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是什么意思怎么读(77句精选句子)
舆论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1、(8)口信;消息;传说 (information;news)
2、再说一下我认为的这本书的不完美之处,或者说作者被自己的成见系统给保护起来的看法。他在书中多次提到的专家和标准我认为这是难以界定和实施的,更何况有着更多缺点的“情报机构”。
3、一种先入为主根植在我们的思想与情感中的观念。
4、个人或团体的自我语言,对某一事件发表意见,影响人们的思想,行动。
5、(解释)本义指抬、举。舆指车厢,引申指车,又指轿子,又引申表示运载。大地如车舆,承载众生,由此转喻疆域、大地。由舆字像四只手抬轿的样子,又引申表示为众、众人之义。(舆论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6、《公共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对公共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自1922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其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共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该书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7、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我们在看到世界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模样,我们在亲身经历前就可以对绝大多数事物进行想像。而且,除非所受的教育能使我们具有敏锐的意识,否则这些先入之见就会强烈影响到整个感知过程。这种先入为主地根植在我们的思想与情感中的观念,就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与事实之间,存在一个盲点。只有当我们习惯于把我们的观点看作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成见得到的局部经验时,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对反对者的宽容。
8、编点儿模棱两可捕风捉影的瞎话,流量哗啦哗啦,这种“outlaw”式的所谓自由,实在太诱人了。
9、这种始乱终弃的行为永远都会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
10、刻板印象不是中立的。人们从自己的价值观、地位和权利理解外部世界,刻板印象具有情绪化的特征,人们以自己好恶去评价事物,是一种感性的表达。来自外部的刺激会唤起我们刻板印象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实际所见和预先所想相吻合,刻板印象会被强化;如果新经验和刻板印象不符,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个开放的思想和好奇心就会去接纳新情况,修成旧观念;另一个是震惊,对自己过去看待生活的一切方式都产生怀疑,并认为全部真相都与自己的认知相抵触
11、一是作者提到人们不愿意为新闻付费,“人们指望真相之泉汩汩不停,但并不订立法律或道义上的契约以承担任何风险、成本或困难”,这在今天依然如此,但也同时指出“公共会为新闻报道付钱,但支出必须是隐性的”,这其中的逻辑链值得好好思考并反思自身。
12、事实上,我们只要认准自己头脑中的那幅图景是真实的,就会将这幅图景等同于外部环境本身。我们不会对自己头脑中影响自己行为的思想进行反思,但我们会嘲笑他人所理解的世界是多么荒诞。(我觉得这里的理解不对,当人遭遇挫折的时候,人就回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想法,回忆他人的观点)。
13、众所周知,李普曼在《舆论》一书中提出了刻板印象和拟态环境这两个传播学中重要的概念,这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舆论形成的逻辑:首先,基于现实世界的无限性与人的认识的有限性,各种“残缺不全”的外来信息成为了联系人们与世界的唯一桥梁;其次,由这些残缺不全的外来信息所引发的想像自然而然地填补了人们的认知空白,逐渐形成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成见与偏见;最后,这些成见和偏见作为一种刻板印象,在人们的脑海中不断聚合与积累,以至于构成一幅关于外部世界之存在状态的完整图像——这幅图像就是我们所说的拟态环境。
14、部首: 臼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14
15、 >>写作背景:1922年出版,作者33岁,经历了一战。政府为了胜利在国内国际大造舆论,媒体和当局遮蔽虚假的、偏见的战争报道,精英阶层控制整个局势,普通公众无力认识真相。
16、总而言之,李普曼认为大众愚昧且盲目,难以认识真实的世界,可供支撑的依据就是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的存在,再加上职业政治家阶层的议程设置和操控,大众的意见就好像是没有形状的水,可以随便被摆弄。至于如何解决公众非理性的问题,作者的观点是:理性要靠精英,精英产生于教育。让教育来帮助我们走出成见,虽然不知效果几何,虽然道阻且长,但这是必行之道。
17、外部环境的复杂、庞大,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无法对外界全貌进行掌握,所以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就需要用一种方式,在自己头脑中重建现实世界,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这不就是世界观?)还会用自己头脑中对事物的想象,去推测没有经历过的事。这种推测是头脑中形成的,他来源于实际又不同于实际,李普曼称为“拟态环境”。
18、要想理解李普曼的舆论观,或许看看与之相区别的杜威怎么看会更清楚。20世纪80年代,詹姆斯·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中,为了给“仪式观”立论,而将二者的观点对立起来,之后美国学术界也逐渐开始“李杜之争”之说。
19、--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公众意见的质量自然会逐渐提高
20、无独有偶,最近贾乃亮也被一篇“漏税2亿”的假新闻给逼得发出律师函,甚至在查明是假新闻之后原作者删了帖子却还是被顶上热搜……
21、做好宣传舆论工作,为这件新生物茁壮成长鸣锣开道,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2、总的来说,互联网的存在是使公众意见以及公众舆论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互联网还让激活民主和使参与感更有意义,但我想,我们不能忘记,也必须注意到,参与的增长未必等同于有意义的增长,这一点能从互联网上重大公共事件的各种言论和评论中看到。而且,精英们仍是公共信息和舆论的守门人,尽管互联网提供了“公共领域”这样的幻觉。
23、数学的一个分科,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
24、我目前持有的看法是大众愚昧且盲目,这里面给了我一些可供支撑的依据,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的存在(这都无法避免且将永远存在),再加上职业政治家阶层(这是一个绝佳的定义)的议程设置和操控,大众的意见好像那没有形状的水,“在和平时期,你不会问最快的汽车是干什么用的,而在战争时期,你不会问彻底的胜利是干什么用的”,甚至他们在无序时渴望随便一种秩序。
25、李普曼对舆论的剖析和他们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叔本华的反理性一样,李普曼也认为舆论是非理性的,公众是非理性的。虽然他不像勒庞一样将大众称为“乌合之众”,但他同样认为“人脑中的认知图景并非天然与外部世界相符,而是片面的外部环境加上主观诠释的结果。”因此,公众永远也无法达到理性,同时永远也无法真正认识世界的全貌。
26、报纸:新闻只能是事实的某种表现形态或到达某一阶段的状况,以“种子”为例——“新闻不会告诉你种子如何在土壤里生长,但可以向你报告第一棵秧苗的破土而出······”
27、在互联网平台下寄生的传统媒体,必然要接受新媒体环境对其的基因重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受众群体、关注焦点、社会价值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用户对它们的要求和期待也不尽相同。面对受众多元化的需求以及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新闻媒体越要保持清醒,兼顾时效性与真实性,审慎报道。
28、什么热搜能让相当于中国总人口的一半都读一遍?
29、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马、肩~。
30、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犯罪分子惶惶不可终日。
31、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自以为是的观念,当我们因不了解这些观念而无法对他人的行为予以完全的理解时,出于公正的原则,我们就不仅需要掌握其接触了哪些信息,而且要了解其头脑中用以过滤这些信息的意识机制是怎样的。这是因为,社会中约定俗成的套路、盛行的模式以及既定的评价标准,都会干扰人脑信息接收的过程。
32、--互联网或许仍不足以照亮每一个角落,但至少照到的面积越来越大
33、19岁那年春天的一个早上,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沃尔特·李普曼听到有人敲他的门。他打开门,发现一位银须白发的老者正微笑着站在门外。老人自我介绍:“我是哲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我想我还是顺路来看看你,告诉你我是多么欣赏你昨天写的那篇文章。”
34、《公众舆论》(美)沃尔特·李普曼 阎克文 江红译 PublicOpinion Walter Lippman
35、在一些事情上,我们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相互勾连,即我们的行为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他人的行为也对我们的行为意义重大——我们通常笼统地将这类事情称为公共事物,而公共事物是我们所处的世界一个重要层面。“他人”头脑中关于自我,关于其他人,以及关于自身需求、目标和社会关系的认知图景就构成了他们个人的意见;而这些图景一旦成为社会中某个群体的行动指南,或以社会群体的名义由一些个体去付诸实践,那么就成了更宏大意义上的舆论。
36、8亿热搜之后没多久,该品牌出来道歉了,也证实了辛选所言非虚:
37、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於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38、做好宣传舆论工作,为这件新生物茁壮成长鸣锣开道,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9、(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40、舆论是公众在特定的时空里,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趋于一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它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
41、比如在观看某人作品时,如果其呈现的内容和色彩不能立即迎合我们有关色彩的运用与表现的经验,我们会摇着头认为他没能再现我们认为熟悉的事物。人们会以头脑中已有的标准去看待现实,只接受这种方式描绘的外在形象,并为现实中所展现的理想模样而高兴。对于不符合的部分会觉得它不可理喻。
42、成就:拟态环境,刻板印象,注意到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43、本书作者是美国的沃尔特·李普曼,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获得1958年普利策新闻奖。60年的卓越工作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之他的专栏评论日益流行,最后被不止205家美国报纸和大约25家外国报纸同时刊用。撰有《政治导向》《放任与驾驭》《舆论学》《良好的社会》等30种著作,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公众舆论》。1982年传播学鼻祖韦尔伯·施拉姆来华讲授新闻传播学时,曾把李普曼奉为新闻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
44、(5)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45、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并非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在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中,我们会优先认出自己的文化里已有定义的事物,然后又倾向于按照文化业已在自己脑海中设定好的刻板印象去理解这些事物。
46、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舆马。肩舆。
47、不加批判地固守刻板印象不仅会使我们对许多本应被纳入考虑的东西视而不见,而且日后盲点浮现,刻板印象就会崩解。
48、后来有人说李普曼太过精英主义,把公众看得一无是处。不过借此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在《舆论》中他强调,专家和局内人应当为公众做信息的把关人——因为作为局外人的公众不是很懂。他说,舆论必须首先经过(专家)组织,然后再提供给新闻媒体去表达,而非如今这样由媒体去组织舆论。
49、这样一个在学界与业界均卓有成就的大佬,在该书中坦言,尽管自认为读懂了六七本统计学书籍,但数学还是一如既往的差劲。但这并不影响其本人对新闻传播学的重要影响。
50、第舆论的分析。对舆论的分析就必须厘清下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开始:行动的环境、人们头脑中关于那个环境的图景,以及人对于从环境中滋生出来的那幅图景做出的反应。
51、这帮政客把持着舆论工具,颠倒黑白,造谣惑众。
52、(10)声威;声势 (renown;prestige)
53、民意上、舆论上的东西无法确切计算和记录;新闻广告人,只对雇主负责。
54、(7)a.指辰州(旧府名,府治在今湖南沅陵):辰砂 b.名 姓
55、这部分有皮亚杰的“基模”理论的影子。人们不是麻木地接收外界图像,人们会借助想象力转化为每个人独有的印象,对具体的信息进行分类,形成对外界抽象的认识,在表达的时候再将抽象内容具体化,为了使接受者更加容易理解,还会增加一些艺术表达,激发人们兴趣和好奇心。
56、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上面这些。后面是对1922年一些社会政治问题的议论
57、引用:冰心《寄小读者》十八:“最可敬的是他们很关心于船上别国人对于中国学生的舆论。”
58、慈善医院的院长对新闻界说,该院百废待兴,今后希望舆论界多多支持。
59、宸: 宸是一个汉字,拼音是chén,指屋宇,深邃的房屋; 北极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枢。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也指代天宫,天帝所居。
60、对于自己信以为真的东西,我们几乎总能找到能够证明其为真的论据,或能找到其他如我们一般对其信以为真的人。一旦找到了足够的事实去支撑自己的预期,我们便很难对这一事实进行足够的反思和权衡。当我们一连遇到多个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我们便很难意识到或许他们不过是早餐时凑巧和我们读了同一张报纸而已。我们对某件事的真实性进行评估时,往往不具备抽取816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加以检验的能力。若一味根据自己主观臆断的因果联系来行事,那么我们在对体量庞大的事实信息进行处理时就一定会受到先入之见的干扰,我们在权衡事实的过程中亦无法科学地抽取样本用于分析。
61、引用: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62、本书脉络:人们在获取对外部世界的信息时受到主观客观的障碍;民主政治要得以实现,障碍也很多;论述现有的舆论形式;舆论是困难的,也是必须的,且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63、由于我们要从零开始并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认识所有事物,却又由于精力不济或生活繁忙而无法将其归人各种类型,故通过刻板印象来观察外部世界就成了一种经济,便捷的方法。不过,在亲情、爱情、友情乃至敌对的关系中,我们没有捷径可走,而只能将对方当作一个个独特的个体去认识。那些我们喜欢和欣赏的人往往是能够掌握每个人特性的人,他们不会将他人简单划分到某个类型里。
64、因为对于无法亲临现场的事,人们对于那个事实的理解不会是完整的,都是根据只言片语去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一个模糊的概念能让更多个人看到自己观念的影子,从而比清晰的观念产生更广泛的认同。比如威尔逊曾提出的“十四点原则”(战后利益划分和美好生活的原则),他讨论了一个模糊美好的未来,让每个人产生认同,目前的冲突就会被暂时掩盖。观点越模糊就越包含更多的观点,观点就越具有概括性,最后只剩下“追求民主”“追求自由”“太平世界”等,这就是国家意志。
65、《舆论》虽出版距今近100年,但其中的许多观点今天看来仍未过时,如“拟态环境”、“刻板印象”等,为不同学科提供了灵感和参考。政治学、社会学将本书奉为圭皋,传播学研究将其定为专业必读之作,甚至有学者提出:“大众传播的研究大多不过是李普曼《舆论》的注脚”。
66、组词:舆情、舆图、銮舆、金舆、肩舆、接舆、舆地、坤舆、舆服、车舆、舆论
67、故事够残酷,然而现在真实的网络舆论环境,比这更残忍。
68、我们学习判断事物的依据就属于刻板印象,比如“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些专家,他们在有限领域的专长容易助长我们的一个陋习,那就是使我们试图用刻板印象去理解一切;至于那些与刻板印象冲突的部分,则会遭到我们的认知的排斥,我们会对其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比如,它设定了资本家、赞助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标准形象。
69、真相,对于现实中生存的人而言,是遥不可及的
70、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71、晟: 晟,是一个汉字。读作“shèng”时,本义为中午12点钟的太阳,引申义为最高程度、最大程度。含义是光明、旺盛、兴盛。
72、而关于新闻和社会制度以及社会治理的关系,这也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完美的说法:“新闻机构并不是制度的替代物。它像是一道躁动不安的探照灯光束,把一个个时间从暗处摆到了明处再去照另外一个。人们不可能仅凭这样的光束去照亮整个世界,不可能凭借着一个一个插曲、一个一个事件、一个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去治理社会。”特别是最后一句,读来简直令人落泪。
73、(释义)王子猷却坐着轿子一直来到竹林里,讽诵长啸了很久。
74、集合行为“信息流”的一大特点就是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而谣言滋生的一大原因就是由于权威信息不公开透明。疫情下的舆情是一些较为极端情绪的汇集,容易引发群体极化的现象,受众由于对真相的追求和渴望,很容易丧失理性和判断力,转而去相信一些类似“喝酒能消灭新冠病毒”的谣言。
75、因此刻板印象不仅会帮助我们节省时间,维护社会地位,而且,帮助消除可能的迷惑。
76、五是“新闻的作用在于突出一个事件,而真相的作用则是揭示隐藏的事实,确立其相互关系,描绘出人们可以在其中采取行动的现实画面。只有当社会状况达到了可以辨认、可以检测的程度时,真相和新闻才会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