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为人师(79句精选句子)

2023-05-02 10:35:46

好为人师

1、从“拼人品”转到“拼知识”是从科举崩溃开始的。科举第一场士子仍需靠背四书五经拿分,强化道德记忆永远是第一铁律不可动摇,不过后几场有论、表、诏诰和判语、策问等项,专考你若当官如何随机运用脑子里储备的实用知识,道德涵化与践行的目的一致,学校教化也围绕此目标配置。科举一废,学堂教育多追从西学知识而设,尤重政法理工,其中道德内容大多压缩到可以忽略不计,批量生产出的都是“理工男”和“政法官”,怪不得吴宓当年骂清华只生产满脑子投机的世俗小吏,缺乏大智大勇的学界政界精英。学堂老师的作用类似于复读机,传输的是硬性刻板的规条,没有人生经验的示范。“知识”与“道德”从此脱节,或正是中国文化真正变质的开始。

2、直到品评剧组选用的主题曲时,他说:“受不了现在的古风歌曲,为赋新词强说愁,全靠辞藻堆砌,矫情不知所云。”

3、同事的孩子来到单位,见到我就跑,为什么?因为我总给他出题。朋友聚会,带着家人和孩子,好好的一顿饭却被我变成主题教育活动,语重心长,谆谆教诲,不厌其烦。他们听没听进去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大家兴致索然。再以后,听说我在场,孩子们就不参加聚会了。我敢保证,我告诉孩子的那些话都算得上金玉良言,但它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可能产生反作用。对我来说,并非是时机选择的问题,而是好为人师的积习难以改变。

4、少一些对别人的指手画脚,也就少了一些让别人的厌烦。

5、物极必反,到了一定的极限,事物就会出现反复。任何的浪骸放形,都是把自己推到极限,会把眼前毁掉,走向衰败;一时的顺风顺水,也不能代表永远占上风、居上游。

6、这种人不是别人把他们当成老师,而是他们自以为高人一等,处处炫耀自己,总是以教训人的口气与人交流。所以这种人也就不配做别人的老师。

7、我和一位邻村的同龄人,很少见面,他一旦与我碰面,就要重复他那句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你还记得不记得我曾经是你的领导,我是正的,你是副的。

8、好为人师的人,一般都是比较自信的人,但这种自信超越了一定的限度,这样的人总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让身边的人总有一种紧迫感,总是以教导者的身份自居,一副自己很懂的样子,在别人不需要的情况下,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对方。(好为人师)。

9、不要以自己薄弱的知识和偏激的方式去宣扬自己的思想,有时候那可能是歧途。

10、刘禹锡后来对自己的弟子说:“我当年一心一意想扶植后人,谁料适得其反,差点惹来大祸,你们要以此为戒,不要好为人师。”

11、首先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成语,古今皆是贬义。

12、这是人都会有的一个通病,很多人喜欢指责别人,总以为自己的智慧、学识比别人高明。

13、我们常常陷入一种困境,面对年长的长辈,我们大多数时候不能抵抗他们的说教。我们只能表现的客套,即使他们说的并不对。

14、出处:《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5、第一种情况是关于好为人师者。好为人师的人是什么心理?其中又包含两种基本情况,也可能还有更多,但我们只说这两种吧,一种是好为人师者有帮助人的善心,但是有点不分场合不分人的情况,由于内心的这种助人初心,当别人遇到了情况的时候,爱帮助别人,也就表现为对他人的教导了。另一种情况是好为人师者内心的表现欲比较强,往往看上去是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表现自己的优点或长处,而往往不管别人是不是需要,或者当时的场合是不是适合,因为他们表现自己的心意太强了,就忽略了其他的情况。

16、他的表述中充满生僻的术语,许多人认为他专业素养深厚,还尊称他为“老师”。

17、古人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18、“如果你一直想给别人当老师,就会下意识靠近那些不如你的人。这样你也许能获得一些心理优势,却会远离真正优秀的人,从而失去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19、有些人,其实没什么坏心眼,也有一颗善意的心。人无完人,我们不妨多一点理解和宽容。耐心一听、微微一笑、取长补短。

20、大多数情况下,你和你的爱人、同学、朋友、同事,都有类似的知识背景、经验背景,这种东西都有一定的圈层属性,也就是说,这个圈层里的常识性的道理和逻辑,大家都懂,用不着你讲。

21、“凡是一见面就教你很多东西,这种人大概都没有什么底子。”

22、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3、后来被贬,闲居家中,再无宾客过访,门可罗雀。最终又复官,再为廷尉,宾客又是盈门不绝。

24、做好手头每一件看似简单又普通的工作,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与进步中,让才华逐渐支撑起自己的梦想!

25、张天志一时声名大噪,还吸引到一大批追随者。

26、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7、情商高的人懂得交际的智慧,他们知分寸,会和别人良性互动,而不是高高在上,耳提面命。

28、当然,教育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稍不注意,就会显得说教时高人一等。

29、现实中总是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四处说教,也不管自己的学识是否充沛,观点是否正确。

30、其实,我从来没当过他的什么兵,他也没当过什么领导。应该是让过路人看见他能教导一个中学教师,显示显示他的能力和威风。

31、我也是为你好,难道还有错了?此处是委屈,已经占据道德制高点。

32、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从历史上多方寻找证据,苦苦寻求与西方社会的同构之处。比如其幕府藩封制度即与西方的封建制极其相似,而与中国的皇帝集权制大相径庭。于是日人越发自认与西方同源,“脱亚入欧”犹如触手可及的梦想。与之相应,中国积贫积弱,早被日人贬为落伍。日本学界有个“华夷变态”的说法,意思是说原来的“华”(中国)因为不给力逐渐堕落成了野蛮的支那人,本来属于“夷”的日本转眼变成了文明国,强弱角色发生如此惊人的对换,给日本带来了强大的自信心,面对中国这个大块头,过去的“岛夷”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这也是日本侵华所凭恃的最重要理由之一。由此渊源可知,日本人是不可能承认战争罪行的,认罪等于又一次服输,是一种甘当蛮夷的羞耻,日本好不容易才摆脱中国文化附加在身上的历史阴影,绝不能容忍这个心理优势再次发生逆转。可见,中日之间的较量必须放在国人“好为人师”以及日本如何摆脱中国文化奶妈心态这条脉络中才能看得清楚。

33、意思是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就去巴结奉承,是最可耻的;见到贫穷无势的人就做出骄纵傲慢的样子,没有比这更卑贱的了。

34、而要改变这种习惯,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在和任何人进行交谈前,都假定自己可以学到新的东西。

35、好为人师,体现的是自我炫耀,自满自足,固步自封,不思上进。

36、著名导演李安年轻时,参加过一个摄影集训班。

37、他们喜欢人多的地方,也喜欢高高在上的给别人讲课。有时候片面的观点和愚昧的思想只会引人发笑。

38、有个评论一针见血:为循规蹈矩的命运寻求些许认同,为一事无成的人生增添几分优越。

39、人一旦穿上“为你好”的美衣,整个人似乎高大上起来,大有一种我多么热心多么热情多么是个好人的自我感动,动机一旦高大上起来,也就不管自己说的话经不经得起检验,自己适不适合说这样的话,自己有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说这样的话别人会不会反感。

40、自知是一种比知人更重要的能力,因为人们的眼睛都长在前面,看清楚别人是基本的本能,但是看清楚自己,却是不那么容易的事。

41、“纸上谈兵”很多人都会,就说说而已,谁还不会说上一两句好听的话,抒发几句豪言壮志啊。

42、例句: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的态度是违背科学的。

43、因为刘禹锡在当时是有很大声望的文坛大家,所以他觉得,自己对牛僧孺的文章多加修改能帮助他学到更多的东西。

44、牛僧孺在赴京赶考的时候带着自己最好的作品拜会了刘禹锡,刘禹锡很客气地接待了他。

45、用法: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46、师者解惑也,不分老少,不分贵贱男女。以人为师,以万物为师以德为表。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别光想着受人尊重,过老师的瘾,传播知识要慎重。朱熹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自己一知半解的,千万别以老师的姿态去教导别人,你可以与人探讨,别把它做真理去传播。

47、江半月最喜欢张玄问些蠢问题,她笑眯眯的看着张玄,细细教诲,看来好为人师可不是前世自己那个世界里人才有的通病。

48、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考试前可以拿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拜会朝廷上有名望的官员,如果被认可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声望,这被称之为“行卷”。

49、西汉有个官吏翟公,文帝时被委任为廷尉,每天总是宾客盈门,求官的、办事的络绎不绝。

50、月盈则亏,满则招损,春风得意之时,不要留下得意忘形之态!

51、直到在自己的场馆输给叶问,张天志才发现叶问并非用错招法,而是对传统咏春进行了改良。

52、趋炎附势是最常见的世态人情,所谓“世态有冷暖,人面逐高低”,在人生的高峰和低谷,是一种每个人都会遭遇到的正常现象,应该坦然面对,更要快乐地掌控自己!

53、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怀才不遇这种事的,一个人之所以郁郁不得志,一定是因为他的才华还支撑不起他的梦想!

54、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是主动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并学习。好为人师则不同,一味的输出而不理会别人的感受,其实是一种流氓行径。

55、一个人越不想面对自己,越不想改变自己,就会越渴望着改变别人。从改变别人这件事上获取存在感和基本的自恋。

56、言行是君子立身行事的关键。一个人一生的荣辱、成败,取决于他平时的言行。

57、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所以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并不是一个大张旗鼓的人,而是谦卑、低调的人。

58、父母以传宗接代为由催促着我们结婚生子,但绝大多数人都迫于高昂的房价而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59、因为好为人师,顾名思义,就是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60、那为什么前面又加上了,人之患呢?好为人师有什么不好的呢?我觉得应该是说,错的理念,会造成不好的因果。有时候,我们诉说自己的观点,其实是一种不肯定的印证表现。不停的阐述,是自己对观点的一种丰富,一种拷问。与别人的互动,也是不断丰富的过程。而这时候,我们所表达的也许是有缺陷的,如果别人以为你说的有道理,他会把它,引进自己的观点里,继续丰富。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61、清朝《廿二史考异》的作者钱大昕,写了一篇文章〈与友人论师书〉,便对“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有所反省。他说:“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意思是说,古人因为求名声所以喜欢作别人的老师,现代人(指清朝)则是因为利益所以喜欢作别人的老师。文章中,钱大昕自己也承认,年轻时也有追求名声的念头,后来便引以为戒,即使是有利可图,也不敢去做。

62、这位母亲教育孩子没有分寸,自以为是的结果就是:毁了孩子的一生。

63、好为人师是可以代际传递的,爷爷爸爸幻想出的角色,逐渐似乎成为一种家族追求或者自认为的家族基因,一代代被深信不疑的继承下来,美衣被当成传家宝,用来遮蔽不被看见的自我,把一把幻想的空气传递下去,看上去似乎有一些“精神传承”的意味。

64、父辈一代人,大部分的家庭都养育了超过两个以上的子女。但现如今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太大,有些人甚至连一个孩子的养育成本都负担不起。

65、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66、想到此前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时,一位自称业内专家的网友,从服饰到台词,他将剧集各个方面作为反面教材,并教导观众他所认为正确的拍摄方式。

67、他们不管自己是否学识渊博,也不管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他们总是喜欢四处教别人做事。

68、该网友没有正面回应,而是在一片嘲讽声中,连夜注销了平台账号。

69、有的人他不穿“我是为你好”的外衣,他穿的是一件叫“真理”的外衣。好家伙,一旦穿上这件衣裳,那直接就把自己等同为真理了。整个人更是不仅高大上了,简直俯视芸芸众生,说话开启上帝视角,动机也不仅仅是高大上了,简直是普渡众生的口气,啥事他也能指点上几句,啥人他也能找出个不足来教育几下。从此爱上辩论,争论等一切争高低的行为,不为别的,一切为了真理,一切为了说出真相。

70、人们可以承受警察和医生的拒绝,但不能承受学校和教师的拒绝。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意味着把全部的责任都交到了学校,学校把孩子交给教师,就意味着把全部的责任都转嫁给教师。孩子的吃喝拉撒、言谈举止、学习、生活、思想、情感,小到生活习惯,大到理想信念,哪一样教师不管?几乎每个教师都是全才,他们既是学科专家,还是情感专家、医学专家、生活专家,运动健身专家,还是心理学家、科学家、演说家……小孩子会觉得奇怪,怎么没有教师不懂的?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很多时候他们是不懂装懂。教师的角色定位也被人们尽情演绎,蜡烛、春蚕、园丁、这些正面的我们都耳熟能详,但还有更多的负面的比喻,如:保姆(事无巨细型教师)、警察(严格管理型教师)、放羊的(管理松散型教师),等等。人们对教师的期许几近苛刻,他们希望教师威严如父亲、慈爱如母亲、知心如姐姐、担当如哥哥,他们希望教师有智者一样的学识、圣人一样的情怀、仆人一样的忠诚。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下,被这样要求,也被这样恭维,教师就会以为自己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无所不能,当然就会好为人师。

71、古往今来,有大学问者都是谦逊低调、知分寸的人。

72、她认为孩子不懂事,等他成功了,就知道自己的良苦用心了。

73、翟公为此感慨不已,于是在在大门张贴告示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74、过度的积极往往都会造成极端事件的发生,好为人师,也常常不招人待见。

75、他赶紧也作了一首诗回敬牛僧孺,暗含道歉之意,牛僧孺这才放下了对刘禹锡的怨恨。

76、警察不会把身边的人当成罪犯,医生不会把身边的人当成病人,但教师会把身边的人当成学生。为什么会这样?不是教师的原因,是教育的原因。我再次强调这个观点:教师同样不能免于被教育所塑造。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育的边界不清,二是教育的责任不清。

77、陈丹青曾说,我在很多时候都是无知的,所以我从来不敢随便指点别人。

78、教育不是万能的,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也都认同,但人们更看重后半句: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赞成用这个口号激励教师,但不赞成把它当做对教师硬性要求。“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两种观念持续发酵,让教育的边界和教师的责任无限放大。教育无边界,责任无极限。我曾到派出所报案,警察告诉我,这件事不属于他们辖区负责,让我找另一个辖区的派出所;我曾到医院看病,医生说这个病他判断不好,让我到更好的医院去看。他们绝不跨越自己的边界,也不承担自己不能承担的责任。他们会勇敢地、理直气壮地说“不!”,既可以说自己“不管”,也可以说自己“不能”。但是,你很少听到教师说不。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冬天的雅称(42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