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一生(80句精选句子)

2023-10-08 11:23:18

托尔斯泰的一生

1、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托尔斯泰的一生)。

2、最危险和有害的口头语之一是——“大家都这样”。

3、瓦西里•格里戈里耶维奇,一个彻头彻尾的流氓,1873年

4、一八九一年 一个母亲的回忆录(遗著)——“高的代价”(引莫泊桑语)——饥馑论——论艺术与非艺术及艺术之重要性与无聊性(断片)——法院论(遗著)——第一个阶段——一个钟表匠——一个可怕的问题——“舒拉德咖啡店”(引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语)——论荒歉时对于平民的补救方法。

5、一九〇四年 童年回忆(一九〇三——〇一小部分在一九〇六年写成)——哈吉•穆拉特(一八九六——一一九〇一——〇四)(遗著)——伪票(一九〇三——〇四)——哈里逊与无抵抗主义——我是谁?——圣哲的思想录——振作起来!(一九〇六——〇七修正)

6、《哈吉·穆拉特》(Хаджи-Мурат1896年-1904年撰写,1912年出版)

7、一八五六年 两个骑兵——下雪——支队中的相遇——一个绅士的早晨——少年时代。

8、“突然间,我清晰冷静地感到过往的感觉,就像过往的时光本身,已无法挽回了——即使有可能做到–——重回旧时也会是痛苦和不适的。”

9、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10、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

11、一八九八年 为援救杜霍博尔人事宣言——饥荒——谢尔盖老人(遗著)——嘉本特论现代科学文序——致库斯基亚•韦多莫斯特书

12、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一生)。

13、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14、那些出自托尔斯泰的穿越百年的灵魂拷问、对人生、欲望、幸福、公平、正义的反思,想必将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沉思~

15、《黑暗的势力》(1886)揭露金钱的罪恶,同时宣扬拯救灵魂的说教。

16、一八九三年 拯救饥民报告书——灵魂得救在你自己(天国在你心中)(一八九一——九三)——基督教义与军役(前书中被检查会删去的一章)——宗教与道德——无为论——爱情之所欲——基督教精神与爱国主义——自由思想论

17、很多人的人生感到不美丽,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相信大家心中早就有答案,就是因为没有钱,没有钱的人生,真不爽。买不起房,结不起婚,孝敬不起爹娘。养不起娃,开不起车,泡不起姑娘。

18、一八七二年 启蒙读本(包含伊索、印度、美国……等寓言之翻译,神话,物理,动物,植物,历史各科讲话,短篇故事〔高加索之囚犯,神见真理〕,史诗,数学,教员参考资料)——二旅客(遗著)

19、没有钱,没有房子,还是老老实实上班,不去自讨没趣是最好。在我们这个年代有钱了,那处处都很爽,处处都感觉很美丽。不用上班,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玩到自然累,看到喜欢的姑娘就敢去追,而且追一个准一个。

20、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21、一八八一年 四福音书之索引与翻译——福音书缩本——人类之生存要素

22、《复活》(Воскресение1899年出版)

23、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年)、《哈泽•穆拉特》(1904年)、《舞会之后》(1911年)、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年)、《活尸》(1911年)等。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

24、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于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离家出走。这种意图在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为自己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

25、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年)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年)。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

26、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类的生命刚刚诞生或死亡时,无论他属于哪一个阶级,我们那时都会受到同样的感动,这说明,人人平等的意识是与生倶来的。

27、想象他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类的一项核心能力。然而我们并非生来或自然而然就能将这项能力运用得非常好。领会他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这位19世纪的俄国作家,沉迷于试着描绘他人头脑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他是“心理”小说的代表人物,这类小说不仅讲述了一个故事,还尝试生动地展示出不同的人物角色“都是什么样子”。小说不仅告诉我们这些人遭遇了什么,还揭示出站在他们的处境可能会有哪些感受。托尔斯泰意识到这意味着小说可以超出纯娱乐的层面:它在编造故事的诱人幌子下,可以大幅加速我们对人生经验的体悟。

28、《黑暗的势力》(Властьтьмы,1886年)

29、人对自己越满足,他身上值得满足的东西就越少。

30、惩罚对人来说永远是残酷而痛苦的。假如它不是残酷而痛苦的,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监禁,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如此的残酷而痛苦,正如一百年前存在过的笞刑一样。

31、一九〇二年 告僧侣书——黑暗中的光明(剧本,遗著)——何为宗教何为宗教的要素——地狱之毁灭与重建——告劳动者

32、但让他去阴暗环境待一段时间,他就知道,原来光明是多么美好的。由此可见人世间的一切美,变化,美丽,都是因为有对比,对比才构成的,没有对比,这个东西就不会存在的。

33、世上最好的饮料就是,当人已是恶语在喉的时候,他不是一吐为快,而是吞咽下去。(穆罕默德)

34、在托尔斯泰离家之前,他与妻子的决裂程度人人皆知。一天晚上,夫妻二人又闹不和。之后,托尔斯泰的妻子曾跪下恳求托尔斯泰为她再读一遍早年时代丈夫为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以找回当初的甜蜜,但是托尔斯泰当时已死了心。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阳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35、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发怒,他们往往无缘无故地发怒并危害别人。大家都可以理解,为什么吝嗇的人会去欺侮别人;他想要占有财富,自己发财;损害别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恶的人损害别人,对自己却丝毫无益。这是何等的疯狂啊!(据苏格拉底)

36、帕斯捷尔纳克画作《战争与和平》,1893年

37、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千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

38、1865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完成划时代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完成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39、《伊凡·伊里奇之死》(СмертьИванаИльича,1886年)

40、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带有贵族气息的文学家,在很多事情上面都有着十分鲜明的贵族气息,面对着民众的疾苦,列夫·托尔斯泰心中是十分厌恶的,列夫·托尔斯泰认为民众应该觉醒,应该自己尽量地走出不幸中。与此同时,列夫·托尔斯泰也是一个十分平凡朴实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文学创作的投入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大的热情,列夫·托尔斯泰基本上是白天的时候都是投身于文学创作中的。

41、一八六三年 十二月d人(预定的长篇小说中的断片)

42、一八九六年 四福音书读法——告中国民众(未完成)——无抵抗主义论——论教会之欺诈——爱国主义与和平——致自由主义者书——与政府现存法统之关系——终局之迫近——基督教之训

43、他是一个十分有容忍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在很多事情上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各人性格特征。列夫·托尔斯泰面对着民生疾苦有着十分强烈的洞悉感,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中,也能够看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民众生活有着十分敏锐的触摸感,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索之后,列夫·托尔斯泰的性格中也体现出了十分激进的特点。

44、一八九五年 主与仆——寓言三种——羞耻——致一个波兰人书——论狂妄的梦

45、中期(1863~1880)这是托尔斯泰才华得到充分发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思想上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

46、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47、《家庭幸福》《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

48、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49、《两个骠骑兵》(1856)写父子两代人,作者欣赏父辈的热情豪迈的骑士风度,而鄙弃子辈的猥琐自私的实利观点。

50、托尔斯泰对于需要主持大局的人有着异乎寻常的同情。面对现状,他们不得不承受真实的混乱与恐惧。他们不允许惊慌失措,或者说出一切都是可怕的。不是因为他们太蠢,注意不到危险,或是在情绪上过于压抑,不承认现实–——而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别人需要他们表现得强大。他认为人格成熟的要素之一是:为他人减少恐慌的能力。

51、不去比,不去攀比,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你才能不受其他影响,才能感受到自己生活中的美,也是独一无二的。很多人一生总是忙着去对比,去攀比,而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一种愚蠢。

52、当你很难或者几乎无法弄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要做他正做的事时,那么请你相信,他行为的动机——就是希望获得世俗的荣誉。

53、《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Многоличеловекуземлинужно,1886年)

54、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55、人民时代艺术|发现艺术之美  | 追溯艺术之魂

56、大量的日记和书信,几乎占他的文学遗产的二分之一。日记是他朝夕反省和不断进行探索的心灵的纪录,也是锻炼写作、通过自身研究人的内心生活秘密的手段。象《昨天的故事》(1851)那样的早期作品,就是由日记扩充和艺术加工而成的。

57、这段时间他继续分析自己的成长历程,写成《少年》和《青年》成为研究他思想成长的重要资料。并将自己的战争经历写成《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发表之后很受欢迎,他开始在文学界小有名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都对他抱有很高希望。

58、一八九四年 卡尔马(佛教童话)——年轻的俄皇(遗著)——论与国家之关系——论不朽——莫泊桑著作序——致印度人书

59、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60、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61、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语录#

62、1828年8月28日,托尔斯泰诞生于距离莫斯科以南约200公里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距离图拉仅10公里。托尔斯泰家族是古老非常知名的俄罗斯贵族。

63、《战争与和平》讲的是拿破仑1812年入侵俄国的故事。在其中一场重要的战役中,托尔斯泰描述了一位军事指挥官如何审视战场、接收报告、派遣通讯员、吃快餐——表面上镇静自若,控制着整个俄国军队。但仔细究来,真实情况却大相径庭:

64、Hello,同学们,刚刚开学的你们有没有觉得内心还没有沉静下来呢?今天阿U带着可以让人沉淀心灵的好书来了——《复活》。

65、基蒂变得不可思议的积极起来,一刻都不延迟。她带来了清洁、整齐和平静。她清洗了尼古拉的褥疮并试图为他怪诞的躯体减轻痛苦。然而,基蒂的仁慈并不只是积极–——她不仅是积极地改善了一个垂死之人的状态,让他能够保留一些尊严,更是拒绝将自己的注意力停留在境况的表层特征上。她看待他,似乎是穿过了他的表面性格——他的苛刻、嫉妒、坏脾气和一无是处的落魄——认为他值得拥有仁爱、体贴、清洁和舒适的环境。并非是她没有注意到那些令人气恼的特征,但那不是她关注的重点。她穿过这些特征看到了一个体面的、不走运的、不快乐的人——并就此做出相应行动。因此,仁慈在她看待他的方式中得以切实展现,一如在她的实质性努力中体现的那样。此时,爱并非感动于优秀,而是受到软弱和需要的感召。

66、一九〇一年 唯一的方法——谁为有理——告有闲的青年——告俄国劳动者书——论宗教之容忍——理智,信仰,祈祷(论文三篇)——答神圣宗教会议书——军官的杂记簿——论俄国同盟(信)——致俄皇及其参赞(其一)——论教育(致比鲁科夫书)——致《布尔加雷日报》书。

67、上帝的力量使人人平等,夺取那占有多的,给予那占有少的。富人的东西多,但这东西带来的乐趣少。穷人的东西少,但乐趣多。

68、他还指出成年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真理:大多数人都比他们看起来更为焦虑和困惑。我们敬仰的那些人也许恰恰深知感到绝望、忧虑和充满自我怀疑的个中滋味,接受这一点对我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我们夸大地认为他们总是内心平和,这意味着我们低估了自己。自信不需要你在内心深信自己如何出众,而是要确信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因而有资格去试一把。我们通常不对富人和有权势者(或是高级军事官员)感到同情。我们认为他们不需要–——可能也不值得我们付出友善、慈悲的关注。但同情产生的回报并不是给他们的。托尔斯泰阐释了同情他们如何让我们最终受益。

69、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71、“那一天结束了我们婚姻的浪漫曲;旧时感觉变成了宝贵的、不能挽回的记忆;但是我对孩子和孩子父亲的爱,变成了一种新的感觉,为新的生活和迥然不同的幸福奠定了基础;这种生活和幸福一直持续至今。”

72、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等。

73、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74、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75、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作者参加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76、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77、《教育的果实》(1891)以贵族和农民的不同生活方式为冲突的基础,讽刺前者的游手好闲和精神空虚,表达后者因缺乏土地而产生的强烈愤慨。

78、惯于奢华对自己并无益处,因为你为自己的肉体需求越多,那么为了使这肉体吃、穿、住得更好,它所受的苦累也就越多。注意不到这个谬误的,只是那些善于用种种欺骗手段安排生活的人,他们让别人不为自己而必须为他们劳动,由此可见,对这些人,对这些富人来说,奢华己不仅是于己无益,而且也是一种败坏道德的事。

79、《活尸》(1911)写一个觉醒的贵族因社会制度不合理而离家出走,同时揭露贵族的自私冷酷和他们的合法婚姻的虚伪性。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祝贺成功的名言名句(52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