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的意思(50句精选句子)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的意思
1、这篇文章以《斗牛图》为线索,写了杜处士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最后阐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要从客观规律出发,要谦虚请教他人,大家都有自己的专长。
2、读一读,学一学,文章在介绍小站时,采用的是空间顺序,你能学着用这种方法介绍你的教室或你的房间吗?
3、“在老师教的设计和学生的阅读体验中找到激趣点”
4、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的意思)。
5、此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6、结合自己的课堂笔记交流做笔记的好方法,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懂得生活中一些与戏曲有关的常用语,感受戏曲与生活的关联;阅读说明文字,感受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7、《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
8、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9、苏轼是很潇洒,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妥妥的实干家,换句话说他是一个学习和实践能力非常强的人。他在实干中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自然就有了潇洒活一回的底气和资本。
10、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作品道理
11、在读懂部分,渗透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精炼的语言特点。还有就是抓住了一些能够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是情感倾向的字词。如“尤所爱”,在文中体现在哪些地方?还有我引导学生去关注到两个不同人物所做的同一个动作——“笑”,以这个字为深入文本的切入口,进而让学生去思考探究他们为什么笑?以及他们笑的情态是怎样的?这一环节其实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笑的内涵,在提问方式上可以更明确一点,但好在学生能够理解我的意思,整个环节还是非常流畅,学生的发言也很精彩。
12、第一段话的意思是说,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13、现在却摆动尾巴相斗,错误啊!(乃、掉、谬)(2分)
14、读准字音,是读懂文章的前提,我让学生关注了多音字的读音,不同的语意,有不同的读音。在请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有可能还是会出现字音读错的现象,这时在字音的纠正上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提示修改,而是要抓住学生错的产生的原因,深究字词背后的语言根据。如:数,曝等字。可能总想面面俱到,以至于在多音字教学点上的选择上显得有点重复,这个环节就有点拖沓了,非常感谢张珏老师对我这一问题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
15、在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杜处士好书画》里,也有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话。原文含义:古人写文用这句话的本意是想表达,要想知道一件事物的详细情况,应该去询问经常做这件事的专业人士。但古代清高的文人认为种田织布都是粗鄙的人做的,换言之就是下等人做的,这些老百姓被统治阶级称为奴才婢女。
16、月台左面——月台中间——月台两头——月台四周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个。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20、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1、理解小站工作人员的工作之“美”,还应该把文章放到当时的写作年代去看。阅读提示里说“文章写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呢?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经济处于萧条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去读这篇文章,就会更加觉得小站工作人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什么要贴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而且是在出站口?那就是在提醒山民们要讲卫生,注意良好的卫生习惯。因为以往只为填饱肚皮的农名可能在卫生习惯方面会有所忽略,而这一点小站工作人员发现了,并做到了细心的提醒。
22、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23、古语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纺织的事应该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这是不可更改的至理名言。
24、(作用:更能突出小站环境布置的不易,突出小站工作人员的精心设计和周到服务)
25、文言文在语言、篇幅和结构上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正如兰老师所说:“这就是唐宋散文池水兴波,你看着看上去非常短小,但是它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这篇小散文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艺术品。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这个行文的片段,都是有匠心在里边的。”像《书戴嵩画牛》一文,作者通过写一个小故事由此揭示最后一句话“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那么为何又要写第一段内容呢?这就是这篇文章写作上的“匠心”。正因为杜处士喜爱收藏书画,而在众多书画中尤爱《斗牛图》,在这里宕开一笔,更加显示对此图的喜爱,也为下文杜处士面对一个小牧童指出画中错误而只是“笑而然之”的人物形象理解作了铺垫。
26、有同学可能好奇,苏轼这么“精彩&潇洒”的人生是怎么炼成的?
27、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分组读----齐读,读出牧童的天真、自信、直率,挑战权威。
29、本学期兰老师名师基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至今已经举行了五次活动。在这五次活动中,已聆听到了十三节课,从中收获很多。
30、(3)牧童对待《斗牛图》的表现:拊掌大笑,谬矣
31、金沙:____________云崖:___________大渡:_____________
32、生:“奴”特指男奴,“婢”是女奴的通称。在古代,男奴多做苦力,田间劳作是他们的工作;女奴多做家务,纺织是她们的工作,所以这里是说“耕田应当问男奴,纺织应当问女奴”,也就是说术业有专攻。
33、屏幕出示: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4、熊老师的课还富有趣味性,她让学生进入情境,角色扮演,点燃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学生仿佛进入文本之中。这非常符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们表演得惟妙惟肖。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将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充分地展现出来。这又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才正是基于学生学习的活动。
35、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36、生3:我觉得杜处士虚心接受牧童指出的画作中的错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牧童只是个小孩子,但杜处士却不因牧童说的话而恼怒,而是“笑而然之”,可见杜处士的修养。
37、第二段写的是杜处士遇见了一个牧童,可能是想跟牧童显摆来着,所以把这幅画给了牧童瞅瞅,没成想,这一看就看出毛病来了。
38、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精微。明代李日华评其画谓:“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谨,贯得其神而捷取之耳。”与韩干之画马,并称“韩马戴牛”。传世作品有《斗牛图》。
39、《书戴嵩画牛》是统编版教材六上第六单元第22课,本文从体裁上来说应该是一篇观后感,但是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阐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先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姓杜的处士,对于书画有着特别的爱好,尤其珍爱唐代画家戴嵩的名作《斗牛图》,“锦囊玉轴”,而且“常以自随”可以说是喜爱到了很深的程度,这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和铺垫。接下来说,有一天曝晒书画被一个牧童看出了破绽:两牛相斗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应该是夹在大腿之间的,而不会像画中一样悠闲地摇着尾巴。牧童可能没有读过什么书,也不懂书画鉴赏,却有着读书人、画家所缺少的特定生活经验,具体来说,就是见过太多的牛,所以一眼就能从大画家的名作中看出破绽。杜处士听了之后笑而然之,也就是承认了牧童的观点。故事讲完,作者才引用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古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40、因此,“小站”虽小,但却可见语文教学之大。在观摩了王老师的课后,既让我感受到王老师如何从“小”文章,读出“大”味道的细致文本解读。更令我钦佩于人民教育教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的句句箴言。导师兰老师深入浅出、启发式的点评,无一不在我“小小”的认知中打开了一个个“大大”的世界。
41、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实践出真知.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42、在这些课中,分别听了两节文言文课堂教学,分别是六年级的《书戴嵩画牛》和八年级的《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教学中较为薄弱的方面,平时要是上公开课,不敢轻易挑战。但经过这两次课程观摩,听兰老师讲评,让我学到很多。
43、(翻译)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织工。”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44、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书戴嵩画牛》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46、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47、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织工。”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48、“以小见大”的手法在这篇文章的运用首先是小站虽小,却能反映工作人员尽心尽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其次,我们还是应该把文章放到更宏大的背景当中去,结合背景去探寻小站工作人员所代表的的整个铁路沿线,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下的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9、过渡:学到这儿,我们都知道《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故事,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他们两个人的身份呢?他们是怎么相识的呢?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相传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称为“琴仙”。而锺子期只是一个山村里的樵夫,以砍柴为生。他们俩相识于伯牙探亲回家途中。伯牙在汉江边弹琴,锺子期正巧遇见,于是就有了一段动人的故事。一个是著名的琴师,一个是普通的樵夫,伯牙为何会为子期之死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弹琴?我们接下来就一起品读一下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