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希特勒正常吗(124句精选句子)

2023-05-02 10:38:17

崇拜希特勒正常吗

1、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电影、广播的出现和大范围普及,个人形象塑造成为可能,个人魅力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更多的因为其个人魅力而倾倒。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普通人,只要个人包装到位,一样能蛊惑万民,而希特勒就凭借着其出色的演讲能力沾了新媒体的这个光。

2、德国纳粹对华人迫害的高潮:关键词“中国行动”德语ChinesenAktion

3、两天后,我见到了阿栋。这男孩儿长得挺帅的,一米八的个儿,身材很结实,但有点紧张。

4、特朗普或许不能流芳百世,但希特勒注定只会遗臭万年。

5、所以,我亲爱的纳粹、元首的崇拜者们,要是你们心中伟大的元首复活,可是非常需要你们去劳动营和集中营,为他们义务劳动呢?(崇拜希特勒正常吗)。

6、我们再来看看身为亿万富豪的特朗普,年已七十多岁的高龄,他本可以挈妇携子,坐着他的私人飞机环游世界。或者是打打高尔夫球,看看篮球赛,在夜总会里饮酒作乐,尽情享受人生。可他却偏偏放弃了这些人生的享乐,拿着一块钱美金的年薪,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干着世上最吃力的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还要面临来自各方的嘲笑和谩骂。他这么做究竟图什么?

7、当然,这些个人魅力都属于主观因素。除了希特勒本身的个人能力以外,云石君觉得,希特勒能够获得万众拥戴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8、书中特别吸引希特勒的是讨论人类“七种额外感知能力”的那一章,希特勒还做了批注:“人类的智能因此从来就不是一种原动力,反而是肉体与灵魂之间互动的结果。”

9、希特勒对军事装备的“年鉴”特别着迷,尤其是海军舰艇、飞机和装甲车辆的“年鉴”,他每一年都买,还拥有英文版以便比较,接着又有了法国版和俄国版。1935年的《海格尔坦克手册》,对装甲车辆的“起源”以及“识别指南”做出了说明,还有1935年的手册《世界各国海军及其战斗力》,以及1940年的《维尔战舰手册》都是被希特勒频繁翻阅的书。

10、在特朗普的这张全家福照片里,身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总统特朗普并未占据中间位置,享受皇帝般的威严,而是微笑着站在他小儿子的身后,任凭他的儿女们在他前面各展风姿,自信地傲然挺立在世人面前。一看到这幅照片,谁都能体会到他们一家人的和睦幸福,家庭成员间的平等相处和个人的自由自在。从照片中的各人站位来看,整个家庭成员之间没有丝毫的等级观念掺杂在其中。

11、而阿栋的冷漠和复仇念头,在当时的我看来,这是明显的反社会型人格改变(从现在看,我的这一判断并不准确,我会在文末展开说明)。

12、当二战临近结束时,德威不能忍受广播里和街头巷尾对德国将要失败的报道和议论,离开加尔各答跑到了乡下。战争一结束,她立即决定去欧洲,从那里进入德国。她没有能和第三帝国共同斗争,但要为第四帝国的崛起奋斗,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故事。1952年,她出版了《熔炉中的真金:战后德国的经历》,把德国战后的物质匮乏和文化危机都归于西方盟国,渲染德国和奥地利人对民主的失望和对希特勒时代的怀念,坚信雅利安人会再度崛起,告诉世人他们之所以恨希特勒是受了西方的欺骗,对他根本不了解。

13、影片的介绍是关于希特勒穿越回来,又在当今德国成为了一个三流时事评论家的喜剧(崇拜希特勒正常吗)。

14、早在1920年代下半期,纳粹运动的种族主义纲领就吸引了德威的注意。1933年纳粹上台后,德威非常振奋,她从希特勒身上看到了在印度日渐遥远的雅利安种族复兴的希望。她认为纳粹主义和印度教是相通的,视希特勒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阿凡达(化身,Avatar)。传说中毗湿奴有十个化身,九个已经出现,她认为希特勒就是最后一个,带领雅利安人对抗整个世界的黑暗和堕落。她甚至在纳粹军人身上看到了印度教义:印度教规定,武士杀戮不是罪过,是履行种姓责任,但杀戮时必须保持超然,不投入任何情感。德威认为纳粹军人的职业表现,正体现了这个种姓美德。

15、所以,我们没有纠正他那些关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他仍然比较敏感,有一定残余症状,导致上大学后因人际关系问题而出现情绪波动。

16、以往,我们对患者的学习障碍处理是“点对点”的。比如,孩子对课堂、老师、学校感到焦虑,学不进去,我们便针对主要的学习场景进行条件反射重建,比如进入校园时是什么感觉、开始听课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等等。

17、七七事变后德国还试图调解中日停战,即“陶德曼提案”终因日本要价太高缺乏诚意失败。

18、统治者让别人试毒并不奇怪,古代皇帝都有专门给他试毒的人。但希特勒很特别,不知道为什么,他只让女孩试。但是平常希特勒对女人比对男人又好得多,他怜香惜玉,尊重女性。可是这样的人为何只让女孩给他试毒呢?令人费解。(顺便说下,希特勒还喜欢让女孩吃他剩下的食物。至今,还有当年给希特勒试毒的女孩活在世上,已是九十多岁的老人。)

19、德国国会大厦,苏联红军1945年曾在这里插上红旗,宣布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0、1930年代初,出于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厌恶和对印度古代文明的倾慕,德威前往印度生活,在那里取了这个印度名字。第三帝国崛起后,她想去德国用广播宣传为纳粹服务,为旅行的方便,和一个印度婆罗门结了婚,放弃了希腊国籍,换取到大英帝国印度臣民的身份。但由于大战很快就爆发,她前往德国的心愿一直到战后才实现,但使命已经不同了。

21、1937年7月,据时受国民政府委派赴欧考察的刘伯谦的描述,面见希特勒时希特勒对中国代表团并不热忱,言语中还颇有轻视之意:

22、他们都拒绝建立在启蒙价值观上的民主和平等。德威说民主是谎言,平等是荒谬。在他们看来,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和建立在它们之上的宪治制度是在政治领域里对自然秩序的破坏,因为种族之间和个人之间根本就不可能平等。在20世纪,人人平等至少在道义和法理上被普遍接受,而德威认为在印度仍然留存的种姓制度是对它的抗拒,而纳粹的第三帝国则是在欧洲范围内对它的颠覆。

23、经过了3次深度催眠下的条件反射重建后,我感觉效果差不多了,就建议阿栋的父母带他在广州游玩一下。阿栋本来挺忐忑的,但游玩了几天后,阿栋特别兴奋地告诉我,他对咳嗽的敏感已经完全消失了!

24、最后一点,是当时对阿栋的学习障碍处理得太表浅了,只是简单地做了几个关于学习场景的条件反射重建。

25、对此我实在有些疑问,导演对希特勒的评价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呢?

26、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希特勒肆无忌惮地以暴力手段破坏其他d派的竞选活动,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d和左翼人士,通过一系列台上台下的政治手段,摆脱了国会和总统的监督,逐渐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集d权、政权、军权于一身,成为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独裁者!

27、相信世界上发生的两次战争大家都不陌生,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由希特勒发起的,他制造了这一次世纪毁灭性的战争。

28、因为当时阿栋的复仇主要是针对那几个同学的,对于一般大众,他虽然会被咳嗽声惹怒,但他马上会理性地认识到这是不正常的,并刻意回避。

29、现实生活的残酷,反而激起了希特勒的斗志,同他自己的话来说,维也纳“这个逍遥自在的城市所代表的就是五年艰苦贫困的生活。在这五年中,我被迫求职糊口,开始当小工,后来当小画家。收入之微薄,不足以充填我每天的辘辘饥肠。”希特勒在维也纳过着“北漂”式的生活,常常是有上顿没下顿,饱受“乡巴佬”、“流浪汉”这样的辱骂和蔑视。有时,他住在简陋的满是臭虫的单身宿舍,有时栖身于廉价的空气沉闷的小客栈,有时甚至露宿街头,拱桥下边,公园门廊都曾经是他的栖身之地。尽管环境恶劣,但希特勒没有沾染身旁那些流浪汉的恶习,不抽烟,也不喝酒,也不同女人来往。业余时间,他只做两件事:读书和绘画。

30、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当年维也纳艺术学院和慕尼黑艺术学院哪怕有一所院校招收了希特勒的话,并留下来使他成为助教、讲师和教授,让他醉心于建筑艺术,或许世界上顶多有了一个蹩脚的建筑师,而不会有一个让数千万人民生灵涂炭的战争狂人。但是,历史没有假设,也没有如果。历史对于我们活着的人来说,永远是过去完成时。

31、德国人对于二战的反思,实际上就是把所有在二战中犯下的错误都归结到希特勒的头上。这点有点类似于日本人,把所有对于二战的错误都归结到军阀头子头上。他们认为他们在二战是无辜的,犯错的是希特勒。

32、一战后,德国战败,受到了相当严苛的制裁,国运跌到了谷底,国家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威胁。面对外部压力的步步倒逼,德国要翻身,必须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但战后的德国经济遭到重创,国家资源又极端窘迫,怎么办?只能大量依赖外债和经济援助来促进工业发展。

33、二是因为,我们对精神心理疾病的理解在不断深入,治疗技术在不断迭代;如今我们再回头去看阿栋的治疗过程,发现了很多不足,还因此总结了新的治疗心得。这样的回顾是非常有意义的。

34、我们发现,创伤事件、尤其是叠加性创伤导致的偏执型人格改变非常常见,具体表现为敏感、多疑、总觉得有人盯着自己,把别人好意当成坏意等。而反社会型人格改变往往是由偏执型人格改变发展而来的。

35、纳粹高扬自然和动物权利,上台不久就颁布了保护自然环境和严禁虐待动物的法规,体现了上述原始异教的宇宙秩序观。纳粹美学引导德国人贴近自然、欣赏自然的美(纳粹发展高速公路和家用汽车,组织学生和青年远足和野营,也是为德国人创造踏访森林原野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又仇视一切在他们看来是非自然的生物现象。纳粹认为纯种的动物要比“杂种”和低等级的人种更高贵,维护自然界的美,要比给低等级的人群提供生存条件更重要。纳粹宣传中不乏d卫军在战火中呵护动物的画面。

36、从1946年春天开始到1949年夏天结束,“去纳粹化”的清洗活动足足忙活了三年。在参与被调查的1341万德国人当中,有650万人曾是纳粹d员,这其中有将近50万名教师,65%以上的公务员,80%以上的法官和律师,都曾经是纳粹dd徒。

37、德威也酷爱自然和动物,她完全拒绝肉食、狩猎、马戏、用动物作为科学实验对象和穿戴动物皮毛制品。她在印度的家中养了几十只猫和很多鸟。但是,她对动物的这种热爱,是建立在对人文主义的拒绝基础上的。她有一本《对人的控诉》,就是对人文主义的彻底否定,其中说这个世界上多数人本来就是不应该出生的。在二战后,针对西方国家在前第三帝国推行的非纳粹化政策,德威轻蔑地说,你或许可以在政治上推行非纳粹化,“但你不可能把自然‘非纳粹化’”,表达的就是由宇宙秩序规定的自然等级不可动摇的信念。

38、影片似乎也没有完结,再按影片所描绘的情况发展下去,也许希特勒还能成为新的德国领袖,甚至让我对影片中德国和世界的未来感到了一丝害怕

39、我觉得这种学习态度有些不对劲,便问:“有出息之后想干什么呢?”

40、“不是尼采?”里芬斯塔尔继续追问。“不是,我实在不晓得该拿尼采怎么办”,希特勒说,尼采更像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哲学家,他不具备叔本华那种水晶般清澈的理解力。

41、用希特勒自己的话,就是要通过借助“建筑语言符号”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早在规划建设新总理府时,希特勒就要求要借助石头本身的巨大的体积、沉重的分量以及由之构成的凝重、雄浑、壮阔与肃穆的建筑空间感,形成一种非人性化的,咄咄逼人的气势,以此让建筑中的主人有一种至高无上的威严,显示出凌驾一切的绝对权威,给谒见者或是进见者造成自身渺小的心理压力,以体现帝国元首以及他所缔造的第三帝国无比强大,至尊无上。

42、希特勒读过不少世界文学名著,譬如《汤姆叔叔的小屋》、《格利佛游记》、《唐·吉诃德》、《鲁滨逊漂流记》。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希特勒感知到“整个人类史的发展进程”;他认为《唐·吉诃德》“巧妙”地捕捉到了一个旧时代结束时的精髓。希特勒拥有这两本书的插图精装本,他还对法国画家古斯塔夫·多雷绘制的唐·吉诃德有格外深刻的印象。

43、假设希特勒在1937年突然暴毙,那么他绝对是个伟人。而如果他在二战中胜利,那么他将是英雄。

44、以上就是我对阿栋这个案例的重温和感想。除了他以外,我们最近还回顾了其余几个案例,重新分析,思考,交流,我跟小伙伴们都获益匪浅。后续有机会时,我还会再跟读者们一起温故知新。

45、“尽管毒蛇蛋没有毒性,可是孵出来的毒蛇却可以致人死命。”

46、这些场景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集体疯狂的印象。一向以科学、严谨著称的德意志民族为何会出现群体性的疯狂状态?为什么希特勒会获得万众拥戴,把个人崇拜搞到登峰造极? 

47、其次,一战后德国的衰退和战后惨状,很大程度上皆因外部压迫导致。为了抵抗外部压力,德国在政治体制方面就要极端中央集权,个人独裁和崇拜由此而成。

48、早期移民的管理阶层都是英国人,权力核心的人都是说英语的,德国移民虽然量大,但没有话语权,所以英语成了美国大陆的官方用语。而且,大量的爱尔兰、苏格兰移民(跟英格兰人分开算的)也说英语,加一起,就比德国移民数量大了。

49、影片最终也没有贬低希特勒含义,反而有一种把他当作民族英雄的感觉

50、(希特勒6岁,由于他父亲被调往林茨任职,全家又搬回奥地利。)

51、选这部片子,最初的原因是也只是为了“希特勒”三个字

52、事情往往是这样,父亲越坚持儿子就越拒绝;而儿子越反感父亲就越固执。若干年以后,希特勒对自己的秘书施罗德(ChristaSchroeder)说:“我从来没有爱过我父亲,我更怕他。他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我。”为了自己的这个选择,希特勒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希特勒回忆道:当那个性格生硬严酷,脾气暴躁的父亲用棍子抽打他的屁股时,“我静静地数着一下一下打在我屁股上的棍子。当我胜利地告诉我母亲我挨了32下时,她以为我疯了。”无奈之下,老希特勒终于沮丧地丢下手中的棍子,在这倔强的孩子面前,他感到有些心灰意冷,而从那天开始,希特勒再也没有挨过父亲的抽打了。(克里克斯•施罗德:《在希特勒身边12年——希特勒贴身女秘书回忆录》 王南颖 金龙格译 作家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43页)

53、相传甘地和希特勒都是吃素的,实际上,据《纽约时报》的记者调查发现,希特勒“酷爱乳鸽”,而且喜欢吃巴伐利亚香肠及鱼子酱。就算是最宽松的素食定义,希特勒也算不上素食者,但甘地、达·芬奇、托尔斯泰、萧伯纳却都是地道的素食者。

54、(1933-1938年的六年里,纳粹d每年都在这座“可以容纳34万人”的广场举行纳粹d及其支持者的集会。图为1937年,纳粹集会。)

55、德威极端主义思想的形成,和欧洲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在时间上同步,但其产生过程和具体内容,又和人们一般理解的这些概念至少在知识构成和历史背景上不同。它不但有别于欧洲法西斯主流思潮,而且和席卷欧陆、波及英伦的大众法西斯运动也没有关联,可以说处于法西斯主义的边缘地带。但在这个边缘地带形成的那些观念,和她鲜明的个性相结合,却给战后法西斯意识形态全球性的继续生存,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土壤。

56、(下图,排队等候检查的移民)。几番检查、测试下来,热爱吃猪腿,喜欢运动的德国人身体素质自然没得说;加上德国的基础教育非常发达,早在普鲁士时期就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公民素质相对较高,所以,德国移民通过埃利斯岛入境检查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57、反正我是不知道,某些多年前的“大文豪”们是如何能从这样的言语中,提炼出“希特勒对中国抱有善意”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结论的?!

58、(《慕尼黑旧屋庭院》,水彩画,希特勒作于1914年)

59、所谓“新古典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欧洲几个国家出现法西斯独裁政权之后,为了自身的极权主义统治,利用设计和建筑来强调自身政权的稳固与强大。在建筑设计风格上讲究庄重、简洁、明快;具有明显的政治含义和功能性象征。

60、希特勒很爱拍照,留下的照片也非常多,但几乎找不出一张希特勒的眼镜照,这使得大家以为希特勒不戴眼镜。其实希特勒的视力并不好,看文件的时候都戴着眼镜,只是他讨厌别人在他戴眼镜的时候拍他,于是后人便没机会看他戴眼镜的样子了。

61、和德威有联系的还有纳粹的空军英雄鲁德尔,盖世太保巴黎的头头巴比,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魔鬼医生门格尔等等,很多名字中国人都不陌生。他们战后都辗转去南美定居。此外,在和以色列的冲突中,北非和中东一些穆斯林国家雇用了一些前德国军官,利用他们的反犹主义和专业知识。德威和他们也有往来。

62、随后,我又了解了阿栋的原生家庭。阿栋是家里独苗,从小备受宠爱,尤其是妈妈和姑姑的溺爱,把他保护得非常好。再加上阿栋的父亲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交流,阿栋便逐渐养成了胆小、怕事、过于单纯的性格。这也是导致阿栋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之一。

63、而且,在乘船跨越大洋赴美的时代,当年移民们下船,登上埃利斯岛时,在自由女神脚下,要经过美国移民机构全方位的检查。

64、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认知错误:认为黑人或者中国人可以变成德国人,因为他学会了德语,并愿意在将来讲德语,甚至为德国政d投赞成票。我们的布尔乔亚主义者永远不能清楚地看到:这种‘德意志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去德意志化’。……这种过程不是‘德意志化’,而是在摧毁德国的元气。

65、假如你看过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就会发现,以上全是无稽之谈。《我的奋斗》“国家与社会主义运动”第二章节选:

66、加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燃起了淘金热,在欧洲引发了赴美垦荒、淘金的高潮,此番移民潮,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初。

67、虽然效果还可以,但比起我们现在的理解和技术,速度还是太慢,效率还是太低。

68、这一点,也使得我们不得不注意长期以来在中文语境下被忽视的纳粹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纳粹对自然环境和动物权利的保护,在形式甚至法规上,确实是今日绿色政治和生物多样性运动的先驱,因此似乎给历史叙述出了难题。其实,第三帝国的生态政治,不过是纳粹主义反人类的一个极端表现罢了。

69、而蒋介石也非常崇拜纳粹德国的元首制度,即一个d一个领袖的制度。

70、1938年,柏林举办了“德国建筑和手工艺展览会”。在开幕式上,刚刚上台不久的希特勒声称,“每一个伟大时代都企图通过她的建筑物来表述她所确立的价值观。在伟大时代,人民在内心所经历的东西,也一定会通过外在的东西把这伟大时代表述出来。她的语言比人说出的随风即逝的话语更有说服力:这便是石头的语言!”希特勒深谙“石头语言“的作用和对民众心理的影响,懂得建筑与政治、建筑与权力、建筑与民众心理的关系。他清楚要想把纳粹的意识形态深入人心传承至远,就需要把建筑政治化,把建筑作为锻造“德意志精神之剑”的工具,换句更直白话说也就是将建筑变作征服德国老百姓的“法西斯精神之剑”。

71、这样不仅比较慢,还可能会疏漏了某些情景,孩子遇到相应情景的时候还是会引发负性反应。

72、此时的德国人纷纷涌向中西部,有的地方整村整村的向美国移民。德国移民因此从早期的东部地区,遍及美国各地。一段时间,甚至在美国的中西部某些地区,德语险些取代了英语成了官方用语。

73、但直到今天,被迫害的在德华人们始终没有得到赔偿,因为德国当局始终不承认,其对华人的迫害是出于种族原因,而狡辩为只是“正常”的警察执法行动。

74、我当时挺犹豫的,有人格改变的个案治疗难度难度非常高。换了现在,可能我会信心十足地接下来,但那时我们对人格改变的理解没有现在这么透彻,心理干预技术也没有现在这么成熟。

75、当时时间仓促,我们的意识也不够强烈,来不及为阿栋做人生规划,也没有专门为他塑造越挫越勇的性格。这也是促使他后来对自己信心不足,一遇到考试挫折就自我怀疑的原因之一。

76、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上了前线,1918年战争结束,他又回到了慕尼黑。30岁的希特勒不再梦想做一名建筑师,他想成为整个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建筑师”,他暗自立下誓言“1918年11月9日,我已下决心做个政治家”。如果说1918年以前,希特勒所追求的建筑师的梦想是一个正常人的理想和愿望的话,那么,1918年11月9日他所追求的“国家与民族”的建筑师,绝对是一个邪恶的梦魇。

77、紧接着,二战期间,美国还有个“回形针计划”,旨在不惜一切的争取纳粹德国科学家。(下图,“回形针计划”中,数百名赴美的德国科学家)德国战败后,又出现了大批德国科学家赴美定居、入籍的高潮。

78、之后,我简单地重塑了一下他的学习状态,让他在学习情境中比较愉悦,提高学习效率。

79、二战爆发后,德威想去德国用自己擅长的语言才能为纳粹宣传机构服务,为此她和穆克赫基(AsitKrishnaMukherji1898-1977)结婚,取得英国臣民身份,放弃了希腊国籍,想通过意大利进入德国。穆克赫基是身世高贵的婆罗门,激进的“印度使命”领导人,这个组织代表了印度高等种姓中的准法西斯主义者,他们在政治上敬佩纳粹对英国的挑战,在文化上感激德国东方学界对印度古典文化和语言的推崇。德威和他早已结识、志同道合。但婚后德威还没有来得及成行,1940年6月意大利对英国宣战,她只得留在印度。

80、加之,18~19世纪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国际影响力巨大,英语自然成为最具优势的国际与族际交流语言。还有就是,量最大的德国移民几乎都是在1848年—1900年这段时间迁入美国的,此时,美国的国家体系与国民文化已经基本形成,故新迁入的德裔人口自然难以改变已有的美国语言文化基础,只能入乡随俗了。

81、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从印度千里迢迢来到德国复兴纳粹运动的女人,有着地道的西欧人血统。她的父亲是希腊和意大利混血,母亲是英国人,因此她身上流着白人“高贵”的血液。她出生于法国里昂的希腊人社区,原名马克西米亚妮·帕特阿斯(MaximianiPortas,1905-1982)。她本来是法国公民,但上大学时放弃法国国籍成为希腊公民。

82、我在上文提及了,当时我对阿栋下的“反社会型人格改变”诊断其实有误。更准确一些,应该是偏执型人格改变。

83、在希特勒的心目中,在他统治下的每一个建筑都应体现帝国元首“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意志,成为对千百万臣民进行心灵洗涤和心理震慑的统治工具。第三帝国的公共建筑必须统统具有典型的纳粹风格,而纳粹风格建筑的最高境界的表述就“德意志民族在政治上的坚不可摧”。

84、1933年1月,希特勒如愿以偿成为内阁总理。但是当上总理并不等于坐拥独裁权力,希特勒的权力依然受议会民主的制衡。早在1932年1月,他就明确表示:“法西斯要求全部权力,绝不同其他势力、保守派政d和派别长久地分享权力!”

85、德国统一后,迅速赶上了工业化的第二个高潮,经济发展迅猛。到一战前,德国经济位居欧洲第世界第国内工业结合高技术的发展,已经控制了大部分欧洲的工业力量。可以说,一战前德国的国运算得上是顺风顺水。

86、那时他存在还一定的同理心和自我反省能力,也非常爱父母,不忍伤害他们。但如果病情发展,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四年,阿栋极可能发展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87、希特勒上台的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委托特罗斯特进行建筑设计,例如“元首官邸”、“德国艺术馆”、“褐色大厦”、“暴动阵亡战士纪念大厅”,以及一些行政办公楼。其中“褐色大厦”就是他所设计的一栋典型的纳粹化建筑。“褐色”二字得名于希特勒早期的武装组织“褐衫冲锋队”。“褐色大厦”正门装饰着一个巨型的纳粹十字架,给人以先声夺人的视觉冲击,大门后的大厅则是一个长长的走廊,要想进入希特勒的办公室,必须首先穿过这道走廊。当一个人走在这空无一人的大厅,置身于两侧巨大的雕塑空间中,四周悄无声息,耳边只能听到自己橐橐的靴声在空旷的大厅中回响,此时此刻心中一定会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无助感。据说,凡是走进过“褐色大厦”的人,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压抑感,无一不被它那种可怖的气氛所震慑不已。

88、希特勒的口袋里总是放着一把小刀,没事就会把手伸进口袋摸小刀,这可能也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吧。之后希姆莱经常提醒他这样不好,于是希特勒也慢慢改掉了这个毛病。

89、1900年,20世纪的头一年。这一年希特勒刚满11岁,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绝大多数还是懵懂无知,但是希特勒却显有些与众不同,他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了一个极具个性的选择,或许正是由于这个选择对今后的他以及世界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0、最后的一段,希特勒拍了属于自己的电影。有一句台词:为什么你们杀不死希特勒?因为所有德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希特勒

91、1962年,德威在英国的野营地和新纳粹分子行纳粹礼。

92、特罗斯特(PaulLudwigTrost)是德国南部极具才华的建筑师,1878年出生,1934年去世,仅仅活了56岁。他与希特勒是同一时期的人,只比后者年长11岁。早年间,特罗斯特经常为巴伐利亚的一些知名富豪设计郊外别墅,由于他采取仿古典主义设计,屋顶和窗户造型典雅、舒适、优美,深受雇主赞誉,因而名声鹊起。希特勒对他非常钦佩,把特罗斯特尊为老师,称他与特罗斯特是“师生关系”。特罗斯特虽在1924年加入纳粹,并为希特勒所倚重,但其本人并不是铁杆纳粹分子,因为他不赞成希特勒的所谓“种族理论”。在建筑设计上,他与希特勒惺惺相惜,都偏爱新古典主义,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如德国的包豪斯学派)极度厌恶与排斥。

93、那些眼里只有利益二字,一切只是为了利益的人是理解不了的。

94、投稿|合作|交流yiyinyizhuo2016@1com稿酬优厚欢迎来稿 ————————

95、那么,在希特勒头脑里纳粹化的德国建筑风格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概括而言就是:“汉森的维也纳‘国会大厦’+ 特罗斯特的新古典主义+早期巴洛克和19世纪德国浪漫派建筑风格 = 纳粹德国的建筑风格。”(赵鑫珊:《瓦格纳•尼采•希特勒》 文汇出版社 2007年8月出版第316页)

96、审理德威案件的英国军官原来想从她那里诱出一些有关纳粹残余势力的情报,不料听到的却是滔滔不绝的充斥了哲学、神学、美学、历史和其他种种高深学问的一整套宇宙真理观,包罗从古代印度和埃及到近代西方文艺复兴和政治制度的各种知识。她完全不像是一个女政治犯,而像一个给他们上课的大学教授。

97、有一天,在登山的旅途中休息时,我遇到了一个三十来岁左右的年轻人,当时我们坐在悬崖边的一个凉亭里,边喝着冰镇可乐边聊天。他对我说,他一口气登上过泰山顶,他喜欢登山的这种感觉。他告诉我,他是一个在深圳工作的软件工程师。聊着聊着最近比较敏感的一件事,他话锋一转,突然说,他崇拜希特勒,讨厌特朗普。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希特勒是征服者,而特朗普只是一个搅屎棍,两者不可比拟。这年轻人的世界观令我感到有一丝忧虑。因为我不止一次听到有年轻人表达崇拜希特勒的言论了。

98、我们不妨举个例子。纳粹上台之初,德国的收音机普及率不高,一时间也没法让家家户户都很快拥有一台收音机,于是当局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下达了集体收听广播的命令,大伙在一起收听元首的极富煽动性的演讲。而等到二战开打的时候,德国收音机的普及率已经到了家家户户,即使走在大街上,街头的扬声器照样会把希特勒的声音传送到你的耳朵里,这就使得希特勒的各种演讲能够无缝地插入民间的各个角落,进而获得万众拥戴。

99、令人悲哀的是,此时此刻,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一直沉浸在一种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之中,真的以为只要跟随伟大领袖投身到无比壮丽的革命洪流中,就能够创造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神圣事业。

100、2013年,我还在济南创业,阿栋的爷爷和姑姑专门从东北过来向我求助。爷爷说,阿栋学习学不进去,休学在家,情绪非常不稳定,很容易烦躁、愤怒。

101、在希特勒的指导和干预下,无论是帝国大厦,还是总理府;无论是冲锋队的办公楼,还是臭名昭著的外交部;无论是艺术博物馆,还是大型体育场......都呈现出上述特征。纳粹极权专制的政权,造就了德国建筑艺术在这一时期的单调、整齐划一的建筑风格。

102、只是可惜数量较少,基本都在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中损失了。

103、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希特勒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时,最终的结果给了他重重的一击,寄来的通知书是这样写的:“下列诸生的考试成绩不良,不予录取......A•希特勒......考题:人头像。评语:试画成绩不够满意。”第二年,希特勒再次报考,结果更糟,因为绘画成绩太差,连正式参加考试都未允许。这对一心想做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希特勒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他跑到院长办公室,要求院方说明不予录取的理由,得到的答复令希特勒倍感羞辱:“所交的绘画表明该生不适合从事绘画。”在《我的奋斗》一书中他回忆这次落榜“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是使人晃眼的晴天霹雳。看来,根据多反面的判断,要实现我做一个艺术家的梦想是不再可能了。”

104、“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在他的巨著《安娜卡列妮娜》里开宗明义地就说出了人生幸福的真相。

105、里芬斯塔尔是个很会送书的人,摸到了希特勒的喜好之后,她贡献给希特勒图书馆的最宝贵礼物,是第一版的德国哲学家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的全集。她还在第一册的封面扉页写上了对“我亲爱的元首”之“最深厚的崇敬”,题词日期为1933年6月20日。她的好朋友方克评价这套书送得好,“《费希特全集》既填饱了希特勒的藏书家野心,又奉承了他在哲学上的自负。”

106、在希特勒穷困潦倒的时候,有一对中国夫妇对他进行了救助,所以希特勒对中国人一直有很深的好感,并神往着中国的文化;

107、这种以弱博强的局面和持续的整体受压,决定了德国必须尽可能地整合国内社会资源集中用于对外博弈,相应的,在政治体制方面就要极端中央集权。毕竟,相较于权力被分散的民主政体,集权政体效率更高、权力更为集中,在发动底层民众、调动国内资源、煽动国民的国家民族情结一致对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在列强间矛盾与冲突加剧、德国面临外敌打压的局势下,可以增加德国跟列强博弈时的战斗力。

108、首先,一战后,德国的极端破坏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使得人们的救世主情结抬头,而希特勒的出现,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

109、他想了一下,眼神突然透露出恨意,他握紧拳头说:“以前班上有几个同学,他们不好好学习,总爱欺负我,还在我认真听课的时候,不断大声咳嗽干扰我学习。”

110、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d的大会上,庄严巍峨的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d(纳粹)的d旗,d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着一个黑色“卐”字,十分醒目。对于d旗的设计,希特勒自鸣得意。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任何d都应该有一面d旗,用它来象征庄严和伟大……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一只巨大的雕塑的普鲁士雄鹰,高高地悬在纳粹d旗的上端,桀骜不驯,睥睨一切。广场四周的强烈的探照灯光柱,将整个夜空照射得如同白昼。数十万群众和军队聚集在广场,举旗列队,高举火炬,游行示威。震耳欲聋的口号声、鼓乐声、以及瓦格纳的雄浑乐曲,与希特勒的演讲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令人震撼不已的第三帝国交响乐。成千上万的人们忘情地呼喊着,高唱着,向着主席台上那个独裁者欢呼致敬,如醉如狂。

111、纳粹的举手示意礼有以下几层意思: 偏激爱国主义的信仰与军国主义严格等级制度的体现与绝对服从; 纳粹dd员和民众对希特勒的无限崇拜和绝对服从; 决心沿着希特勒指引的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方向前进.

112、说几个典型,比如,犹太人爱因斯坦,在30年代末看到欧洲排犹的阵势,赴美访学后,干脆就不走了,美国高高兴兴的捡了个大便宜;

113、书单|温家宝书单:我常含着热泪阅读这些不朽的作品

114、很遗憾,这封信被英国政府的拦截了,没有交到希特勒手上。

115、法国-希腊-印度:身份认同和泛雅利安乌托邦

116、(新柏林建成后,作为第三帝国的首都,将会改名为“日耳曼尼亚”。按照希特勒的构思,施佩尔画出了总体规划图。整座城市的总体布局基于两条中轴线。其中最壮观的南北中轴线两端各有一个火车站。南北中轴始于南端火车站,穿过火车站广场上比巴黎凯旋门高两倍的柏林凯旋门,横跨斯普雷河,到达高290米、能容纳15万人的“希特勒圆顶大会堂”。沿途建筑全部使用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按计划,所有建筑物将在1950年前竣工。)

117、撇开这些抽象的定义,具体来说,纳粹化的德国建筑风格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建筑设计中要含有古希腊建筑艺术中柱式符号(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和科林斯式)。客观地讲,古希腊柱廊的确有一种顶天立地的英雄气势,矗立在神庙殿堂,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其次,建筑设计中要包含雕塑。希特勒认为,雕塑是一种“强力意志”的符号,最能体现日耳曼人种的高贵、“美与尊严”。而且大多数雕塑作品总是放在广场或建筑物前,因此它的宣传效果远比绘画要广泛得多。况且雕塑的材质不是青铜就是岩石,更能使作品保持长久,深入人心。最后,第三帝国的一切公共建筑设计,“都要突出8个字:高、大、宽、厚、深、重、威、严,为的是以‘势’压人,造成‘千秋帝国’永久的印象。”(赵鑫珊:《瓦格纳•尼采•希特勒》文汇出版社 2007年8月出版 第319页)

118、不过,按照常理来讲,一个国家的主流语言文化应该由该国人数最多的族群所决定,为什么德裔人口占绝对优势的美国,官方用语却选择了英语?

119、他还是德国冒险小说家卡尔·麦的忠实拥趸。希特勒曾回忆说:“我读过的第一本卡尔·麦小说是《荒漠追踪》,当时完全被惊呆了!我立刻沉浸在卡尔·麦的小说世界里,引发的直接结果是成绩显而易见的下降。”等到希特勒长大后,据说他还会在卡尔·麦的小说里寻求慰藉,就像别人到《圣经》里寻求灵魂的宁静一样。

120、恰恰就在此时,希特勒的出现,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而他本人也需要利用民众对政治强人的个人崇拜,增加民众的心理同一性和对国家的认同感,进而得到他们的支持,这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实现。

121、首先举手礼方式为高抬右臂45度,手指并拢向前。意为“德意志及其人民和利益高于一切”。 这种举手示意礼源于古罗马时代。它其实是由古罗马敬礼手势(Roman salute)演变而来的, 右手伸直, 手掌朝下, 指的意思是:To cover-up for socialism 保护社会主义。

122、希特勒充满激情的演讲更是让台下的人群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德意志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德意志的未来要靠我们的人民!只能靠我们的人民!德意志人民,神圣的德意志人民,必须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冷静、勇敢来克服一切困难!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前进,我们的民族才能振兴!”试想,任何一个德国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一定会激动得浑身颤抖,一定会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民族中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万分,一定会为拥有希特勒这样最伟大的领袖而感到幸福无比、也一定会为德意志即将成为最强大的帝国而感到兴奋不已。任何一个德国人,一旦陶醉于这样强烈的种族主义情感当中,一旦痴迷于如此盲目的个人崇拜、以及极端的爱国主义的情绪当中,都会从理智走向疯狂,从善良陷入邪恶,从文明堕落为野蛮。

123、希特勒是种族主义者,他认为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最为高贵,看不起犹太人和斯拉夫人。可他自己却有着一部分的犹太人血统,本身头发并不怎么金黄,还较黑。喜欢高高隆起的鼻子,只能去做隆鼻手术。别看今天整个容不算稀奇,在当时,整容技术还未成形,这可绝对是件破天荒的事。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不怕挫折的名人名言(44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