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历史简介(68句精选句子)
孔子的历史简介
1、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2、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3、说文解字,施,旗子的样子。那斜行跟旗子的样子有什么关系,就是一种旗子飘的状态。这个词就跟我们表示心情的词相似,“旖(yǐ)旎(nǐ)”,内心荡漾,就是浪。那种内心荡漾的状态,波浪的状态就是施的特点。所以无施劳,就是你做了一件事,你内心不要太过于为之觉得得意,不要因为做了好事,内心荡漾起来。整句“无伐善,无施劳”就是你做的这一切,都是你应该做的,这一切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这一切不需要感觉到太过的自满,不需要感觉到太多的荡漾,要内心平静如水。 颜回的这句话其实是对刚才子路的那句话的补充,子路说我自己要慷慨仗义,颜回说我也要做善我也要做劳,我也要帮助别人,我更强调我内在的修养,我觉得这些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我不要感觉到这是一种刻意为之,内心不要过于自得,这是我应当做的事情,所以我们注意,颜回和子路的区别,或者说他和子路在表达修养上,颜回更进了一步,强调自然,应然的状态。
4、《孔子,人能弘道》作为一本全面介绍孔子的经典之作,受到了赫伯特·芬格莱特、杜维明、安乐哲、库普曼、弗莱德·德尔梅亚等著名学者的肯定和倾力推荐。(孔子的历史简介)。
5、子路是勇者,他是不会被势力所束缚的,只是比曾点在侍坐篇中谈到的浴乎沂,风乎舞雩的境界稍微差点。程子评价颜回
6、他对保存古代文献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春秋》的编撰,开创了私人修史的先例,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创造性贡献。
7、更多关于孔子和《论语》的故事,欢迎关注我@大湾区老程,多多交流哟!
8、孔子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仁的基本涵义是“爱人”。作为一个人,首先要爱父母、爱兄弟,还要“泛爱众”,行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 贵族社会的关键词叫“分封”,当时也叫“封建”:“封”就是周王把自己的兄弟、子侄分封到外地去当诸侯国君;“建”就是诸侯建立起自己的小国家。诸侯一般不给天子交税,但有礼节性的定期朝觐,他们对周王主要是军事义务,如果周王跟夷狄外族打仗,或者惩戒反叛的诸侯,其他诸侯国理应带兵参战。
10、Confucius (551-479BC)
11、李硕,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12、《孔子,人能弘道》(修订本)一书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例及比较研究的方法,作者结合自己对《论语》二十余种英文译本的研究心得和近年对功夫哲学的探究成果,力图以通俗和深刻的笔触让读者了解不同角色的孔子:作为历史人物、精神领袖、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教育家以及作为凡人的孔子,意在为读者展现不同于当今流行的现代西方观念的人生指南。
13、小编会在本周所有精选评论中随机抽取八名幸运读者得书籍
14、Confucius(551-479BC)–TheGreatestThinker
15、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朝的后裔。后来因为躲避鲁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宋国大夫内乱而来到鲁国。可以说,孔子家族的历史以及他个人的命运正是春秋之际动荡时局的一个缩影。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很早就显现出了好学深思的品行,年少时就常常与玩伴陈设俎豆,模仿礼乐之事。15岁有志于学,善于向他人学习,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又曾适周问礼,亲见老子。这时他在鲁国已经很有名望,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弟子也开始跟随他求学。
16、孔子30岁时开始招收学生,开办起民间私学。就办学的规模、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与系统的教学内容,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讲,孔子无疑是中国私学第一人。他在中国创立起第一座“杏坛”,打破了中国商周时期“学在官府”、教育为贵族垄断的格局,这是孔子一生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中国文明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创举,当然也是孔子仁学思想的体现。他在毕生的教学生涯里,逐渐形成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以“仁爱”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中庸思想、“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思想、“己欲立而立人”的立人思想。
17、附录: 李长之和他的《孔子的故事》/133
18、公元前6世纪时,在中原地区和淮水、汉水、太湖流域广大的地域里,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家,这些诸侯国家名义上是周天子的属国,其实是一些自主的或半自主的独立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各国诸侯、卿、大夫为代表的贵族,彼此为了争夺土地或劳动者,不断地发生兼并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许多国家灭亡了,许多贵族没落了,也有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人,由于依附胜利的贵族而上升了。没落的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以及上升的人逐渐形成了“士”这一社会阶层。这种“士”,在频繁的战争中间,在各种军事、外交、政治活动中间,获得了广泛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在当时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过程中,曾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而孔子,正是“士”这一阶层的最早的重要代表人物。
19、孔子到了卫国,在前往陈地时,途经匡城,颜刻举策指著郭外缺口说:“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因孔子身材高大,被匡人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而遭围捕。子路感到愤怒,夺戟准备交战,但被孔子阻止。过程中孔子曾与颜回失散,一度以为颜回已死。
20、李长之(1910—1978),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原名长治、长植,山东利津人,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史略稿》《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西洋哲学史》等。
21、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以存继先周礼乐而著称的鲁国的陬地,靠近今天中国山东的曲阜。据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的历史书精《左传》记载,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国的一个贵族,因受政治株连,逃到鲁国。据说,他的家族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商朝王室。对此学术界是有争议的。许多学者怀疑,这种说法与其说是历史事实,不如说是后人认定像孔子这样的伟人必须有一个贵族血统而假设编造出采的。
22、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于是孔子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23、子路比孔子仅仅小9岁,当年孔子见到子路时,子路还是一个青年人,孔子三十多岁的时候,尚且是一个半中不青的一个年龄,子路比他小9岁,在当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武的青年。子路当年见孔子,相当帅气,身上裹着野猪皮,头上插着野鸡毛,一副印第安野人的气概就出现在了孔子面前,按剑而立,雄赳赳气昂昂,为什么打扮成这个样子,你看这个野猪皮,我弄死的,这个野鸡毛,这鸡我射死的,射死之后拔了毛往自己脑袋上一插,这个人的审美品味有待考察。就是因为这样,他在弟子中也是最为直爽,最为刚正的一个人物。
24、孔子的落后面主要是他还带有奴隶社会中的等级思想,甚而是氏族社会中所遗留的血统观念、狭隘地域观念,这就是表现在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正名,讲礼,讲君子、小人,讲天,讲命,讲内诸夏而外夷狄(对吴、楚就加以敌视),等等。这里很多东西是陈腐的,孔子在讲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也特别流露出留恋一些旧事物的感情。
25、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地告诉孔子。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其抚养成人。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26、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子的学生冉有回归鲁国,率军在郎这个地方战胜齐军。在这个学生的强力支持下,鲁国派人去迎接孔子,这一年孔子68岁。归鲁后,鲁人尊他为“国老”。开始的时候鲁哀公还常常因为政事上的难题向他求教,但终究不被重用。孔子晚年仍旧致力于整理文献和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27、孔子从51岁任中都宰到任鲁国大司寇,共有4年时间为官,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从政岁月。虽然时间短暂,孔子却以“夹谷会盟”“堕三都”等著名历史事件留名青史。
28、本书选取了孔子一生中经历过的重大事件,形成二十余个独立成篇的小故事,给小读者呈现了春秋末期儒学学派的”圣人”——孔子的出世、讲学、周游列国、删诗定礼著《春秋》,以及宣扬“仁政”“德政”的故事,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轨迹的一个好途径。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每个故事都能独立成篇,符合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心理。
29、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30、孔子不是一个完全能控制住自己表情的人,某种意义上讲,孔子的表情相当丰富。而子路最烦的就是这个表情,就是颜回说完话后,孔子脸上就露出了那种欣赏的喜欢的暧昧的谜一般的微笑,真是喜欢。这个时候子路就有些不痛快了,所以子路来劲了,你听我们都说完,那你呢?
31、在《孔子家语》和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前145-前90)写的《史记》里是这样说的:孔子的父亲是一个下层军官,叫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是名)或孔纥。他的第一个妻子生了8个女儿,没有儿子。为了有个儿子承继香火,他便纳了一个妾,却又生了一个瘸腿的儿子叫孟皮。由于渴望有一个健康的儿子,他在60岁的高龄又娶了颜家三女儿中最小的女儿颜征在,他们在尼山许愿求子后颜终于怀孕,随后生下一个前额凸成小山丘一样的儿子,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名丘、字仲尼。“丘”即山丘,“仲”意为老而“尼”字意指尼山。孔子3岁丧父,由母亲拉扯长大,大约17岁时母亲又去世了。大概也是基于圣人必须血统高贵的同样原因,其母颜征在也被说成是周王室的后裔,其血缘可上溯到周公!
32、(本文选自李木生《孔子:我不是圣人》,中华书局出版)
33、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34、孔子三十岁时办起了私学,招收了很多学生,据说他的学生前后大概有三千多人,弟子中精通六艺的得意门生就有72人之多。
35、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36、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37、而且,由于孔子所处的时代的过渡性以及他的政治地位(他不仅当过高级官吏,而且一生主要活动除了教育事业外也是奔走做官,就是教育事业也主要是训练弟子们做官的)的关系,他的思想有许多不彻底、不明朗、对上妥协、对劳动生产和劳动人民轻视的地方。这些地方集中地表现的就是他所谓的“中庸”之道。这是他的软弱处。
38、根据一个也许有点夸张的说法,孔子一生有弟子3000人,其中身通“六艺”者有72人,世称72贤。“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即礼仪、音乐、射箭、驾驭马车、写作和数术。他教育弟子如何成为君子,即——一个堪当表率的人,其中包含但绝不仅仅局限于成为一个有才干的政治家。事实上他的一些弟子在政治舞台上的确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在《论语》里提及的22名弟子当中,至少有9名曾担任重要官职,其中3名先后任季氏宰,即在掌有鲁国实权的季氏家族里担任主管。在当时的鲁国,这是不靠世袭而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了。
39、他也在旅行中通过参访历史遗址、体验生活、反省他所经历的事情来学习。比如,走进太庙,他会详细询问,因为那是周文化保存最好的地方。“登东山,他看到了鲁国之小,登泰山,又体会到了天下之小”。这种认识有点类似西方柏拉图的洞穴论:一个人的认识受制于他所处的位置。
40、车马衣裘,这是古代贵族身份的标志,子路曾经屡次出仕,他是当过官的人,这不仅是财富的象征,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这个一般人是没有的。对于这样相当重要的,身份的标志,子路说,我能够拿出来和朋友共享,不仅共享,更难做到的是,用坏了也没关系,这种仗义疏财的气概是子路的追求。因为他的人生理想就是仗义的,慷慨的,豪侠的,能够无私的把自己的东西跟朋友分享。但我们注意这里头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他所分享的对象是什么?朋友,这个对象是有限的。假如你说我的人生理想就是广交朋友,座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但你相信我,你交的朋友一定是有限的,其次呢,我们看到子路说这番话的时候有他一种自得自满的情绪。“敝之而无憾” 他说不后悔,但凡一个人在他强调他不后悔的时候,他一定内心就有了后悔的东西的存在。比如我们以前在大学,男孩追女孩,男孩说,妹子,你跟我好吧,我真不在乎你脸上有青春痘,过两天又说,我请你吃饭吧,我真不在乎你脸上青春痘,等到了第三天,这个人再提青春痘,妹子恨不得拿笔记本把他拍死,就是那感觉。子路说他敝之而无憾,说明他心中就有那个憾。这就是子路的问题,他以这个无憾为骄傲,其实他心中未能把那个憾的东西去完全清空。
41、年少的孔子勤勉好学,兴趣广博。入庙祠则习祭祀典仪,牧群羊则练挽弓射箭,白天修学会计,夜晚抚弦操琴。孔子向往周制,曾问礼于老子,求取礼乐之道。
4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为什么不谈谈你们的志向呢?来,讲讲你们的志向吧。侍,侍立,侍坐。
43、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孔子的弟子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郑国的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
44、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一年后做司空,再升为大司寇,期间亦行摄相事。
45、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促使人民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为了行德政,孔子还提出了“举贤才”的政治主张。《论语》记载仲弓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他认为还必须考虑到民意,“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6、此“五者”即“恭、宽、信、敏、惠”。孔子的“宽”、“惠”表现在统治方法上就是要行“德政”。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在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宽刑罚而重教化。
47、夸大其劳是什么意思呢?是我做了一分,我要夸大成十分吗?看施的词义,在古汉语里施还有一个读音是yí.
48、孔子所提倡的“爱人”的主体,包括一切人,上至贵族君王,下至黎民百姓,都要爱他人,行忠恕,没有人可以逃避这项义务,对于君王来说,这项义务比他人要重大得多,因为君王的“爱”还应及于所有的臣民。
49、鲁定公十四年,孔子诛杀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但有看法认为少正卯事件是受到法家思想影响的后世学者所杜撰。
50、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51、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52、这里有个轻字,阮元在他的十三经校勘记里说,《石经》初刻本里就没有这个轻字。
53、尽管如此,孔子能够提出“仁”,而且能够普及文化知识,在教育事业上有很大的贡献,其进步的一面还是主要的。源远而流长的中国文化,孔子正是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传播者。
54、小知识点:“对文”是指在相同或相近的语法结构中,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或词组。对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一个对字。一般来说,所对之文应是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相似或相对相反。
55、19岁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56、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
57、50岁时,孔子升任鲁国的司寇,孔子做得很出色,除了外交胜利,打击了割据势力,其他方面的政绩也为人称道,齐国国君知道鲁定公是好色,便投其所好,给他送美女。
58、想要在这样特殊的日子更深入地了解作为历史人物、精神领袖、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教育家以及作为凡人等不同角色的孔子,这本《孔子,人能弘道》定能满足你。
59、第在孔子对于中国文化的一些具体贡献,如教育事业、编写历史、整理诗书上,在孔子个别有价值的言论(包括着智慧和经验)上,在孔子本人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积极态度上,大多数现代学者几乎没有异议,我认为这也就是应当肯定下来的东西。所以,所谓对孔子也还不能“给以总结”,并不等于对孔子来一个“不可知论”。我们应该把可以肯定的东西和还在争论的问题分别开来。
60、二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86
61、据称孔子曾经修订编辑过“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据《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说,孔子从他那个时代流行的3000首诗歌中挑选了305首编辑而成《诗经》。虽然我们对孔子在多大程度上编辑了《诗经》尚不清楚,但是他曾经编辑过(诗经》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论语》告诉人们,孔子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如果把孔子的编辑(诗经》仅仅看成一个技术性的工作,那显然是错误的。从孔子对《诗经》的引用和解释当中可以看出,他对《诗经》的编辑不仅使蕴含在那此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得以凸显,而且便这部书远远超出了文学作品的范畴,成了寓教于诗的儒家经典。
62、《礼记-表记》说“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我做了事情,我不要把它进一步的夸耀,以实事求是。我的行为要和这个行为相应的名声相符,要符合真实的状态。
63、19岁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64、声明:文章内容由译文出版社授权,炎博文化翻译
65、一般没有特定讲到侍坐的话,都可以认为是侍立。那么孔子看到这两位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一位呢忠直,勇义,而且追随自己时间最长,我们知道
66、齐景公说:“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他日又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政在节财。”景公想封孔子为尼溪田大夫,遭齐相国晏婴进言劝阻,晏婴认为孔子会干扰齐国的文化。后来得知齐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没有办法,只好辞退孔子,孔子则重回鲁国,聚徒讲学。
67、(本文摘自《孔子,人能弘道》,文中除图书实拍图外,图片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