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对中国的评价(35句精选句子)

2023-08-17 09:56:12

伏尔泰对中国的评价

1、    当中国文明已是昌盛繁荣时,“我们还只是一小撮在阿尔登森林中流浪的野人哩!”

2、                ────〖查德·埃斯蒂斯〗美国社会学教授 (伏尔泰对中国的评价)。

3、    中国是世界心脏,是亚洲核心之核心,谈论它就是谈论政治、哲学、历史、文明、组织、纪律、革命和不屈不挠的变革意志。世界现在就是这样看中国的,中国自己非常谦虚地这样看待它自己。这只能说明人们相信这一点:中国是世界心脏,文明发祥地。 

4、               ────宋太庆著《中国时代》第144页 

5、(4) 伏尔泰:《风俗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0211页。

6、有一些说法认为中国是专制政治、其政治与道德是有问题的。但那些看法都是误解,是一种夸大其词的偏见。

7、在亚洲诸国中,伏尔泰对中国最为关注。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浓重的“中国情结”。他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把中国视为世界上最明智和最开化的文明民族,认为中国文明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渊源,在伏尔泰看来,中国文明的本质性规定乃是一种伦理型文明。在中国,“伦理学是首要的科学”。(伏尔泰对中国的评价)。

8、走出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的势力仍然很大,神职人员的地位仍然很高。新兴的资产阶级日益强大,渴望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获得相应的地位,但现有的制度成为其继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和开明贵族的代表发起了一场反对神学,高举理性、自由、平等旗帜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为了获得有力的支持,开始在历史和世界的范围内搜寻理论根据。一些有识之士发现中国可以作为他们的楷模。于是,众多的启蒙思想家和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研究中国。

9、在伏尔泰关于中国风俗的评论中,着墨最多的当数“中国宗教”。“中国宗教”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因为我们同时可以把它理解为中国的哲学和道德,它是中国风俗的灵魂。关于中国是否有宗教传统的问题,直到现在仍有争论,就像在法国关于伏尔泰的宗教观一直存在争论一样。现在“中国的宗教和伏尔泰的宗教”成为我们的议题,这是一个难题。伏尔泰在《论风俗》导论中认为,泛神论是非常古老的、普遍存在的,这种古代的“神学”把人与自然联系起来。在伏尔泰心目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可以归结为中国宗教。只有从伏尔泰特定的宗教感出发解释他对哲学和道德的理解(中国和启蒙时代的哲学和道德)才符合伏尔泰的意向。在《论风俗》中,伏尔泰把中国哲学和道德归于中国宗教,我们却朝着相反的方向:这里的“宗教”只是个托词,在它的掩盖下伏尔泰实现了一种宗教信念的改变(“改宗”)。伏尔泰的“改宗”是全面的,包括仪式,习惯用语,道德和真理的标准,行为方式等等。在以上的背景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改宗对伏尔泰意味着转向“中国的风俗”和启蒙的“宗教”(启蒙是一种“改宗”的效果和形式,后者的复杂性决定了前者的复杂性),他想从中国这个“样品”中“启蒙”,或者从中国寻找启蒙的依据。

10、(1) 伏尔泰:《风俗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3页。

11、伏尔泰对中国古典哲学深感兴趣,他关于中国的评述遍布他的各类著作。透过杂多的、相似的言论,我们发现他对中国的评价始终如一。在18世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他把关于中国的印象与启蒙的观念联系起来。于是,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伏尔泰关于中国的印象?它与伏尔泰著作的关系如何?在伏尔泰研究中,这是一个新问题。

12、    有一个秘密武器可能使得大中国不仅仅成为亚洲的又一个廉价劳动力的汇集场所。中国拥有大量的未开发的曾发射了卫星、设计了核武器和制造了超级计算机的军事和科学智能。 

13、            ────中国、宋太庆著《中国时代》第78页 

14、(4)顾明栋.汉学主义:中国知识生产的方法论之批判(J).清华大学学报,2011(2):128-1

15、宋朝和明朝等众多国家中都是很喜欢推广孔子的文化。孔子也被列为世界十大文明之首。孔子是儒家的创立者。本人也是多才的。出过不少书。

16、伏尔泰就是这批“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是这些启蒙思想家中对中国文化历史介绍最多的一位。他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7、启蒙时代的精神王子:一个含义丰富的称呼,所谓“伏尔泰的世纪”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无法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启蒙精神或伏尔泰精神,但我们知道,它被用来呼唤一种曾经存在的精神(文化、文明、制度、信仰)。存在一个启蒙精神王国吗?如果不存在,何谓精神王子呢?如它存在的话,为什么伏尔泰不能当这个精神国王呢?显然,这个称谓的创造者不认为伏尔泰能当这个国王。伏尔泰只是哈姆莱特,他只能祈祷老国王的亡灵,以从中获得灵感。

18、又是一个公正,不过这次把它放在皇帝身上,最有权力的父亲。它保证了中华帝国的制度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好的,它建立在父权基础上。换句话说,这个制度是皇帝人格的化身,派生物。在伏尔泰的《中国、印度、鞑靼人信札》(以下简称《信札》)一文中。我们怎么看这里描述的中国皇帝呢?我们如何把它与巴比伦公主的中国皇帝印象区别开呢?当我们试图区别时,会意识到这种努力往往是白费力气。我们在《巴比伦公主》中发现了真实,而在信札中却发现了虚构。在第一封信中伏尔泰说他在邻居M.Gervais家聊天,在他的柜台上竟发现一本乾隆皇帝的诗集。啊,这个伏尔泰印象中地大物博的国家有幸有如此渊博的皇帝,他不禁惊呼:“皇帝竟然如此善良,谆谆教导一亿五千万人民,如此有才华,居然写出这么多诗……”这里的中国皇帝俨然就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学王,他以公正统治天下,只是当它在柏拉图那里尚停留在理想状态时,在中国已是现实。这是奇迹吗?中国人认为这很正常。与专写淫秽小诗的奥古斯特君王不同,中国皇帝“只为教育人民和人类的幸福而写作”,而且伏尔泰从传教士P.Parennin那儿得知,在乾隆帝之前,鞑靼人尚不能以自己的语言作诗,所以乾隆又是知识王。尽管如此,乾隆却以极谦卑口气谈自己才能不足,只是“勤能补拙”。皇帝不但公正,而且诚实。伏尔泰认为这种美德在18世纪的法国尚未见过。在诗集序言中,中国皇帝称国家为大,自己为小,他以弘扬祖先的美德为己任,并诚恐无力担此重任!对如此伟大的皇帝,伏尔泰只能致以敬意。在《信札》中的第二封信中,我们读到皇帝的诚实竟使自己的诗“毫无想象力”,他不需要发明什么。我们由此想到苏格拉底的无知,他只是古老善的传声筒。

19、                  ────〖李约瑟〗英国现代著名科技史家 

20、伏尔泰还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评论。他认为人类文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开始的,而且长期遥遥领先。伏尔泰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论及中国古代文化,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历史、法律、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和风俗等问题。在谈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文明时,对于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等发明,对陶瓷、玻璃、养蚕丝绸等等物产,都指出其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万里长城是为人类智慧带来最大声誉的建筑,与万里长城相比,埃及的金字塔不过是一些小石堆。他还说到中国的城市、运河货币以及财政情况,说到了中国的军队和武器装备等等;他还说到中国的天文学与算学,他说中国人发明了周期历法,比我们的历法早2602年。他们深入研究了天文学,他们孜孜不倦地观天,注意一切天象,并将观察的结果传之后代。他甚至提到中国的古代算书《周髀算经》,肯定中国的这部书早在毕达哥拉斯之前就提出了勾股定理。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不是像欧洲人那样装饰着艺术的殿堂,他们是在建筑着这一辉煌的艺术殿堂。他们“几乎拥有我们所有的一切,以及我们所缺少的一切。”在他看来,中国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

21、                        ────〖宋太庆〗中国 

22、(3)郭尚兴.试论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原则(J).外文研究,2013(3):77-

23、中国的思想、艺术等成就也对近代初期的西方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例如,朱子学等儒学的纯理论学说受到启蒙时期西欧思想家的欢迎,尤其对德国的莱布尼兹的哲学产生了影响。另外,法国启蒙思想的中坚人物伏尔泰最是赞美中国文化,并深受中国思想的影响。他的中国观充分表现在其《风俗论》中。其要点如下:

24、        ────中国、周永亮著《华夏文明延伸之谜》第169页 

25、              ────辛向阳等主编《南北春秋》第529页 

26、                     ────〖奈比斯特〗美国未来学家 

27、在伏尔泰眼中,中国多有值得赞美之处。中国历史“几乎没有丝毫的虚构和奇谈怪论,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历史从一开始起便写得合乎理性”。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法律是合乎理性和自然法则的。

28、(7)Spence,J.WhatConfuciusSaid(J).TheNewYorkReviewofBooks,1997(6):8-

29、中国这个国家已有4000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其法律、风尚、语言乃至服饰都一直没有明显变化。(注:伏尔泰《风俗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39页)

30、目前,我国哲学典籍译介出版主导力量是官方赞助机构,随着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推进,中国哲学典籍译介出版赞助机构不断发展壮大。21世纪的中国哲学典籍译介出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国内出版发行赞助机构积极参与典籍译介出版工作,颇有影响力的赞助机构就有十几家。湖南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成为中国哲学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出版赞助人,改变了以往台湾和香港地区作为译介出版主战场的局面。内地赞助机构典籍出版发行规模最大当数《大中华文库》。《大中华文库》是首次系统全面向世界推出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新闻出版总署等相关部门联合组织20多家出版机构联合发行。

31、   我们注意到18世纪50年代初,伏尔泰关于中国的评述最多,几乎在完成《中国孤儿》的同时,伏尔泰就开始写《论风俗》,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或者以角色或者以概念塑造出中国印象。伏尔泰喜好争论,谈论中国是18世纪欧洲的时尚。伏尔泰只是利用中国题材还是对中国发自内心的爱?有一点是肯定的,他被中国悲剧所表现的精神吸引,他不仅在《中国孤儿》中描述了中国风俗(这对当时欧洲人而言是一种陌生的风俗),而且还想把中国精神引进法国社会。在《中国孤儿》中,伏尔泰转移了原剧的意向,把赵、屠两家庭的仇杀复仇故事改编为鞑靼人和汉族人之间的故事,把原剧的春秋时代背景转到成吉思汗时代,他描述了两个民族的风俗并加以比较。他不满足于原戏中揭示的主人的和仆人之间的忠义或善恶报应。而是要激励一种普遍的道德,用他的话说,就是一种比中国还中国化的效果,这就是人对人的怜爱之心。伏尔泰认为唯有如此,他的剧才能在巴黎成功。巴黎观众被中国道德所感动温情品味诚实,实现了伏尔泰的最初意向。他在巴黎舞台上演具有18世纪精神特色的中国风俗:在政治上被征服了的汉族人从精神上同化了征服者鞑靼人。这是爱与野蛮之间的较量。强权害怕美德——它不得不适应中国精神。到底谁是胜利者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任何办法征服中国人的风俗。

32、伏尔泰在《风俗论》中提到了中国的伏羲和尧。他说,中国的第一个帝王是伏羲氏,他于公元前2500多年在位。从此,中国人服从一个君主。伏羲之后有6个帝王,然后是尧。尧在位约80年,亲自改革天文学,力求使民智开通,民生安乐。

33、    不论我们自身还有多少弱点缺陷,不论近代的我们曾蒙受了多少奇耻大辱,不论前进路上还有多少艰难困苦,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积极的反思,是鼓劲,是自豪感,是伟大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与骄傲。 

34、          ────香港、程超泽著《走出山坳的中国》第28页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下列诗句描写端午节的诗句(45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