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的意思是什么(67句精选句子)
附庸风雅的意思是什么
1、但有意思的还是那场聚会。之所以熟悉,是因为张岱写过很多次。最有名的是不系园中,陈老莲也就是陈洪绶、南京曾波臣、张岱众人去不系园看红叶,不期而遇者八人。每个人各有才华,自然而然释放的。而那娄玉亭三公子、娄瑟亭四公子所邀请的赏船人士,只是扭扭捏捏作出一副游的样子而已。讽刺的是吴敬梓写:两边岸上的人,望若神仙,谁人不羡?
2、“附庸”和“风雅”连用,不知道起于何时,不过据清代同治年间的学者平步青记载,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就曾使用过这个成语。
3、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4、其实,探索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它像一场需要过关斩将、在终点将获得犒赏的游戏。笔者曾经和一位当代艺术家对话了三次,每次时长都在两三个小时,终于和艺术家一起完成了“经验种子的打捞”,其结果让我和他都很诧异。然而大部分批评家是不会有这个闲工夫来玩这场侦探游戏的。
5、范濂甚至不无愠怒地讽刺底层皂快,不读书而精心置办书房,“庭蓄盆鱼杂卉,内列细棹拂尘”。(附庸风雅的意思是什么)。
6、风雅本不是什么坏事情,但还有一个词叫作附庸风雅。若为此,那就有些问题了。文人,自视甚高,还文人相轻,拿自己很当回事,那别人很不当回事。有的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一派颐指气使意象;有的文人,穷困潦倒,依附在豪门之下,充为食客,整日间在主子屁股后面,摇头摆尾,几近语言之能事,一派谀态娱态。看起来,很是风雅,摇着蒲扇,捋着胡须,其实内心束缚,怎得心之使然兴之所至。这种附庸,还要好,更次的是本不懂风雅,却要行风雅之事。(附庸风雅的意思是什么)。
7、虽是逃难,他还是喜欢附庸风雅,半文不白的表现自己的斯文。
8、他自小在商贾贸易上颇有天份,但读书却是不成,惟其如此竟渐渐养成了附庸风雅的毛病。
9、生活中或者走在大街上,女性也好,男性也好,偶尔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的时候,你闻到他们身上淡淡的香味,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很精致、很细腻的人,我会更容易对他产生好感。我感觉香水其实是让一个人身心愉悦的,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取悦自己。有一句话叫做附庸风雅其实就是风雅的开始。所以我希望大家也能从附庸风雅开始,慢慢地走向真正的风雅。
10、关于美术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知识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国美术史之父、唐代的张彦远是用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表达的,他说:“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他距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似乎是整个文明史上第一次对艺术表达了一种超物质目的的观念,暗示出一种伦理的哲学:艺术是人类一切成就的典范,因此可以修正道德价值的尺度。由于艺术可以净化身心,因此能够成为对抗野蛮、对抗低俗的解毒剂;通过艺术获得秩序与和谐的体验不仅仅是一种愉悦感,更重要的,它是对最高的人性和道德价值的感召和塑造;一个时代越是暴力增加,越是文化趣味低下,通过艺术获得的体验,就越能闪烁出希望之光。
11、西方的香水历史也蛮悠久的,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大概在十年前中国引进了德国一本非常畅销的小说,名字叫《香水》。它讲的是一个谋杀案的故事,说是有一个人生活在非常底层的那种卖臭鱼烂虾的摊档里面。这个地方每天都散发着恶臭,但是这个小孩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味觉极其灵敏,然后他开始去做学徒时,就发现他的天赋异禀,能够精确地找到那种差别非常微小的香味。
12、原指《诗经》中《国风》和《大雅》《小雅》,后指风流,儒雅。指缺少文化修养的人,硬装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
13、《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共四十讲,每讲聚焦一件艺术品或一位艺术家。以时间为序,以“艺术是文明的代言人”为核心观点,着重从“艺术知识”和“眼力”两方面展开讨论,处处渗透着一位功力深厚的学者的“智慧之眼”。内容不仅专论建筑、雕像、绘画等传统门类,还有音乐、书籍、文化、哲学等广阔领域的延伸,并不时穿插中国艺术以资对比。小专题,大视角,这些包罗万象的人文音符,共同谱成一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美妙乐章。
14、我相信很多人天生就喜爱艺术,很像人天生爱美一样,大概出于人的本能。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开掘它、发展它。要欣赏千变万化的艺术,就需要把它置于历史和风格的框架当中。简单地说,它不仅需要观看的眼睛,还需要知识。正像我们经常意识到的,我们之所以不敢直面绘画,说出自己的感受,是因为惧怕自己的无知。无形中,我们竟剥夺了自己欣赏美、欣赏人类伟大创造的幸福时光,从而也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文明有种隔膜的感觉。而文明由艺术所物质化,它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天堂。我经常强调艺术的美丽、艺术的优雅、艺术的崇高,乃是宇宙间的奇迹;宇宙间也许有更高级的生命,但也许没有比我们更高级的艺术。
15、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16、切!你掉两滴泪就知音了?附庸风雅你也找个档次高的书啊!人家杨梅在看张爱玲,动不动就‘岁月静好’、‘风月无边’,说出来也像个半拉子才女……
17、读了七年中文系,虽说仍然不懂诗词歌赋,也不会琴棋书画,更不懂吟风弄月;但心中也把自己作了半个文人,至少作为一个在路上的文人看待。曾几何时,与几兄弟寻访古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虽说没有诗词留下,但自觉亦得古文人个种三昧。或者,一二好友,找一地摊,要上两瓶酒,一盘花生米,一盘土豆丝,有滋有味地喝起来。
18、《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后来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附庸风雅。
19、为什么我认为香水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东西呢?我接触的很多男性,特别年轻的也不是很多,但是一个遗憾就是中国男性经常使用香水的太少了!包括一些地位挺高的男性,他们可能会在穿着上比较认真,但是我几乎很少能在30-40岁的男性身上感觉到他们日常会得体地使用香水,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遗憾的事情。这一点可能很多女性能做到,但是男性却没有在自己仪容上和自己的性感魅力方面,想过自己要散发一种什么样的气味。我希望中国的男性能够在乎一点自己的外表,以及在乎自己留给别人的印象,因为这是一个人全面魅力的表现之一。
20、我想,困扰古今批评家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他们并非词穷而失语,多半还是没有把艺术看懂。
21、附庸风雅是一个成语,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22、“艺术是相通的”在本文的语境下分明是句屁话,自欺欺人罢了。
23、如果说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有一位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那就非李泽厚莫属;而李泽厚思想的原创力来源于附庸风雅,这是我的一个判断。
24、艺术的欣赏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以音乐作比方,我们听流行音乐长大,对它的判断自然会比较轻松且准确,歌词、旋律、编曲、演唱的技巧和风格……基本可以做到心里有数。然而当我们转听爵士、古典或者hiphop的时候,又一脸迷茫了。同样是音乐,差距咫尺千里。
25、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陈继儒号称在小昆山隐居,却又周旋于高官显贵之间,为时人所诟病,钱谦益谈到陈继儒的这一行径时,讽刺说这叫“装点山林,附庸风雅”。
26、本文由软文学堂原创首发,欢迎转发至朋友圈,也欢迎转载。
27、当时,这部原著改编拍电影,也拿了很多奖。我之所以讲这个故事,其实是想说明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真正强烈的香味实际上对一个人影响是非常大的,完全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
28、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语言文字学在清代还只是经学的~。
29、此图出自北宋著名经学家聂宗义所撰《新定三礼图》,乃是聂氏取《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旧图,参互考订而撰成,所作图像虽“未必尽如古昔”,但最近于古者。据聂氏所言,“公无附庸”,这是因为公的封地方五百里,“地极”,已经极大了,因此不需附庸。
30、现代人也不可能尽如古人吟诗作画,附庸风雅,觥筹交错,在白墙黑瓦之间,小桥流水中,曲觞流水中品位诗情画意。
31、不幸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就恰恰弥漫着躁嚣、粗糙与功利主义的风气。做博士论文的时候,随手翻开晚明的诸多笔记、小品,真让人神往:文人陈继儒《幽远集十七令》殷勤讲述如何在日常之物中,寄情为雅:
32、我还是比较坚持自己的观点。想到了杞人普光兄的一句诗,“宁肯终生不学诗,不为寻章摘句虫”,若是事事皆有羁绊,还是用刚学到的一句话,“不是辛苦,是心苦”了。
33、严格来说,刘元光并非古玩爱好者,只是近些年生意越做越大,接触的层面越来越高,便学人玩古玩,买几件粉饰门面,附庸风雅。
34、《艺术的故事》是我从美术史书籍中精心挑选的。选它的理由,不是由于它在同类书中最有名,而是它把艺术风格的演变讲得最通俗,也最易为人所理解。它不用华丽的词藻,也不用高深的学问去讲述一件件杰作,而是时刻不脱离观者的眼睛,并让眼睛得到训练和愉悦,从而让心灵也随之潜移默化,不再觉得欣赏艺术是件困难的事。也许这就是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雷松表达的那个方程式:“知识”加“眼力”,等于贡布里希的“观看之道”。
35、“附庸”是动词,追随之意,“风雅”泛指文化。但是在古代,“附庸”和“风雅”是两回事,而且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36、(您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和蜻蜓FM搜索“惟物论FM”收听本节目。)
37、当代艺术的欣赏让我们更加头疼,艺术家彼此之间也很难对话,其原因是艺术家的作品里包含了太多的个人经验(记忆),而创作时往往凭直觉,艺术家自己并不清楚在创作中用到了哪些个人经验,他们只是无意识地动手完成了创作冲动而已。经验这颗种子早已被丢到了潜意识的底层。
38、甲戌十月,携楚生住不系园看红叶。至定香桥,客不期而至者八人:南京曾波臣,东阳赵纯卿,金坛彭天锡,诸暨陈章侯,杭州杨与民、陆罗女伶陈素芝。余留饮。章侯携缣素为纯卿画古佛,波臣为纯卿写照,杨与民弹三弦子,罗三唱曲,陆九吹箫。与民复出寸许紫檀界尺,据小梧,用北调说《金瓶梅》一剧,使人绝倒。是夜,彭天锡与罗与民串本腔戏,妙绝;与楚生、素芝串调腔戏,又复妙绝。章侯唱村落小歌,余取琴和之,牙牙如语。纯卿笑曰:“恨弟无一长,以侑兄辈酒。”余曰:“唐裴将军旻居丧,请吴道子画天宫壁度亡母。道子曰:’将军为我舞剑一回,庶因猛厉以通幽冥。’旻脱缞衣,缠结,上马驰骤,挥剑入云,高十数丈,若电光下射,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惊栗。道子奋袂如风,画壁立就。章侯为纯卿画佛,而纯卿舞剑,正今日事也。”纯卿跳身起,取其竹节鞭,重三十斤,作胡旋舞数缠,大噱而罢。
39、我们可以花很长时间去争论什么是文明,什么不是。但是,一旦文明的对立面把它的粗暴与残忍,把它的狭隘与毁灭,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知道了文明之为何物。从文明即将丧失的震撼中,从人类文明整体被肢解的事实中,知道了文明的含义。
40、白水将手中的泥金彩绘扇子轻轻摇动两下,大理炎热,儒生们都喜持着扇子四处显摆,当真是显示风liu,附庸风雅的必备装备。
41、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用香的传统,但是中国香水跟西方香水的起源是不完全一样的,最典型的就是《红楼梦》里面玫瑰露和蔷薇硝,本来就是一种香料。现在的市场上还有一种叫谢馥香的膏状香水。它就是一个凝固型的香膏,这个是从古代开始一直都有的,古人沐浴、更衣之后会使用这种香膏,男性也会焚香礼拜,所以,古人其实是特别注重香的。比如说焚香,用一个专门的香炉把整个房间都熏得香喷喷的,甚至还有专门暖被子的一种很精巧的熏笼,金属的也好,或者木质的也好,在里面放一点香慢慢地熏,你一钻进被窝的时候,里面是既暖又香的。
42、但如果当你很邋遢和不修边幅的话,更容易让你陷入一种困境当中,你可能感觉到什么都不顺。所以为什么我在家里墙上摆上一面墙香水?我并不是说非要把它们都使用完,我看到它们时,就感觉到我喜欢的是一个认真面对生活的自己,我对生活有要求,而且我享受着世界上制造出来很多美好的东西。
43、人类文明,归纳而言,有三种创造:其健康生命的自我实现,即高峰体验,普通如你我,皆可具有;其一般性的专业创造,即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皆为创造,一般须经专业训练;其卓越的原发性创造,即革新一个学科,乃至一个文明、一个时代的思维与世界观,是少数的天才“妙手偶得之”的结果。前一种创造,往往是后两种创造的人格前提与基本氛围;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曾区分“特殊天才的创造性”与“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指出后者强调的是人格,而非成就,“成就只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亦即此意。所以教养气韵生动的健康人格,熏习高雅的艺术人文品位,就是诸种创造生发的前提。
44、对于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人说,喝茶,是为了让生活慢下来。
45、古时的文人墨客,或能恬淡自然,隐居山林,梅妻鹤子,外物与我有何焉;或者说大隐隐于市,居闹市,亦能在纷繁芜杂之中,得一心静;再者说,即使居庙堂之高,忧其君,闲暇无事时,亦可蓄妓娱之,亦可于勾栏娼肆间消遣耳。
46、另外一方面,我认为其实香水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可能远远没有西方那么普及。你也可以说是生活水平还没有到那种程度。另外很多时候人们会认为香水是用来取悦别人的,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喷香水更多的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比如说我今天不出门,就在家写稿,我能取悦谁呢?但是如果我用一点香水的话,我会觉得今天我的生活是一个很讲究、很精致、充满希望的一个新的开始。有时候我就用胶囊咖啡机泡一杯咖啡,自己穿得舒舒服服的,开始写东西的时候,就给我一种感觉,我是认真对待生活的人。
47、(解释)风雅: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和《小雅》,后泛指文学艺术修养。指缺少文化修养的人,硬装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
48、《梅花三弄》,反正都是些附庸风雅的俗人现在她随便谈什么下面那一票人都会喻为神曲。
49、正是源于此,本书追求优雅清新的笔调,清素动人的情肠,从容易忽视的边缘视角,捕捉、深描乡土人事与艺术人文中的“风雅”意象。书中有乡土风雅、学人风雅、艺术风雅、思想风雅与大学风雅五大内容,为风雅赋形,替时代招魂。在亲近、叙写与论析中,我自觉贯穿着一种精致、从容、清洁的“风雅精神”,我相信,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业已失落的精神,是需要我们永恒凝望的乡愁。
50、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写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他刚刚经历了摧残文明的战争岁月。按照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格尔兹[CliffordGeertz](1926-2006)的说法,贡布里希是中欧最后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写作的目的是希望挽救经历了法西斯主义灾难后的欧洲学术遗产,在满目荒白、风雨迷蒙的战后世界予以重建。因此,《艺术的故事》关切的是对文明的维护。这也是贡布里希强调的“美术史家是文明的代言人”,他的职责,就是介绍文明的图像,向那些足迹有限、生命有涯的每一代人介绍他对往昔图像的所知。因为不仅我们这些普通人,就是天才横溢的个人,无论他是诗人还是科学家,都必须在伟大文明的历史图像的激励下,才能自知本身所具有的全部潜能,才能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做出最大的贡献。
51、很多附庸风雅、虚有其表的收藏家,专干买椟还珠的蠢事。
52、有的人也觉得自己喝茶只是随便喝喝,并不懂茶,这会不会有附庸风雅的嫌疑。其实,喝茶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懂不懂茶不重要,每天喝茶才重要。
53、许晖,1969年出生,自由作家。主要著作有《“六十年代”气质》、《身体的媚术:中国历史上的身体政治学》、《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五辑)、《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三辑)等。
54、近日读范景中先生《附庸风雅与艺术欣赏》一文,有些感触。附庸风雅、不懂装懂的“传统”由来已久,对艺术的解读千百年来一直遭遇失语的困境。
55、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56、侯虹斌,作家、资深媒体人,先后供职于《新周刊》、《南方都市报》。在《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开设专栏,为2016年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财新卓越记者计划访问学者”。
57、都说"茶品可清心",那么喝茶时,把身份放一边,把虚荣放一边,把贪欲放一边。以平常之心,喝盏中清茶,尝惬息时光。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58、自古以来,墨客骚人大多与竹结缘,时至今日,也有不少附庸风雅之辈唯恐他人看低自己品位,喜欢往竹林品茗小聚。
59、 睢阳陷虏日,外绝救兵来。世乱忠臣死,时清明主哀。
60、南朝 梁 萧统 《序》:“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
61、不过今晚就先到这里,还是欣赏张岱与吴敬梓怎么写那场雅与附庸风雅的聚会吧。晚安。
62、我是真心喜欢王新的文章和他这个人。该书以清正典雅的笔调,写容易忽视的边缘人事与边缘思想:开阔处,纵横捭阖,气象不凡,细节处,品味幽微,体贴动人,且浸润着难得的教养、器识与情怀。(《当代作家评论》原主编)
63、出 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64、出处:清·吴趼人《情变》:“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花园。”
65、有人说:“你凭什么知道这是一幅名画呢?”他弟弟就环顾四周说其他的事了。当时人们传为笑话。
66、从人类文明的最终目标而言,由于我们对图像的依赖出自本能,因此说到底,艺术是我们的终极需要。艺术是有生命的,正是它的新生的力量永不间断地萌发生长,体现了往昔的因素对现今各种力量的无法阻隔的影响。美术史家就置身于这些因素当中,他通过历史情境,让每件作品在历史的乐队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他指挥着这个乐队,就像其他的史学家的工作一样:他要发掘历史的主要特征,指明它的主要线索,对比它的明暗,协调它的色彩,令其间的过渡衔接自然,最后让它的基本轮廓脱颖出来。不用说,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做出价值判断,不能让小提琴的作用和打鼓的作用混为一谈。然而除此之外,他还要有另一种独特的眼光,也就是说通过观看艺术品的眼力,让价值的判断通过鉴赏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