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传简介(43句精选句子)
拿破仑传简介
1、此外,拿破仑也是一个杰出的现代军事家,在国内外均享有极高的声誉。无论是盟友,还是敌人都纷纷效仿和借鉴他的军事思想。尤其是快速的突进和行军,在战略的关键地点集中优势兵力,以及对火炮的系统使用,都让他的军队在当时的欧洲所向披靡。同时他还积极地利用法国大革命时代出现的一系列战术革新(大军团作战、摒弃线式作战方式等),并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军事计划和实际措施。他也是现代第一个大规模使用经济战的人士。
2、一个人凭借自信与勇气、激情与想象、勤奋与意志,究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拿破仑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P.616
3、在此次线上阅读分享活动中,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本书的作者和主要章节,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部书的结构和语言特色。随后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拿破仑的人物经历和成长历程。拿破仑出身贫困,但磨难练就他宁折不弯、奋发自强的个性。学习是他心甘情愿的唯一乐趣。他的同龄的伙伴大多把时间浪费在咖啡、游玩上,而拿破仑却大量地贪婪地读书,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4、不难看出,路德维希的传记写作宗旨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历史写作方式,与现代西方史学所谓“重史料、重考据、重客观、重规律”的实证方法是不大一样的,反倒是与我国传统的“纪传体”史学叙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阐释方法颇有相通之处。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很多传记作品也被当时的德国一些史学家诟病为不够客观。不过,正如作者在《拿破仑》后记中所说,他的历史描写绝非凭空想象,而是以历史人物的书信、谈话录和人生经历等为基础,“始终忠于史实”,“除了内心独白,本书没有一个句子是虚构的”。他以历史材料为基础,深入刻画和描写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套用他自己的话,从中揭示出人物天才与人物性格之间的斗争,是当时一种新颖的传记写法,他也因此成为所谓“新传记流派”的代表人物。
5、上面的对比当然都有它的道理,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两人所处的不同时代。丰臣秀吉依然只是一个古代史的人物,其政权和思想依然属于旧时代的传统体系。日本和世界并没有因为他的出现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而拿破仑则不同。他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的最终完成者,他将法国大革命的理念与专制君主的权力意志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军事成就,并在所征服的地区贯彻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是他颠覆了古典欧洲的贵族统治,废除了封建特权和农奴制度,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权利,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传到了整个欧洲大陆。著名的《拿破仑民法典》为现代市民社会的建立奠定了法治基础。如果说丰臣秀吉只是一个旧时代人物的话,那么拿破仑则在欧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甚至可以说现代社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离不开拿破仑的贡献。
6、战争给法国带来了荒凉空虚的景象,在1814—1815年,有些农村里没有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男子。拿破仑一贯不遗余力地反对工人的革命情绪。他自己很清楚这一点,有一次他曾以自己特有的那种坦率精神谈道,工人是不会喜欢他的,他“上台的时候,他们贫困,以后他们还是照样贫困”。不过他忘记补充一句,就是任何一个被他镇压了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府在竭力压迫工人阶级方面都没有像他那样挖空心思,竟用专门颁发“工人手册”的办法,迫使工人丝毫不可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减轻雇主对自己的剥削。
7、艾密尔•鲁特维克(1881—1948),德国作家,20世纪最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家,一生著述颇丰。其主要著作还有《拿破仑传》《威廉•霍亨索伦》《林肯》《兴登堡》《罗斯福:命运和权力的研究》《三幅画像: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等。
8、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Ludwig1881-1948)是国际知名的德国作家,尤以脍炙人口的名人传记而享誉国际文坛。他在大学时代攻读法律,25岁后,开始创作诗歌和剧本。
9、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美国第16任总统,任期从1861至1865年。林肯的从政之路充满了坎坷和失败,但追求平等的政治理想却一直支撑着他屡败屡战,直至入主白宫。林肯领导了针对美国南方奴隶制度的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联邦的统为美国成为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
10、1995年,法国BVA调查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在“20世纪作家中谁最让你心动”这类问题上,加缪拿到了5的高分,萨特只有0.加缪的作品,迄今仍是伽利玛出版社的畅销书。
11、“他孤独地坐在台球室的隔壁,面色苍白,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同事们在结束短暂的执勤后纷纷外出寻欢作乐,有的去赌场,有的找女人,这个贫穷的中尉却坐在陋室里,凭着坚定的直觉研读并且只研读那些将来对他有用的东西:炮兵的原理和历史,攻坚战的法则,柏拉图的理想国,波斯、雅典和斯巴达人的宪法,英国历史,腓特烈大帝的征战,法国的财政,鞑靼人和土耳其人的国家与风俗,埃及和迦太基的历史,印度概况,英国人关于当代法国的报告,米拉波、布丰和马基雅维利,瑞士的历史与宪法,中国、印度和印加帝国的历史与宪法,贵族的历史,贵族的罪行,天文、地理和气象学,繁殖规律,死亡率统计。”
12、33岁,修改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变成终身执政官;
13、“我没有任何野心,即便有,那也是与生俱来的,与我的存在息息相关,一如我血管中涌动的血液一般。这种野心从未驱使我去超越我周围的人。我既不必想着如何去满足它,也不必思索如何去压制它。它从不催促我,只是总与环境以及我的想法相得益彰。”
14、一己之力完成的百科全书,涵盖了20世纪所有思想的历史。
15、30岁,发动雾月政变,一举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
16、本书描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中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拿破仑代表一个时代,被称为一代“军事巨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天才。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将拿破仑的伟大魅力和历史功过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史实与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的完美结合使本书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
17、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18、各种书籍都在发出呐喊。阅读就像呼吸一样不必付钱。在读完了租书店里的书后,他还可以偶尔用省下的两个法郎买本新书。虽然隔壁房间打台球的声音很烦人,因为他住在一家咖啡馆里,但搬家比这更烦人。在生活习惯方面他比较保守,不喜欢变化。
19、《Napoleon:The Path to Power》 《Napoleon:Citizen Emperor》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购买阅读。
20、“一个人凭借自信和勇气、激情和想象、勤奋与意志,究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拿破仑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今天,在这个革命的时代,机会又展现在能人志士的面前。欧洲的热血青年恐怕找不出比拿破仑更好的榜样、更大的教训了。在所有的西方人中,拿破仑带给世界的震荡最为强烈,他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记》)
21、20世纪既是人类的多事之秋,也是思想进步的辉煌世纪。在这个世纪,全人类在奴役、对峙、战争和解放的裹挟中曲折前进、求同存异,我们也在各大学科中取得了微观粒子、基因结构、现代主义等重大发现。彼得·沃森用精准和优美的叙述笔法,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思想发展娓娓道来,帮助21世纪的读者理解我们如何抵达当今的世界,未来又会去向何方。
22、路德维希的这部传记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延续了德国人的“拿破仑神话”,但作为一个左翼自由派人士,他的着眼点主要是在欧洲的和平与统一上。与那个时代的很多左翼自由派一样,路德维希为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而欢欣鼓舞,认为洛迦诺会议标志着法德和解,为欧洲带来了稳定与和平。“洛迦诺精神”,意味着善意与和解的精神取代了过去的猜忌和对抗,似乎一战导致的怨恨和痛苦已经结束了,一个和平与和解的时代已经到来。而路德维希撰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要歌颂“欧罗巴合众国”的梦想,因为在他看来,拿破仑是近代第一个提出这一宏伟蓝图并付诸实施的天才政治家。虽然他在书中也不乏对于拿破仑的批评,例如他对于家人的迁就,他的离婚与再婚,他的皇帝梦与正统主义思想,但总体而言,这本书对于拿破仑的评价是非常积极和正面的。他认为,拿破仑乃是一个处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人物,他总是被两个相反的方向所牵扯。所以路德维希不无遗憾地表示,拿破仑这样一个属于未来的人物直到最后,来到圣赫勒拿岛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不过路德维希仍然断定,从拿破仑远征意大利开始,他所进行的所有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欧洲的统一。所以,他才坚信,“欧洲的热血青年恐怕找不出比拿破仑更好的榜样、更大的教训了。”
23、他的情感方面怎样呢?可想而知。因为他与同时代所有其他青年一样,没有什么比国家和社会更能令他激动的了。他孤独地坐在台球室的隔壁,面色苍白,沉浸于自已的精神世界。同事们在结束短暂的执勤后纷纷外出寻欢作乐,有的去赌场,有的找女人,这个贫穷的少尉却坐在陋室里,凭着坚定的直觉研读并且只研读那些将来对他有用的东西:炮兵的原理和历史,攻坚战的法则,柏拉图的理想国,波斯、雅典和斯巴达人的宪法,英国历史,腓特烈大帝的征战,法国的财政,鞑靼人和土耳其人的国家与风俗,埃及和迦太基的历史,印度概况,英国人关于当代法国的报告,米拉波、布丰和马基雅维利,瑞士的历史与宪法,中国、印度和印加帝国的历史与宪法,贵族的历史,贵族的罪行,天文、地理和气象学,繁殖规律,死亡率统计。
2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德国一家报社的驻外记者,继续从事文学创作。1920年,因推出《歌德传》而一举成名,开创了传记文学写作的新流派。
25、囊括了无穷无尽的鲜活故事和天才思想,闪耀着20世纪无数发现的激动之情。彼得·沃森以精准、优雅的笔锋记录下几乎所有学科中重要思想家的闪光之处。正式通过他的笔触,考古学、历史和经济学变得如诗歌、音乐和天体理论一般美妙动人。沃森旺盛的求知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他穷尽一切的胃口一定会感染读者,促使他们追寻更多的知识。
26、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能看到拿破仑胜利的秘诀,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在于他的年轻和健康。一个27岁的年轻人,在经历最充沛的时候成为统领,独揽大权,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原因在于他刻苦学习,投入了大量时间从书中汲取的营养,来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自己作为军事战略家的基本视野。从品德来看,英俊的贵族查理缺少他的吃苦耐劳和公正待人,奥地利军队的统帅都已72岁,阿尔文齐60多岁,撒丁国王老态龙钟……而拿破仑的身边围绕着同他一样的年轻人,他不任人唯亲,只提拔骁勇善战之士。二是他领导的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法军和那些雇佣兵不同,是为自由而战,他们要的是世界革命。拿破仑会向当地人民宣布,他的目的是帮助不安于现状的公民从王公贵族的压迫中解放出来,革命的思想让当地的进步人士相信法军的崇高使命,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三是拿破仑尊重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过往书本上的知识转为了他热情澎湃的演讲,没有哪位统帅可以像他一样,能够彻底收获合作者、敌人和交战国民众的拥戴。
27、这本书不是普及读物,而是独立研究的结晶,是作者对档案材料和已出版的材料进行研究以后所得出的一些结论的简要叙述。这些材料(其中有些是第一次发现的)是作者写作两篇关于大陆封锁的专题论文和探讨拿破仑时期的出版状况时阅读的。当然还有一些有关拿破仑其他方面活动的材料。
28、该书在首版之后很快由英国的伊登·保罗夫妇(EdenandCedarPaul)译成英文,这对夫妇同时也是茨威格作品的英译者。该英译本在1927年美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上位列第二(第一名是我国读者都很熟悉的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而此次中译本翻译使用的则是德国柏林ErnstRohwohlt出版社1931年的版本,感谢北京大学王建教授帮忙从北大图书馆里搞到了这本传记的德文原稿,令人惊喜的是,该原稿还是出自已故著名哲学家洪谦教授的遗赠。在翻译过程中,花城出版社《拿破仑传》(梅沱等译)的译注及某些词句的翻译给了我们不少帮助,在此谨表感谢。因水平和时间有限,这个译本肯定仍存在差错,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29、(德)艾米尔·路德维希(EmilLudwig,1881—1948),德国20世纪杰出的传记作家,法学博士。大学毕业后曾任《柏林日报》驻外记者,采访过斯大林、墨索里尼、凯穆尔等人。赴美后,他受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之邀,担任美国对德政策顾问。1945年,他跟随巴顿、艾森豪威尔将军亲赴欧洲战场前线,报道欧洲的解放,并为盟军提供对德政策的指导。20世纪20年代,路德维希写作了《林肯传》等,成为享誉全球的传记作家。他的传记作品还有《俾斯麦传》、《拿破仑传》、《兴登堡传》、《贝多芬传》等。其写作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分析,开创了传记文学写作的新流派。
30、作者: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Ludwig(德)
31、在当时的欧洲,正需要拿破仑给封建制度以无情的打击,读者如果不了解拿破仑帝国的历史,就根本不可能理解1815—1848年欧洲的全部历史。
32、其次,他利用一系列成功的军事行动,将法国的改革也扩大了欧洲的很多地区。尤其是在终结了统治欧洲中部近九百年之久的神圣罗马帝国之后,封建君主制度的命运已经日薄西山,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已经不可逆转。无论是在意大利、德意志、还是在西班牙,甚至是在俄罗斯,正是拿破仑的出现帮助上述国家的民众在现代国家与民族思想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民族主义和民主自由的思想开始形成燎原之势。法国的统治在当时是进步的,改革也是进步的,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受到欧洲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赞成与欢迎。
33、不过这本书重点并不在于描述事件,而是要突出拿破仑的内心世界。路德维希在“作者后记”中写道:“他作为国家缔造者和立法者的思想,他在革命与正统间的态度,以及他对社会、对欧洲问题的看法,便成了描述的重要对象。我们觉得,拿破仑历次战役的经过,欧洲各国当时的局势,它们之间如气候般无常的联合和敌对,都是无足轻重的。”所以,如果有人对于拿破仑的生平事迹较为了解的话,建议可以先看书后的“作者后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看本书的第五部“悬崖”,第五部是路德维希尝试对拿破仑所做的“盖棺定论”,里面对于拿破仑的性格总结的极为精当。该部分的前九节堪称史上论述拿破仑的最佳文字之精彩的文字配上精彩的见解,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34、24岁,在土伦一战成名,正式在欧洲军事界出道;
35、《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是德国著名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创作的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它刻画了德国从公元800年到20世纪40年代的盛衰史。这不是一部通常的编年史,而是通过对德国历史风云人物有血有肉的描绘,使读者似乎身历其境,重温千百年来的德国人历史。
36、我看到一本有趣的书,是由管理学者写的拿破仑的传记。〔英〕史蒂芬妮. 琼斯,〔英〕乔纳森. 高斯龄 著:《权力的游戏:拿破仑的领导力》,弭维 译,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版。
37、23岁之前,拿破仑的梦想就是光复科西嘉,他努力了三次,均以失败告终;
38、这是一部用思想写成的20世纪通史,书中的主角不再是世界大战和政治博弈,但它将包含战争的思想后果、冷战时期的科学竞赛、去殖民化浪潮的余波等仍旧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它们将会是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理解人类自身的关键所在。
39、爱德华·萨丕尔——语言学家、人类学家、人文主义者(加)雷格娜·达内尔著
40、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给世界带来了强烈的震荡,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41、“波拿巴骑马缓缓穿越沙漠来到狮身人面像前。石头的双眼与钢铁般的双眼相遇。同这巨大的石像一样,他也知道沉默的力量。但实际上,此时的他内心却是思绪万千:
42、在23年里,拿破仑曾经亲自指挥各大战役近六十次,获得了其中五十多场战役的胜利,小战役更是数不胜数,他多次击退入侵赫叛乱。但到了执政后期,他领导的战役逐渐从自卫反击转变为了不正义的侵略战争,所有战争都变成以扩张自己的势力为目的,虽然打破了欧洲各国的权力平衡,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但还是倾翻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独立,掠夺了许多国家的财产,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这也导致了拿破仑最终失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