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故事100字(42句精选句子)
关于鲁迅的故事100字
1、在新加坡被日寇占领时期,胡愈之夫妇流亡到苏门答腊避难,这长达三年半的时间,乃是其可供自己自由支配时间最充裕的一段经历。但他不愿虚度年华,发奋学习当地民族语言,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文版的《印度尼西亚语语法研究》(195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编纂了第一部《汉译印度尼西亚语辞典》初稿。同时,他还以给当地华侨少年讲故事的形式,用沙平笔名创作了生平唯一的一部以憧憬新中国为主要内容的科幻长篇小说《少年航空兵》(1949年由文化供应社出版)。
2、胡愈之开始走向社会,考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练习生。他充分利用商务“东方图书馆”,发愤自学,博览群书。1915年8月就开始在《东方杂志》发表其第一篇译作:《英国与欧洲大陆间之海底隧道》。
3、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4、★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关于鲁迅的故事100字)。
5、从今年4月开始,人民网辽宁频道与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共同开展了“百年路上的我们”——辽宁高校红色校史故事融媒体展示活动。辽宁省内上百所高校双微接力参与,累计阅读量达到数百万。全省各地的青年学子在校史中学d史,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6、胡愈之自1948年回到祖国解放区后,除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外,还被任命为新创办的《光明日报》总编辑和新华书店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出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在其主持出版总署工作的五年间,坚持出版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做了大量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的工作。
7、1954年,胡愈之被调任国务院新成立的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协助吴玉章共同主持文字改革工作。他请了大批语言学家从事文字改革。主要办成了以下几件大事:文字出版物均改竖排为横排,推行文字简化方案,推广普通话,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并将其作为识字、打字和翻译汉名的重要辅助工具。
8、(摘自人民网-地方领导频道,记者:高媛、胡昱喆、陈立庚、周颂雪、刘珺、龚莎、苗子健、实习生杨升)
9、夜里睡不着,又计划着明天吃辣子鸡,又怕和前回吃过的那一碟做得不一样,愈加睡不着了。(《集外集》)
10、在父亲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在温馨的书香中感悟父爱、读懂父亲。
11、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十个月,胡愈之就已预感到战争即将逼近南洋,他自1941年2月14日至2月28日,接连在新加坡《南洋商报》发表六篇《论保卫南洋》的社论,阐述各种应对日本南侵之策。鉴于在国际问题研究方面常能提出自己深刻和独到的预见,他也很早就被誉为我国文化界的“国际问题专家”。
12、这句话现在常被网友用来讥讽那些观点奇葩的文章,但并不是网友的原创,而是来自陶渊明的《移居二首·其一》,其中两句为:
13、百年风华,熠熠生辉,红色已然成为中华民族最热烈又鲜亮的底色。来到三晋大地,置身心灵之舟,总有听不完的红色故事,总有道不尽的红色记忆,那些故事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把记忆灌溉得如此清澈,把生命滋养得如此挺拔。
14、理发师大惑:“先生,今天咋给这点?您上回……”
15、 书店老板吕慧敏,是一位瘦高的中年女性,她介绍说,当初开店时由于距离天津美术学院比较近,所以更偏重于美术绘本,久而久之形成了现在的风格,经营这家店风风雨雨10多年,早与这些绘本结下了不解之缘。“你看这本,没事的时候我就翻翻看看。”吕慧敏拿起一本绘本兴奋的说,书已经成为了她最亲密的朋友。
16、现在这句话的使用语境更为复杂,表意也更多元,但在鲁迅写《狂人日记》的那个时代,这四个字却是一声忧愤至极的呐喊,是鲁迅对那个“吃人的社会”最痛心最强烈的控诉!
17、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18、昨夜发飓风,拔木发屋,但我没有受损害。(时时给对方报平安)
19、《人,诗意地栖居》是19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成了许多人共同的向往。
20、这也算是一句常见的“网红句”了,上网冲浪的时候不时就能看到,但若跟你说,这句话出自作家余华之手,你是不是有点不敢相信?
21、★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鲁迅名言
22、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3、 他懒得理发,而且往往一忙起来数月不理。朋友们开他玩笑:“豫才,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
24、这是6月13日拍摄的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25、上海的五卅惨案激起胡愈之的无比愤慨,他遂与郑振铎、叶圣陶、王伯祥等共同发起创办《公理日报》,创刊号于6月3日出版发行,成为当时国内第一份由爱国知识分子自己创办的为国人伸张正义的报纸。其后,他又接着主编出版《东方杂志》五卅事件临时增刊,内载有其亲自撰写的数万字的长文《五卅运动纪实》,至今仍为国内研究五卅运动的重要历史文献。
26、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27、他能鼓动朋友们跟他一起干,他善于发现朋友们的长处,并且能使朋友们发挥各自的长处。等到团体和杂志书刊初具规模,他往往让朋友们继续干下去,自己又开始新的建设。
28、据忻县来人谈:靠近忻县边境之崞县五区刘家庄,我某部前曾在该逮捕伪“皇协军”五名,敌寇以此为借口,于九月十八日派兵百余,将该村包围,大肆烧杀,我无辜民众惨遭屠杀者达二百零四人,房屋被烧三百余间。该村总共仅有一百余户,因此虎口余生者,现尚逃避他方,不敢归还。其屠杀之残酷,当地民众言之切齿。
29、当然,有时候他也会因为孩子太闹而抱怨,但连抱怨也是可爱的:
3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31、鲁迅在广州时,一个青年受他的感化,随他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热情的留他在自己景云里的寓所住,后来那人又让鲁迅给他在上海找个工作。
32、这是一本有关父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男人的书。既为人子,也为人父。
33、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还在理发结束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
3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35、鲁迅与近现代著名医学家、浙江医科大学创始人厉绥之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刎颈之交。三人1902年同赴日本游学,同班同寝室。鲁迅关于遗传学方面的医学毕业论文就是厉绥之帮他写成的。
36、书店生意不好做,沈阳“当代书店”店主老郭却一直坚持着,他说自己喜欢书、爱看书,一辈子和书打交道。 “我从没指望开书店能赚大钱,能解决家里的温饱就已经很知足了。”一提起这间经营了20多年的书店,最让老郭满足的就是他因为有了这间店,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爱书人。
37、胡愈之是《世界知识》的首任实际主编,而在刊物署名的主编却是邹、胡二位的共同挚友毕云程。不久,其主编重任先后由张仲实、金仲华等人相继接替。
38、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就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估学衡》)
39、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40、★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4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