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41句精选句子)
程颐
1、何谓“人道”?人道,即是人之所为人应尊循的基本的道德规范。若果说王弼对文明、人文的解释是不以武力、刑罚为内容,而程颐对文明、人文的解释,显然更进一步,即文明、人文是以人之道德规范为内在本质特征的。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文明”一词,通常人理解为外在的行为风貌,比如行为文明、语言、谈吐文雅等,而实际上,这种外在文明行为背后,却反映着人的道德本质。如果一个道德本质恶劣的人,无论他如何在外表上显得“文明”,终究是不能掩盖其内在本质的。因而我们说,今天进行文明社会建设,根本在于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本质。
2、 原来他们是慕名来拜访河洛大儒程颐先生。然而,不巧的是,他们发现先生正在冥坐。管家发现他们站立门外后,连忙外出相迎,并邀请二人进屋。二人顿感进退两难:进,不忍惊动先生;退,又不忍放弃请教的机会。虔诚、迫切的求学心情让二人决定在门外静候先生。
3、之后到了蔡京当权时,旧d人员再次受到打击,朝廷立起了“元祐d人碑”,司马光、苏轼、秦观、程颐等人,都列名其上。虽然几经反复,程颐也未能再有发展,到大观元年去世时,仍处在d禁阶段,给他经办丧事的人只有四位。
4、吾儒从里面做,岂有不见?佛氏只从墙外见了,却不肯入来做,不可谓佛氏无见处。
5、 公元1093年,一个冬日的午后,一对求真求实的学友来到这里,他们就是游酢和杨时。
6、再回到秦少游被羞辱的那一节,《二程集》外书卷第十二:
7、 明道元年间,程珦的夫人候氏,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和官人一起逛花园。走到一棵梧桐树下,抬起头,看见梧桐树上有个雀窝,他们正准备爬上去掏雀蛋,忽见远处两只金凤笔直朝花园飞来。金凤越飞越低,在程夫人身边盘旋了一周以后,朝她胸怀扑来,程夫人赶忙将金凤紧紧搂住。官人望着两只金凤,仰天大笑,夫人就惊醒了。冇过几多时,程夫人怀孕了。生下长子,取名程颢,隔年,又生下次子程颐。
8、 “二程”五岁时,程珦以大理寺丞(主管刑狱的官员)身份任江西兴国县知县。当时周敦颐任南安军司参军。一日,程珦拜见周敦颐,见面后,感到周敦颐气貌非常人,交谈后,认为周敦颐深明道学,便结为好友。并让程颢、程颐拜之为师。此后,“二程”明理明道,学问思想大精大进,为以后独当一面、发展理学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 姐妹俩将自己所有的金银首饰摘下来,全部送给了穷人,并将自己扮成农家姑娘,淌过县河来到鲁台山颠,对着苍天诉说爹爹的罪恶,发誓不再回家。正在这时。县令和夫人闻讯赶来。哭丧着脸说:“回去吧!我的好女儿。”姐妹俩双目怒视爹爹怎么也不肯回家,县令喝令家人强行拉回去。正在这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两个姑娘忽然变成一对美丽的凤凰,向东海飞去。这天下了一夜大雨,落得满塘满堰,枯萎的庄稼活了,变绿了,结出了沉甸甸的金灿灿的谷子,农民们喜
10、 对于自己的贡献,一向谦虚谨慎的程颢曾这样说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11、若尽为佛,则是无伦类,天下却都没人去理,然自亦以天下国家为不足治,要逃世网;其说至于不可穷处,它又有一个鬼神为说。
12、 要明白善的道理关键在于思考,而要坚守善行则在于有诚心。
13、罗从彦(1072-1135年),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南沙剑州剑浦人,生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五年,年六十四岁。以穷经为学。崇宁初(1102年)曾与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的首传弟子杨时讲易至乾九四爻,杨时喜曰:“惟从彦可与之言道,吾弟子千余人无及得从彦者”。致和二年(1112年),师从杨时于龟山,学成后筑室山中,倡道东南,往求学者众。其中,有名望的如朱松(以进士入尚书郎,年少以诗文名师从仲素公,为宋代理学泰斗朱熹之父)、李桐(后系朱熹之师尊),程、罗、李、朱后来成为闻名后世的四大名儒。1132年以特科授博罗主薄,入罗浮山穷天地万物之理及古今事变之归,前往求学者甚多,1135年卒于官。
14、再后来到了哲宗绍圣四年三月,新d上台,旧d被贬,程颐也属旧d中人。哲宗皇帝跟其他大臣说:“程颐妄自尊大,至欲于延和讲说,令太母同听。在经筵多不逊,虽已放归田里,可与编管。”看来,皇帝一直记着程颐在宫中教育自己的事情,所以他就借这个机会把小程监管了起来。
15、也许我看上去还不像歹徒,所以未受盘问和登记。进院不远,就走上了向上攀登的路,虽然不是台阶,但也是有一定角度的坡道,步行上山约走一公里,在山半腰的路边看到了一个面积巨大的广场,从这里的石牌坊看,前面应当是二程祠。
16、程颢上任以后,立即派人将这伙人的首领捕获归案。经过审理,又抓获五十余人。程颢看他们是为生活所迫,就既往不咎,让他门在河沿分散居住,以当纤夫为业,而且令他们维护沿河的治安秩序。
17、程颐,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府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18、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19、在洛栾高速南行20公里进入伊川县境内,下高速后,驶入了一条县级公路。这条路不宽阔,仅有上下一车道,然而离镇还有五公里的路程时,进县的道路突然变得宽阔了起来,上下六车道,两边全是华表式的路灯,气势超过了一般的地级市,路况比陕西的省道好许多。
20、一个在最基层的教书先生,一旦被选取做崇政殿说书,做新小皇帝的老师,心理一定会发生一些扭曲吧?
21、 这条静静流淌的河就是伊河。它发源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经熊耳山、伏牛山蜿蜒而下,穿伊阙,入洛阳,至偃师与洛水合流,合称伊洛河。伊洛河奔流不息,在不远处汇入黄河。周公曾在此营建洛邑、“制礼作乐”,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礼乐文明,肇始了泽被后代的儒家文化。
22、二程子回答得不太清楚:儒者有两说。一说,天生禽兽,本为人食,此说不是。岂有人为虮虱而生耶?一说,禽兽待人而生,杀之则不仁,此说亦不然。大抵力能胜之者皆可食,但君子有不忍之心尔。故曰“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23、侯氏不愧为一位出色的早教专家,她在激发、督促孩子读书方面,采取了“亲情激励法”和“志向激励法”。
24、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25、崇宁二年(1103)范致虚奏称“程某以邪说行,惑乱众听”。
26、 四
27、五年后的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情况发生了改变。26岁的程颢一举高中,金榜题名,官鄠县主簿;而25岁的程颐,以布衣之身在京师(今开封)授徒讲学,致“斯文大兴”。程家两兄弟一时间名声大噪于京师,再加上父亲程珦又从兴国县令荣升知龚州,一门三杰,知名朝野。
28、 它外表古朴、简陋,却记载着这样一段佳话:
29、一日,偶见秦少游,问“天若知也和夫瘦”是公词否?少游意伊川称赏之,拱手逊谢。伊川云:“上穹尊严,安得易而侮之?”少游面色骍然。
30、苏东坡非常郁闷:这只是一个方面;它还有另外的一面:是不是歌过就不可以哭?《论语》恐怕没有讨论过这一面的问题。
31、三字经中有言:“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说的就是早教的重要性。
32、(看这幅宋代女人面貌的《瑶台步月图》,觉得她们的审美跟现代人特别近。)
33、 作为伊川程氏的代表人物,“二程”十分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兄弟二人将“九思立德”推而广之,以明德为目标,为唤回世道人心,建立了新的道德理想。
34、一天,大家都有空,便一起去游颍州的西湖,持国特意要子侄们同行。行走中,子侄们就打闹开了。于是乎“伊川回视”——想那一视绝对不是“一笑百媚生”,因为糙话立刻就喷薄而出:
35、尤其是对诸葛亮评价不高的苏东坡,早在《诸葛亮论》中就说过:
36、这天,兄弟二人又来到习射的地方,对准湖心的一棵野草,嗖嗖嗖,连发数箭,支支射中,湖水溅起千层波浪。箭都射完了,便叫家人去打捞,准备明日再用。家人来到湖边,只见一个巨浪,把竹箭托起老高,接着又甩入水底,翻了一个滚,不见了。家人觉得奇怪,忙告诉程家兄弟。
37、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38、 兄弟二人上承孔孟儒学,创立以天理论为哲学基础,以正人心、修道德、明义理为核心的理学,为命悬一线的儒学开启了汹涌澎湃的思想闸门,为河洛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这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大创举。
39、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止于文明者,人之文也。止谓处于文明也。------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程颐以“居”“处”释“人文”,以“人道”释“人文”。虽然也把“文明”和“人文”二者等同,但却揭示了人文的内涵乃是“人道”,即“文明”与“人文”皆为“人道”。
40、在输入这段对话的过程中,我的双手抖动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