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著作(28句精选句子)
叔本华的著作
1、这个表象世界,也就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或者“自在之物”,康德认为“物自体”不可知,叔本华则认为,“物自体”是可以把握的,它就是所说的“意志”。主体就是认识世界的我们,而客体就是我们认识的世界。然后,叔本华断言:客体是主体的表象,亦即,世界是我的表象。
2、人类有两大最常见的愚蠢,第一是“不是在他自身的本质中去寻求幸福,而是在别人看待“他是什么”中求幸福;第二是牺牲健康去谋求别的东西,不明白健康的乞丐比多病的国王幸福。“人是什么”比“人有什么”重要的多。
3、 后来我在新浪开博客,到现在还是顺利的。但是新浪不能发视频和录音。
4、我个人就无法理解这一点,如果手中不拿着一根笔(至少是一根铅笔),人们还怎么进行阅读。只是简单粗暴地输入书中的信息实在非常无聊,只有当你开始质疑、论证,并且全力以赴与这本书争辩的时候,阅读才会变得刺激、有趣。
5、06行走不倦:让生活慢下来,听山风,看落叶(叔本华的著作)。
6、摆脱人生痛苦的方法,就是进入审美状态,其中之一就是进入艺术领域,比如文学、绘画、音乐等。
7、我们沿着民宿外的石阶,拾级而上,看山下的田野泛黄,民居各自错落,一幅秋天的美好画卷。我们一起听山风吹过,看秋叶徐徐落下,爬后山,看柿子红透挂枝头,感受到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所传递出的温情,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了生机和乐趣,让读书不止,生活不息,行走不倦。
8、 听宗翰先生有关某人的录音讲话,联想到今年四月到成都的经历。简单地说,感觉到你对李所做的批评,好像适用于我。那天晚上路边十来分钟的,我做女步跟舞试验,因失败遭你批评,惭愧至今。失败的主要表现是没有甩胯拉腰。原因很多,包括状态不佳心理紧张等等,一个重要的技术原因是:没有实现胯部的重心转移,没有实现身带脚……
9、 搜狐封杀我的博文是违法的。我没有触犯任何现行法律,我没有触犯道德底线,我有权说我要说的话,这是公民权利受宪法保护的。任何个人和单位和团体和网络运营商都没有权力封杀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10、当然,这话说得很夸张:叔本华自己就通过大量阅读受益颇多,我们任何人也都是如此。(叔本华的著作)。
11、 没有弹性也就是没有力度,理论再正确技术再正确,你做不出来,做出来不是那么一回事。
12、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其在晚年却因为一本《人生的智慧》声明鹊起,其他作品也被一一追捧,最终跻身于世界著名哲学家之列,其思想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
13、rsddb越孤独越优秀!2017/9/814:44:24
14、 我决定不介入任何人群,即使是对我友好的人群我也不介入。
15、他说一个人天性中最好的一面,必定是他对自己比对其他人更加重要;而伟大的灵魂或健全的理智,才是快乐的源泉。
16、以下我(作者,下同)将按照个人喜好,从叔本华的著作中摘录一些语句,并附上我个人的理解与反思。
17、这是一本知道人生痛苦而如何面对的书。 ——王奕皓
18、若要安慰自己所有的痛苦和不幸,只需看看那些比我们更不幸的人,就能获得最有效的安慰:而且这种安慰方法对所有人都适用。但是想想看,如果所有人都能做到比下有余,这对全体人类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19、《人生的智慧》作者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叔本华从理性出发,谈了“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叔本华认为人类幸福有两个死敌:痛苦和无聊。人们却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摇摆,脱离了痛苦,便开始无聊。
20、同时,他认为,意志的本质是欲望,不受理性控制。比如一个人说“我想要喝水”,这就是一种欲求,意志在动物身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性欲。
21、他孤独一生,自负、傲慢,不把俗人放在眼里;他智慧、细腻,体会生命的独特与悲。
22、连伟大的托尔斯泰也说过:“如今我确信叔本华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叔本华哲学无与伦比地壮丽而清晰地反映了整个世界。”
23、《观念力--叔本华论文集》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著作之一。作者运用自己的哲学观点来分析天才,谈思想,论生存空虚,论文学,论读书写作等,篇篇立论精辟,令人拍案叫绝,把繁杂晦涩的思想用简洁凝练、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出来,旨在让读者了解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24、 (1)砖头石块的僵硬死人,只有刚体运动,无论做什么,身体总是一笼统,没有变形。这里说的是规范规定的应有的变形,没有,僵硬,尸体。
25、这就是所谓的证实偏差(ConfirmatoryBias)。(译者注:证实偏差指的是人们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资讯,来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设。)
26、我们中大多数人在面对不幸时,都习惯把“比下有余”当作一种自我排解技巧。但大多数时候,当我们在心里这样想也只不过是敷衍了事而已——我们并不会真的用心思考那些比自己更不幸的生活到底有多么不幸。因此,我认为“比下有余”作为一种排解痛苦的技巧似乎并不是很有效。
27、《人生究竟有何不同——聆听叔本华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