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仁尼琴对中国评价(71句精选句子)

2023-04-30 10:27:21

索尔仁尼琴对中国评价

1、(39)爱国主义在美国是很容易理解的;它意味着用警惕你的国家的方式警惕自己。

2、索尔仁尼琴以他特有的"俄罗斯精神思维"认为,他的作品从来就不是以文学性见长的,他的写作,既不是为了取悦读者,更不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凡以这二者为指导思想的写作者不过是"无根基"的浅薄文人"混饭吃"的行为,是不配做俄罗斯的精神传人的。实用主义的泛滥早就遮蔽了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的东西出现,迎合了凡夫俗子的人自己也就是"一俗人",是不可能理解追求精神升华的救赎性重要意义的,满足了市场的人就等于取消了自己内心追求的人,是那些抵抗不住现代理性工具诱惑的人,功利主义的写作不过是西方"文化垃圾策源地"贩卖过来的"舶来品",随波逐流的"世俗"生活,根本就不是他们这些想要体现人类命运的"苦难者"所要考虑的内容。与陀斯妥也夫斯基一样,索尔仁尼琴是把自己的整个写作过程看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愿赴难"的体验。在他看来,《红轮》既是为俄罗斯寻找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也是为自己寻找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 

3、(105)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惧怕它的原因。

4、相比之下,索尔仁尼琴就没有如此理性。索尔仁尼琴一生充满了矛盾,甚至他就是俄罗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有人这样评价索尔仁尼琴,认为他“一个人用一支笔战胜了一个超级大国”“俄罗斯精神的传承者”(参见金雁,2012)。索尔仁尼琴是既放对苏联现实,又反对美国,同时也把中国视为俄罗斯的头号劲敌;他反共也反西方;反专制但并不需要民主。他反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主张回到俄罗斯的传统民主,即在“罗斯宗教会议、诺夫哥罗德谓彻哥萨克人选举和农村公社集会”继承俄罗斯的“民主传统”,但他是俄罗斯文化发展史上最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是为信仰殉道的祭祀,当代俄罗斯的阿瓦库姆。他的观点既遭到自由主义者如萨哈林的反驳,也难以被民主社会主义者麦德维杰夫所接受。索尔仁尼琴长期流亡在国外,在国外他骂美国;晚年他获得回到俄罗斯的机会,但一回到俄罗斯就骂俄罗斯。离开俄罗斯20年,对俄罗斯一点也不了解就随便骂,对于俄罗斯的知识分子来说,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

5、(30)人经常会感受到内心的召唤,如果不去回应它,人就始终不能平静下来,如果去回应它,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很多心爱的人和物。

6、西方人将索尔仁尼琴视为反抗暴政的英雄,以为他一定会为接纳自己的“自由世界”大唱赞歌。但他们想错了。

7、特别想强调的是:巜红高梁》是莫言先生能得诺奖的"敲门砖"。莫言先生从构思开始到作品成书,也从没有为能够拿到诺奖有意的费过心思。(注:为表示对莫言的最起码的尊重,后文皆用先生代替) 再直白些讲,当时的先生可能没敢想过诺奖。

8、什么是“真公知”?“真公知”只是蠢而矣,并不是坏。“真公知”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好心办了坏事。索尔仁尼琴这样的“真公知”只知道什么是错的,不知道什么是对的。

9、后来他又强调:“俄罗斯不能照搬西方的经验。我们的生命、精神等,必须植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我们自己的理解,我们自己的环境。”这种看法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别林斯基等俄国知识分子拒绝西方、强调只有伟大的俄罗斯才能拯救世界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10、(92)我问候从怀疑赢得的一切,再度张开的嘴,早已知道,沉默意味着什么。里尔克

11、代表作品有《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永别了,武器》等。

12、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苏联著名作家,1965年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3、中国有坚实可靠的d和政府的领导,有一支坚强的人民解放军钢铁长城的保护,有能够团结一心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再大的压力,再难的事情也阻挡不了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索尔仁尼琴对中国评价)。

14、(47)改变自己并不意味着就失去了自我,放弃了做人的原则,把自己的优点也改变了。只有自己改掉自己不好的,才能留下更好的,只有知道了甚么是不变的,才能找到自己哪些是需要改变的。

15、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索尔仁尼琴在东普鲁士的前线因给自己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对斯大林有忤逆之言,主要词条有:“那个蓄着络腮胡子的人”、“主人”和“老板”等等词汇。

16、2007年俄罗斯国庆节那天,索尔仁尼琴获得2006年度俄罗斯人文领域最高成就奖俄罗斯国家奖。

17、虽然索尔仁尼琴有着种种问题,用我们今天的视角看,他就是一个食古不化的“皇俄”分子。但至少,他是真心认同俄罗斯本土传统文化,是真心想回到沙俄时代的,是一个保留着一些真性情的、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18、起初老索认为这项工作需要7-10年的时间,可是越写规模越大,越写越远远的超出计划。他自己说:这部作品"有多大的规模,向何处发展,下一步如何全然不清楚。任何时候都可以说这部书已经完成,也可以同样说没有完成,可以甩掉它,也可以继续写下去,只要还活着,直到牛犊顶橡树被折断了脖子倒地为止"。索尔仁尼琴一生中很少妥协,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和他的作品,他要的是为俄罗斯留下一份文字的遗产,而且历史越沉痛,意义才越深远,这就是俄国"弥赛亚"的逻辑,就像利哈乔夫所说的"我们应当使历史成为未来的纪念碑"。索尔仁尼琴自己把《红轮》定位是--"全景历史"的"大叙述"。 

19、面对俄罗斯的衰落,他甚至怀念起斯大林时代苏联的荣光,他说:“今日的俄罗斯已经彻底丧失了斯大林曾经赋予这个国家的冲劲与斗志!”他开始怀疑,当年反对斯大林主义是不是错了!与前半生相比判若两人,以致有人怀疑他是否已经发狂。索尔仁尼琴公开为威权主义色彩的政治强人普京辩护,当然也得到了后者垂青。2007年6月,他接受了普京为他颁发的“国家荣誉奖”。

20、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世界上都是光芒四射的,给世界贡献了许多独一无二的影响人类发展的发明。在科学,文化,农业,经济等等领域做出过许多杰出贡献,很长一段时间引领过世界潮流。如果说这些聪明才智都属于历史长河的一闪现,遥远模糊,无法再现,那我们也可以暂时把它当做一段佳话吧。

21、(31)宽容意味着尊重、理解、信任和沟通,但不是放任,不是纵容,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

22、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经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邀请,于1994年回归俄罗斯,他原来遭禁的一些作品也已陆续在国内出版。

23、索尔仁尼琴看不上苏联是真,看不上布尔什维克是真,但他也真的看不上西方社会,更是敌视犹太人。

24、世界正在被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那信念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

25、错不在剑,而在于用剑的人,用剑的方式,以及,用这把剑刺向谁。

26、(81)竞争和集中管理二者如果是不完全的,都将成为拙劣的和无效率的工具,它们是用来解决同一问题的只能任择其一的原则,把两者混合起来就意味着哪一个也不能真正地起作用,其结果反而比始终只凭借二者之一的情况还要糟些。或者换一种说法:计划与竞争只有在为竞争而计划而不是运用计划反对竞争的时候,才能够结合起来。哈耶克

27、这个混蛋到死才明白,他的作妖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他们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祖国。苏联一倒,西方就没人理他了,他那狗屁的“才华”谁会去欣赏?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一系列书,文笔烂得不行,唯一的价值就是揭示古拉格里都发生了什么,而且还是以个人视角,而非纪实角度去揭示的。

28、除了攻击当时的学术权威凯恩斯外,哈耶克为了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也开始从其他渠道入手,1933年春天的一篇文章中,哈耶克把纳粹等同于社会主义,他这样做其实是想帮助英国政府对抗德国的战争宣传,但被拒绝了。但不久到来的二战给了他千载难逢的机会,战争帮助哈耶克完全融入了英国。他在自传笔记中写道,“战争岁月中在剑桥的那段生活对他”特别有益“,”完成了彻底融入“英国的生活”,“我虽然是奥地利人,但在战争状态下,我完全站在英国一边”。

29、(28)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毕淑敏

30、(26)寻找希望只是开端,把握希望才是过程。当你看到了希望并不意味着你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而当你真正把握了希望,你才真正胜券在握。

31、(2)想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巴甫洛夫

32、(112)真正的爱情,这意味着不仅是欣赏美,而且要培植美,创造美。

33、总体上来说,一方面索尔仁尼琴保持着一个文人的天性与率真,有时候我们把这种风气称为酸腐,另一方面,文人的软弱性与投降性,让其为了生存,而在不同的权力和势力之间辗转求生。索尔仁尼琴作品的文学价值有待时间和读者的检验,但其政治价值,确实是实实在在的。

34、(43)经济并不意味着消费货币,也不意。毛泽东

35、为什么法西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内容不能成为普世价值,是因为它违背了社会的文明法则,因而被人们所唾弃。可见,普世价值之所以普世,是因为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义和良善的价值观。换言之,谁如果不承认普世价值是评价是非的标准,首先就得通过论证推翻普世价值。

36、在他的诺贝尔奖获奖致辞中,索尔仁尼琴写道:“我们都会死去,而文学不朽。”

37、然而观念要发挥影响,未必需要大量读者阅读过记载这些观念的书,不过,要获得最高层次的影响,则一定需要某些掌握实权的群体来阅读赞成这些观念的书。哈耶克的思想是年轻时在奥地利形成的,他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在英国度过,又在芝加哥大学呆了十几年,最后,在撒切尔夫人执政后,他才在英国大为出名。

38、点击标题下方(文汇读书周报)字样,关注我们的动态

39、那么是否可以把《红轮》归类于历史书籍呢?虽然据索翁自己所说,书中"所有出场的历史人物,均冠其真实的姓名,并采用其生平业绩的全部准确具体细节,对历史人物概述的章节及其叙述大事件的段落,无一不是坚持与严格的事实为根据"。但是作者企图复原的真实的时空关系和历史讲述,也并不等于说它就是一套历史研究的大部头专着,若从历史学的方法论上看,《红轮》对整个俄国20世纪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不同解说没有辨析,不涉及任何不同的观点,也没有引文注释、没有档案来源、参考文献,没有考证、分析、论证、总结之类的常规研究套路,完全像是索尔仁尼琴对俄国历史的"个人叙事"。令很多读者纳闷的是,到底应该如何读这部作品呢?把它作为历史来读还是作为小说来读?它是小说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小说化"? 

40、(85)大机器工业只是意味着全国电气化。列宁

41、题主所言的排名,将鲁迅先生排名十大文豪之列,不知是以什么标准排列的,主要是以文学成就呢还是主要以社会影响力呢。

42、1967年,索氏给苏联四次作家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散发“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的和秘密的检查制度”。1968年,在苏联不能面世的《第一圈》以及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癌病房》在西欧发表了,产生巨大影响。他的作品,向曾经迫害他和不计其数的无辜者的专制政权发起了有力反击。他很快成了最受西方关注的“持不同政见者”,1969年春,50位法国作家提名他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这一年,苏联作协终于不能忍受这个“苏联作家的叛徒”,将他开除。

43、(78)想做就去做!只有做了,你才能真正懂得它对你意味着什么,敢于尝试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好运就在尝试中。

44、(15)做你爱做的事,并不意味着生活过得轻松,但绝对可以活得精彩。

45、  1962年10月28日,在位于莫斯科的玛丽亚·别特罗娃家,阿赫玛托娃第一次和索尔仁尼琴会面。

46、  她问索尔仁尼琴:“您承受得住这样的声誉吗? 帕斯捷尔纳克没有经受住。承受住这样的荣耀很难,特别是迟来的荣耀。”

47、(52)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弗兰西斯?培根

48、全文大篇幅介绍了他年幼时期,父亲对他在自学能力和思维模式上的塑造,很多家庭教育的细节很是震撼。同时,还描述了很多他在思辨方面“自我训练”,有不少漂亮的元思考。非常推荐,对于个人思维的改造升级,甚至下一代的教育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49、对俄罗斯文化特性分析最为透彻的是20世纪俄罗斯最著名的思想家别尔嘉耶夫。他一生中发表了43部著作和500多篇文章。早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被判流放3年。十月革命后,他创建了“自由精神文化学院”,1921年,因涉嫌“策略中心”案被捕。1922年,他与一大批学者被驱逐出境。这就是轰动世界的“哲学船事件”。驱逐他的理由是,别尔嘉耶夫“已经不可能转向共产主义信仰”。被驱逐出境后,最初定居在德国柏林,后来定居在法国的郊区直至1948年3月生命终止。中国学术界最初并没有关注别尔嘉耶夫的著作和思想,但在苏联解体以后,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其思想,并且把他的一些著作翻译成中文,包括《精神王国与凯撒王国》、《论人的奴役与自由》《论人的使命》《精神与实在》《我与客观世界》《历史的意义》《俄罗斯的命运》《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俄罗斯思想》等。对俄罗斯文化特性剖析最为深刻的则是后三本书,恰巧笔者书架上有着三本书的中译本。而在研究俄罗斯的转型问题时,对别尔嘉耶夫的这三本书也算是拜读了,当然也包括他主编的《路标集》等。笔者深受他对俄罗斯自身文化特性的剖析而感动,也为他一生的磨难而敬佩。在他的几部著作中,别尔嘉耶夫是怎样认识俄罗斯的特性的呢?

50、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1889年6月23日—1966年3月5日),俄罗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品有《黄昏》《念珠》《白色的畜群》《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安魂曲》等。1964年获意大利“埃特内·塔奥尔米诺”国际诗歌奖,1965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51、(19)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在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52、  索尔仁尼琴回答:我的神经很坚强,我经历过流放。“我在监狱里害怕的是失去理智,行为癫狂。”在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里,有着同样的声音。

53、看了条友的评论,内心深感欣慰。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仍然有很多朋友观注中国的文学作品,以鲜明的态度支持自己欣赏的作者。这说明中国文学一定会有更灿烂辉煌的明天。观点不同并不可怕,真理就是在争论中产生的。况且文无第武无第二。

54、在2020年一场无情的疫情席卷全球,漫延致世界大多数国家。无情的新冠肺炎疫情传到中国,夺去了部分人的生命。在中国共产d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举国上下,全力以赴,大家群策群力,打一场没有消烟的抗疫人民战争。

55、其中国崛起进程中,俄罗斯内部各种“中国威胁论”也是甚嚣尘上。其中包括“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人口威胁论”等等。这些论调反映了俄罗斯对中国崛起存有一种不安之感,虽然在官方层面上都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历史上最好水平,但除了那些论调之外,俄罗斯包括对中国的灰色清关问题等都采取了一种不友好的方式。

56、在中国的人眼里,他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世界著名作家,中国的公知评价他为“俄罗斯的良心”,也不知道俄国人知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良心。

57、爱因斯坦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科学家。对世界有深邃的洞察力。虽然只是短短的三天,浮光掠影,就看出了中国人的思想愚昧、目光呆滞、精神萎靡、行为猥琐,这是一个智者的良心。

58、先生的幸远,在于遇到了这样的译者。当然先生的作品也有自身的丰富内涵。这里不做过多评论。

59、显克维支出身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对学校的钳制愤然离校。1872年起任《波兰报》记者。

60、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不断地发展强大,正在逐步得到世界各国精英人士的认可和随从,将成为联合国的主要话语国。

61、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如同鸿沟,译者就是架在鸿沟上的桥梁。译者对于文化的输出和引入有决定性的意义。尤其是中国文化的输出更是困难。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这就要求译者即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厚重的积累。同时译者本身的文学修养与作品的作者不能相距太远,甚至于要超过作者本人。这还不够,译者本人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还要有知名度。这样译本才能准确的表达出作品本身的内容和思想,同时译本也更容易被读者认可和接收。译本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62、(106)爱意味着用心灵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

63、  (本文据俄罗斯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家克尔米洛夫著《阿赫玛托娃和索尔仁尼琴》译写。)

64、1970年,索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但很难说其中没有西方与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角力的因素。1973年,索尔仁尼琴撰写的巨著《古拉格群岛》在巴黎出版,该书根据作者的个人经历,上百人的回忆、报告、书信,以及苏联官方和西方的资料,叙述1918—1956年,特别是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各地关押迫害数百万人的集中营的情况。苏联当局被彻底激怒了。1974年2月12日,索氏因为“一系列与苏联公民身份不相称,以及对国家构成危害的行为”被逮捕,经过象征性的审判后,他被剥夺苏联国籍,当天强制押上飞机驱逐出境。

65、其实诺贝尔奖颁奖颁给哈耶克和弗里德曼这样的异端思想家,对于引导经济学研究走上新方向也发挥了某种作用。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都根本没有料到,诺贝尔奖会颁给哈耶克。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哈耶克几乎被完全遗忘了。他最后发表的一本重要而完整的着作是《自由宪章》,出版时间是在遥远的1960年。此时十几年来,哈耶克生活在英语世界之外。而且大约有三十多年,他都没有写过经济学方面的论述了。从某种程度上诺贝尔奖是闹了一个笑话,但是本质却不是这样。

66、(65)当人在意识中产生害怕无人爱自己的念头时,其实恰好表明,他在无意识中害怕施爱于人。爱意味着勿需山盟海誓的承诺,意味着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人,希望自己的爱能在所爱的人的心间激起爱的波澜。

67、前面文章说过,文人不是屈从于权力,就是被资本收买。

68、  索尔仁尼琴当时已在苏联文人圈里引人注目,虽然其处女作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尚未公开发表,但已以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阿赫玛托娃有意与他见面认识,也读了《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评价极高。她对丘科夫斯卡娅说:“这本小说一定要读,还要一字不差地记住……苏联两亿公民每个人都应当这样做。”

69、 不过,事已至此,也不必太过于担心,暂且冷眼观之。一个文人的闲言碎语,最多也就是拿来当成道德指责工具,让人空手套白狼地多索取一些援助。以后即便拿了什么奖,也只是多一个指责的理由,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70、我在世界一些国家生活中发现一些烦恼,我有几次在不同国家让别人来做橱柜灶台的经历。一般来讲,在中国,通常会在网上或者在家具书上找到样板,请来师傅,指着图告诉他们你想要的,通常有许多工人会接这个活,基本上都能做到你所期望的样子。可是在几个国家我发现这种事情非常难办,往往他们都说做不到,我想是不是价钱给的不到位?为了要到心仪的灶台,我就不断加价,还是没人能做。最后经过多方打听,我才了解到这种在中国稀松平常的事,在国外,只有专业的,少数的公司能做,那是一种"高科技"工作,不可能, 不值得为单个家庭操作。只有中国才是种类齐全,工业完整,能工巧匠遍布的国家。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赵日天是什么梗(69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