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全诗是什么 作者 _芝士回答)
夜幕降临,明月当空,我国古代诗人苏轼挥毫泼墨,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以其深情的词句、丰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了千古佳句,传颂至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解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人苏轼的创作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家、书画家。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他在1076年中秋时节所作。当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而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在遥远的他乡,诗人对亲人和朋友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之情,便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句意境分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人以明月为引子,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明月象征着永恒,而人生却短暂,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句描绘了诗人想要归乡的迫切心情,但又担忧家乡的亲人和朋友。琼楼玉宇指代高官厚禄,诗人以此比喻自己对官场的失望和对归隐的向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千古佳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千里共婵娟,即虽然相隔千里,但共同欣赏同一轮明月,象征着亲人朋友之间的紧密联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影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自问世以来,广为传颂,成为中秋节必备的诗歌。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词句、丰富的意境,影响了无数文人墨客。同时,它也成为了表达思念之情、赞美明月的经典之作。如今,每年的中秋佳节,人们都会吟诵这首诗,寄托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结语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情的词句、丰富的意境,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至今仍广为传颂,成为了表达思念之情、赞美明月的经典之作。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千古佳篇,感受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无尽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