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名字是怎么起的(台风的名字是怎么取的)
台风命名的历史
台风的命名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在古代,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多采用动物、自然现象或者地方名称。例如,我国古代对台风的称呼有“风伯”、“海怪”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台风的命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世界气象组织的命名规则
为了方便国际间的交流和预测,世界气象组织(WMO)在1969年制定了台风命名规则。根据这一规则,台风的名字由亚洲、东南亚、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选定。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权提交10个台风名字,这些名字必须具有文化内涵,易于发音,且不会引起误解。
命名原则
台风命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名字不能是、宗教敏感词汇,也不能对特定地区或国家进行歧视。名字应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台风的破坏力。名字应具有独特性,避免与其他台风名称重复。
命名流程
台风命名流程如下:每个国家和地区提交10个台风名字,并提交给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对提交的名字进行审核,确保符合命名原则;将审核通过的名字分配给各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和地区分别负责本地区台风的命名。
命名方式
台风的命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以人名命名,另一种是以地名命名。以人名命名的台风名字通常具有文化内涵,例如“玛莉亚”、“苏迪罗”等;以地名命名的台风名字则能体现台风影响范围,例如“山竹”、“天鸽”等。
台风名字的更新
台风名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每40年更新一次。当某个台风造成了严重损失时,它的名字将会被退役,并在下一个命名周期中不再使用。例如,2005年的台风“卡特里娜”造成了美国严重的灾害,因此它的名字被退役,并将在下一个命名周期中不再出现。
总结
台风的命名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它不仅体现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也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预测。通过了解台风的命名,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自然灾害,减少损失。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台风的预测和防范将会更加精准,为我们带来更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