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平事迹(109句精选句子)
鲁迅生平事迹
1、民国十二年(1923年)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民国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11月《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2、日本留学期间,鲁迅与其老师藤野严九郎的朝夕相处,对其走上文坛产生过重要影响。藤野毕业于爱知县立医学校(今名古屋大学),在鲁迅入学前的两个月他才升格为教授。藤野说话时有家乡福井县的口音,鲁迅听着不习惯,却觉得亲切。决心弃医从文的鲁迅最后向藤野提出了退学申请。
3、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表现了鲁迅: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当可为我们所见,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进一步得到体现。
4、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校(现东北大学)。“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鲁迅生平事迹)。
5、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6、从来没有哪位作家像鲁迅这样,如此嵌入历史,又如此备受争议。
7、1898年,年仅18岁的鲁迅怀揣着梦想离开了家乡,到异地去寻求新的出路。他先后进入南京水师学堂和路矿学堂求学。
8、鲁迅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该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9、鲁迅也以译作著名。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作品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他在前期主要翻译欧美文学及日本文学作品,如尼采、凡尔纳等,后期则主要翻译东欧文学及苏联文学的革命文学作品。他的翻译强调忠实原文,有时甚至连原句的结构也不加改动,以“硬译”风格闻名。他曾希望借引入欧式的长句,来增加汉语对复杂关系的表现力。据统计,鲁迅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种作品。
10、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是被高高挂起的“政治图腾”,为所有人仰视;他是不倒的旗手、永远的斗士,横眉冷对、直言正色,是他的标签。但有人说他是刻薄的“绍兴师爷”,无情的教化工具,最不幸的是,他还成为了一代年轻人的“噩梦”。
11、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
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用手中的笔写出数百万字的著作、刻画无数人物、传达时代精神,在后人的眼中,他是刚毅坚强的“民族魂”。然后,小时候的鲁迅是个很活泼的孩子。他的童年是月色下从摇晃在水面上的乌篷船里传来的悠扬戏声;是船内与小朋友们分享从自家地里“偷”来的豆子的甜美滋味;是“百草园”里会弹琴的蟋蟀、会唱歌的油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还有那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鲁迅的童年是丰富而自由的,这样的童年,无疑对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3、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14、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15、实地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所以要观察,还是先要经过思索和读书。
16、6岁的时候,鲁迅挥别了带给自己无穷趣味的“百草园”来到“三味书屋”。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地下一层的一角,一张八仙桌与一个藤椅静静地摆放在那里,几个长条凳散落于对面,这是仿照当年“三味书屋”的课堂仿制的。现在的我们似乎能透过这温暖的场景看到当时学问极好的寿镜吾老先生,看到读书时的鲁迅如何在自己的桌角上刻那个“早”字。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时间里,鲁迅不断为自己充电,他熟读儒家经典,也不拘泥于课堂所学,在课下广泛阅读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在关注人文的同时观察自然。“三味书屋”的沉静和丰富让鲁迅的精神空间得到了极大地开拓,为以后鲁迅在思想与文学上的创造打下了基础。
17、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熠熠光辉。他创造性地从事了文学史的编撰工作,留给后世两部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为我国的文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民国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同年6月读《共产d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9月发表小说《风波》。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分居原因不明。
19、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20、鲁迅的葬礼由宋庆龄亲自主持,整个仪式肃穆庄严,这位为唤醒沉睡国人的斗士沉沉地睡去了。他的棺木上覆盖着绣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旗。上万民众自发举行公祭,为他送别。
21、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22、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23、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
24、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25、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26、民国十二年(1923年)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民国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11月《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27、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28、宣统二年(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29、时间的转轴回到现代,北京鲁迅博物馆院内那棵鲁迅亲手种植的白丁香,经历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仍枝繁叶茂。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遇到了刚到博物馆上班半年时间的青年保安小刘,他说:“来到这里工作,我深深地被鲁迅先生的精神感动。”他每天的工作是负责博物馆的警卫,在他看来,做好这份工作就是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最好缅怀。
30、照这样注解引申出来,“鲁迅”是指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持此一说的是历史学家侯外庐。他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就是抨击封建社会“吃人”制度的,他取用这两个字为名,正是鲜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之心声。
31、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6月,集成《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长序。
32、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33、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41)
34、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35、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36、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37、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38、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39、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40、““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在教科书里躺了近一个世纪的鲁迅,作品收入语文课本最多时曾达31篇,却成为了大家的梦魇。这或许是“作家”鲁迅万万没想到的。
41、鲁迅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
42、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43、1902年到日本留学,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
44、鲁迅一生写下了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先生的事迹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鲁迅先生的伟大事迹:鲁迅的伟大事迹演讲轶事
45、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6、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
47、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48、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
49、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50、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51、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52、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53、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
54、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
55、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56、 可最近又有人发现了第三种解释。认为“迅”字,古义为狼。出处见《尔雅·释兽》:“狼子绝有力者曰迅。”
57、1927年4月15日,广州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老天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一天里整个城市的不安。就在三天前,国民d在广东大肆追捕杀害共产d人,中山大学也遭到了军警的搜捕,许多师生被捕。
58、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2月辞职。
59、郭沫若:“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60、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61、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62、《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63、《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64、在这之后,鲁迅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这年10月,他来上海并从此定居,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都有他的身影,《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都有他的笔迹。他与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一起,为民族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呐喊。
65、"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66、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7、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
68、有一次,鲁迅在上海的街头蹓跶,身后总跟着一小特务盯梢。当然这对鲁迅来说是常有的事。鲁迅故意将他当成乞丐,坦然地转过身去递过一块银元:“买饭吃吧。”
69、此外还有《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等存世。
70、鲁迅在广州时,一个青年受他的感化,随他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热情的留他在自己景云里的寓所住,后来那人又让鲁迅给他在上海找个工作。
7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鲁迅的童年也并非一帆风顺。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久后,父亲病重,整个家庭更是从小康陷入了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担起了家庭的负担。他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之间,当了家里的东西,才能换回买药治病的钱。当铺伙计的眼神和周围人的歧视,让鲁迅第一次充分地感受到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由于家境大不如前,为了省钱,鲁迅便自己寻药。那时候绍兴城里的人们时常见到一个半大的孩子遍翻百草园的土地,去寻找可以做药引的蟋蟀。或是四处打听,只为寻找药方上那一味奇特的“平地木十株”。然而,他的努力也没能改变痛心的结果,鲁迅的父亲最终因庸医的延误而离世,这一变故让少年鲁迅的思想受到了很大震撼。他开始了对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72、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3月,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73、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74、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75、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76、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77、《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78、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是年开始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同时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
79、鲁迅的工作态度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他亲手校对书稿时,每行的高低,每字的大小、偏正,全页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严加改正,不惜再三变更,直到满意为止。至于字句的正误,那就更不必说了。所以,校稿时,也许使人觉得厌烦,但等到书一出版,是没有不满意的,没有不博得良好信誉的。
80、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81、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扩展资料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82、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83、民国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同年6月读《共产d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9月发表小说《风波》。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分居原因不明。
84、北京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的一份泛黄的“成绩单”记录着鲁迅当时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时的成绩:解剖学3分、组织学7分、生理学3分、伦理学83分、德语60分、物理60分、化学60分、平均5分。他成绩不算优异,但也没有“落第”,在142名同学中鲁迅排名第
85、鲁迅研究学问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鲁迅认为需要学的某一种学问,便埋头专门钻研,坚持不懈。比如社会科学,原先他并不十分注意。但1927年是革命转折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观实,使鲁迅深深感到进化论思想的偏颇,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读的书真是惊人。从1929年起,四年间几乎每天手不释卷。这样刻苦学习的结果,他后来以杂文的形式多次发表对教育的评论和意见,痛击国民d反动派压制学生思想、镇压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反动教育政策,深刻剖析了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教育的实质。能一文刊露,群丑敛声。鲁迅先生终于用阶级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86、竹内好(TakeuchiYoshimi,日本文学评论家):“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
87、但就是成绩单上的解剖学3分却让当时的鲁迅深受打击。3分,这个还没有及格的成绩却成了同学们的怀疑的对象。在其他同学的眼中,这个来自落后中国的学生根本不可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取这样的分数,那么一定是老师藤野严九郎泄露了考题给他。面对同学的质疑,鲁迅痛苦地发现,身为一个弱国子民就连学习成绩都要受到无端的质疑。
88、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字面上解释,也切合鲁迅的生平,都说得通。
89、鲁迅主要作品有:《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90、在这段风雨交加的路上,鲁迅匆忙从中山大学的白云楼赶到会议室,紧急召开会议。他如此急迫是因为救援青年学生的事宜迫在眉睫,但情况却不容乐观。这次会议并没有得出营救学生的有效方案。回到住所的鲁迅一言不发,心中的苦闷无法舒缓。学生被捕以及惨遭杀害的坏消息却不断传来,身为教务主任却无法营救自己学生的鲁迅深深陷入到痛苦之中。
91、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92、毛泽东:“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93、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
94、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9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与艾青等人发起“春地美术研究所”。
95、毛泽东:“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96、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97、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98、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99、鲁迅先生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也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00、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101、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102、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103、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夜以继日地写作。
104、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105、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
106、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20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28日回旧寓。
107、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108、金良守(韩国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