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62句精选句子)

2023-06-27 09:55:24

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

1、文学,离我们有多远?回想浩瀚的祖国文化史,楚辞汉赋的风骚,唐诗宋词的情致,明清小说的韵味……当旧时王谢堂前的飞燕,飞入寻常百姓人家的巷陌,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已变成风中的衰草,文人墨客的“满纸荒唐”,却始终眨着闪亮的双眸,在人类文明史的画册上熠熠生辉。

2、马卡连柯在其著作《教育诗》中,强调教育应尊重信任并严格要求儿童,提出集体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

3、特别提示:本活动系为推动教师读书发起的公益活动,如发现有人恶意冒领图书,将被赠书出版社列入黑名单。

4、所以,这也正是我的担心:我们现在呼吁给老师们“减负”,那么如果真的“减负”成功,老师们拥有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会做什么呢?

5、我们的教学不要仅仅传授知识,知识是容易忘记的,但思维的方式不会忘记,有了一些创新的思维,孩子就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不把知识的习得作为终极目标,而是在习得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去提升思维的品质,这是新时代对师生的学习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6、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副院长 滕珺

7、那么,是文学成就了苏霍姆林斯基,还是苏霍姆林斯基文学式的教育成就了别人?这些问题不必追问,但可以肯定地说,文学熏陶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目前,这个国家的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在不断变化,教育的观念也在变化。然而,抛开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学”不说,40年后的今天,当你踏上他的祖国,你亲眼见到一个个存在着的“文学室”,亲耳听到乌克兰人对文学的敬畏,你就会相信,他们依然没有忘记文学,没有忘记对美好的追求,对未来的坚信。

8、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我错怪学生了。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索﹑思考,只有当它的目的十分明确,也就是说,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时候,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

9、主持人:在你们的理解中,孩子的心灵到底指的是什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把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

10、《人的教育》(德)福禄倍尔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1、   凡阅读过苏霍姆林斯基专著的教育者,无不为其生动优美的文字所吸引。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有以下三大特色:

12、在帕夫雷什学校的文学室,静静地望着作家们一幅幅画像,一部部装帧不豪华却感厚重的作品在眼前晃过,几排简单的书架,几张简单的座椅,却洋溢着浓浓的文学氛围。作为语文教师,本能地为这个国家能有这样的一块“地方”而感动。此刻,一股温暖的热流涌向眼眶——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民族,一个不忘记文学的民族,有高山一样挺实的肩膀和白桦林一般深沉的情怀。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形象!

13、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生活在上世纪中期,主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在其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共撰写了41种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200余多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小故事。他的作品先后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他本人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苏霍姆林斯基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和巨大的。

14、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的语言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15、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我们的心灵带给50个孩子,怎样做可能会更有实际一些?

16、我国现在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青少年的思想有点混乱,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我们应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要求上进的,是可以教育的。只有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17、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18、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古老的话题,也是常青的话题,我们今后可能还要继续讨论下去。特别是我们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一些封建思想还残留在我们的脑子里,成人怎么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主人,成人怎么理解孩子,怎么真正把心灵献给孩子,都需要继续探讨。

19、   三是如诗如画,生动优美。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文字水平高超的文学家,运用生动的描述性的语言,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等句式。阅读他的论文中的事例,如同阅读一篇篇充满爱心的优美的小小说;阅读他的描述性的文章,如同阅读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诗。

20、卡娅:首先我想说的是感谢中国有这么多人关注苏霍姆林斯基。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把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有一颗完整的心灵,但是我认为他有一部分心灵留在了中国,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家。

21、《学习,别听学校的》(德)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2、谁没有见过学校里这种常见的场景呢?教师正在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内容丰富的讲解。新内容的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没有问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看来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但是当教师把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叫起来,让他们复述教师讲述的内容的时候,他们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语,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你们刚才不提出问题来?”

23、——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问题,在我校的课外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经常举办晚会,介绍非洲、古希腊、埃及、中国、印度、美洲印第安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及西伯利亚各族人民的文化。

24、   二语言浅显,富有哲理。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的许多语言,在浅显的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儿童和阅读的成年人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

25、因此我决定拜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在20xx年国庆长假里,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过着“吃饭—看书—休息”加上晚上锻炼的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也让我掀起了对于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热,还有一夜梦见苏老对教育的狂热所散出那灿烂光辉的光芒。在这近4500页的长卷里,掩藏着苏霍姆林斯基倾注着所有的心血:《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年轻的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论文集》。

26、学校思想室购进几本描写遥远的异国和自然风光的小书,五年级男孩尤拉看到其中一本高兴极啦,他激动地问老师:“我读完这本,还能给我别的吗?”

27、苏霍姆林斯基继续写道:“这里的问题首先在于如何保证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它对于不断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像空气对于人的健康一样必不可少。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80页)

28、主持人:对于广大校长和一线教师来说,在办学过程和课堂教学中,要怎么做才能把一颗完整的心灵献给孩子。

29、从1938年到卫国战争爆发,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中学担任乌克兰语言文学教师,又兼任了该校的教导主任。卫国战争爆发后,苏霍姆林斯基于1941年7月应征入伍,1942年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后经过治疗,他重返教育岗位,1943年他在乌瓦工作时被接纳为苏共d员。在第二年的春天,苏霍姆林斯基回到了家乡,他在该区担任了四年国民教育局的局长,并在中学里上课,他担任局长的期间,他大力恢复本区的教育机构,安排孤儿的物质生活保障选拔和培训教师,在1948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此后他在这里进行了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科学研究与创造,一直到1970年病逝,年仅五十二岁。

30、时过境迁,我们依然能从其著作中汲取某些有意义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为我们打开新的视角、启示我们新的想法。例如,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中小学老师提出了100条卓有成效的建议。

31、在今天这样的大数据的时代,一切都可以数据化、工具化,感情可以成为煽情的商机,故事可以集体团队化创作,情怀可以装点肆意兜售,在今天谈文学还有意义吗?文学还有自信力吗?我们还需要文学吗?我们还能安静地欣赏诗歌,还能静下心来读小说吗?文学和教育到底有怎样的关联?

32、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33、主持人:第一个问题请问卡娅女士,请您回忆一下苏霍姆林斯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的?

34、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国教育新闻网联合教育科学出版社,为辛勤的园丁们送上一抹书香,约您一起重温苏霍姆林斯基经典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我国教育出版领域的扛鼎之作,畅销30多年,自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以来,累计销量200多万册,助力几代教师成长。

35、顾明远:1951年至1956年之间,我在苏联留学。当时盛行的凯洛夫教育学强调教师的尊严,很少谈到孩子。回来之后,我就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和赞科夫的文章。《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的俄文版是在1980年出版的,当时我担任北师大外国教育研究所所长。1981年,外教所的老同志翻译了这本书,随后我又看到了《要相信孩子》,这两本书我看了以后非常震惊,也非常感动,我们以前总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要怎么爱?就是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36、《大教育论》(捷克)夸美纽斯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

37、苏联教育家赞科夫通过近20年的小学教学改革实验,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38、更要慎重对待惩罚。他说:“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教师往往在运用这种手段时犯错误。有时教师认为极轻的惩罚,儿童却认为是极大的不公平。他说:“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39、《成功智力》(美)斯腾伯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0、顾明远: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候,跟过去的学生已经不一样了,现在新的技术一出来,马上会以数字化的形式传遍全世界,已经没有时间等待你再去适应了,这就对教育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怎么能够让学生适应这种信息万变的时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由此我认为,一句话来概括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改变人的思维。

41、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的精神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学生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

4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该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在人的和谐发展中,他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

43、他明确规定:“当需要学校做出统计报表时,可以查阅班级日志;当需要学校做书面报告时,可以利用校长和教导主任的日常观察纪录。学校工作计划要由校长来拟订,而不是由各个教师写的东西拼凑出来。教师可以帮助校长考虑但不能替校长代写。教师在一学年里只写两份计划:一份是教育工作计划,一份是授课进度计划(这是一种从教学论方面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的规划,其中包括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言语,学生对教材的独立学习,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个别学生的辅导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中没有的东西,因为大纲不可能考虑到每个具体班级和具体学生的特点)。这两份计划都是教师的很有意义的创造,它们不是为写而写的,而是进行创造性劳动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82页)

44、针对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家长工作,花了大量的精力来提高家长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并进行教育技能培训。为此他专门办了家长学校,教育和培训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家长,甚至孩子还没上学,帕夫雷什中学便要求即将就读的孩子父母参加家长学校。这个学校都是晚上上课,苏霍姆林斯基本人和他的同事给家长们开设相关课程,这些课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甚至病理学方面的常识。他还专门写了一本《父母教育学》,指导年轻的爸爸妈妈如何教育孩子。这些做法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家长关心自己的子女的教育,就可以给教师空出时间来。”(《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81页)

45、《明日之学校》(美)杜威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6、《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7、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都是具体的,其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要让它们充分发展,就要提供良好的条件。

48、  请勿在后台给我发消息,我一般不看后台消息,因为每天铺天盖地的“求助”我无法一一回应和满足,请理解!有事在每天的文章后留言即可。

49、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50、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本文写的是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用大量的事实是佩佳醒悟,明白了自己失去的是无法弥补的一天。文章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

51、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发展的科学。他的光辉教育思想没有也不会停止,他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当它在卫国战争中重伤住院4个月被问到工作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回学校”。他的生命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同时也推动了一个时代的教育的发展。

52、学校是书的海洋,教师则是这海面上带领孩子到世界各地旅行的帆船上的舵手。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纪念馆,还收藏着苏氏教学用过的地球仪,正是这小小的“地球”,把孩子的视野逐渐从故乡的田野、森林扩大到祖国与全球的大自然和生活图景:一年级,学生已经很清楚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二年级,孩子们可以坐在“绿色教室”里,演示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轨迹,随着地球仪的转动做“环球旅行”;三四年级可以看一些文学名著、历史知识、科普读物、名人和英雄人物事迹、世界各民族介绍的书;五至七年级就可以多看与学习有关的课外读物,甚至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书籍;八至十年级学生阅览室图书反映了青少年认识世界多方面的意愿,而且对科学尖端问题尤为关注……世界的范围在孩子面前扩大了,不仅是海和洋、陆地和岛屿、植物和动物,而首先是人,孩子们不能作为一个冷眼旁观的人,而要作为能为人类的命运分担忧虑的人进入这个世界。

53、主持人:最后请两位各用一句话作为给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寄语。

54、苏霍姆林斯卡娅: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现在的教育变得更加复杂,这一点在乌克兰也一样。在掌握信息技术速度方面,孩子们要比我们更快,这时就可能是孩子教老师、教父母了,这种变化自然就影响到了孩子与家长、孩子与教师之间教与学的形式。

55、他提倡从校园环境、教室布置、师生仪表到音乐、体育、美术教学都要做到外表美和精神美的统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他说:“学生走进校门,他所看到的一切都应当是美的。”

56、他说:“如果一个学生到十二三岁在这三方面还没有明显的倾向,教师就应当为他感到焦虑,必须设法在精神上对他施以强有力的影响,以防止他在集体中变成一个默默无闻,毫无长处的’灰溜溜的’人。”可见,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7、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女儿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58、前有上世纪初左翼作家们翻译经典著作的推波,加上四五十年代中苏“蜜月期”中大量近现代作品涌入的助澜,俄国文学和苏联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被视为“我们的导师和朋友”,乃至和我一样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人甚至更后来者,依然受其影响。“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奥斯托洛夫斯基名言响彻耳际,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笔下的经典形象挥之不去,小学课本中那洋溢着人性的光芒和深切的、怜悯的作品——《穷人》《凡卡》《麻雀》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心,令人久久难忘。这也许正像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卡娅说的那样:是我们当时共同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59、当今推行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原因很多,有些是学校和教师无能为力的。但作为教师来讲,教育思想是否需要端正、教育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60、这本书讲的是1951年,苏霍姆林斯基招收了31个孩子办了一所快乐学校的故事。这些孩子是二战后期出生的,很多都是来自于不完整的家庭,年龄差不多6岁左右。这个学校相当于学前班,苏霍姆林斯基希望孩子能够拥有快乐的生活,所以取名为快乐学校。

61、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因为此时的教师就不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多的是孩子的陪伴者,我想问一下二位,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又有什么新的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成语20个(57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