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教授讲论语(45句精选句子)
于丹教授讲论语
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终须要得以见天日。一个人要行的端,坐的正,做一个正人君子,你也就不会被烦恼所困扰。另外孔子还崇尚修身养性,即把自己隐居起来,与世无争,经常要反省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坦荡荡,从这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局限性。把凶残的狼圈起来,就能轻易的改变它的本性,变成善良的羊吗?儒家思想里存在的一些说教的东西过多,而且有些脱离现实,可能是时间上的差异,国情上区别所制,儒家思想精华的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但不能全盘接收,奉为“守则”,一律照章执行,是不可取的。我们推崇孔子的"仁",即真、善、美,做一个真正的人,对人对事要真,要有付出,用自己的善去打动别人,用自己的个性美赢得别人的尊敬,就像歌词里讲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珠海校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于丹教授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应用”为切入角度,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伦理”出发,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多元特征。同时以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时空观和中国诗词独到的思维表达方式,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表达。
3、两千五百年的时空差距,如此多的褒贬加诸其上,现代人面对当今纷杂多变的繁华世界,该如何去看待理解这部传统经典,于我们又有何启发,于丹所着《论语心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4、扁鹊是与华佗齐名的神医,他真正的神奇并不只在于医术,还在于他对自己永远保持清醒的评价。
5、于丹说,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6、例如,培根的“人的行为准则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根本上讲,是一个道理。弗洛伊德提出人有“生的本能”(建设性本能)和“死的本能”(破坏性本能),人之所以生而不死,是两种力量的对抗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短时间内,生的力量占优势,然而长远的,死亡终将来临。这是否和中国传统的太极两仪如出一辙?
7、简而言之,君子之风既是内在的道德修养,更是外在的使命担当。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人追逐金钱,有人追逐名利,他们不顾礼义廉耻,放弃原则底线,几千年形成的“君子人格”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不能不令人警醒。
8、“春服”即通常所谓春装,春天的衣服,与“游泳衣”何干?不能看到下文有“浴乎沂”,就说“春服”是“游泳衣”,因为“浴”根本不是游泳。再说,“游泳衣”在中国的历史才多少年?
9、因曾皙的话正触着孔子的心事:他本有意从政,周游列国,遍干诸侯,却无人重用,到头来只好搞文化教育,以此终老。
10、曾晳的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于丹讲成:“‘我只是想,当春天来了,天气回暖,在农闲时节,穿上游泳衣,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儿童,到沂水里游泳,在高台子上的树阴下乘凉,然后吼几嗓子: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手舞足蹈地回家。’孔子听了,长叹一声:‘我就想和你一样呵。’”
11、书中多次提到了现代人面对的心灵困惑,这是人人都有体会的。当今社会人人皆知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明发展却并不同步,最显着的外在表现便是艺术文化的整体下滑,现代人面对而今这个声色犬马的繁华世界,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
12、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3、蒙曼是老师倒是真的,是做学问的人。前一段看蒙曼的职称是副教授,更加感觉她是一个有真学问,不沽名钓誉的人。为人师表不需要浓妆艳抹,不需要名饰名包,传道授业解惑即是良师。
14、当于丹教授走上了新城会展中心的主席台,现场立刻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看到台下座无虚席,看到枣庄人民的热情好客,于丹连连微笑着鞠躬致谢。她说,小时候通过一部《铁道游击队》,知道了枣庄这片英雄的土地,今天能来到这儿与大家一起分享人类智慧的精髓——《论语》,她感到由衷的高兴。几句开场白过后,于丹教授便开始了她的演讲。
15、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把难懂的古文,用现代的语言很好的表示出来,并且让人看了很容易记住,很好的把古代的名句和现代的解释结合在一起。《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2《论语》是传承华夏的五千年精神财富,是凝聚在炎黄子孙心中最为神圣的精神圣殿,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到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也让我品味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体味生命的意义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为师,就必须学习,对一个好老师而言要求他能够达到为学、为师、为人的和谐统一的境界。学习要有积累,要博闻强记,要广博。有了厚实的功底,才能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入乎耳,发乎口”可以再去讲给别人,这是一种学习。还有其他“学习”吗?有!于丹老师说,关于“学习”一词,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标准说得好: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孔子早在20xx多年前就提出简单标准,“学以致用”。经过学习导致一个人重塑整个价值体系,行为方式变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这才是一个好的学习。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太多了,应当按照孔子所说的那种为己之学,学以致用,才能在学习中汲取必要的营养,推动自己的事业。通过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可以体会到一做好人生的加减法。《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3昨天读了一本好书《于丹〈论语〉心得》,起初只是随手翻翻,没想到一拿起来居然就放不下了。
16、 又,最近听一青年朋友说,他在电视上看到于丹充当某些文化节目的嘉宾,点评时讲到某字,经常引用《说文》——看来是听到众人说她文化根底浅的讥评,特意下了功夫,以挽回影响云云。
17、于丹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通俗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展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于丹教授是这样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我最欣赏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18、优秀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个节日、一句谚语、一本古籍、一项技艺……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对少年儿童来说,传统文化就像一位博学温婉的师长,守护我们心灵的成长。
19、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20、一方面,于丹在央视讲《论语》,受众数量极大,随后又出版了书籍,借助于央视一讲成名的明星效应,书籍自然也销量巨大。可以这样说,于丹讲《论语》,对于多数国民对孔子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普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其正面意义是主要的。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有两点:
21、于丹在央视蹿红,却在北大跌落,不能不令人深思。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历来来推崇道德高尚、人格光明的君子之风。《论语》告诉我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个人必须首先提升自身修养,才能弘扬人间大道,而不是用道德说教来装点门面、标榜自我。诚然,于丹曾因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论语》而大受欢迎,但她只是在嘴上说《论语》,行动上却没有真正践行孔门之道。打着“国学大师”的名头却做着道德失范之事,终于被人唾弃。可见,我们读书人,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更要有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
22、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刘修齐的《论语》阅读随想吧
23、建议大家不妨抽空看看这本书。《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5手中的《于丹的《论语》心得》勿勿看完了,合上书,再看看本上摘抄的合乎自己心境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想想以前自己总觉得《论语》有点高深,或是有点枯燥。读过这本书后,我也认为《论语》确如于丹老师所讲,不是高不可及的,而是用一种简单的道理,传授给我们生活的态度和智慧。《论语》中的句子,经于丹老师讲解,更加易懂而适用了。有些是点悟了思想中的困惑;有些激励了自己求学的动力;有些则告诉我们要如何提高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真谛,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24、更主要的是,于丹没有理解曾皙语的真正含义——他要做一名教师。
25、于丹《论语心得》中列举了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我感触很深。如:“处世之道”中讲到的寓言故事:一个孩子十分爱发脾气,于是父亲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敲一颗钉子,一天下来,孩子看见他敲了许多钉子,心里很不好意思,父亲便让他如果一天不发脾气,就拔一颗钉子,当钉子拔完时,孩子高兴极了,因为他学会了克制,可是父亲却告诉他虽然钉子拔了,但却会留下一个个不能消除的洞。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做事一定要先往远想,这样避免对别人的伤害,也减少自己将来的悔恨。
26、扁鹊说:“大王你错了,我们家我大哥的医术最高,我二哥医术其次,我是最差的。”
27、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28、原文: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29、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夫子再教育他的学生时,常以君子和小人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谓君子,何为小人呢?我们如何来分辨君子和小人呢?
30、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31、那何又为君子,《论语》中没有确切答案。既然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恕”,那君子言行必合“仁恕”。“仁”简而言之便是“爱人”;“恕”便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还是很宽泛,于丹总结出了四个君子的标准。
32、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33、易事而难悦。君子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友善的,不会去结d营私,很容易处事,但是难以取悦,也就是贿赂不了。
34、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于丹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
35、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6、“敏则有功”说的是除了我们的信誉还要用智慧去提升劳动效率,谁敏锐谁就会建功立业,做出很好的成绩。
37、淡泊名利,坚守正道。孔子的政治理想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不为人所理解。他周游列国,穷困潦倒被困于匡地之时仍言:“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自信来自信仰,信仰体现着自信者对正道的坚守。君子应当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身处贫困之中,吃着粗茶淡饭,也感到快乐,并且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君子。
38、 白平解释说,他所列举的于丹的古汉语知识错误,皆是初学者易犯的低级错误,没有任何学术讨论的价值,故没必要发言。众人听了,彼此心照,相视一笑而罢。因为这是我多次参加学术会议所仅见的情况,故记忆犹新。
39、又,“安享盛世”一句,恐亦不妥,因孔子对当时社会并不满意,而颇多微辞;他理想的盛世,乃是西周。《孟子·离娄下》即说“颜子当乱世”,即可证“安享盛世”云云,为无根之游谈。仅此一例,可见讲经典不易,不可轻慢,更不能随意发挥。
40、曾晳为曾参之父,《史記·仲尼弟子列传》:“曽参,南武城人。”司马贞索隠:“武城属鲁。”即今山东兖州,那里基本是平原。“黄土高坡”今指陕西、山西。曾晳领着山东兖州的“冠者”、“童子”,怎能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而且,“舞雩”是古代求雨的祭坛,也并不是普通的“高台子”。
41、又陶渊明《时运》诗“延目中流,悠悠清沂。童冠齐业,闲咏以归。我爱其静,寤寐交挥。但恨殊世,邈不可追”,正说曾皙率弟子郊游事;其句“童冠齐业”,正说“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同门而学。
42、关于学习,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于丹老师也告诉我们,真正尊崇学问的.人,学习是为了人类的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了到老。由此我也想到了尹建莉老师教育书籍中写到的,关于学习古诗应有的态度。她说让孩子背诵古诗,不是让她在人前炫耀,而是让她能体会诗中的韵味,诗中的美好意境。这段时间,我和女儿正在一起学习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虽然我没让女儿在人前炫耀,可有时我也会看看自己背了多少首诗,我想我不该去究其量,而应该求其质。
43、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时,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我们现在的生活能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44、我仅就此一例说话,似乎有“攻其一点,不及其馀”之嫌。但我并没有否定于丹整个讲座及书,当然我也没有理由赞许她:因为前面我讲过,我没有听过其讲座,也未尝读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