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25句精选句子)

2023-09-22 10:06:56

一言九鼎

1、志在四方街。规划无名街,西临平原君大街,东临西门豹街,北起胡服骑射路,南至脱颖而出路,长约480米,宽约20米。

2、一言九鼎是一个汉语成语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3、他在政界德高望重,一言九鼎,很受大家的爱戴。

4、他在政界德高望重,一言九鼎,很受大家的爱戴。

5、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

6、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非常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7、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你人微言轻,怎么会做过他们?“(一言九鼎)。

8、西门豹街。规划新区经十街,西临平原君大街,东临魏武大街,北起太极路,南至娲皇路,长约4000米,宽约30米。

9、李牧街。规划新区经四街,西临赵王大街,东临蔺相如大街,北起邯临路,南至娲皇路,不连贯,长约4760米,宽约30米。

10、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11、每词一句:他是个说话一言九鼎的人,值得大家信任。

12、革故鼎新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13、(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14、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15、「鼎」是古代用来煮东西的器皿,用青铜铸成,有三条腿。鼎后来成卫国家的象徵,所以在某个地方定都,便叫「定鼎」某地;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便称「鼎足三分」。

16、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整饬内政,兴修水利,厉行改革,国富兵强的形势之下,兴兵攻击陆浑之戎,逼近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为他举行慰劳欢迎之礼,庄王“问鼎小大轻重”,表明了他有灭周的野心。从此,后人将争夺政权,称之为“问鼎”。此后,关于九鼎的下落,史家众说纷坛,不一而足。

17、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译文: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

18、胡服骑射路。规划无名路,北临磁山路,南临北仓路,西起公孙龙街,东至西门豹街,长约720米,宽约20米。

19、示例:古时候的皇帝在全国上下任何地方说话都是一言九鼎的人。

20、言行一致,则一言九鼎;言行相悖,则一文不值。

21、平原君大街。规划新区经九街,西临公孙龙街,东临西门豹街,北接规划苏黄路,南至人民东路,长约8125米,宽约40米。

22、完璧归赵路。规划无名路,北临磁山路,南临北仓路,西起李牧街,东至乐毅街,长约800米,宽约20米。

23、司马迁在他撰著的《史记》一书中,对九鼎的记叙,就有出入,前后不一。如:在周、秦二“本纪”中说,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二五五年),周赧王死,秦从雒邑掠九鼎人秦。但在《封禅书》中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由后者分析,九鼎在秦灭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时,已经不见;那么,前者所述秦照王五十二年,秦从锥邑掠九鼎归秦,岂不是自相矛盾,令人费解!司马迁之后,东汉的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中,对九鼎之下落,采取兼收并蓄之法,收录了司马迁的上述两说,同时,又补充了一条史料,说是在周显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泅水之下。后来秦始皇南巡之时,派了几千人在泅水中进行打捞,毕竟是江水滔滔,元从觅处,只得徒劳而返。

24、近义词:一字千钧、金口玉言、一字千金、一言为定。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个人评语高中(96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