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法2013(2013民事诉讼法全文共多少条)
2013民事诉讼法全文共多少条? 我国《民事诉讼法》自1991年颁布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那么,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全文共有多少条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框架和适用范围
2013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共分为二十九章,共计二百六十六条。第一编为总则,主要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诉讼主体等。其中,第一章为一般规定,包括诉讼权利、义务、程序等;第二章为管辖,规定了诉讼管辖的种类、确定原则等;第三章为回避,规定了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等回避的情形;第四章为证据,规定了证据的种类、证明责任等;第五章为期间和送达,规定了诉讼期间的计算、送达方式等。二、民事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程序分为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审判程序包括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其中,一审程序分为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二审程序为上诉程序;再审程序为再审程序。执行程序包括执行申请、执行措施、执行异议、执行终结等。1. 普通程序
普通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依法进行的程序。普通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取证、审理、判决等阶段。在立案阶段,当事人应提交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状;在调查取证阶段,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收集证据;在审理阶段,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判决阶段,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2. 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是针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而设立的。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相比,审理期限较短,程序相对简单。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无需经过立案阶段。3. 上诉程序
上诉程序是指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的程序。上诉程序包括提交上诉状、审理上诉、判决等阶段。上诉人应当提交上诉状及有关证据,上一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上诉案件。4. 再审程序
再审程序是指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程序。再审程序包括再审申请、审理再审、判决等阶段。三、诉讼费用和执行费用
诉讼费用是指当事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支付的诉讼费用。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执行费等。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费用按照收费标准征收。1. 案件受理费
案件受理费是指当事人为了起诉而支付的费用。案件受理费的收费标准根据案件标的额、案件类型等因素确定。2. 申请费
申请费是指当事人为了申请支付的费用。申请费的收费标准根据申请事项的性质、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3. 执行费
执行费是指当事人为了执行判决、裁定而支付的费用。执行费的收费标准根据执行标的额、执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 2013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共分为二十九章,共计二百六十六条。它为我国民事诉讼提供了明确的程序规定,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实际司法实践中,我们要认真学习、遵守和执行《民事诉讼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