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为训是什么意思解释(69句精选句子)

2023-06-14 08:44:45

不足为训是什么意思解释

1、(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2、(解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3、(误用):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4、一是表示“衰减、消沉”,如“诗兴渐阑珊”、“意兴阑珊”,意思是说没有什么诗兴了,兴致不高了。

5、(解释):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不足为训是什么意思解释)。

6、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7、  (鸣钟列鼎):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8、“补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

9、(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

10、(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11、(解释):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12、你“跳槽”了吗?在眼下,这是一句很平常、很普通的话。其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你炒没炒老板的“鱿鱼”?你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地方工作?但在明清时代,这句问话却含有狎邪之意,相当不雅。

13、(示例):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14、第二种,教诫曰训。如《齐书·颜之推传》:“之推撰家训二十篇,行于世。”

15、上述两句话中的“不足为训”都用错了,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这个词的准确意思。“不足为训”一词出自明代胡应麟的《诗薮续编》卷其中有一句话:“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16、他们宣扬偶像神异,诱惑愚民,和道教同样不足为训。

17、意思: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18、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

19、宋代李清照《逸句》诗:“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现代作家沙汀在《淘金记》中说:“亲眼看见他成了这镇上炙手可热的红人,而且目空一切。”所用“炙手可热”含义都与杜甫诗中表达的意思相同。

20、如果了解了“训”的各种含义,“不足为训”这个词就好理解了。

21、(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22、(示例):在李明炙手可热地时候,一些问题大家都不敢开口。

23、三是表示“残、将尽”,如“春意阑珊”,意思指春天渐去渐远。

24、训 xùn教导,教诲: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jiào )训。培训。 ◎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家训。 ◎ 典式,法则:不足为训。 ◎ 解释词的意义:训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训故”、“诂训”、“故训”)。训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

25、(示例):别看他现在名声淡了,当年可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26、评头品足: 在细节上过分挑剔长袖善舞: 会走门路,耍手腕休戚与共: 同欢喜,共悲伤,区别于患难与共不足为训: 训是准则的意思不名一文: 穷犯而不校: 校是计较的意思不绝如缕: 像细线一样连着,快断了,形容形势危机目无全牛: 技艺精湛,不是指没有全局观念目光如炬: 见识远大(以前一直以为是那种blingbling眼)

27、不可收拾: 贬义不孚众望: 不符合大家的愿望,和不负众望是相反的望其项背: 赶上,只能用否定,比如:不能望其项背,不可以说:只能望其项背抛砖引玉: 用不成熟的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文章,自谦之词,不可以形容别人敬谢不敏: 恭敬地推辞做某事,不是指拒绝文不加点: 文章一气呵成不修改,不是不加标点侧目而视: 愤怒又恐惧地看,不是轻蔑的意思良莠不齐: 有好有坏的意思,侧重于品质,而非能力无所不至: 什么坏事都干,区别于无微不至明日黄花: 过时新闻,不能写成“昨日黄花”

28、第二种,教诫曰训。如《齐书·颜之推传》:“之推撰家训二十篇,行于世。”

29、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后来,“不刊之论”还被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30、(解释):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31、(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32、(解释)比喻观察事物或了解情况不深入细致。

33、◐◑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生字组词+生字注音+口语交际练习大全

34、旬 xún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三旬):上旬。中旬。下旬。旬刊。 ◎ 十岁为一旬:年过六旬。八旬老者。

35、侚 xùn疾速。 ◎ 古通“殉”,为某种目的而死。 ◎ 古同“徇”。

36、在2005年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指出:我国官民比例高达1比与之相比,十年前为1比改革开放初期为1比如此的官民比例,比清末高出35倍;比西汉时期高出306倍!也就是说,西汉时期,八千个老百姓才养活1个官;如今,26个老百姓就要养活1个“官”.这一数字,道出了全国各政府机关机构臃肿的事实。

37、(示例):逃难至此,他已是身无长物,十分落魄。

38、综合文献,概括“滥觞”有如下义项:①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②指小水;③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④波及、影响;⑤泛滥;过分。由此可见“滥觞”含义之多,不应局限在一个意思里使用。

39、(示例):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40、“登堂入室”原指登上厅堂、步入内室。后来人们比喻为学问或技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终至高深境界。“登堂入室”作为一个谓语词组,其主语应当是人,而不应该是物。另外,把“登堂入室”当作很具体的一种动作,理解为“从大厅进入内室”的用法也是欠妥的。

41、“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作用之一是作为一种下葬工具。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种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这种特殊的葬礼规格,起初试用范围有严格限制,后来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来了“丰碑”,即在坟前立起石头。

42、(示例):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43、(示例):她只装作充耳不闻,照样我行我素。

44、(解释)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45、(解释):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现也用来表示丑态毕露。

46、第一次见到“劳燕”这个词是多年之前,那时,高考在即的我们是如此惴惴不安而又忧郁感伤。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每一个少年心里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一天,教室的黑板上突兀出现的“劳燕纷飞”四个字,一下子就深深打动了我。该毕业了,我们这群“辛劳的燕子”将被高考惊起,纷纷飞去,落下一地羽毛。

47、“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

48、在此处,“校”意为“计较”,“犯”是“触犯”的意思。“犯而不校”是说受到别人的触犯或者无礼,不去计较很多,是一种宽容的心态。

49、(误用):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50、◐◑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基础知识+看拼音写词语汇总

51、五是指“困窘、艰难”,如“近况阑珊”,意思指现在的情况不好,处境困难。从这些解释来看:“阑珊”没有一种义项可以表示灯火通明、兴致很高。

52、(误用)现常被误用为某样事物很红很抢手,非常流行受追捧。

53、唐代诗人韩愈曾经写过一首题为《东都遇春》的长诗。诗中说:“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其中,“曾几时”后来就固定为一个词语“曾几何时”,这个成语在后来的诗文中多有运用,比如以下两句:

54、(误用)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用为贬义词,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55、(示例):来往的人对这个劣迹斑斑的小青年都是侧目而视。

56、四是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

57、(误用):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8、例句:李老师上下班从不坐车,他风趣地说:“我这是安步当车,自享其乐。”

59、(误用):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6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精编一课一练+测试卷,基础巩固训练!

61、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62、(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高亢激越,惊天动地。后多用来形容文章、议论不同凡响或事态发展出人意外。

63、(示例):他的成绩超过我们许多,我们真是望尘莫及了。

64、(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65、意思: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66、“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中,七月并非公历七月,而是指农历。如果换算为公历,那就是相当于八九月份。

67、(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他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68、意思: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英国雪莱最有名的诗(16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