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语录体(44句精选句子)

2023-07-12 09:31:01

老子语录体

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2、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sì)马,不如坐进此道。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kuī)牖(yǒu),见天道。

4、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蒲克明

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6、 谱录:丛编、器物、食谱、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7、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译文)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欲为大事,先于细处起步。天下的难事,必然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然从小处做起。

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9、 《左传》是经注。所谓经注,就是为经做的注解。春秋也是史书,但也是经,而且这一地位在汉代就确立了,从未动摇。《左传》为春秋做注,所以左传也是经。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2、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3、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1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17、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处)《道德经·第十一章》(译文)“有”能给人以小的利益,“无”才有真正的“大用”。

1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19、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鱼不能离开水,国家最锐利的武器不能够让人知道。

20、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译文)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字:“道”。

21、选自《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鱼不能离开水,国家最锐利的武器不能够让人知道。

22、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mǔ)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

23、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散文就担当起记录、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宏伟的文史叙事,经过三千多年的文体演绎与发展,使具有文化传统的骨血与品格的散文文体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而独有文化自信的国粹性、教化性与典艺性的三方面特质。

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25、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境界也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得到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里,想着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没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2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译文)圣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27、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28、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29、  晚年,老子西出函谷关,遇到在那里做关令的天水人尹喜。尹喜从小喜欢天文、历法和易卜之术。两人谈论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十分投机。从此,尹喜便辞去令尹,与老子一道开始了漫游生活。他们在楼观台、关中等地游历了一段时间后,翻越关山陇坂,来到尹喜的故乡天水,筑庐传道著书,完成《道德经》5000言。《道德经》是尹喜在随老子游历过程中,整理其言行而成的语录体著作。

3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天道、顺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国家。但用兵却要用诡诈、出奇制胜。要取得天下太平,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31、下面就试图探究道、儒两家思想的精髓和它们之间的关联。

32、声明: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平台,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33、这些新义的获得,除了是运用传统训诂学的结果外,还特别依据于语境分析。《研读》强调“当从文本语境而求其义”(第170页),整部著作即贯彻了这个原则。例如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一说为“智”,《研读》认为“‘知者’即是‘知道者’”,并解释说:“‘知’‘智’字义相通,是古文常例,其意义自然是可以讲得过去的。不过在本句中,我觉得还是读如字更好,因为下文所说的‘玄同’,正是‘知道者’方能达到的境界,而这种‘玄同’之境,正是不可言说的。”(第220页)这样的解释相当程度上能避免传统训诂方法见树叶不见森林带来的局限性和偏误。

34、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老师: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他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创立庄子学派,但本源为道家思想,后人将他与老子并称“老庄”.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庄子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但没有师承.

35、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安徽省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1)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36、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7、儒家思想人伦关系有五种: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8、孔子,名丘,字仲尼。山东省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日),卒于公元前476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比老子年轻20岁,都是公元前六世纪同时代的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其主要著作《春秋》及其语录体散文集《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孔子是教育家,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人。孔子被中国后代尊为至圣、万世师表。1988年,95位诺贝尔奖获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39、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0、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1、所以,人要向水学习,包容一切,因为不争而化育一切。懂得了这四个字,做人就不会那么多棱角,做事就会懂得迂回,人生就会懂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顺势而为。

42、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43、喜欢道教文化,关注天下道源!全球道文化爱好者的心灵家园!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数学家的故事40字(37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