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经典言论(30句精选句子)
孔子的经典言论
1、(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2、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神。
3、(注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改是,听言信行,更察言观行,发於宰我之昼寝
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8、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9、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因此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10、译文: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安顿父母的方法。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歉,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才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凡重外者拙内。(出处)《列子·黄帝第二》(译文)凡是看重身外之物的人,内在的素质一定很笨拙。
1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17、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8、译文:必须让百姓的思想行为有所规范,保持纯洁朴实心态,减少私心杂欲。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19、译文:天久旱无雨,酒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成语“相濡以沫”源出于此。
20、·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非常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21、《论语》第一篇主旨是“正己”,第二篇为“正人”。用现代的哲学语言去理解,这里面包含了一种强烈的内心——“正人先正己”。
22、若用一个字概括全部《论语》,就是《论语》的第一个字——“学”。“学”字贯串整个人生。刘定一教授认为,孔子第一课就贯彻人生教育,阐明人生目标是成为“悦乐君子”,不是寻求富贵,不是后世那种为虚幻目标牺牲人生幸福的苦修士。孔子实施启发式教育。从三个“不亦”可推知,孔子组织弟子对什么是“悦、乐、君子”进行讨论,从中诱导出人生最高的的“悦乐”远超动物性。
23、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2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5、(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26、·近者悦,远者来。(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让附近的人高兴,远方的人自然就来投奔。
2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8、(注释)不担心自己没有职位,担心自己没有可以立身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具备让人知晓的本领。
2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