爷爷王天叙就给他取名叫“云”,并给他生活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69、理所当然的,王守仁被打的屁股开花,贬到贵州去当一名招待所所长。
70、1529年(嘉靖七年),王阳明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的学生问他还有什么遗言,而王阳明只是面带微笑说出了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然后就溘然长逝了。王阳明生前官至新建伯,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71、鄱阳湖水战,王阳明军先是旗开得胜,随后情况有些不妙。王阳明的得力部下伍文定因为风向不利而陷入苦战,数十名士卒阵亡,只得后退。
72、王阳明心里明白的很:“虽然皇帝是说贬官,但是刘瑾肯定对我怀恨在心。我如果不用点计策,恐怕有性命之忧。”
73、王阳明曾去拜访娄谅,娄谅跟他讲了朱熹的“格物致知”,他听了之后,十分开心,就开始钻研朱熹的书,为了理解朱熹的理论,王阳明格了七天的竹子,但是没有一点收获,反而生了场大病,这个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王阳明刚开始很相信朱熹的论说,通过这次他便把朱熹之道放下了。开启了自己的心学研究。
74、二 1905年日俄在对马海峡进行了一场海战,日本大获全胜,这是人类历史亚洲国家战胜西方国家。日本指挥官东乡平八郎是明治维新的坚决支持者,而且随身带一块木牌,上书“一生俯首拜阳明”。
75、作为思想家,他开创了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立言为后人留下思想学识。他的心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是心学之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并称为圣人。
76、从某种程度上说,王守仁其实是把儒释道三家精神的精华糅合在了一起,以儒家为主体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77、天津市静海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领导对药王庙道众的寄语
78、宋代大学者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这话来形容王阳明亦不为过。纵观王阳明的生命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怀着救世惠民的抱负,以天下苍生为已任,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显赫功勋,提出了振聋发聩的思想学术。成为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的大家。
79、王阳明进士出身,在人们眼中是典型的文弱书生形象,没有人能想象得到他能够成功剿匪。
80、王阳明通过谍报得知,朱宸濠于南昌城外设下一千余名伏兵,于是先派遣精兵抄小路,对朱宸濠设下的伏兵展开夜袭,将其击败。伏兵的败残兵卒逃回南昌城后大大动摇了城内守军的军心,王阳明军乘机突入,叛军很快土崩瓦解。
81、王阳明的一生,也是意志坚定、坚持自我、特立独行的一生。
82、在强烈的贪欲激荡下,人们忘了敬畏。敬畏一种事物的本真和天性,敬畏自然法则,敬畏活泼泼的新生命,就不会伤害到我们的身心。一切事败,多出于轻慢,一切轻慢皆是少了敬畏。(王育琨语)
83、正像王阳明之前判断的,朱宸濠收到南昌危急的情报后,马上回兵保卫南昌。
84、首先,王阳明假造了一封由两广总制军务都御史杨旦发出的紧急公文,说是奉兵部尚书王琼之命,率领狼达土兵四十八万前往江西省府。王阳明派机灵之人带着这份伪造的公文前赴南昌,想办法让它落到朱宸濠的手里。
85、独孤九剑的精髓是什么?无招胜有招,随心所欲,不拘泥于一招半式,没有招式,就没有破绽。试问,一个毫无破绽的武功,谁又能击败他呢!
86、王阳明的心学也给出了答案,分三步走,那便是“坚实的基础,切实的手段以及忠实的执行”。我们细细品味王阳明的大小事迹,就会发现他确实是按照这个行为准则来做的,并且后来他的那些有一定作为的学生也都是阳明心学的忠实执行者。
87、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88、王阳明平定藩王作乱,这样大的功劳放在哪个朝代都值得大行封赏,可是当时王阳明并没有得到相应奖赏,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极其荒唐的君王----明武宗朱厚照。
89、次年,王阳明的父亲去世,王阳明回乡守制,在此期间,他在家乡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开始讲学。
90、王阳明被贬,去龙场途中又遇追杀。逃过大难,却清风海阔,不见一丝怨尤。在武夷山一野寺中,他题下《泛海》一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大意是:我根本就不在乎是顺境还是逆境,所有这一切都跟天空中的浮云一样,风一来,就被吹走了。月夜,我在静静的大海上泛舟三万里,那种痛快的感觉和我驾着锡杖、乘着天风,从高山之巅疾驰而下的感觉一样。
91、此时王阳明已经成功组建了8万人的军队,因为筹备仓促,王阳明对自己这支军队的作战能力并没有太大把握,他没敢率军和朱宸濠发生正面冲突,而是避开精锐,攻其守备空虚之处,直接进逼朱宸濠的封地—南昌。
92、王云的父亲王华听说后,给他的孩子改名叫“王守仁。”
93、这门学问的出现,也使得王守仁能够与孔孟、朱熹并列,成为永垂不朽的一员。
94、王阳明的一生确实非常牛,首先他出生的家庭就是个名门望族_牛人世家,传说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晋朝王義之书圣,父亲是当朝当红状元郎王华,王阳明很好的遗传了他父亲的基因。
95、王阳明的著名思想“知行合一”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觉,便是冥行,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元来只是一个工夫。”
96、王阳明提倡的“良知”说是一个严格的生命体,它包含敏锐的道德感知,也包含道德批判,既有道德的好恶之情,也有道德的法则。
97、可是王阳明就不一样,他真的会按照这个严格地去做:比如他马上就会去“格竹”,对着自己家院子里的竹子一坐就是好几天,一动不动,不吃不喝。
98、第二:他是一名出色的军师家如果没有它明朝可能发展方向可能改变,宁王造反他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改变了战争走向,又以自己影响力平叛福建。
99、“小兄弟,饿不饿,饿的话我让人给你准备饭菜,,”
100、所到之处,叛贼主力军居然闻风而降。很快,王阳明又率军大败退守的贼兵。
101、而老王天天在龙场痛不欲生的一天一天过,心里的前尘往事一篇一篇的翻,“不应该呀,我老王学习好,人品好,能力好,家境好,怎么就会落的今天这个地步,而且儒家,道家,佛家的道理相互矛盾,前后不这“天理”究竟在何处!”想啊想,想啊想,此处省略一万字的文言文,终于,老王想通了,"去你大爷的“天理”!",原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思就是说,人的本性之中,其实都有具备圣人潜质,根性自足,只是被在事物上求理的方式给误导了。
102、1509年,王阳明结束了三年流放生涯,不久就被召回北京,担任吏部官员。1516年,在兵部尚书王琼的推荐下,王阳明被提拔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南方区域。
103、王阳明的厉害之处可不止这些,终其一生,他还是少有的书法家以及文学家,其成就也是极高的,当他的学生向王阳明请教为什么他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到很好的时候,王阳明的答案只有六个字:“沉浸式的体验”。我想对于这六个字的领悟对于我们也是大有裨益的。
104、直至1499年(弘治十二年),王阳明才入仕为官,授兵部武选司主事。1506年,正德皇帝即位,大太监刘瑾开始擅权,王阳明应极为不满,直言上疏得罪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站驿丞,他的父亲也被牵连贬至南京。
105、他说讲究着,正是一个格物致志的精神,而且更是一种做事做人的方式和方法。
106、“云”字不就有说的意思吗?不就是道破天机——仙人乘云而来了吗?于是立即按照《论语》给王阳明改名为守仁,名字一改王守仁就会说话了,当然不是当时就说话儿,是逐渐学会说话了。这的确神异的不得了!
107、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108、这一去就引出一段平定江西匪患的故事,接着又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四十三天平定酝酿十几年的叛乱,而王阳明手下都是七拼八凑的军队。这是处理危机异于常人。
109、打战打的就是心理战,王阳明能平定宁王之乱,最关键是他使用了很多攻心奇谋。
110、几年前,当年明月在他的畅销系列书《明朝那些事儿》中对王阳明极力推崇,思想丰富、语言幽默的通俗版阳明传记《明朝一哥王阳明》让许多人知道了王阳明,浙江大学董平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传奇王阳明》,更是将这位从前只有思想史研究者才熟知的先哲推到大众面前,被他们所了解。王阳明就此火了。
111、我们还记得上学的时候,作为一个年轻的学者,王阳明在自己的院子里面欣赏竹子,而且通过竹子来格物致志他感觉完全是隔不出什么东西来,然后他才发现,用心血来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是最重要的。知行合一。我对王阳明的理解就是从知行合一这个思想上得来的,其实知行合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理论家和实干家,王阳明自身非常的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