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有哪些(40句精选句子)
网络语言有哪些
1、不过,随着“戏精本精”(戏精就是我本人了)这个梗流行起来后,一切都变了!“戏精”开始被人们用来吐槽,那些特别爱表现,在朋友圈“戏”太足的人——“拜托,你是中央戏精学院毕业的吧?那么……请开始你的表演!”(网络语言有哪些)。
2、此类新潮的表达方式,除了展现个性、追求认同、跟风从众之外,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个体心理减压,网民在表达对事件态度及感同身受时,网络语言形成了新的出口,这为舆论监督、社情民意表达提供了新的方式,成为社会舆情的镜像存在,并发挥了社会安全阀的功能。
3、网络流行用语,夫妻行房动作在网络上被网戏称为姿势,有段时间网络色情图片泛滥,很多新奇图片大家闻所未闻,网友们都用“涨姿势”来表达自己的惊讶之情。姿势的发音同知识发音,在完全巧合情况下渐渐被引申为长见识的意思。
4、最早来自武林外传一集,钱掌柜要求大嘴做包子,因为店里来了贵客,对他说了几个要求即:高端、大气、上档次。冯小刚电影甲方乙方也曾出现过,后来刘翔也特别爱用这句话。之后频繁出现在各种网帖、娱乐节目中,流行范围越来越广。
5、别担心,这个“Emmmm……”真的不是外语,它就是个语气词,相当于“额嗯”,最初发源于百度贴吧,表示考虑、思索、想想该咋回答你,而且“m”的数量,一般……看心情。
6、本年度“双语榜单”的诞生经过了读者推荐、网络海选和专家评议三个阶段。征集阶段,读者共推荐500余条流行语、热议语条目。编辑部根据流行度和热度高低,初步遴选出40条流行语和25条热议语进行网络海选。
7、虽然王蒙对一些网络词汇表达了负面评价,但他同时也指出,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的,有些词流行一阵就不会再流行,出现各种新词是好事,比如“洪荒之力”等网络流行语他就觉得很有意思。
8、“确认过眼神”,即从眼神里得到了证实。今年走红网络的“确认过眼神”,仅表示“确认过”“甄别过”的意思,与“眼神”不一定有关。
9、有内味了——在北方口音中,常将“那”读成“内”,意思是有那种味道(感觉)了。一般用于表示前文出现过的事物是否地道、正宗。
10、因此,深层情绪才是网络语言的意指所在,表层情绪常常扮演面具角色,以精致的面孔吸引人们的注意,促进深层情绪的传播。在表层情绪的掩护下,深层情绪伴随着网络语言的群体传播而四处蔓延,由此实现网络语言的真正意图。网络语言的双重情绪基因和作用模式也改变了隐藏在情绪背后的权力运作逻辑。“权力关系决定在诉说自我和情绪时哪些能够、不能或者必须说,哪些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哪些是个体能够说的。”(Abu-Lughod&Lutz,1990;转引自尹弘飚,2013)在大众传播时代,少数社会精英在垄断话语权的同时也掌握着情绪表达的主导权,很大程度上规定着情绪诉说的内容和方式。追求表达快感的网络语言以游戏、娱乐的外壳包裹针砭时弊的内核,表现出反权威、去中心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网民借助他们所创造的非正式语言,以嬉笑的方式尽情诉说社会百态、分享人生百味,甚至形成网络狂欢,有力地挑战了精英话语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体现出情绪表达权力中心自上而下的滑动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被官方话语收编,这种滑动趋势愈发明显,社会草根在表达、传播情绪方面的自由度、话语权及影响力越来越大。
11、提到“戏精”,特报君想替它喊冤,毕竟在2017年之前,它一直是个褒义词啊,形容那些特别有演技的演员。
12、元宇宙:源于小说《雪崩》的科幻概念,现指在XR(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和AI(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下形成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生活形态。现阶段,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演变、不断发展的概念。Facebook(脸书)对外公布更名为“Meta”,该词即来源为“Meta”,该词即来源于“Metaverse”(元宇宙)。
13、这句话的原意是吐槽或赞扬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游戏操作方式,最初只在游戏圈流行。
14、最幸福的生活状态:偶尔忙碌却很充实,偶尔无奈却有转机,偶尔失落却能知足。
15、无责任的、暴烈的言论不计其数,组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庞然大物,反噬我们的生活。
16、尤其是“妈卖批”,有一学文科的四川同学跟我讲,现在很多人网上习惯性说「有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但其实在四川人的生活里,这句话带有严重的侮辱性。
17、过一个被他人所看见的一生,还是不为他人所看见的一生更好?笛卡尔借用奥维德的话说:“想要过好自己的一生,你必须不被看见。”
18、“我说笑尿了,妈妈问我为什么这么不小心”……在微博和朋友圈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段子。《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指出,中老年人的互联网应用集中于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但是,夸张的网络语言表达,让一些中老年人在“触网”时摸不着头脑。
19、为了描写她既激动又害怕的样子,曹雪芹没有用「走」这个词,而是连用两个「蹭」字,以此表达刘姥姥当时的迟疑、紧张,农村老太的形象跃然纸上。
20、与传统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其反应取决于生理机制不同,社会建构论将情绪等心理现象置于社会关系中来考察,认为情绪是人际互动的产物,其产生、表达和传播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21、“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打工人”一夜爆火。其实这个词是旧瓶装新酒。据说,“打工人”被当成梗,与一名网红的视频有关。他曾发布了几条短视频。在其中一条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对着镜头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生活当回事儿。”
22、原始电影中,“意不意外?”后面一句台词是“开不开心?”
23、微博里某某明星出个绯闻,下面一排排全是站队的——
24、纯马小雪——来源于一只叫“小雪”的纯种马,多用于形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按头分配外号。
25、从网络低俗语言的传播和使用看,网络低俗语言主要呈现出任意化发布、趋利化传播、个性化张扬、讥讽化表现的特性。一些网络低俗语言进一步成为网络中语言暴力实施的工具,更有一些则在网络语境中由“詈骂”功能转向低俗粗鄙的“戏谑”功能。从网络低俗语言的构型来看,主要与性、身份、品行、生理缺陷、智力、能力缺乏等相关。一般而言,对女性器官的直接表述,被视作女性的歧视,然而对新浪微博平台的数据统计显示,涉及女性器官/女性歧视的“你妹”、“绿茶婊”、“碧莲”、“碧池”等,19-24岁的青年女性网民中使用尤其明显。由此推断,社会文化对女性语言更应温婉的约束,在互联网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面前失去作用。当然,必须要承认的是,一些詈言在网络传播中,其侮辱性、谩骂性的表述淡化,反而被用在亲情、友情以及爱情关系中,有了亲昵的含义。例如“心机婊”在一些特定语境中表现为对女性情商高的评价。
26、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出自于周杰伦的歌曲《听哈哈哈话》,被大家开始各种疯狂地玩梗,通常可以适用于各种话题之中,主要使用场景是在你不懂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来这么一句“小朋友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
27、四是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枯燥的理论教学转化为活生生的事例引导和具体的活动感悟,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庸俗的网络语言。比如,可以开设以汉语传播推广为内容的电视和网络节目,弘扬汉语言文化之美。
28、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延庆举行,这是继1999年昆明世园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中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博览会。这片位于八达岭长城脚下占地960公顷的土地,即将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29、 伴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语言应运而生,从此开启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从虚拟空间到现实生活的发展历程。如今,许多形象生动、幽默有趣的网络语言深入了人们的日常语言生活,“给力”“点赞”等更是走进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体系。显然,网络语言已然从小众走向了大众。本期我们特邀三位学者撰文探究网络语言的发展路径、生成机制与社会影响,期待您关注。
30、还有几乎所有中学语文老师都分析过,鲁迅写《孔乙己》为什么要写
31、不论是贴吧、天涯、豆瓣、知乎、微博,你会发现这种简单到令人发指的二元思维拥有广阔的市场与良好的群众基础。
32、以前,你在朋友圈抱怨自己穷,会说:“土豪,求带走!”而现在,你可以心服口服地发一句:“真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啊!”
33、简单化就是语言趋向简化,没有过多华丽的语句。网上流往往有一个特定的语境,缩略语比传统媒体要多很多,例如单词“you”在聊天室中可以简化成单词“u”,“r”是“are”的意思,“hv”表示have,“pls”表示please等等。“喜大普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四个成语的缩略用法,“不明觉厉”指的是“虽然不明白,但是觉得很厉害”的意思,“人艰不拆”指的是“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了吧”。这些网络“成语”都是把一个相对完整的长句子缩略为四个字,但构成的新词并不符合汉语词组的模式,其生命力取决于流行时间。一些网络语言还利用汉字拼音的首字母或英语字母的谐音方式来达到快速输入、节省时间的目的。例如“GG”是“哥哥”的意思,“JJ”是“姐姐”,“MM”(美眉)是“妹妹”。“1314”指“一生一世”。“88”指“拜拜”(再见),“520”指“我爱你”。
34、最近抖音新出了一个“完了芭比q了”的BGM,这个梗最早出自一个游戏UP主,他在一次直播时刚说完“芭比q了”就被对方玩家打死了,因此“芭比q了”有“完蛋了”的意思。
35、背后支撑这句话的,完全是情绪化的、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
36、贾平凹曾在《当代》写作课里,提到过什么是好的语言?他说:
37、原文标题:马上就要13岁了,单身,身心疲惫,感觉不会再爱了
38、当然,这样的低俗、谩骂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网友对某一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但这样的“暴力”表达并不能与具有建设性的批评语言和意见等量齐观。正如《解放日报》所说:“批评的价值在于其合理性与建设性,一味诋毁、肆意谩骂除了助长戾气、制造对立,于问题的解决没有半点益处”。(25)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的进步与活力的体现,但过滥应用和低俗趋势也会造成意义、价值和规范的流动化和无序化。(本文包括图表,摘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5年网络语象报告》)
39、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网络语言不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传播,也在反哺现实的语言应用,它虽然不属于全民应用的大众话语,但与社会现实密不可分。作为时代的重要投影,网络语言反映出公众的生存现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同样,观察网络语言,也是了解社会文化,剖析社会心理的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