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50句精选句子)
画蛇添足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1、大行(háng):大:宽大。行:道路。大行:宽阔的道路。
2、古今异义有很多细分的枝节,因为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内,我们就不再进一步去详述了。
3、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画蛇添足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4、《木兰诗》中开篇木兰,在家不织布了,在那儿叹气。他的爸爸就过来问,“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5、谁乃入见?谁问?谁对?都没说,原因是读者知道那一定是曹刿。
6、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经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的词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7、那么在文言文阅读当中,我们又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8、例如说“其”。我在讲“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时,发现很多同学不知道“其”的意思。那么我们来组词,“其”能组个什么词,“其他”。你就把“其”换成“他”,问题就被解决了。
9、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句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10、可见课外的古文句子翻译,需要两个前提:所有的字解释都知晓相应的语法现象都掌握。即使是课外的古文,所有的字都在课内古文里出现过,且解释对应。同时所有的语法现象在课内古文里也都出现过。
11、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了祖宗之后,便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参加的人不少,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12、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13、这个类型课内和课外的古文阅读理解都会出现。区别只在课外是选择题,课内是填空题。比如:
14、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十二字心法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翻译”。
15、作品简介《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16、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又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他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17、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的方式是一样的。首先应该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领略作者想表达什么内容。其次,是理解段落的论点和论据。最后,是理解每一句。
18、拙作《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把这个注释改错了,还是老师和学生跑偏了?》,从《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当作何解释谈起,说了一些在文言教学与文言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9、建议给小朋友的流程是:出来正面整句朗读下,把红色的部分再朗读下,给出解释,翻页看答案,判断是否正确,按相应按钮。
20、文言文是一项日拱一卒则事半功倍,集中突击则费时费力的事情。大而广之,所有的文科其实都符合这条规律。
21、一字多义,就是由文字的本义引申出引申义,或根据比喻造出比喻义。
22、G大把以下的古文做了必背处理,各位父母可以根据需求做删减。
23、古时候,你打算给自己的好朋友写封信,第一件事就是去河边逮乌龟、上山砍竹子,如果你家特别有钱就拿出一匹布来,往上写字。
24、所谓文言文,是与白话文相对的说法,是古代的书面语。它的关键在于用字精准,是以字为单位的。白话文则是以词为单位,所以我们不习惯。实际上,文言文的表达方式非常精准,这也大大提高了对写作者的要求,难以普及。白话文运动的出现,就是为了打破利益阶级对知识和文化的垄断,让更多普通人脱盲。(所以今天某些人,恨啊)
25、所以和其他大部分学科一样,家长对文言文产生了强大的提前学需求。
26、而且,即使逐字逐句翻译出来了,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理解文意了。比如,我在最初读《大学》时,读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这句话,就犯了嘀咕,感觉没有一个字不认识,但就是没想明白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很怕有些字的意义我未曾明了,于是又逐字逐字地翻查字典,但依然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27、以《论语》为例,从古至今,对《论语》的注释多如牛毛,即便是专门挑选大家公认的权威注本,也有很多注释之间矛盾重重,甚至截然相反。这其中可能有对错之分,但更可能是优劣之分,甚至优劣之分都不是,只是认知角度不同而已。绝对不能存着寻找一个所谓标准答案的念想,如果那样学,就把经典学死了。
28、“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这样的句子你看着觉得优美吗?觉得高级吗?
29、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30、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他认为三百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好听。于是齐湣王颁布了一道命令,要这三百个人好好练习,他将让他们一个个地吹竽给他听。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31、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32、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33、举一个高考题的例子,出题者都没把内容搞对。
34、例如,“兵”的本意是武器,引申成为拿着武器的人——“士兵”;又引申成为士兵所从事的工作——“战争”。“兵法”就是战争的方法。
35、文言文在多数情况下单字表义,所以需要我们逐字翻译。
36、答案是A,应是道、法、儒。但C选项的“礼乐”解释有问题,礼别尊卑,乐殊贵贱。礼指礼制已经很牵强,乐还应该包括音乐、舞蹈等等,是礼制里面的一个重要部分。礼乐本身,就是礼制,不需要再特别拆开解释。
37、因为中国人和白话文打了100多年的交道,而中国文人在此前已经和文言文打了4400年的交道了。
38、今天,他虽然看上去陌生,但却是我们的老朋友,他的确在生活中少见了,但却是我们来自老家的血缘至亲。
39、先秦时期大家在竹简上写字,再往前,在青铜器上铸字,再往前,在乌龟和牛的骨头上刻字。
40、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mí)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41、待(dài)宋(sòng)释(shì)冀(jì)蠹(dù)
42、E、兔走触株:株-( ) F、冀复得兔:冀-( )
43、而中心思想无非两种,表达喜爱与赞美;表达讽刺与批评。
44、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准备把一壶祭酒赏赐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45、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46、所以当我们看到一道题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不应该是,“唉呀好难”,而应该是回忆一下这个字,是不是在哪里见过。(好俗套的搭讪方法)
47、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48、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49、这一类型题和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思路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