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坚持不懈的典故(52句精选句子)

2023-06-11 09:42:01

古人坚持不懈的典故

1、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象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

2、唐朝大臣李德裕,出身阀阅世家,晚年位居宰相,官高爵显。史称其对家世寒微、无以依恃的读书人常能施以援手,为他们的科第仕进开方便之门。因此,故深得孤寒士子好感。后李德裕在d争中失败,被贬为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蒙恩士子对他被贬荒远,都一掬同情之泪。当时有人作诗云:“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后因以“八百孤寒”指贫寒之士或喻处境困难、极需要提携的人。清黄景仁《岁暮怀朱笥河先生》:“小谪陈芳现在身,人间何事敝精神。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典见《云溪友议》、《唐摭言》、《全唐诗话》)(古人坚持不懈的典故)。

3、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天易事,只怕粗心人。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5、第二天,苏格拉底问有多少人甩手300下,100%的学生都兴奋地举起了手。一个月过去了,苏格拉底第二次问时,有80%的学生举起了手,表示自己坚持下来了。两个月三个月……一年过去了,苏格拉底再次提起甩手的事,全班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都觉得十分惭愧。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老师看见了,对他点了点头。

6、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7、虢灭虞亡:比喻相邻两国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8、——郭沫若为学犹掘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快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张九功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冯子咸进锐退速。

9、这是一首逸,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所作,姑且存以备考。

10、初唐诗人王勃,少年时即有才名,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诗风清新,为文也沉雄博丽,冠绝一时,著名的《滕王阁序》就是他的脍炙人口之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传说他写文章,先把墨磨好,再以被子覆面卧床,然后起而疾书,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时人谓之腹稿。后常称下笔前的构思为“腹稿”。清赵翼《不寐》诗:“老来无寐夜景清,聊营腹稿待天明”,即用此典。(典见《唐语林》《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1、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12、--孔丘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3、先秦时期,纸张尚未发明,文字通常书写于竹简上,然后用皮绳(韦)编缀成书,称为“韦编”。孔子晚年喜读《易经》,反复研习,以至于韦编三绝(韦绳磨断了三次)。但他仍未以此为满足,曾云:如果再能给我几年时间,那么我于《易经》的理解,便可以达到文质兼备的程度了。“韦编三绝”,后成为发奋苦读的代称,为诗文中所广泛使用。(典见《史记?孔子世家》)

14、杯弓蛇影: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或警告目光短浅,只想为了眼前利益损害别人,而不知道有人跟着算计他的人。

16、慎独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坦荡。慎独不仅是先哲们追求的目标,就是今天处在喧嚣复杂、物欲横流社会里的人们,慎独也是人人努力追求的思想境界。

17、他们愿意出钱资助爱迪生研究电灯。但爱迪生屡屡失败,很快用完了五万美元,一部分股东的信念开始摇动,爱迪生苦苦劝诱,股东们决定再拿五万美元资助爱迪生。

18、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所作散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也清新豪健,独具一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颇具影响。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曾遇一善歌的幕僚,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方答道:“柳中郎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苏轼听后,为之绝倒。“晓风残月”为柳永《雨霖铃》中句,“大江东去”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两句颇能代表柳、苏两家词的不同风格,后人论词,议及婉约派豪放派之不同特征时,常用此典。(典见《吹剑续录》)

19、(人物)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人称“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虽一度如“国子先生”因议事被贬,但晚年官至吏部侍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0、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本首诗的译文是: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21、五代时人桑维翰初应进士试,主考官恶其姓,以“丧”同音,不予录取。有人劝其不必应进士试,可以从其他途径入仕。桑维翰慨然作《日出扶桑赋》以见志,表明应考决心。并铸铁砚台一方示人曰:铁砚磨穿,则从他途径出仕。后终以进士及第。后人因以穿铁砚喻意志不变或刻苦读书坚持不懈。陆游《夜读书》“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即用此典。(典见《旧五代史?桑维翰传》注引《春渚记闻》、《新五代史?桑维翰传》)

22、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篇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23、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

24、南唐王建封,粗鄙无文,而喜附庸风雅。其族子自他人处得《动植疏》一篇,文中讲述经营花草鸟之事。王建封见而喜之,请人抄录一份。文中有涉及养鸽一段文字,因抄手誊写错误,将“鸽”字分拆成讹作“人”、“日”、“鸟”。王建封不辨正误,以为”人日鸟”即鸽之称。古来风俗,正月初七为人日。后凡人日宴客时,王建封必在席上具烧鸽一味,盖以人日食“人日鸟”,恰合节令时宜。时人引为笑谈。后因以“人日鸟”比喻无知无识而强作解人。(典见《清异录》)

25、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26、宋代诗人苏轼、苏辙兄弟,感情深笃。二人于仁宗嘉佑二年(1057)同举进士以后,宦海沉浮,常居两地,故不时相互赠诗以寄思念之情。嘉佑六年(1061)二人于郑州分别后,苏轼在渑池得苏辙诗,中有“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句。当时天寒雨雪,“雪泥”一词系实记征途之苦。苏轼因在《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予以发挥,有句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以鸿雁踏雪泥而又各自东西,喻兄弟因身不由己而分离。“雪泥鸿爪”后成为指往事所遗痕迹的有名比喻。(典见《苏轼诗集》)

27、为学犹掘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快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但再走一步,可笑又会变为伟大。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什么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8、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孙秉之子,东晋长沙相孙放之孙。元嘉中为起部郎,迁征南长史,有集十卷,为孙氏映雪堂始祖。 

29、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30、十二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也负起了养家责任。在宫廷中贝多芬遂渐受到重视,但他心怀远大,在一七八七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亲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打击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

31、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32、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

33、  07(圆木警枕)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可是真才实学。他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不求奢华,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有才人就是任性,用圆木做枕头,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duang”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34、--中国谚语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重复是学习之母。

35、慎独是一种智慧,一种谦虚,一种淡定,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慎独就是在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中,体会着生命的乐趣,而不是在张扬下吹嘘着自己,贬低着他人。

36、——孟珂《孟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丘《论语·学而》欲速而不达。——孔丘《论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7、长安慈恩寺西院塔,高三百尺,俗称大雁塔,为唐代名僧玄奘收藏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建造。从武则天神龙年间开始,新科进士在曲江宴以后,即集于慈恩寺塔题名,请同科进士中擅长书法者将全榜诸人姓名写于塔上。后遂成为考中进士的代称。《唐摭言》引白居易诗云:“慈恩寺塔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又元杨载《送完者都同知》诗:“姓名题雁塔,谱牒记龙沙。”(典见《唐摭言》、《雍录》)

38、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39、白居易是唐代卓越的大诗人,他年青时期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为了找名人揄扬、引荐,曾经携诗卷,拜谒前辈诗人顾况。顾况见名刺,上书“白居易”,蹙眉作谐语道:“长安百物昂贵,居大不易。”旋展读诗卷,其第一首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起四句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质而不俚,形象鲜明,富于哲理。顾况不禁大为赞许,笑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从此大为推荐延誉,白居易因之声名大振,不久考取了进士。(典见《幽闲鼓吹》、《唐摭言》、《唐才子传》)

40、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不仅向我们讲述了成就这美德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是一亘古不变的天理。

41、故事寓意: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42、五年书:指书多。这一典故后来演化成“学富五年”,形容读书多,学问深。

43、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44、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45、译文:再优秀的千里马,向前一跃也不能达到十步之远;驽顿的瘦只要努力向前驾驭,也可以到很远。不坚持雕刻,就连腐朽的木头也不能穿透;只要坚持不屑地雕攒,连坚硬的金石也可以凿漏。

46、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7、唐翰林学士李程初应博学宏辞科,试题为《日五色赋》,李程试卷的首句云:“德动天鉴,祥开日华。”时人称之为破题。又,宋诗人梅尧臣,应范仲淹邀宴。席间赋《河豚鱼》诗一首,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评此诗道:“河豚常出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后因称诗文起首数句点破题意曰“破题”,明清八股文更以破题为作文固定程式。破题又常被引申为第一次之意。如《西厢记》:“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遭别离。”(典见《国史补》、《六一诗话》)

48、 古代名人坚持不懈故事篇六:齐白石的七戒

49、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领悟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我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十分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50、——毛泽东?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但再走一步,可笑又会变为伟大。

51、此后,他一直在想:焊接剂能否少一些呢?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点儿成本?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有关于读书的名言故事(42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