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44句精选句子)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1、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2、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 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3、 诞生礼: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自然隆重热闹。
4、“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
5、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这种“公”的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
6、 不乱动别人东西,尊重别人隐私;开玩笑适度。(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7、等 候(按顺序排队、不插队也不让他人插队、不席地而坐、不拥入街道之上妨碍交通……)
8、还有一种说法,古时候人们对未知的自然现象顶礼膜拜,都要用牺牲来祭祀,祭祀的时候大都是猪牛羊的头三份。在不方便找到这三样东西的时候,就自贬身份,以自己的头代替三牲。
9、“那本书我借你”“下次一起吃饭”…脱口而出的话就是小小的约定,信守承诺会给对方留下真诚、守信的好印象。
10、饮食之礼——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11、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12、②男:身体肃立,叉手(礼仪场合)或袖手,目视前方,步伐从容,庄重大方;
13、 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14、“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15、 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16、身体肃立叉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45度,起身,同时自然叉手或袖手。
17、“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因而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
18、“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
19、中国人十分重视“力行”的美德。中国文化认为,人格的完善,社会的进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于行。“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正是这种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
20、 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21、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祀先师、先王、圣贤;乡饮、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22、婚纱、头纱、捧花、马蹄铁、蛋糕、戒指、穿新戴旧、白手套、威尔士爱匙、蜜月、舞会等。
23、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
24、 女生在公共场合坐着把腿并起来,或是翘起来偏向一旁。
25、“毅”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
26、中华史地十大奇书:《尚书》《左氏春秋》《山海经》《史记》《汉书》
27、 丧礼: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28、“俭以养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说则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有的品德,因为无“廉”则不“洁”,无“廉”则不“明”。
29、 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玉体:称对方身体;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30、行走之礼——古代常行“趋礼”;“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31、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32、 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33、汉服(汉族)、藏袍(藏族)、苗服(苗族)、蒙古袍(蒙古族)、旗袍(满族)、中山装、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唐装(汉族盘领袍)、维服(维吾尔族)、绣花鞋、虎头鞋、伪唐装(满族马褂)、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中国传统服饰:汉服
34、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35、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36、身体肃立,两手相叠扣,右手在上,放于胸腹前,左脚后退至右脚后,前蹲微屈膝,微俯身约20度。
37、中华谐谑十大奇书:《笑林》《启颜录》《艾子杂说》《雪涛谐史》《解愠编》《笑府》《笑史》《笑典》《笑得好》《笑林广记》
38、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39、中华哲思十大奇书:《周易》《道德经》《论语》《庄子》《春秋繁露》
40、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
41、吃饭前要礼貌性的招呼长辈,长辈坐下说吃饭才能吃;
42、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后来经过演变,“虚左”就表示对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给某人留下官位”时。常谦称“虚左以待”。“虚左以待”的行为,就成为尊重人的一种礼节。
43、17~18世纪基督教传教士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礼仪问题上发生的争论。争论的双方主要是受葡萄牙控制的耶稣会与受西班牙控制的多明邦会和方济各会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