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诗四句短诗(23句精选句子)
龚自珍的诗四句短诗
1、寥寥十四字,捭阖去来,干干净净,单这两句,其实便可拿住一首诗了。
2、龚自珍为现代中国思想导夫先路,从这两句诗的前呼后应中,也透出了一二消息。
3、这首诗是毛泽东最著名的代表作之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4、绵延而此,要拉杂闲什自然尚有许多可说,然行文意尽便当搁笔,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我文气不沛,但纵然终南阴岭不秀,也尚总有结卷之勇,不必如定庵参试,纵是多不欢喜,也要把尾巴落到“露布频闻捷,铙歌报太平”上去。
5、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6、袁一丹,《此時懷抱向誰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
7、--------.《周作人散文全集》,鐘叔和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龚自珍的诗四句短诗)。
8、受教其外公,龚自珍立学是站在汉学肩膀上的,而因其性真,立世问欲之间也未必不受宋学之侵许。但究竟以他的心气和眼界目之,龚自珍比汉宋两个学派都远要更贴近这个世界。他的心脏接连着这个时代、这个土地的毛细,每一下跳动,都似乎在和人间交换着他的温热。
9、Boyle,JohnHunter. ChinaandJapanatWar1937–1945:ThePoliticsofCollaboration.StanfordCA: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
10、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11、见少年孤舟之海,中年犹能思请复往,我辈操文字役者所求的诗心不死,也就在此吧。
12、《龚自珍编年诗注》P203-20龚自珍著,刘逸生、周锡笺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
13、就龚自珍本身而言,他也不想给自己的诗作贴上门派的标签儿,他在嘉庆二十四年写过一组十四首杂诗,其中第十四首为:
14、(34) 周作人,〈讀《東山談苑》〉,《周作人散文全集》,冊頁
15、戰時淪陷區教育,常常被抨擊為「奴化教育」。但如果選項只剩「偽教育」和「無教育」,除接受前者外,淪陷區的青少年學子們還能如何延續中國的文化命脈呢?更何況,按照教育部長朱家驊光復之後到北平的講話,華北教育並未奴化。(86)湯爾和、周作人兩位教育總督對日本的要求雖然不能完全抗命,但其消極抵抗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華北教育的民族性和延續性。(87)據在北平度過少年時代的葉嘉瑩回憶,七七事變之後因為要保護文物,所以北平「不抵抗」投降了。如果抵抗的話,不僅北京的古文物和建築都要毀掉,且她本人的生死亦不可知。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她的生存有賴於成為民族恥辱的「不抵抗」政策,這同樣彰顯了淪陷區境遇下身份的閾限性和道德的模棱性。作為學者的葉嘉瑩,是通過晚年對汪精衛詩詞的評鑒來表達這種被民族國家的大義話語壓制乃至噤言無聲的經驗。知堂的不懺悔,則是用繫獄期間的雜詩來側面表述的。
16、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在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17、除此之外,鲁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作为觉醒者的孤独与屈原的“举世皆醉我独醒”的高尚人格又十分相像。那对于屈原的作品想来鲁迅则更加容易接受。除了鲁迅诗作上承屈原这种说法外,还有一些人认为鲁迅的旧体与杜甫、李贺、李商隐和龚自珍等诗人的渊源颇深。其实从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来看,自屈骚以降,杜甫、李贺、李商隐、龚自珍,再到鲁迅,以楚骚抒情的方式确实是一脉相承的。故而,与其说鲁迅受到了杜甫、李商隐他们的影响,倒不如说杜甫、李商隐包括鲁迅他们都是受到了屈原的影响。杜甫自云“窃攀屈宋宜方驾”;李贺“盖骚之苗裔”;李商隐“义山之诗原本离骚”;龚自珍则是“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当然,如果从杜甫等几个人中非要说出一位对鲁迅影响最大的诗人的话,我觉得倒是李长吉影响鲁迅很深。
18、此诗的第四句,龚自珍用的是《五代史补》卷三《齐己》上的一个掌故。齐己作过《早梅诗》,诗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而郑谷将“数”改为“一”,于是被人称为“一字师”。但龚自珍用此典更想说的是,自己的诗作要创出独特面目,一丁点儿都不依傍前人。
19、·国庆期间,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诵读这些爱国诗词,也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文学知识哦~
20、“影”承“月”来,“潮”承“海”来,“怒”承“叱”来。“叱”本来就跟“怒”是一体的。
21、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22、(19) SusanDaruvala, ZhouZuorenandanAlternativeChineseResponsetoModernity (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AsiaCenter,2000),56–57andpas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