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作品(46句精选句子)
博尔赫斯作品
1、新京报:博尔赫斯很喜爱口头文学,他的不少作品采用了口头讲述的方式,后来才结集成册,这种偏爱成就了一系列令人百读不厌的非虚构作品,在作家中并不常见。他的这类作品非常流畅,书面和口头的语言融合堪称完美,他平时讲话时是否就以这样的方式娓娓道来,还是说只有口述作品时才会采用?
2、 博尔赫斯⾮常著名的⼩说《⼩径分岔的花园》是⼀部带有科幻⾊彩的⼩说,在这部⼩说中,中国⼈俞琛在战争中为德国⼈做间谍,俞琛的同伴间谍⾝份暴露,被英军间谍理查·马登打死,俞琛被迫到朋友阿尔贝家避难。⽽马登跟踪俞琛来到阿尔贝家。马登冲进客厅的时候,俞琛趁着阿尔贝转⾝往抽屉取信的⼀瞬间,开枪打死了阿尔贝,于是俞琛被捕并被处以绞刑。于是在同⼀天的报纸上刊登了阿尔贝被暗杀以及英军袭击法国市镇的消息。俞琛击毙阿尔贝很明显并不是出于报私仇,⽽是刻意制造⼀起谋杀案,这样就可以通过报纸的报道,暗⽰柏林英军将要袭击的⽬标,所以阿尔贝被杀,纯属偶然。
3、我不需要什么伙伴,玩游戏的是我本人,有棋子的话就够了。
4、作为本次展览主题的作品《地图册》,是博尔赫斯创作于1984年的诗集,属于他晚期的成熟作品。这部作品,其实是博尔赫斯将他与玛丽亚·儿玉共同游览各地的所见所感写成诗,每个题目独立成章,奇趣盎然。该作品记录了诗人游历了许多国家后写下的篇章,以散文诗为主,长短不别具特色。
5、今天,博尔赫斯的作品已经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出版。他是阿根廷作家中作品被译成外语种类最多的人。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哪位著名作家没读过博尔赫斯,没有哪本当代西班牙语文学作品不摘录几句博尔赫斯。我也相信,世界上每个语种的文学作品都曾提及博尔赫斯。
6、我从小就接受了那些丑陋的东西,世界上本来就有许多格格不入的事物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相互接受。
7、现代诗/博尔赫斯 网络配图(博尔赫斯作品)。
8、儿玉:这个问题就要问出版社了,兴许是因为加上照片造价太高。其实应该加上照片的,这样更合理、更便于理解。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希望能够出版图文版。
9、 1923年,正式出版第⼀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开始在⽂坛崭露头⾓。
10、儿玉:他平时讲话也是这样,娓娓道来,与他讲话就像是在阅读,是一种享受。和他待在一起,就是与他分享对文学的热爱,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兴趣所在。平时读书给他听一般会念英文,有时会给他读希腊文,一边读一边给他翻译。他特别羡慕我会希腊文,因为他自己学的是拉丁文。
11、博尔赫斯小说中最大的两个主题:时间和空间,都由玄想而来,与之相对应的是镜子和迷宫,剖析这些意象的文字数不胜数,其实几句话就能讲清楚——时间,他在《永恒史》里以一根绳子为例:将绳子对折,再对折,对折无限次,绳子永不会消失,就像镜子,两面镜子放在你的前后,你能从镜中看到无限倒影,这就是时间。空间,《小径分叉的花园》:小径分叉又合拢,犹如迷宫,空间不是线性,而是叠形(也可以此理解“时间”)。时间不作用于空间,空间分解了时间,世界是虚无的,人是不“既在”的。所以,有了没有首页和尾页,任何一页只能看到一次,就像流动的沙子一样无限的“沙之书”;有了《环形废墟》中那个梦到自己创造了“亚当”,最后发现自己也是别人梦中之人的男子;有了我在南方梦见博尔赫斯,或许是博尔赫斯梦见了我。梦境中的他在寻找一把万古不毁的匕首、一面黄铜包框的镜子、一只牛头怪和一枚只有一面的奥丁圆盘。他戴着黄金面具站在一栋房屋蒙尘的落地玻璃窗后,观望这个面目模糊的世界。
12、儿玉:博尔赫斯基金会的精神是“博尔赫斯一直与我们同在”。基金会会在世界各地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让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一步了解博尔赫斯及其作品;同时,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人们知道他一直都在,从未离开。至于那些尚未出版的作品,我也不知道之后是否会安排出版,那些都是他早期的写作。我觉得,应该不会安排那些作品出版了。
13、从那一天开始,直到现在,在黑暗之中,黑暗中。
14、早晨是辽阔的原野,白天有马的气息。对他来说,那是崭新的、有时甚至是酷烈的生活,但他的血液里早已带有这种生活的倾向,因为正如别的民族崇拜和预感到海洋一样,我们(也是引进这种象征的人)向往在马蹄下发出回响的无边无际的平原。奥塔洛拉临死前忽然明白:从第一天起,这帮人就出卖了他,把他判了死刑,让他得到女人、地位和胜利,因为他们把他当成死人一个,因为在班德拉眼里,他早就是釜底游鱼。----《阿莱夫》失眠是知道别人独睡时自己不该独醒,是渴望进入梦境而又不能成眠,是对活着和还将继续活下去的恐惧,是懵懵懂懂熬到天明。
15、不管怎样,《沙之书》提供了一个人遭遇“无限之物”的心理感受过程,这经验是新鲜的、独到的,因而是迷人的。
16、我们贫乏的语言文学,虽然难于引人入胜,但却创造了一种风格迷信,一种热情有限的、心不在焉的阅读方式。最令人头痛的是,这种迷信所谓的风格并不指作品有否效力,而是指作家的表面技巧:他的比喻、他的韵律、他的标点和他的句法。他们甚至对自己的喜好与感觉都无动于衷,而一味地寻找表面文章(米格尔·德·乌纳穆诺语),以便界定作品有无愉悦价值。听说形容词必须出其不意,便断言那些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上缺乏惊人之举的作品为不美,一概不论其结果、功效如何。听说简明扼要是一种美德(比如十句话算一篇),便再不屑于长篇大论(这种所谓的极端简明扼要的范例据说可以在著名的丹麦文学家波罗尼奥或《哈姆雷特》或巴尔塔萨·格拉西安那里找到)。听说几个相同的音节靠得太近叫同音重复,便装作反感有类似情况的叙事作品;但是,他们并不关心手法是否有效,而只关心手法本身。他们使激情从属于标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标签。随着标签——禁锢的不断普及,读者(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便愈来愈少,因为所有人都成了潜在的批评家。
17、博尔赫斯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
18、我不希望这种比较被看作是颓废主义或者虚无主义,也无意于倡导疏忽与轻率,更不相信与庸俗的神秘魅力。我认为,有意识地取消几方面的风格嗜好(易使人走神的比喻、韵律、惊叹和夸张)能使我们更好地体味内容对作家的制约,而这就是一切。一句粗糙的语句和过分的精雕细琢一样,都无益于纯粹的文学。至于简洁,则无疑和书法或者正字法或者标点符号一样重要:最初的修辞规则和歌赋韵律事实上我们已经永远不可能知道。今天的文学经常出错的是过分强调语势。结论性的语言,炫示性的预言,天使式或者超人式的语言(唯从不、永远、安全、完美、完美无缺)来自于所有作家的商业化习惯。他们不知道多说一句和没有把话说全都是缺乏专业素质的表现。同样,一切泛泛之词和无谓的激情都会被读者看作是语言贫乏。作者的不当与疏忽会导致语言贬值,就像法文所经历的那样:Jesuisnavré变成了“我不去和你喝茶”。Ammier降到了“喜欢”。法语的夸张习惯充塞了它的文学:就连保罗·瓦莱里这样一位充满睿智的英雄,也拣起了拉方丹那易忘的和被忘的语句并盛赞它们(以攻击别人)是:“世上最美的诗句。”
19、叔本华说一个人从出生的一刻起到死为止所能遭遇的一切都是由他本人事前决定的。因此,一切疏忽都经过深思熟虑,一切邂逅相遇都是事先约定,一切屈辱都是惩罚,一切失败都是神秘的胜利,一切死亡都是自尽。我们的不幸都是自找的想法是再好不过的宽慰;这种独特的神学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隐秘的旨意,奇妙地把我们同神混为一谈。----《阿莱夫》
20、本书是完全涵盖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整个一生和全部作品的第一部传记。作者深入研究此前不为人知或难以获取的资料,展示了博尔赫斯作为人的一面:他对阿根廷的眷恋,他政治主张的演变,他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以及内心的矛盾、欲望和执念,而正是这一切,塑造了他这个人和他的作品。这部权威传记,终于揭开了博尔赫斯身上的诸多谜团。作者对博尔赫斯的描绘引人入胜,令人心碎,彻底颠覆这位当代大师已经在世人心中形成的固有形象。
21、在他的想象中,那些多梦的夜晚是他可以藏身的又深又暗的水潭。
22、值此2019年上海书展期间,似乎所有人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那场关于书的“旅行”,那么,何不从博尔赫斯这本薄薄的《地图册》开始,一起来一场精神之旅?
23、重新编订版,在汪曾祺先生自编文集基础上修订,注重系统性及其自身的版本价值,保留了文集本身的系统性、趣味性。套装收录小说集:《菰蒲深处》《矮纸集》《晚饭花集》《邂逅集》;散文集:《塔上随笔》《蒲桥集》《逝水》《晚翠文谈》《旅食集》《独坐小品》。
24、博尔赫斯对于二十世纪的拉美文学的发展影响颇深。他成名之时正是拉美文学爆炸时期。他对英国、美国、意大利和法国新生代的作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他的作品对严肃小说的空间进行了极大的拓展,并鼓励作家脱离二战后以人物为中心的心理小说和社会现实主义小说的形态,而把小说当作一件自觉的、夸张的文字艺术品,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智力的、甚至是哲学的思考。此外他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还预示了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一些主要论题。他对时间和自我以及对写作和阅读的动态发展进行了细腻的思考,创作出了包含很多观点的文本,如个人身份的任意性,消除了中心的主体,“作者之死”,语言和理性的有限性、互文性、人类知识的时代局限性(注意:博尔赫斯省略了一些抽象概念的“历史”,如无耻、永恒和天使)。
25、我面对“沙之书”的先喜后惧以及“沙之书”的最后下落,这一切使故事丰厚起来。
26、FervordeBuenosAires,1923
27、新京报:博尔赫斯有句话经常被中国人引用: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的名字和书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在这么多的文学作品中,他偏爱哪些作品呢?
28、作者简介:博尔赫斯(JorgeLuisBorges)(1899—1986年),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他擅长采用时间和空间的轮回与停顿、梦境和现实的转换、幻想和真实之间的界限连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时存在、象征和符号等神秘暗示的手法,打通了历史、现实、占星术、文学和哲学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它们的疆界,带来一个神秘的、似有非存般的的独特世界。他的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
29、儿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诸多艺术形式如语言、绘画、写作等,实现了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传递内在的意涵,这是不同文化相互补足和成就的过程。这些不同的文化给养了博尔赫斯,他也用他的作品滋养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没有交流,就什么都不存在了。
30、提到博尔赫斯,不得不提本期选读作品《永生》。对于博尔赫斯来说,永生的幻觉一直围绕着他,在《永生》中,博尔赫斯说:“死亡使人变的聪明而忧伤。”他用另一种绵绵温情讲述了他最为热爱的永恒轮回,这是尼采那个永恒轮回的另一个版本,人类历史中的那些让人惊奇的重复,让无数读者流连忘返。而读到这里的你,是否也被深深吸引呢?
31、只是不想再一次看到那个样子,我可没有一次又一次去冒犯死者的兴趣。
32、 《博尔赫斯讲述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书中的照片
33、博尔赫斯放弃了他认为的小说现实主义的内在欺骗性,即小说家装作自己是用一面镜子去真实地反映外部世界,而实际上他和读者一样,对世界是怎样运转的这一问题一无所知。把小说的人工加工痕迹掩盖起来没有任何意义,他相信——一个故事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想象世界,只要作者能够说服读者对其保持一定的“文学忠诚”,他就可以任意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博尔赫斯不仅摒弃了现实主义的种种框架约束,他还对小说在现代文学中所处的首要地位进行质疑。他对小说产生以前长期存在的讲故事的形式——像神话,史诗,寓言还有民间传说——非常感兴趣。同时他还对现今被小说挤到一边的那些二类文体也很青睐,比如说哥特幻想小说,冒险传奇,科幻小说,还有他最喜欢的侦探小说——他对侦探小说中精心设计的、“目的论的”情节非常崇拜。倒不是说他对某种文体类别有什么特别的依附。虚构故事的魅力是不可阻挡的,没有什么可以阻碍其发展,像书评、讣告、学术论文或一个脚注都可能受到讲故事的魔力的影响。他曾讲了句非常有名的话:甚至那些哲学和神学的东西也可以被看作是幻想文学的一支。
34、 它们不知道是对弈者凶残的 手左右着它们的命运, 不知道有一种钻石般的精确 掌握着它们的意志和行程。
35、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LuisBorges,1899—1986),享誉世界的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西语美洲文学之父,创作风格深邃、博学,独树一帜,尤以融现实于虚构而臻于神秘的迷宫式构思著称,对世界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批评均有重大影响。
36、汪曾祺和沈从文一样,是那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在自己独创的形式中达到艺术完美的惟一大师级中国小说家,其成就不亚于被国人津津乐道的博尔赫斯。他对白话文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文字干净而传神。
37、深入了解博尔赫斯的作品会发现,它背后那个从世界文学和哲学中广泛摄取养分的人,同时有着否认自身见多识广的谦逊品格。这是一次相当私人的馈飨。通过这些访谈,博尔赫斯似乎在告诉我们,访谈本身就是一个自知的时刻,一个悬停在时间长河中的时刻。--《纽约时报》
38、这是博尔赫斯内心无法释怀的一段经历、一段噩梦。从那以后,他陷入了感情的怪圈中,先后结交几任女友,无一有好的结果。对于女人,他的感情是复杂的,犹如对于南方。他渴望得到女人的爱,却不知如何跟她们相处,这一点反应在文学创作中,他的小说几乎不存在一个明晰、正面的女性形象:《第三者》兄弟俩共同拥有一个女人,最后却为了不伤害兄弟的感情,把女人杀了;《乌尔里卡》的女人至多算是一个意象、一个幽灵;最极端的是《埃玛·宗兹》,埃玛为了报父仇,牺牲了肉体、牺牲了尊严,将自己弄得污秽不堪。相比之下,为了填补女性形象的缺失,博尔赫斯在文本中阐释了各种阿根廷暴力,这又与他的南方密不可分。博尔赫斯成长的地区充斥着大量地痞流氓,远一些,大草原中的印第安人胡作非为,执政者最终发动了一场针对这个部落的清洗战争,将印第安人赶出了草原。近一些,巴勒莫的北区公墓和感化院一带,房屋低矮、破败凌乱,那是不法之徒斗殴的聚集地。他们骑着马,携带短匕首,刀法精湛。本地人对他们避之唯恐不及,博尔赫斯却报以最大的热忱,他后来在为“卡列戈”作传时写到一个有名的硬汉胡安·穆拉尼亚,“一交上手,一心置人于死地,斩尽杀绝,不留后患。”博尔赫斯为何如此迷恋暴力?这还得从他的童年说起,他童年时有样致为喜爱的动物——老虎。他觉得老虎有无限的力量,经常叫妈妈带他去巴勒莫动物园看孟加拉虎,在虎笼前一站就是一天。有一次父亲跟他讲了一件事,一个农场里的工人拿着短刀能杀死老虎,被称为“老虎人”。博尔赫斯非常崇拜这位工人,也就迷上了那种能与老虎抗衡的短刀。但博尔赫斯是个胆怯懦弱的人,他非但没握过匕首,连架都没和人打过一场,如果真有老虎从笼子里逃出来,他应该也是跑得最快的一个。现实中爱情的缺失让他去小说中寻找暴力和勇气替代,暴力回到现实又无法由他亲手实现,于是他转入了更为幽晦的角落——玄想。
39、我滑下你的暮色如同厌倦滑落一道斜坡的虔诚,年轻的夜晚像你屋顶上的一片翅膀。
40、博尔赫斯早年是受到了叔本华还有柏拉图等人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唯心主义哲学和唯意志论也是深刻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他的小说里面经常会涉及到时空或者是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转化,而在《小径分岔的花园》里面也是对时间与空间进行了探讨,从而传达出自己的哲学思想。因此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他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
41、新京报:博尔赫斯对东方文化似乎一直都怀有浓厚的兴趣,对中华文化也是有所涉猎,比如《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地图册》中也有提到和中国相关的文化意象。博尔赫斯是如何看待遥远的东方文化的?他的了解,纯粹来自于书籍吗?
42、博尔赫斯早年是受到了叔本华还有柏拉图等人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唯心主义哲学和唯意志论也是深刻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他的小说里面经常会涉及到时空或者是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转化,而在《小径分岔的花园》里面也是对时间与空间进行了探讨,从而传达出自己的哲学思想。因此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他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
43、很难想象,一位失去视力很久的老人,是如何走遍全世界,并且能通过他人的语言,再用自己的文字描述一座座城市,一片片风景。那是只属于他——博尔赫斯的城市和风景。正如博尔赫斯所寄望的,他希望这些文字和篇章,能成为他和妻子儿玉永不停止的奇妙旅程的最美好的纪念。
44、小说集 :《恶棍列传》《小径分岔的花园》《虚构集》《布罗迪报告》《沙之书》《梦之书》《阿莱夫》《杜撰集》《莎士比亚的记忆》短篇小说 :《巴别图书馆》《环形废墟》诗歌序言集:《深沉的玫瑰》诗歌散文集:《阿德罗格》《影子的颂歌》
45、博尔赫斯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