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63句精选句子)
唐诗宋词鉴赏
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诗人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2、唐诗大多抒发自己的志向、理想,政治诉求,比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又如李白的“若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3、其实除了主和派的排斥,也包括辛弃疾自身的经济问题。淳熙八年,辛弃疾在江西安抚使任上,又一次被劾罢官,于是不得已在上饶闲居达20年之久。《破阵子》是辛弃疾寄给好朋友陈亮的一首词。辛、陈二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词中回顾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起义军抗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雄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对不能收复中原的悲愤心情,是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凝聚而成。
4、这李之问去京城改官,一见聂胜琼即心悦之,聂胜琼也对其芳心暗许,很快,二人确定了情侣关系。(唐诗宋词鉴赏)。
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出自诗人辛弃疾《摸鱼儿》
6、元曲可分三层。开头五句写冬季虎丘的动人景色为第一层。首二句用拟人写梅花,说梅花真像美女真真的容貌一样迷人,多情地顾盼、挽留着自己倚靠阑干观赏。真真:唐代的美女。用美女喻梅花的素淡娟雅。以人拟物,则无情之物活化为有情之人,更显顾盼多姿;不说诗人眷恋赏花,偏说梅花挽留自己,则更见婉约动人。接着一句一景,分写雪、松、泉三种景物:雪后初晴,一片洁白如银的境界;棵棵苍松顶着白雪,亭亭玉立,宛如无数披着素纨的美人,雪覆枝叶,更显得袅娜细腰,玉洁清瘦;那山泉的泉口,泉水与雪片已融合凝起一层薄冰,仿佛冰美人的眼睛,晶莹而凛冽。以上五句皆紧扣题面“雪”字,雪中的梅花,雪晴的天气,雪中的松腰,雪中的泉眼,描绘出一幅玉洁冰清的虎丘冰雪图。
7、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出自诗人冯小青《怨》
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诗人柳永《雨霖铃》
10、柔柔弱弱的水仙花,与“出门一笑大江横”的粗豪连在一起,给人以“离奇孤矫”之感,参差变幻之美。
11、这首小令除了善于从唐人诗句中袭意外,在景物的描写上也深得风神。“东风草绿,残照花开”表现江山无主,“青山故国,乔木苍苔”表现世事无常。以此为陪主之宾,则“越王台”的悲凉寂寞自在意中。又诗人选取了亘古恒在的景物如东风、残照、青山、明月,与时过境迁的绿草、野花、乔木、苍苔交插在一起,在特定的空间中导入了苍茫的时间感,从而将抚今思古的主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唐诗宋词元曲的鉴赏二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1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出自诗人张泌《寄人》
13、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词,作为比诗体更自由的韵文体裁的文体,发起于唐,历五代,至宋而大成。宋词实乃词中经典,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名篇佳作,精华毕现。本次讲座对唐诗宋词的鉴赏方法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更为正确的鉴赏的技巧。
14、小松刚出土,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但有人不认识这些凌云树,一直到这些凌云树木长高长大。
15、此去经年,应就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出自诗人柳永《雨霖铃》(唐诗宋词鉴赏)。
16、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____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17、“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原因则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18、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9、宋词指宋代盛行的韵文体裁。宋词的句式受到所谓词牌的规范,有固定的句式和押韵,极少全首每句都字数相同,所以词又称为长短句,这是注明与诗在形式上的区别。
2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诗人贺铸《横塘路》
21、开头说这么多,其实就想表达诗词君读到这样的落花诗时有多惊喜、感动!好了,来看这首《水调歌头》:
22、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出自诗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23、 “梦回”不是梦中回到,虽然单独在这个句子里也能说通,但是辛弃疾的词里用到“梦回”的地方很多,应该是梦醒。一梦醒来,到处听到吹角连营的号角之声,辛弃疾仿佛又回到昔日的战场上。正因为杀敌报国心切,所以连梦寐中都想着杀敌报国,想着回到战场上去。
24、苏轼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出自诗人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25、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不仅是词人,还是一个爱国的将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和诬陷。
26、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新添声杨柳枝词》
27、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在宋代最为流行。宋词起源于南朝梁代,在唐代形成,在宋代最为流行,也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28、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雄人世呢?辛弃疾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塑造了一个潇洒飘逸的形象——“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辛弃疾离开的时候,正是落花满天飞的晚春,照理说,此行的色调应该是灰暗阴郁的,但因为有了对朝廷门户之争的清醒通透的认识,辛弃疾的胸怀变得极其开阔,灵魂飞升到了空前自由的境界,故这千里的落花,也为之增加了几分豪壮之气,这才有了“出门一笑”的旷达之语。
29、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却不断遭到当权者的阻扰,革新雄图猛然迎来一盆冷水,这怎能不令人愁肠满怀?“黯乡魂,追旅思”的苦恼向谁倾诉?眼见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你却只能“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那爱国之情汹涌于胸间却不能实现,祖国的沦陷使你“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泪眼中,我仿佛看见了深深的无奈……
30、词一开始从饯别之题切入,言“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辛弃疾作为行人,离席上被送行之人劝酒,再正常不过了,正所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嘛。可他却推辞说,你们都不要劝我喝了,我喝得正起劲,还担心不够喝呢。这一豪言壮语的背后,何尝没有几分苦闷和无奈。辛弃疾自南归后,就一直不受待见,不是被闲置一旁,就是走在被调任的路上,他的雄心抱负,完全没有机会施展。如今,借离别痛饮,他必须一浇胸次之磊块,故曰“正怕酒樽空”。
31、问世间,情就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诗人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32、“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世事如梦”,“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隙,雪后飞鸿,人生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而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人生几度秋凉”,用“新凉”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并且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可见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感,时间的流逝磨蚀着有限的生命,词人由此产生出真挚的惜时之情。“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所以,“人生几度秋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自然的变幻来反衬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谓叹,寄意深刻,韵味悠远。开头两句词远远不止是苏东坡在记叙一时一地之事,或是一己一身之感,而是借写具体的事实,表达他对抽象意义上的人生命运的深沉思忖。
33、唐诗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为大宗。简而言之,主要是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但是唐代诗人作诗,也有用上句式较自由的古体诗,古体诗的句数和字数就很自由。
3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3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就是当时已惘然。——出自诗人李商隐《锦瑟》
37、结尾三句是第三层:抒发作者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羞愧悲愤之情。作者一生沉抑下僚才能未能尽展。既然历史上风云人物最终也不过一抔黄土,千古兴亡终归是一场虚幻,那么,就不必去拓下残存的碑文来诵读,不必自作多情地去“故国神游”了。兴旺成败于己无关,还是与“老僧同醉”,借酒浇愁吧。“残碑休打”即残碑休拓。“宝剑羞看”即羞于去看宝剑,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
38、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39、该书初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编者精心选目,并延请国内外专家撰写赏文,打造出继《唐诗鉴赏辞典》之后的又一文学鉴赏精品,面世二十余年来在广大读者中久负盛誉,至今长销不衰。
40、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出自诗人朱彝尊《高阳台》
41、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出自诗人李白《三五七言》
4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____佚名《越人歌》
43、傅德岷,四川崇州人,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散文理论家、作家。已出版《散文艺术论》、《散文创作与审美》、《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新时期散文景观》、《新时期散文思潮概观》(主编)、《中外散文纵横论》、《外国作家论散文》、长篇小说《魂荡华蓥》、散文集《旅韩随笔》、主编《巴蜀散文史稿》、《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中华爱国诗词散文鉴赏大辞典》、《新时期散文百家传略》等著作2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曾于1991年被邀去韩国参加“国际散文研讨会”。后有两篇论文、两篇散文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发表。现为中国作家学会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重庆市首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带头人。
44、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45、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二:《钱塘湖春行》
46、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二版,最权威。
47、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48、据说,在半路上李之问收到此作,读之心如刀绞,他多想不顾一切飞到聂胜琼身边,奈何家中已有贤妻,他只能将此情深埋于心间。
49、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0、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就是君。——出自诗人卢仝《有所思》
51、第二层(四一七句),写张养浩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五句点出张养浩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踌躇”,写张养浩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蹰伤心。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令人“伤心”的。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触目惊心。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张养浩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曰:“阿房一炬”。)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地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52、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53、词前小序交代了作词原由:淳熙四年(1177年),辛弃疾由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迁知隆兴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结果刚到任三个月就被召为大理寺卿事,对此走马灯似的频繁调任,辛弃疾当然埋了一肚子的牢骚。次年(1178)春天,辛弃疾的同僚司马监(司马汉章)、赵卿、王漕(王希吕)为之设宴饯别,司马监赋《水调歌头》,辛弃疾便次韵作此词。当时,正逢枢密使王公明(王炎)薨逝,坐上宾客彻夜为朝中权贵各立门户、互相倾轧而叹息,所以,他在词的前阕提及此事。
54、一是学习语言。唐诗宋词注重遣词造句,语言传神。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等。
55、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出自诗人张可久《塞鸿秋》
56、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苏轼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出自诗人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57、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5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9、《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0、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61、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62、范仲淹:山映斜阳接天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