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竹子的古诗(39句精选句子)
描写竹子的古诗
1、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2、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3、竹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4、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描写竹子的古诗)。
5、《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作品译文竹子的茎一节连一节,竹子的千枝万叶簇拥在一块儿。我自己不去开花,免得撩拨蜜蜂和蝴蝶缠绕不休。
6、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李商隐《潭州》
7、烟萝翠竹,欠罗袖、为倚天寒日暮。吴文英《绛都春余往来清华池馆六年赋咏屡矣感昔伤今益不堪怀乃复作此解》
8、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9、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10、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11、竹径李得裕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12、有诗倚竹猿猱迳,无梦排云虎豹关。城郭是非溪隔断,风烟灭没笔追还。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裴迪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14、翻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15、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从韦续处觅绵竹》唐·杜甫道院竹繁教略洗。
16、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17、可蒸可脍景可羹,绕齿蔌蔌水雪声。不须咒笋莫成竹,顿顿食笋莫食肉。
18、自笑明年何处在,虚檐风至且披襟。《龚平甫森玉轩》元·孟宗献古人借宅亦种竹,大似饕奇心未足。
19、细竹渔家路,晴阳看结罾。——出自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
20、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出自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1、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兔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兔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俩相厮守的时宜。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22、清郑板桥篱竹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清郑板桥竹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23、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24、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出栏出五当户罗三四。
25、大词人苏轼,也是爱竹之人,他在《於潜僧绿筠轩》一诗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足见其爱竹之热切。这首诗是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来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的。“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用王徽之爱竹之典,来赞扬於潜僧不俗的风气和清骨。“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是对“不可使居无竹”的进一步发挥。它富含哲理,饶有情韵,写出了物质与精神、美德与美食在比较中的价值。食无甘味,最多不过是“令人瘦”而已,而人无松竹之节,又无雅尚之好,那可就“令人俗”了。既是对於潜僧风节的赞颂之语,也是对当时缺乏风节之辈的示警。“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两句更是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一个人,最重要东西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一个人若是有了高尚的情操,就算是一身清贫,依旧令人敬仰;反之,谗言媚骨,便是令人唾弃的对象。“士俗不可医”,表现了作者对俗气之士的强烈讽刺和不耻,医不可医,实在是无可救药了。
26、绿竹入幽境,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解斯山人宿置酒》)
27、卷帘终日看,欹枕几秋同。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
28、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
29、夜间,竹叶上那湛湛露珠就显得朦胧不清。好在有风,诗人便让读者听那静夜中风动竹叶、露珠滴阶的清韵,这可是异常动听的。乌蓝的中天添上一轮明月,那月光洒在竹上,便在阶前印下斑驳的竹影。
3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1、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32、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出自唐·李世民《元日》
33、竟日忘言对此君,参差碧玉势淩云。阴浓高盖周遭立,声动钧天断续闻。绕屋云深藏凤迹,拂波风缓显龟文。傲然一枕羲皇上,吹醒凉飙酒半醺。— 明代·张诩《小西湖咏竹》
3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____王维《竹里馆》
35、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绝句》元·王庭筠
36、今日南枝在国风。王安石.宋(1021-1086)。
37、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38、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