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38句精选句子)
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
1、刘备与刘琦名义上是叔侄,荆州在孙刘双方看来,名义上是属于刘琦的,但实际上能做主的是刘备,但有趣的是,地盘却在曹操手中。
2、当孙权分地给刘备的消息传到曹操耳朵中时,他正在写字的笔都落在了地上。《三国志·周瑜传》载:
3、可是,这并不能满足孙权的野心,谁都知道荆州的战略重要性。鲁肃曾向孙权这样描述荆州:“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诸葛亮在《隆中对》里也提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所以荆州这块地儿没有谁不想得到,曹操想得到,因为他想要统一全国;刘备想得到,因为他要立足发展;孙权想得到,因为他要全据长江。
4、刘备确实面见孙权以求立足之地,孙权也确实分公安之地予刘备发展。所谓的刘备“借荆州”,自古以来便是争论的话题所在。
5、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但实际上依然没有还出本来的南郡,与曹操争汉中,于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据有了汉中。于当年七月,自称汉中王。
6、其次,孙权一方害怕曹操嫉恨,想让刘备在前方顶住曹操的报复,所以才将南郡交于他守御;(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
7、只不过因为孙刘联盟的需要,孙权不想散伙,刘备不敢散伙,所以一方说“借”,另一方也就打个哈哈,不承认“借”,也不承认“没借”,这才出现了历史上“借荆州”这一段公案。
8、辛辛苦苦打下南郡的周瑜,充分发扬了高风亮节的精神,直接把南郡的南部划给了艰难创业的刘备,这其中就包含了油江口!其实,早在刘备攻取荆南四郡的时候,就曾驻军在油江口,对这地方也是有感情,干脆给它改名“公安”!这地方就成了新的荆州治所!
9、周瑜欲扣押刘备,鲁肃不同意、且劝孙权分荆州之地给刘备——这两件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孙吴的长远而考虑。只是,周瑜的建议放在当下,并不成熟。可见,鲁肃还是比周瑜的筹划更长远。
10、但“借荆州”的说法多是来自于民间传奇故事以及正史中孙权一方的说法,实际上蜀汉并没有承认。
11、就在此时,曹操出兵消灭张鲁、占领汉中,益州门户洞开。大敌来临,刘备急忙与孙权讲和。经过几番讨价还价,双方最终商定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孙刘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虽然保住了南郡,但实际上吃了大亏,以此换取孙权出兵攻合肥,迫使曹操回师救援。(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
12、鲁肃考虑得更加长远,赤壁大败后曹操把主攻方向放到了东线的合肥,目前正整顿人马以谯县、寿春、合肥等为基地向孙吴发起攻势,荆州虽然重要,但当务之急是全力以赴保东线,现在没有力量增兵荆州,所以不能和刘备闹翻。只要孙刘联盟在,曹操就不能不有所忌惮,在荆州一线就得保持足够的兵力,这样东线的压力可以减轻。
13、接下来曹操头脑发热,发动赤壁之战,想要一统江东。孙权和刘备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背水一战,与曹军展开殊死搏杀。最终意外地逆转战局,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曹操势力范围被迫向北方收缩,退出荆州。
14、至此曹刘孙三方分割了荆州,其中曹操占据了南阳郡和南郡少数地带;出力最多的孙权获得了大半个南郡、半个江夏郡和长沙郡少数地带;而刘备获得了半个江夏郡、小半个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成了赤壁之战后的最大受益者。
15、而周瑜一生也致力于达成这个计划,甚至在他死前不久,还专程去拜见孙权,请求由他和奋威将军孙瑜(孙权堂兄)一道,率军西征刘璋与张鲁,得到了孙权的首肯。但没想很快,此次西征因为周瑜之死而宣告流产。
16、此时荆州一分为三:曹操占据了南阳郡、襄樊和江夏郡一部,刘备占据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南郡的公安和江夏郡的夏口,而孙权则占据了南郡大部和江夏郡的南部。这种形式对于孙权来说非常尴尬:南郡位于荆州中部,恰好将曹操和刘备所占据部分隔开。这么一来曹操的军事压力全部由孙权承担,而他还需要担心背后日益壮大的刘备。
17、韩玄看出端倪,以为黄忠与关羽相互勾结里应外合,便欲杀之。关键时候另一名将领魏延及时站出,杀掉太守韩玄救了黄忠,并开门献城。
18、而刘备的本传《先主传》却只字未提孙权对于刘备领荆州牧的态度及看法。
19、荆州七郡(或为八郡、九郡)被曹、孙、刘三家瓜分,曹操北还,但依然手握襄阳、南阳,孙权只取得了南郡的一部分;南郡剩下的一部分以及零陵、桂阳、长沙、武陵都落入了刘备的手中,再加上其原本的势力江夏,可以说荆州大部分城池都是属于刘备势力的。
20、从国家战略角度发展,周瑜此举(欲扣押刘备)并非个人之恩怨,而是为国家长久考虑。此时的刘备,虽常战常败,但其枭雄之态尽现,让人不得不防。周瑜非常有战略眼光,但是此举被鲁肃所质疑并反对。
21、在名分上占据道理,实际上也是为了最终以武力夺取造势。
22、最后鲁肃等人的建议被孙权接受,孙权决定撤出南郡,把这里让给刘备。对孙权来说让地盘只有这一次,所让出的其实只是刘备实际控制的公安等以外的半个南郡。
23、但是刘备后来翅膀硬了,他把益州也打下来了。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已经夺得益州,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索求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24、一句鲁肃劝孙权“借之”,即可看到东吴方对于这件事的看法。
25、在最初,荆州是归刘表所有,也是汉室宗亲,和孙权一方非但没有友好交往,反而有着杀父之仇。
26、但相对于这个故事,其实孙权一方更早地便提出了“三分天下”说。
27、赤壁之战后,曹操的主力北撤,将主要的防御力部署在南郡的江陵以及南阳郡的襄樊两地。此时周瑜率领的孙吴军队进攻曹仁驻守的南郡与南阳郡两地,特别是在南郡两军相持了很久。而刘备则趁此机会,拿下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并以四郡的兵力补给,逐渐壮大。
28、况且随着周瑜、鲁肃相继去世,而刘备跨有荆、益,日渐强大,孙权对刘备必然越来越不放心,双方的翻脸终将不可避免。孙权为了荆州而与刘备失和,在道义上有亏。
29、又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
30、而孙权一方另一个人甘宁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看法:
31、偏安东南只能逐渐灭亡,被历史证明了无数次,无论是晋朝的永嘉南渡,还是宋朝的靖康之耻,亦或者是南明的建立,历次南渡都无一北还,很能说明偏安江南地区是不足以成就王图霸业的。
32、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攻打荆州,刘表病死,刘琮投降曹操,刘备败走当阳,撤到江夏郡的夏口和刘表长子刘琦汇合,此时荆州大部归属曹操,只有江夏郡分别被曹操、刘备、孙权占领。
33、作者:林森,字天俊。鱼羊秘史签约作者。网络新锐通俗历史作家,擅长用故事刻画、分析历史人物及事件,著有《谁将主宰未来天空》《金戈铁马之两宋烟云》《盛世余光》等历史、军事类专著。
34、赤壁之战后,孙权立刻派周瑜进攻南郡,但遭到了曹仁的顽强抵抗。在此期间,刘备一方面派兵帮助孙权攻占了部分南郡,另一方面占领了处于政治真空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攻克南郡治所江陵,基本将曹操的势力赶出了荆州六郡。
35、此事虽是记载于史书之上的,其真实性也有待考证。但是若真有此事,说明曹操心中确实发慌了,也侧面反应鲁肃的决策之正确。
36、刘备则占有零陵、武陵、桂阳全部,长沙、江夏及南郡的大部。由此可见,荆州绝大部分是由刘备占领的。这一点也不奇怪,赤壁战后,刘备支持刘琦为荆州牧,刘琦死后,刘备被众将推为荆州牧,他占有这些地方是很正常的。
37、而正好孙权也担心打不赢刘备,于是双方达成协议: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