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及解释(86句精选句子)
农谚及解释
1、意思:正是越冬作物返青至乳熟期,需要的供水多,例如玉米、棉花等播种成苗,如果来几场降雨,农作物会长的更好。(农谚及解释)。
2、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荞麦。萝卜种在头伏,收在霜降;白菜种在二伏,收在立冬,这两种蔬菜作物,误了农时定会减产;荞麦三伏种,霜前收,生长期很短,如果误了农时,绝产。
3、除此以外,在福建还有“寒露多雨水,春季无大水;寒露少雨水,春季多大水”的民谚。而在贵州则有“寒露落雨烂谷子”的说法,看来很多地区都是不希望在寒露当天降雨的,因为寒露有雨,后期的天气往往雨水比较多,不利于农民农事活动。
4、其实这句农谚主要就是想表达孝道,在大火烧山的情况下,介子推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母亲,这就是孝,而当时发生这个事情的地方介休,也跟这个农谚有着很大关系,“蛇盘兔”在介休当地的口音就是“必定富”的一个谐音,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会贴上“蛇”盘着“兔”的贴纸,这就是想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同时也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棉花籽,不知羞,哩哩啦啦出到秋。棉花籽,当土壤墒情不好的情况下,难出苗,当遇到雨水,墒情好时,随时出苗,正是以上所说,哩哩啦啦出到秋。
6、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霞不出门,意味着当天有雨;晚霞行千里,意味着是好天气。
7、 春到来年加十一。这是过去农民们历年对每年立春时日的一个总结。比如说,2016年的立春是腊月廿而2017年的立春则是正月初相差十一天;但是,这种算法只限于农历纪年。2017年是丁酉年,正月初七立春,这年闰六月,照样是这个丁酉年,腊月十九立春,就是说一年两个春,因为,两个春在一年,就没有加十一这个说法了。其实,丁酉年的腊月已经是公历2018年的2月4日了。如果按公历纪年计算,不会出现一年双春。而当农历非润月年立春的时日加定是来年立春的时日了。
8、 农谚,即农业谚语。是几千年来,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里面涵盖了农业及气象,气象又左右着农业的乡间俚语。所以说,农谚对减灾防灾,增产增收,提供的宝贵经验功不可没,农谚,具有地方特色,被一代代人们广泛应用,它句子短小精炼,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笔者愿把前人留下来的东西记下来,作为奉献。
9、农谚讲的道理,同医理亦有相通,今不揣浅薄,
10、意为雷声出现在西南方向的话,紧跟着大雨就会来临了。此谚流行于甘肃。
11、龙头引领!登海种业如何靠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12、 (小麦)种在水上,收在火上。小麦虽然不像水稻,在水里泡着生长,但是,它是喜水的农作物,只要水肥充足,增产潜力很大,但是,到了夏至,被干热风一吹,三两天就到了收割期,即所谓的收在火上。
13、注意,上面这两条谚语,一个是讲植物,一个是讲动物。都是说在炎热或劳作之时,避免骤然受凉水。那么人是不是这样呢?新闻媒体不乏这样的报道:某某人夏季喝完冰啤酒后突发心梗等等,从中医理论上讲,其实就是,冷热相激,气机壅遏,所产生的严重问题。很多运动过后狂喝冷饮,吃着火锅就冰镇饮料,出着一身汗猛吹空调,出着大汗冲凉,都是不太合适的。我们看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面怎么说的:“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着身,及使扇,即成病”。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
14、 腊月三场挂,来年收棉花。树挂,即雾凇,景色很美。而冬天尤其是腊月下树挂的年头,预示着来年棉花收成好。(农谚及解释)。
15、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1世纪)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咫风不终朝”与老子《道德经》第23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似。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的。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如果说音乐、舞蹈、歌谣都起源于劳动,那么,农谚实在是农业劳动中从歌谣分化出来的一支重要分支。歌谣与农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倾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即着重社会关系方面的;而农谚则描写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即着重生产方面的。这种区分是后来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截然划分的界限。因为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的音律和谐,合辙押韵,形式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也难与歌谣截然划分。古代农业社会更是如此。例如诗经的“七月”“甫田”“大田”“臣工”等等,既是歌唱农事操作的,又是农民抒发感情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谚才从歌谣中逐渐分化出来。同时,属于纯粹生产经验的农谚,也不断增加、丰富起来,成为指导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16、这里初一是指农历九月初咱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是阳历,在阳历上的时间比较固定,每年前后相差不到3天。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上就不固定了,有的时候在月初,有的时候在月中,还有的时候在下个月。因此,寒露节气在农历上有的年份是在农历八月里,有的时候在农历九月里。所以,古人把白露和农历九月初一的先后顺序来预判当年冬天的寒冷情况,为农耕做准备。
17、第二句是我听说的一句河南南阳地区的农谚,这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小麦只有水和肥和合,两者配比合理,小麦才能长得好,才能丰收。光施肥,小麦容易被“烧死”,光浇水,小麦容易“黄叶儿”。人的饮食也是一样,干的(馍和米饭),稀的(粥汤水)也得一块和合配比合理,才能更好的充养身体,光吃干的,不喝稀的,光喝稀的不喝干的,都不调好
18、这句农谚主要是在广西地区流传,其字面的意思是在寒露当天如果下雨的话,那在冬季的雨水则比较少。反之如果在寒露当天是晴天,则在冬季的雨水比较多。其实,在寒露当天是否下雨,对未来天气有指示作用。比如在福建有着“寒露多雨,芒种少雨”、“寒露多雨水,春季无大水”的农谚。
19、意为夏至以后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此夏至没过不能说热;冬至过后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因此冬至没过也不能说冷。
20、 燕子低飞沙燕叫,蚂蚁搬家蛇过道。根据动物的特有本能,预测天气,将要下雨。
21、“谷雨”一个散发着温润的诗意名字,濡湿在农谚上,轮回在季候里,芳菲在茶园中。春雨缠绵,仿佛一个满怀心事的少女,此时“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鸟弄桐花,雨翻浮萍,残花即将落尽,春将告别了。
22、 乘坐186/S107/192路,东 明路明鸿路公交站下车,向 北至十字路口,再向东100 米路南。
23、 摘帽秋,戴帽秋。过去,如果立秋的时间是白天,就叫戴帽秋,原因是早晨了,早晨就意味着是白天了,人起来了,起来了就要戴帽子,而引申到当年的收成,尤其像大高粱这样的庄稼,籽粒要秕,秕的籽粒上要带着一层壳,就像人戴的帽子;相对而言,如果夜间立秋,人睡觉就要摘掉帽子,这就是摘帽秋了。摘帽秋的粮食没壳,籽粒饱满。人们往往用摘帽秋戴帽秋来预测当年的收成。
24、 种地不施粪,就是瞎胡混。用另外一则农谚做解:要长好庄稼,全靠肥当家。可见,种地不施粪,只能是胡混了。
25、鸣鸠拂其羽:谷雨后五日,“鸣鸠拂其羽”。鸠即鹰所化,布谷鸟。明朝刘伯温有诗:“鸣鸠语芜声相应,又是人间一度春。”芜是杂草。可“春谷终期吹羽翼”,鸠鸣预示着春要结束,此时田野里到处回荡着它“家家种谷”的殷切呼唤。
26、通过数九天的天气情况,还可以预测来年三伏天的雨水多少。而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头九和二九期间,如果降雪比较多,那么来年头伏和二伏期间的降雨比较多。在各地还有很多类似的农谚,比如在湖北洪湖地区有着“头九二九下了雪,头伏二伏雨不缺”、“进九下一罩,伏里水滔滔”的说法,意思是头九和二九下雪了,来年头伏、二伏的时候雨水比较充足,而“头九晴得好,来年雨水少”,是说头九是晴天为主,那在来年的雨水比较少。
27、这句农谚在江淮地区流传很广,意思也是比较简单的。说的是在三九天的时候本应该是很寒冷的,如果三九还不冷,那往往六九就会很冷。如果在六九还不冷,那在明春三四月份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这句农谚是老祖宗长期观察的结果,虽然都是经验之谈,但也算是参透了季节变化的规律,所以准确性是比较高。
28、 大腻一根棍,小腻如施粪。过去,棉花起了腻虫(即蚜虫)因无药除治,很无奈,致使越繁殖越多,长时间不退,腻的棉花叶子脱落,只剩主茎,成了一根棍。如果腻虫短时间退去,叶片显得黑绿厚实,所以说,小腻如施粪。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腻虫控制了棉花的速长。
29、公交线路:乘坐21/75/97/97大站快 车东风路中州大道公交站 下车,向西100米路南。
30、寒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第一个提到“寒”字的节气。在古书中记载:“寒露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在民间也有“露先白后寒”的说法,意思是说白露标志着天气由炎热到凉爽的过渡,寒露标志着由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31、 撇一看二眼观三。以前种的高粱品种是关东青,大蛇眼,其高粱秸秆有丈余,撇苗的目的是促使根须发达,抗倒伏,所以在用锄撇苗时,其技巧就是撇一看二眼观三了。
32、 换茬如施粪,重茬地没劲。尽管前人们不懂得重复耕种导致某种元素缺乏,但是他明白连续重茬使庄稼减产。所以,在种地时,他们使用了倒茬和换茬。
33、 气象谚语种中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被窝缩狗;五九六九背阴消,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黄牛遍地走。一九二到了冬至,进入小寒,告诉人们,天冷了;三九四九的时候,小寒已过,进入大寒,滴水成冰,冷到极致,狗能钻被窝吗,值得印证;到五九六九的时候,春,迈着蹒跚的脚步走来,冰雪暗中消融;雨水到了,河开了。大雁闪着翅膀,报春来了;再过两个九的时候,蛰伏在地里,叫黄牛的甲虫跑出来了,预示着,要种地了。
34、 夏至西风刮,麦子干场打,夏至东凤摇,麦子水里捞。夏至季节,刮西风干旱无雨,有利于小麦收割,打场晾晒;如果刮东凤雨水要多,不利于小麦的收割,打场,晾晒。
35、 棒子不出手,能打五六斗。这是在过去,对玉米亩产的估产。就是说,用手攥玉米棒子,尖儿和根不能出手的情况下能打五六斗,当时一斗是40斤,一亩地的产量是200至240斤。
36、既然寒露节气这么重要,古人留下了哪些谚语呢?分享几个给大家,作为参考了解!
37、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民谚曰: “谷雨谷雨,采茶对雨。”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明代深谙茶理的许次纾在所撰的《茶疏》中谈到了采茶的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38、意为夏天如果云向西移动,说明天气要起变化,过不了多少时日,就会出现阴雨天。
39、告诉人们,玉米要种得稀,麻要种得密,这样才能提高产量。
40、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为了指导农业生产而设立的,是根据地球在太阳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换句话说,就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了24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一个“节气”。月初为“节”,月中为“气”,节的重要性要比气大,代表着变化。就像竹节一样,节起到上下连通的作用。
41、另外,以前我也多次说过,冬天如果不寒冷,冬小麦和大蒜等越冬作物就会在冬天出现旺长的情况,抗冻能力下降,寒潮来时就会发生冻害。所以,冬天寒冷,小麦不会发生旺长,并且,大雪覆盖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和有利于后期生长。老话“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2、 夏至三庚数头伏。祖先留下来的律,按天干地支计算,从夏至那天起当出现第三个庚日,即为头伏。
43、意为当彩虹出现存天空西南方向的时候,第二天就要下雨了。
44、其实在农村婚嫁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是比较倾向于看属相结合的,就拿这个蛇和兔来说,“蛇”代表着财富,而这个“兔”代表着沉着和幸福,所以这两个属相的结合就会给家庭带来荣华富贵和幸福美满,对于过去的农村人来说,只要有祝福的婚姻就都是好婚姻,所以对于“蛇盘兔”的婚姻,农村人还是非常青睐的。
45、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头九的时候天气就已经很寒冷了,那在出九的时候,也就是九九期间天气会比较的暖和。反之,如果在头九的时候天气比较的暖和,那在出九的时候天气比较寒冷,要提防有倒春寒的天气。简而言之就是暖冬容易出现倒春寒,这也是古人经验的总结,他们发现了天气有“暖一阵冷一阵”的波浪式变化的特点。类似的还有“九里热,春里寒;九里寒,春里暖”,说的是数九寒天比较暖和,即当年是暖冬在春天的时候会有倒春寒。而寒冬的话,春天的时候就比较暖和。
46、 种丢年,不钟收年。就是说,某一种农作物在当年收成不好叫丢年,来年种一定会有好收成,所以有的人,甚至会多钟。现在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人们已淡忘了这种说法。
47、因为在“三九天”的时候,本来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候,如果这个时期不冷,那就表示气候反常或季节推迟;这样在后期的气候也会比较反常。在过去,老农民就是依靠这句农谚来预测有无倒春寒的。想要知道明春有没有倒春寒,朋友们不妨关注一下三六九期间的天气。
48、有谚语说:“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清明时茶树只能长出幼嫩的小芽,此时采摘的茶叶叫“明前茶”,芽小产量低。谷雨时节,气候温暖湿润,小芽可迅速长成鲜叶,是采茶制茶的大好时机。此时采制的茶称“谷雨茶”,又名“二春茶”。一年之中所产茶叶以此时的最为滋味鲜浓,实惠耐泡。
49、 天上沟沟云,地上雨淋淋。观云测雨,很实际。
50、 顶着凌,长的成。指春播作物大麦,豌豆要顶凌播种,使播下的种子有一个冷处理的过程,将来到成熟时,籽粒才饱满。这则农谚,已成铁律,违反了还真吃亏。
51、者是袁剑平、柳家荣等老师。这本书整理的是河
52、在民间还有很多通过寒露当天的气候情况来预测后期的天气情况的,这样的民谚在农村也比较多。在湖南地区就有“寒露若逢下雨天,正二月里雨涟涟”的说法,意思是说在寒露当天下雨了,那在正月和二月这两个月的雨水比较多。在广东和广西也有类似的说法: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
53、 菜园子没神没鬼,靠的是肥和水。菜园子没有神秘可言,只要肥水充足,蔬菜的产出就多,质量也好。
54、原书注解:这条谚语有两重意思,一是庄稼是不怕晒的,即是白天叶子晒得像干姜一样(意思是晒卷叶了并不是完全晒成干姜),只要夜晚浇上水,就能恢复生机。某些耐旱作物如高粱、芝麻,甚至还长得更欢。另一种意思是我省(河南)夏秋的昼夜温差大,伏天最高温度常达三十八度以上,因此白天宁可让它晒干姜,也不能浇水。因为白天土壤温度高,水温低(尤其是井水),骤然浇上冷水,影响根系的吸收与生长,容易造成生理干旱,严重时导致死亡。
55、“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意思是说,寒露这天要是下雨了,那么当年的冬天冬雨也会少,雨少雪就会多,说明是个冷冬;如果,寒露这天是个晴天,不下雨,那么当年冬天的冬雨就会多,冬雨多说明冬天暖和,是个暖冬。
56、 蛤蟆叫在谷雨前,坑坑洼洼少种田;蛤蟆叫在谷雨后,坑坑洼洼可攒豆。在当时,人们的经验里,蛤蟆在谷雨以前叫唤,预示着当年雨水要大要多,在坑坑洼洼里种大庄稼都有沥涝的可能,告诫人们要小心,以免遭灾。谷雨过后蛤蟆叫,预示当年风调雨顺,就是最怕沥涝的豆类作物都可以种在坑坑洼洼的地里。
57、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从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头伏萝卜二伏菜”。
58、今年立春有啥说法?农村俗语“春打五来年挨冻”是什么意思?
59、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
60、 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农历八月初一下雨,来年春季会干旱无雨。这是多年的传统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61、农谚还准不准了,不好说了,简单作为参考就可以了。不过,今年东北部分地区,低温寡照,雨水偏多,秋霜比往年早来十多天。这样的天气对低洼地块的玉米影响较大,产量降低,甚至出现绝产的情况。高岗地块的玉米还好一些,由于没有台风和病虫害的影响,产量要比往年好一些。
62、民间流传着“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和“芍药打头,牡丹修脚”的说法,还有“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的谚语,形容这一节气百花盛开的人间春色。
63、过了寒露,也就表示就要进入到冬天了,天气也会一天比一天寒露了,知道气温跌破零度。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最关注的一点还是农事生产方面的安排了。而古人就总结了很多和寒露相关的农谚,今天农夫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64、南地区农谚,其农谚涉及到农林锄、气象、医药
65、春分有雨病人稀。 释义:到了春分蒸气那天如果下雨,则病人少。
66、 碱地拿住苗,花子扔了瓢。在过去,我县的盐碱地,占耕地大部,当时没有河水或井水洗碱,每到初春,人工起碱,播种后,出了全苗,在能保住全苗的情况下,遇到充沛的伏雨,玉米高粱定能茁壮成长,穗大籽满。现在好了,被改良的盐碱地,已成米粮仓。
67、意思:三月是刚好冬去春来的时候,地里的庄稼都刚刚苏醒,急需水分以求生长,而三月份雨水又较少,所以贵如油;四月份的时候,庄稼开始生长,下点雨能松松土,便于锄草等。
68、 单耳风,双耳雨。日头将落时,其一侧出现淡淡的日晕时,叫单耳,出现单耳,是风的预兆;如果两侧出现日晕,叫双耳,是雨的预兆。
69、 天上骆驼云,雹子要来临。对天气的突变,实际的观察,往往预测正确。
70、最近笔者读了一本《河南农谚大全》,整理编辑
71、 东虹日头西虹雨,虹是雨后天空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虹,五彩缤纷,呈弧形,它与太阳相对映。太阳出现在天空的东方,它出现在天空的西方;太阳出现在天空的西方,它出现在天空的东方。当虹出现在东方时,会有雨变晴,而出现在西方时,由晴变雨。
72、冬天如果暖和了,不利于土壤保墒和封冬,来年,就会大概率发生春旱,不利于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返青和早春种植的作物生长。并且,冬天不冷,还会造成病虫害越冬滋生,开春后温度一上来,病虫害就会来势汹汹,像小麦红蜘蛛、蚜虫以及小麦赤霉病等等,造成减产,农民即使花钱打药,也很难挽回这部分损失!
73、 五月十八龙盘道,哪儿下雨哪儿涝。人们说,五月十八是龙盘道的日子,是雨节。过去,人们没能力战胜自然灾害,即盼雨,又怕雨,旱时盼雨来,雨下多了又怕成灾,心理很矛盾。
74、杏、李子,偏酸,若吃多,对身体不利,尤其是胃病和体弱者,更需注意,不熟的瓜果,吃太多,对身体也有损伤。这一点《黄帝内经》里面讲的也很好,《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注意先后顺序,把水果当饭吃,是不提倡的。
75、注意:这就是《黄帝内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通俗化的说法!我读《西游记》里面说了一句:“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仇”说的多好!我们村里面一个老人还说了一句:“宁教风吹呼歇点儿(指的是囟门),不教风吹汗毛眼儿三押说的都是类似的道理。“过堂风”为什么厉害,就是“贼风一条线”啊。
76、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白露种麦气温较高,麦苗会旺长,发育过快,过早消耗肥力,寒露种麦气温较低,不利于冬前发育,分蘖率偏低,只有秋分种麦气温适合于麦苗的发育分蘖,有利于来年的返青和生长。
77、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与东明路交叉口向东200米路南。
78、 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到了农历五月已是中夏,进入雨季,但是个别年头,就是不下雨,一切下雨的前兆,完全失灵,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上世纪的1968年,是我县历史上最旱的一年,全年只有一些无效降雨,打破“涝不死的昌黎,旱不死的乐亭。”的传统说法,
79、新风口,抢先机!第八届柯木塱种业论坛等你来!
80、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在过去,靠天吃饭,在五月天若遇干旱无雨,有利于大田作物蹲苗,控制旺长,六月连雨能使庄稼生长有充足的水分,预示秋后粮食增产增收。
81、今年九月初一已经过去了,寒露节气还没到,很明显是九月初一在寒露之后了,按古人总结的农谚,今年是个冷冬,冷空气可能要来得早,大家要提前备好棉衣了。
82、有了二十四节气人们劳作就简单多了,可以在每两个节气之间安排相应的农业生产活动,按节气时令安排播种、耕耘、收获和冬藏。
83、意为夏至是农作物最需要雨水的时候,所以此时的雨水格外珍贵。
84、这是在广大北方地区都适用的一句农谚,其意思是说在冬至节气以后,天气就会逐渐寒冷了,而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冻手冻脚了,人们要戴上手套来御寒了。而到了三四也就是冬至节气后的十九天到三十六天,这个时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水面都结了厚厚的冰,可以在上面行走、滑雪了。
85、雨生百谷 夏将至,暮春回望,你可曾辜负春光?此时有茶当对雨,有诗云:“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香茗一壶,去国怀乡,修齐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