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65句精选句子)
咏柳
1、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词语结构类型分为单纯词、合成词。
2、第三句中,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咏柳)。
3、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4、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5、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6、从整体上看,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咏柳的诗句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7、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咏柳)。
8、⑵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9、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10、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形象的描摹出柳的美姿,点出了柳迎春的特点。柳树可分为垂柳和旱柳。垂柳又叫杨柳,为落叶乔木。旱柳百姓叫它河柳,是落叶灌木。柳可以进行无性繁殖。以须根生长为主,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拥抱大地,为主干提供丰富的营养。主干通常在2—3米处就长出分枝。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涤,纷纷下垂。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形如少女之黛眉,“芙蓉如面柳如眉”是人们极为熟悉的诗句。
1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12、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13、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刘基《眼儿媚秋思》
1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15、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的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16、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17、“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第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咏柳》古诗词2《咏柳》原诗
18、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9、——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20、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21、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22、(5)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23、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24、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6、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程颢《郊行即事》
27、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28、旧相思、偏供闲昼。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29、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30、新柳的形态娇柔瘦弱,柔嫩的柳丝像娇弱的女子一样无力垂下,怎么能经受住春风的舞动。二月的春风年年多事,将柳枝吹成鹅黄的颜色。
31、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雍陶《天津桥望春》
32、作者简介: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盛唐前期诗人,也是著名书法家。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天宝三年(744年)贺知章告老还乡,后在家乡去世,享年86岁。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诗歌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贺知章作品大多散佚,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33、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咏柳》原文及翻译2《咏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34、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35、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36、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李珣《渔歌子柳垂丝》
37、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38、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3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40、柳树栽种历史悠久,它的适应性极强,大江南北,随处可见绿柳成荫。因此,我们应大量地栽柳、护柳,让绿色永挂枝头,以美好的姿态去迎接每个春天的开始!古诗《咏柳》原文及赏析篇2咏柳
41、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42、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43、肃我成命,于昭黄批。袭冕而把,团降在斯。五吉克各,八变季施。辑熙肆靖,厥心匪离。
44、分析∶先用一个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后面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45、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46、柳树发芽早,落叶迟。早春二月,它已鹅黄着枝,轻罗笼烟,初绽的嫩芽象少女朦胧的睡眼。当你走近它时,伸手摸一摸,就会感到她似发丝的柳条是多么柔软。柳絮飞时花满城的`六月,天涯海角随处可见柳絮那飘忽不定的倩影。它们大概在寻找自己扎根落户的归宿吧!柳树落叶极晚,当萧瑟的秋风无情地劫掠大批的黄叶时,柳树却依然枝叶婆娑,绿意融融。柳树的绿又有它独特的魅力。那淡淡的似雾的翠绿,使人有清新超俗之感。当你置身于浓浓绿意之中,即使心情不好,也会顿扫心中抑郁烦闷之情。
47、常随宝镫陪金勒,绝塞指挥万马嘶。俞益谟《中洲株柳》
48、杏花愁,莺正语,画楼东。顾敻《酒泉子杨柳舞风》
49、春澹情浓半中酒。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5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52、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数量。下一句“万”,就是表示很多意思。
53、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54、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55、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56、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57、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
58、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59、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60、十年旧约断琼箫。张景祁《小重山几点疏雅誊柳条》
61、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62、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63、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64、更添蜡屐游山兴,为问平湖西复西。许德溥《西桥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