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爱读书的成语(81句精选句子)

2023-09-19 10:26:06

形容爱读书的成语

1、描写山石、树、花朵、美味的好开头/好结尾!精品作文必备

2、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3、又一次,弥子瑕陪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卫灵公笑着说:“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

4、出处:南北朝·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5、什么?博士买驴?是想吃火烧了吗?那就去买啊!(形容爱读书的成语)。

6、 各位学霸,这10个成语你原来知道几个啊?

7、由于勤学苦练,车胤成为饱学之士,后来步于仕途,做了高官。

8、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9、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10、凿壁借光成语典故出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1、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12、有个名叫智叟的老头听说了这件事,特地跑来观看,一看就哈哈大笑起来,对愚公说:“算了吧,你们这样干太愚蠢了!你已经是风烛残年啦,连大山的毫毛都动不了一根!”愚公叹了口气说:“你呀,简直可以说是顽固不化!我年纪大有什么关系呢?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不会再增高了,只要一点一点地挖下去,终有一天会挖平的。”智叟没想到愚公会说出这样一番道理,不禁张口结舌,无话可说。

13、直到某年秋天,他在洛阳突然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回忆起家乡吴地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觉得乡情无法排遣,就一跃“逃离北上广”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14、等过了几年后,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宠爱,一次无意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脱口而出说:“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

15、“负薪”指的是汉朝的朱买臣。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把要读的书挂在扁担上,砍柴累了,他就拿出书看一看。由于勤奋刻苦,朱买臣后来被人举荐,当了会稽太守。

16、释义: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形容爱读书的成语)。

17、这个成语故事实际上是由“头悬梁”、“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的。

18、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19、过了好半天,博士才念完凭据。卖驴的听后,不理解地问他说:"先生写了满满三张纸,怎么连个驴字也没有呀?其实,只要写上某月某日我卖给你一头驴子,收了你多少钱,也就完了,为什么唠唠叨叨地写这么多呢?"

20、马超以为张飞是赞叹马超的才能,便说:“人已无用,何人皆有用”(我没用,其他人都有用)

21、晋代有一个人叫张翰,字季鹰。他曾多年在洛阳任齐王司马炯的属官,官职不高,难以施展抱负。又因官府诸事繁杂,颇多不顺心之处。加之他预见到司马炯将要垮台,恐累及自己,便想避祸退隐。

22、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23、这个成语故事是由“囊萤”和“映雪”两个典故组成的。“囊萤”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映雪”则出自《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24、孔子取得非凡的成就,留名千古,恐怕与他孜孜以求、刻苦勤奋是分不开的吧。

25、中国人是否自古就是这样,不爱读书,不愿读书呢?

26、车胤,晋朝人,从小好学,但因家贫,没有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读书。

27、负薪挂角:背着柴草时,把书挂在扁担前面;放牛时,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随时准备读书。指抓住劳动的间隙读书,形容读书刻苦勤奋,不畏辛苦。

28、后常用疑邻盗斧说明,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的情况。

29、书,让少年立志;书,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 

30、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31、什么是梦?什么又是梦想?梦是期待,而梦想是坚强--是你把飘渺的梦坚持作为自己理想的勇气和执着,是你对自己负责的最高境界。但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能够成就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

32、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33、(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34、800个常用成语分类大全(史上最全,必须收)

35、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学习刻苦勤奋。

36、梦想可以给你温暖,但在前方等待你的是寒冷的冰川,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才能获得成功,也许会有过放弃的想法,但要想一想,如果这个梦想能实现的话,你将得到无限的快乐。

37、由于勤学苦练,车胤成为饱学之士,后来步于仕途,做了高官。

38、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39、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夫妇二人都被抓到吴国当人质。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就派他去马棚喂马,每天做奴仆才做的工作,吃粗劣的食物,穿粗布衣服,睡在马棚的柴草垛里。勾践自从当了俘虏,一直为自己以前只图享受没有治理好国家而感到自责。他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非常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勾践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40、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1、莼羹鲈脍要表达的感情是十分沉重的,它包含了游子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42、出自:元无名氏《翫江亭》第二折:“你与他每日不曾离,直这般废寝忘食。”

43、古时候,人们靠读书做官来养家糊口。今时空,人们靠读书学习来完善自我。

44、“惨绿少年”本意是指穿着淡绿衣服的少年,后也指衣着讲究的少年。

45、年近九十岁的愚公召集家人商量,说:“我要和你们一起尽最大的努力,挖平这两座大山,以便直通豫州,你们看怎么样?”家人纷纷表示同意。只有愚公的妻子表示怀疑,说:“按你的力量,连座小山丘都搬不了,何况是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还有,石块和泥土往哪儿放呢?”大家纷纷说:“没关系,泥土和石块可以挑到渤海边上去。”

46、因此“莼羹鲈脍”这个成语就被用来指代思乡之情了~

47、在旁观看的人听了,都哄笑起来。这件事传开后,有人编了几句讽刺性的谚语:"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48、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9、母亲不信,于是叫儿子请了他的同僚回家吃饭,并躲在屏风后面偷偷看这些少年。看完了,放下心来,说果然都不是特别出色之人,独独又问,"末座惨绿少年何人?"原来是补阙杜黄裳。潘夫人感叹,"此人器宇不凡,将来必然成为一代名相。"

50、小时候,总也写不好作文,那七歪八扭的文字呆呆地定在作业本上,那样不起眼。母亲告诉我三个字:“多读书!”半信半疑的我开始大量阅读材料、书籍。慢慢地,我靠自己所学的知识炼就一些优美的散文。成绩也随之步步高升。直至现在,我对母亲的那句话深信不疑。

51、“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发。

52、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53、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卫灵公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

54、(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55、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56、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57、这个成语故事是由“囊萤”和“映雪”两个典故组成的。“囊萤”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映雪”则出自《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58、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59、于是愚公领着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开山石,铲下泥土,装进箩筐,然后挑到渤海边上。他有一位邻居是个寡妇,有一个刚刚换牙的小儿子,看到愚公一家干得热闹,也跟在母亲后面蹦蹦跳跳地帮着一起装泥土。转眼之间,他们已经干了整整一年。

60、读书是人的一大乐趣,书是知识的源泉,里面有我的一方净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我的一大爱好,我爱读书,所以我快乐。

61、“天苍苍,野茫茫,读书没有说书忙。”话说某年某月某日,古往今来的社会名流及文坛上声名显赫的大人物济济一堂,开始了关于读书的讨论。主持人高尔基(以下简称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老高,你也是的,踩着书迈向成功,于心何忍啊!)很荣幸与诸位在此谈书。

62、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63、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64、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

65、“磨杵成针”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毅力,下苦功,长期不懈地付出努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做出成绩。

66、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后来却因此而获罪。只在于卫灵公不喜欢他了…

67、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68、为了自己的梦想,越王勾践不惜卧薪尝胆造就“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佳话。为了自己的梦想,诗仙李白放弃官场斗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自己。为了自己的梦想,苏轼虽不在前线却唱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

69、这里,让我们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刻苦勤奋读书的成语典故,看看我国古代名人是如何刻苦读书的。

70、“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71、车胤,晋朝人,从小好学,但因家贫,没有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读书。

72、西汉王莽末年,天下大乱,有个叫隗嚣的人,少年时因为生病而脚跛了,但他的野心并不小。他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称帝,后来屯据陕甘一带,却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军歼灭。

73、书,净化着人类的灵魂;书,让人的知识更加丰富;书,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人物;书,把知识带入科技的殿堂。 

74、这个成语源自张飞和马超的一场争论,据传,张飞与马超曾有一段经典对话:

75、我喜欢读书,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坐在温暖的小屋里,朗读着教科书,背着公式定律,为来年的功课打下基础。 

76、其实,“一龙一猪”是一个劝学成语。这里的“龙”和“猪”都是一种拟人手法,这个成语的创造者是韩愈:

77、说当时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弥子瑕还很受卫灵公宠爱。

78、孙敬读书,常看到后半夜,有时不免打起瞌睡。一天晚上,孙敬打瞌睡,睡着了,一觉醒来,懊悔不已。如何克服瞌睡?他苦思冥想,突然,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房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每当打瞌睡,绳子就会猛拽头发,他就会惊醒。从此,他就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79、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80、悬梁刺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防止打瞌睡。形容刻苦发奋读书学习。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拼搏的名言警句有哪些(42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