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感恩故事(58句精选句子)
名人的感恩故事
1、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名人的感恩故事)。
2、岁月沉浮,人生的际遇总是很难捉摸,更何况是在乱世之中。两人在晚清时结识,经历了清朝覆灭、民国建立,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李宣倜却在汪伪“南京国民政府”任职。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名满天下时,李宣倜已沦为“汉奸”,妻离子散,穷困潦倒。他蜗居在上海的一间小公寓里,无依无靠,晚景凄凉。富贵时的朋友早已消散,别人对他唯恐避之不及,但梅兰芳从不避嫌,不光每月资助他200元生活费,还经常派上海的弟子去陪他聊天解闷。梅兰芳每次到上海演出,必先把李宣倜接来吃饭,依然毕恭毕敬,喊一声“三爷”。
3、陈毅说:“我不是说着玩的,您就允了吧。我小的时候,不知您多少次给我洗尿布屎裤。现在,儿子有机会为您老人家洗一洗脏裤,虽然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也总算尽了一份孝心吧。”不容在推辞,陈毅便躬下身从床拿出母亲的尿裤和其他脏衣服,一起去洗得干干净净。名人感恩父母小故事篇二: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4、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5、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名人的感恩故事)。
6、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7、 袁世敦的阻挡,也激起了他的反弹,他要大操大办,让身为妾妇出身的娘亲最后风光一下——在袁寨东北15里处选择了洪家洼新墓地,占有耕地120亩:坟园40亩,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数间,由看坟人常年看守;主坟40亩;茔门前占地40亩,竖牌坊、立14块石碑,石人石马排列两厢。
8、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9、 毛泽东,成为领袖后,将他一直对其有愧意的老师张干接到北京,一直在照顾他的生活,直至百年。
10、阅读这些故事,会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去爱接受心灵的洗礼。
11、 欧班老师觉得这件事情真是难以置信啊!她颤颤巍巍地戴上老花镜,拆开信仔仔细细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激动地泪水不禁涌出了眼眶,原来写信人竟是她二十年前门门功课都考全班第一的小姑娘玛丽亚!居里夫人在信中向欧班老师深表敬意,告诉老师,她一直在法国从事科学研究,并且诚恳地邀请老师能到巴黎作客,细心的居里夫人还把往返的路费一起寄了过来。欧班老师读完了信,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那个多年前可爱勤奋的小玛利亚浮现在她的眼前,欧班老师喃喃地说:“我竟然教出来了一个这样伟大的科学家。”
12、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13、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4、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15、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16、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17、第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18、从小邻居们都会骑单车,母亲不给我骑;大家都会游泳,母亲不让我学游泳;进了武术队,同学们什么都会,我除了练武术,什么都不会;也许这是母亲保护孩子的一种方法吧。
19、鲁迅对这桩包办婚姻虽极为不满,但又不愿刺痛母亲屡遭创伤的心,只好屈从了。鲁迅曾说:“当时正处在革命时代,以为自己死无定期,母亲愿意有个人陪伴,也就随她了。”
20、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21、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22、那年,陈毅62岁,他出国访问归来,得知老母病重,下了飞机就去看望。陈毅刚跨进家门,就看见老母让身边照顾她的保姆藏起了什么东西,忙问:“娘,你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母亲眼看瞒不过去,只好如实告诉儿子藏起来的是她刚尿湿的裤子。陈毅听了,动情地说:“娘,您久病在身,我不能在您身边侍候您老人家,心里着实难受。这裤子我马上拿去洗了,还藏着做啥子?”
23、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
24、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25、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26、对顺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让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林清玄
27、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
28、徐本禹从小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他能知恩必报。他勤工俭学每月50元的报酬,43元捐给山东一个面临辍学的小学生;学校发的300元特困生补助,200元捐给了“保护母亲河”活动;别人资助他的500元,分别寄给了两名贫困生;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2400元留给了系里的老师……最后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到贫穷山区当了一名小学教师。
29、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30、陈毅公事繁忙,久不在母亲身边,自然是十分想念,拉着母亲的手,左看右看。说了一会儿体己话,陈毅问母亲,在他进来的时候,把什么塞到了床底下。陈母见瞒不过儿子,只得向陈毅坦白,那是她刚换下的尿裤。
31、在迁徙与不安中,我长到了7岁,进入重庆的一所小学就读。由于当时战火弥漫,我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第一天上学,空袭的警报就响了,当天的学习就这样“流产”了。后来的学习也时断时续,一个月上不了几天课。父母决定让我待在家里,他们自己来教我。白天,父母在大学里教书,就让我在家复习功课、做作业;晚上回家后,他们检查我的作业,然后教我新的功课。
32、人类因爱而美,心存感恩之心,在心田播下最美的种子,等待爱的发芽、开花、结果。
33、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34、采访结束时,张国立对大家说:“能与他们两个人演戏,真是一种缘分。有一次拍戏,赶去一座寺庙里,大家都到庙里去许愿,我就跟佛爷许愿:希望来世,大家还能一起演戏。”当时,采访现场一片寂静,尔后,掌声四起。是啊,人这一辈子如果有几个能够一起老去的朋友,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35、一个人,如果连自己母亲都不爱,怎么能爱自己的国家?怎么能爱自己的人民?
36、为了将这首悼母诗“铭刻在心,永世不忘”,冯玉祥将军请人把诗特意刻在石碑上。
37、士为知己者死,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豫让是春秋晋国智氏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瑶被杀,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使用。
38、张国立在北京卫视接受采访时说:“我和张铁林、王刚在一起插科打诨、聊天,是非常难得的一种感觉。《铁齿铜牙纪晓岚》一演就演了四部,一百多集。再回首,不知不觉10年就过去了。”言辞间颇有些“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伤。
39、 同学们,故事就讲到这里,最后我请大家深深思考一个问题:
40、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41、阎锡山的父亲知道自己钱少,就央告说:“我们父子俩轮流着坐车,算一个人的路费行不行?”薄吉福一问是河边村的,就说:“怎么不行?快上车吧。”于是,把行李放在车上,阎锡山的父亲也上了车,阎锡山跟在车后步行。走了一阵,阎锡山的父亲下了车,让阎锡山坐在车上;又走了一阵,阎锡山下了车,阎锡山的父亲又上了车。薄吉福心里不过意,就和阎锡山的父亲说:“让娃娃(指阎锡山)也上(车)来吧!”阎锡山的父亲摸摸衣袋,忙说:“算了吧,他年轻走得动。”薄吉福知道他是惜钱,就说:“我只收一个人的车钱还不行?”说着,把牲口叫住,停了车,让阎锡山上车。阎锡山怎么也不上,一股劲地说:“我能走,我能走。”薄吉福是个急性人,一听生了气,就说:“你看你这后生,白让你坐车还不坐?邻村上下的,又不是外人。”阎锡山看看父亲,他父亲看看薄吉福,一句话不说。阎锡山见父亲不放话,就一直站着不动。薄吉福又催了几次,阎锡山的父亲才让他上了车,父子俩都非常感激薄吉福。
42、(感恩力量,希望之路)|为走出舒适圈点个赞
43、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
44、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45、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
46、《感恩故事》这本书中的故事紧跟当今社会的步伐,不仅仅局限于一些古代故事,更有鲜活的当代名人轶事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在不知不觉中为你我点燃一盏心灵的灯。
47、1904年,六岁的周恩来随同父亲、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县清江浦(今江苏省清江市)居住,并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读书。外祖父家里人很多。家族间发生了纠纷,常邀请他生母去调解。
48、张海迪五岁时,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此后的十六年间,她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即占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了知觉。她没有沮丧,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她克服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一千多册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病痛,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中医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的一代楷模,自学成才的著名作家。
49、 开幕式马上快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不顾众人,忽然从主席台上快步走下来,捧着鲜花穿过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居里夫人深情地亲吻了她,轻轻推着她的轮椅向主席台走去。回到台上,居里夫人向大家介绍,这位老人就是自己少年时代的欧班老师。会场里的人见到这情景,都向这师生俩投来羡慕敬佩的眼光,全体起立热烈地鼓起掌来。这位八十岁的老人的脸上挂满了激动幸福的泪水,她的学生成为世界名人之后,对她还是那样热爱,那样尊敬。
50、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望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来的时光,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回一块年糕。在她们贫困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天上的美味啊!
51、生下我两个月后,父母就带着我回到中国,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效力。没想到,“七七事变”爆发,他们就带着我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从青岛到南京,又到安徽芜湖,再到上海、武汉,最后到达重庆,父亲联系到重庆大学的工作,母亲也受聘于西南教育学院,全家终于安顿下来。
52、 一个世界名人尚且对自己的老师如此心怀感恩,而我们呢,又该用怎样的行动来回报那些含辛茹苦的教育我们的老师呢?
53、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54、终于坐上12路。下了车,他拎着鸡蛋,嘘出一口气。母亲看起来格外高兴,扳着手指算,1斤鸡蛋省两毛钱,10斤鸡蛋省两块钱,来回的车费,两人省四块钱,加起来共省下六块钱。
55、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 “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56、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识,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识,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57、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