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爱国诗(21句精选句子)
杜甫的爱国诗
1、4)羌笛幽怨可谁能理解战士的心?月色凄凉空照沙场战士的遗骨。
2、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3、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4、李、杜互相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时常挂念着李白的衣食住行,担心他被贬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些诗句对李白遭诬受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5、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6、天宝六年(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8、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 老婆婆带着哭声说:“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你还要什么人?”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带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夫一个人了。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9、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10、兼求富豪且割鲜,密沽斗酒谐终宴。故人情义晚谁似,令我手脚轻欲旋。
11、综观杜甫的一生,他出生在巩县,入世之后到长安做了朝中的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华州,他的诗歌创作踪迹遍布黄河流域陕西、河南各地,他在访亲问友,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和底层老百姓打成一片,尽管自己生活贫困潦倒,仍然关心百姓疾苦,用诗歌反映百姓心声,写下了多首现实主义诗篇。闲暇之余,他常游黄河二级支流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华州区杏林镇老官台村附近),以排忧遣闷。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他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潼关,石壕等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12、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1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14、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
15、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16、释义: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17、释义: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18、2)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19、“恨别”句写一家离散之苦。这句起下,但和上句“感时”又密切关联着,因为正是由于“国破”,才带来了“家亡”。莺歌燕语本来是好听的,但因怀念亲人,所以听了反而使人感到心惊。这两句要活看,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感时之中,包括恨别;恨别之中,当然也有感时。同时也不要以为只有花才能使人溅泪,只有鸟才能使人惊心,比如杜甫“晓莺工迸泪”这句诗,不就是由于鸟而溅泪了吗?又比如他的“花近高楼伤客心”这句诗,不就是由于花而惊心了吗?这两句诗,由于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曲折,在句子结构上也形成了一个三折的句式,因此,在读法上也最好分作这样三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二字,必须独立出来。
20、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他曾三次卖药行医,第二次是公元759年,杜甫携带家小由洛阳回华州,这时的卖药生涯更苦了,到了“短衣数挽不掩胫”,“男呻女吟四壁静”的境地。有“诗圣”之称的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在诗中记录了他一生做官忧国忧民,关心劳动人民疾苦和采药、卖药、治病的生涯,在我国诗坛和中医药领域留下了灿烂的一章。他不但是一个诗圣,而且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药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