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去哪了(105句精选句子)
于丹去哪了
1、不仅是她,还有蒙曼老师。蒙曼老师的讲课风格与众不同,她在《百家讲坛》里讲课,是问题导入式的,再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解答,引起共鸣。
2、你怒道,你个大骗子,你写《于丹去哪儿?》到底是几个意思?
3、网上有个说法,北有于丹,南有陈果,简称”果丹皮“。
4、于丹跌落神坛的第四个原因:于丹是一个言行不一致的人,嘴里宣讲着真善美,可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却不能做到与人为善、恪守己德。在一次出外宣讲时,她与她的助理同行,当晚需要预订酒店,酒店预定更换了4次都没能令她满意,受不了的她向助理破口大骂,她对于生活的要求高这没什么,但是这样的公众人物在外面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宽容别人、善待下属,她的好口才在她的实际言行下也要大打折扣了!
5、文化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要是于丹和蒙曼老师能够好好解读文化,让我们雅俗共赏,也是不错的。
6、就是这种朴实、勤奋和别样的毅力,打动了于丹,再加上两人兴趣相投,爱好一致,纵然家教严苛,但是于丹不顾父母的反对,二人相爱了,虽是门不当户不对,但是两人最终携手步入了婚姻。他们有一位漂亮的女儿,于丹虽然是一个事业型女人,但是她回家从不谈工作,一心一意地投入家庭,陪女儿陪丈夫。夫妻二人志同道合,有着说不完的话。
7、大家不要看于丹现在这么出名,张口国学闭口国学,不可否认的是她一开始的起点,与我们大部分人是一样的。其实,任何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孩子的未来长什么样?全靠父母在这张白纸上绘就蓝图,人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的是实在是无比正确。于丹的家庭环境,相对来说比同龄人要好。于丹的父亲于廉是无锡国专高材生,姥姥身出名门,母亲自幼也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8、蒙曼老师的父母是大学老师,她从小也颇有文化修为,每年都给自己开了个50本书的书单,对于经典的书籍,也不会放过。
9、而我的看法跟鲁豫刚刚相反,我觉得于丹说的全是废话,如果离开下面几个词语,于丹恐怕真的连说都不会话了:传承,头脑,理性,心灵,安静,淡然,文字,沉淀,依恋,修炼,经典,魅力,激活……她不说我,她说中年人。她不说我的女儿,她说一个小女孩。她不说我和朋友,她说人际交往。她总是善于把具体的问题外延化,从而搬出一泔水桶的心灵鸡汤来,用眼神看你一眼,说,来喝吧,香着呢。
10、你可以嘲笑、批评有人在熬鸡汤,但不能因此就往人家头上倒屎尿。
11、现代人想学、好学,但却沉不下心来自己看书学习。于是,像于丹、樊登这样的人就出现了,他(她)来讲给你听,当然,他(她)讲的一定是他(她)所理解的,为了商业推广,一定会研究听众的心理,进行语言包装,达到听众愿意听。听众大多是小白,一听就迷。至于他(她)们的水平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12、除了《百家讲坛》之外,还邀请她上了许多其他的节目,也希望用她的力量,让我国古典文学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入民生。不出人所料,她越来越受人喜爱,全国上下没几个人不知道她的名字。后来她还出版了许多书籍,在当时也是热卖专栏中的宠儿。在当时许多人称她为“国学大师”。
13、她甚至还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国进行讲座,好多人都知道她,甚至日本人把她称为“女孔子”。她取得的成果如此辉煌,她慢慢迷失了自己,变得傲慢起来。
14、于丹不仅仅是中华文化的传道者,她还是北师大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担任多个学校的院长、副院长?如此可见,她真的是一位博学多识的文化人。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的讲座,红遍全国,甚至走上了国际,她的讲座遍及世界的很多国家,并且还是好评如潮。据说在于丹最红的时候,有企业邀请她讲座是以时间来计算费用的,的确,那个时候的于丹很红,她的身份给了她无数的荣耀,走到哪都是光环照耀,一度会让你觉得她是最有文化的文化女知识大师。
15、这位老师看到了于丹的闪光点,他觉得这是一个好苗子,不上大学可惜了,老师把这个作为目标。对于于丹来说,这根本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毕竟当时国家刚刚恢复高考,一切都还没确定下来。
16、论语所代表的就是一种学说,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比较难以贴合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说平时我们的言谈都受到了论语的影响,但是在于丹没有给大家讲论语之前,很多人都不是特别理解论语当中的语言,后来于丹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了之后,大家才能够深层次的了解论语。(于丹去哪了)。
17、客观的说无论是易中天还是纪连海,无论是于丹还是阎崇年,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所发挥的正能量都远远多于负能量。可是我为什么单独把小妮子拿出来狂喷一通?原因很简单,这厮太不自知了。你看那几个狡猾的老男人出名之后,该去厦大养老的去厦大养老,该回河南教书的回河南教书,该去研究清史的继续去研究清史,唯独我们于丹小朋友,该红的时候不红,红了之后该退的时候不退,整天介吆五喝六恨不得自己能搬山添海,你如果给她个导弹发射架,她立刻就能把自己发射出去,直捣美帝老巢。
18、于丹有如此高的国学造诣,其实跟她小时候有关,她出生的时候国家还不稳定。由于父母下放,因此她从小跟着外婆生活在四合院里。姥姥受过严格的教育,妥妥的大家闺秀。
19、或者说,争议观点必须建立在了解学术动态和掌握学术前沿的基础上。高校课堂不宜发表纯个人观点。因为这些发表个人观点的人,根本不了解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和理论前沿,谈不上研究,从逻辑上来说,相当于浪费学者们的时间。为什么这些发表个人观点的人受到人们欢迎?因为很多听众是非学者,他们也不了解相关学术动态和理论前沿,但对相关话题感兴趣。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所以,不是所有的网红讲座者,都适合在高校课堂讲授这些内容。
20、对一个学者为什么要这样,她的初心没错啊,宽容一些不好吗?我就不明白了,有很多事情只是看法不不是提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吗?学术的问题可以探讨的啊。为什么非要一棒子打死?
21、这是正义感爆棚,还是心情本来就太压抑急需释放?
22、读上一篇:吸毒艺人柯震东砸7000万求复出,缉毒警察妻子痛哭:“我的丈夫再也回不来了...”
23、她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诚可谓妙趣天成,观之可以忘忧也!易中天如是评价她。她侃侃而谈,深入浅出,将孔孟之道用极尽平民和通俗的语言讲诉出来,无论圣贤,无论平民,都能在她娓娓的讲述中找到生命本源的纯真与质朴,找到自己灵魂归处的附丽。让自己的生命在轮回间或明亮或释然!
24、不过只要父亲回去,就会给于丹带书,各种各样的书籍,还有当时小孩子最爱看的小人书。后来她喜欢上了《红楼梦》,她仿佛看到了诗一样的女子。更喜欢上了诗词,遇到喜欢的诗词她会抄上几十遍。
25、于丹,女,1965年6月28日出生于北京,是一位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中共d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共十八大代表。
26、今天我们说的就是,当年被学生轰下台,遭万人唾弃的国学大师于丹如今过得怎么样呢?
27、心灵鸡汤当然可以喝,但不能总是喝吧,你不怕拉肚子?
28、 有些人特别重权力,他的精力都用在打通关系、经营人脉上,职位越来越高,官越做越大,到最后就变成了权力的囚徒。
29、签售会的时候,有位老人是从新疆赶到现场的,只为了感谢她,说她把中国的孔子给找回来了。可以说于丹成功了,这成了她的高光时刻。
30、在商业环境下,可以说鸡汤,虽然这些鸡汤,对于一些人而言,是有毒的。于丹老师觉得,这样的解读,没有问题。
31、这次,她要来精心赴此次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育初心之旅;为本次立天地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人荟集于杏坛之下,为万世开太平的教育朝圣之旅,献上自己虔诚顶礼的深情之吻!
32、悉数从一介文化大师到被学子轰下台跌落神坛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这几点:
33、 有些人一辈子执着于感情,一次又一次地受伤,但痴迷不悟,最后就变成了感情的囚徒。往往是你最看重的,一定会把你裹挟进去,让你变成它的囚徒,这时候,“我”就丢了。
34、新华网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常宁)1月13日,由新华网主办的“第六届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在京举办。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致辞中认为,要让旅游变成美好生活的基本方式。
35、而且父亲关注的也是她的学习,慢慢长大的她也有点害怕父亲,父亲在她眼中也越来越严肃,甚至对她也非常严厉。于丹小的时候也不常出门,因此也没什么朋友,所以她非常羡慕那些能出去玩的孩子。
36、很快,《于丹被北师大免职?毒鸡汤终于毒倒了自己?》被疯传,传到最后,”免职“甚至变成了”开除“。
37、当下的很多感情,多了些许的冲动,少了很多的责任。像乔达峰这样遇见困难依旧不离不弃的男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很多人说于丹很幸运,在事业失败的时候爱情还是成功的,在丈夫的不离不弃下她最后走出了人生低谷。现代的婚姻就少了以前那种相濡以沫的情感,大家我行我素,自私地去经营这份情感,出现一点矛盾争议就冲动的选择离婚。希望以后的人们可以少一份浮躁,多为爱的人想一些,大家都可以拥有这种“白首不分离”的爱情。
38、可是话总得让我说完。那我们就从已经沦为广大人民群众鸡肋和敝屣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起吧。不牛逼的作家朱自清说,盼望着,盼望着,元旦过了,春节的脚步近了。牛逼的诗人雪莱又说,元旦过了,春节还会远吗?
39、如果你对春晚早已经到了闻其名则大小便失禁狂吐不止的境界,那我请你今年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勉为其难的捏着鼻子撸两眼——注意春晚的一个细节(撸,这个字好淫荡)。
40、于丹那时候小,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多年之后,重读《论语》,不再是那种儿时启蒙的理解,而是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于丹到了《百家讲坛》后,就显露出她的才女风范,举手投足都是才女本色,妙语连珠不在话下。最为关键的是,于丹待人谦和有涵养。大家都知道能够上《百家讲坛》的都是学识非常深厚的人,再怎么说也不会是白丁。于丹将自己的学识传播给别人的时候,语调很和缓,感觉不到刻意的显摆。
41、听于丹,让我恍惚间回到了少年时代,那个时候有一个诗人名叫汪国真,据说他要拿诺贝尔文学奖。后来,他成了一个笑柄,现在,他死逑了。
42、陈果有一句话: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反正还是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43、然后,2006年的十一黄金周,该妮子因为在《百家讲坛》狂喷了七天《论语》而迅速窜红。
44、她们最多也就是心灵鸡汤,许多反对者的姿态却是像要杀人,所以很是吓人。
45、记者问陈丹青怎么看待于丹们。他回:这是很自然的事。观众爱看戏,有人爱演戏。但观众又是善变的,我希望演戏的人能长久一点。
46、易中天如今躲起来写书去了,王立群也去电视台走穴了,而于丹好久没有消息了。
47、这也跟于丹读的专业有关,她博士读的是现代传媒,所以她特别了解传媒的套路,这才是众人为她着迷的真正原因。2007年刚过完春节的时候,中山大学的博士就出了一篇文章,要讨伐于丹。说她传播的东西是错误的,要让她对众人道歉,可是这些并没有影响到于丹。
48、不仅仅是这个,还有司马光砸缸,很多人认为,这个缸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但是,马未都先生表示,按照出土文物,缸在南宋才出现,北宋出现的,应该是瓮。有一个成语叫请君入瓮!
49、面对别人的诽谤,他无意争辩,也不愿多说。只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他没有上过大学,但很有文化。
50、然而意外就这样来了,于丹被网友拍到她摆架子,甚至出现过一些不合适的言论和行为,随后又有人批评她的作品,并且认为于丹的解读存在着偏颇,于是在这一刻她成了众矢之的。在这个时刻她的丈夫把自己的肩膀给了于丹依靠,这让于丹心里有着莫大欣慰。
51、支持于丹,至少她还走出书斋普及了知识,让民众明白国学知识,而很多所谓大师至多也只是个诠释者,有啥可傲慢的?看到别人做了一些实事而嫉妒恨,实在不该。所谓被轰下台是夸张语,其实就是议程安排过长让人厌倦了,结尾时任谁上去都让人厌倦,被无聊透顶的人以讹传讹了。总觉得她把一句话变成十句话说,把简单一句话用华丽的废话包装一下先把你㑆晕,你突然觉得哇噻,好有学问,好有道理,恨不得当场磕几个头,可是过后再仔细一琢磨,这不都是废话吗?简而化繁了,再一琢磨,也没错呀,说的很好呀,然后再琢磨。
52、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走出了家门,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上了大学的于丹仿佛冲破了枷锁,打开了牢笼,性格也变得活泼起来。并且在大学毕业后,她还在自己的母校做讲师。她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所以非常受同学们的喜欢。
53、有没有猫腻我不清楚,但我肯定地说,以于丹不再担任学院d委书记来认定这是于丹的”倒下“,这本身就是”官本位“思想的体现,是”能上不能下“的思维在作怪。
54、多看几段陈果的讲课视频,也可以发现她不需要别人帮她穿上衣服。
55、于丹在《百家讲坛》走红之后,很多不关注的人,可能一直以为于丹还和以前一样,被人崇拜。事实恰恰相反,于丹近几年可以说是大不如前。究其原因,小编认为一共有四点:于丹在英国撒泼是其还有一次,于丹上台直接在嘘声中被轰了下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6、于丹能够成名其实有一定的轨迹可循。她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己的父亲便是一个国学的爱好者,于是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于丹也逐渐喜欢上了国学,并且学习着国学的知识。而她成名的机会便是当时参加《百家讲坛》,用自己独特的个人演讲风格吸引观众,同时使用当时人们最喜欢的“鸡汤”来灌输给观众,因此一下子变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学大师”。
57、有人说,在互联网时代,知识是一视同仁的。可能是的,但需要有相关的文化储备才可以。于丹和蒙曼的文化储备很好,也能解读很多文化知识,但与大众的认知有偏差,可能就不理解了。
58、她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作为一个传播者,让大家了解中国的文化,还上过众多节目,甚至还做了一系列的讲座,让大家都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古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9、我答,我认识她,她却不认识我,我更不知道她去哪儿。
60、于丹并不是一个国学的研究者,他虽然是一名教授,但是更多研究的是传媒和文学之间的联系。因此对于国学的研究并不够深入。在很多国学研究着看来,她对于《论语》的解读纯属是个人的看法,并没有客观的去解析。而且她对于国学并没有带着尊敬的态度,在出席北大的讲座时候,服饰不得当,因此也被轰下台。而她更多是将自己的中心放到商业上来,不能够沉下心去钻研国学,那时间一长自然就露馅了。
61、毒鸡汤,于丹成名以后,经常自己发表一些文章,看似语言温婉可亲,但是读过的人可能会感觉得到,文章大多是来教育女性的,看似是心灵鸡汤的言论,其实并不能经过如今人们的仔细考量,人们对毒鸡汤的辨识度早已提高,她的理论不再被人们接受。
62、北大高殿堂,想出名难,管好一年几万个毕业生和新学生,不让他们以后为别国服务,中国还有十几亿人是平庸之人,他们更需要鸡汤来滋润每天生活带来的沉重,于丹们便应用而生。现在的人都能分析千年前孙子得了精神疾病,还是平民,他的思想怎么能够传世,被现人利用!不懂。只知道今天挣几个钱,明天去那挣钱。
63、让人实在是无法想象,昔日的于丹跌落神坛的速度居然这么的快,在北大演讲的时候还被下面的学生攻击,不让她在台上说话,难道真是盛极必衰的道理吗?那样一个被人尊敬的国学大师于丹,是怎么一步步的让自己变成别人讨厌的样子?她究竟经历了什么呢?小编下面就来给大家讲一下关于于丹的事情。
64、在民间你常能在酒桌宴席上听到大师二字,说者也并非揶揄,听者也坦然受之,术有专攻,强人一等,皆是民间大师,我们也不必太较真!再者人家就是打心里崇拜那个丹,由衷地喜欢她的表演与观点,自认她是国学大师,那也是他的自由啊!毕竟他也不代表学术界,大家跟着急眼实属不该!
65、作为商人,就要谋利,到北大演讲的时候,只是告诉学生们一些鸡汤,引发学生不满,这是于丹老师没有想到的。
66、人民网2018年11月24日转北京青年报消息,北师大对于丹被免职一事是这样解释的:
67、由于她的影响非常大,大家把她称为“国学大师”。谁知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被北大学子轰下讲台,落得晚年凄凉的境地。
68、让我们再来看看于丹这妮子的眼神,刚窜红那会儿她上过一次《鲁豫有约》。在那期节目上,鲁豫说“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于丹说话从来不说废话……”那时候,于丹这小妮子的眼神是明晃晃的,是博爱天下的一副孔子样,那个时候的她以为无论这个世界上的什么难事,小到邻里吵架,大到巴以和谈,只要请她去喷上几句,立刻风清云淡四海升平。那个时候的她喜欢穿恨天低,喜欢黑丝,喜欢低胸装。那个时候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和她的心灵鸡汤。所以那个时候的她,才会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观感,晃动着她的两条大象腿四处乱窜。在这一点上,同样有着一对大象腿的冰冰范,就做的比她好多了,你看后者从来不穿黑丝和超短裙。
69、还有学者说,于丹的这些错误还是很难被发现的,因为她传达的都是正能量。而且她每一次都是单独拿出一段给大家讲,并没有全篇拿出来,因此大家看不出她的问题。传播正能量没有错,只不过她讲得完全没有遵从论语该有的意思。
70、这个感觉就跟《明朝那些事》的作者一样,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古籍典章,让人感觉很有趣,也很愿意品读下去。
71、2018年11月23日,于丹被免去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d委书记一职。
72、作为普通受众我觉得于丹讲的不错,最起码让本来对论语不感兴趣的人产生了兴趣。作为个体研究出现错点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她让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有了想要了解和学习的兴致,这就够了。
73、然而,于丹的热度并没有维持多久,就有很多不好的消息传了出来。2009年的时候,被爆出“于丹耍大牌”。据说是于丹受邀请到伦敦去参加活动,她多次的行为举止给在场的嘉宾带来不适,用“国学大师”的名号肆意妄为,向主办方提出多个无理的要求。甚至因为一些细节没有令她满意,吹毛求疵,三次要求换酒店的房间。还在公开场合对自己翻译和助理谩骂,甚至说下:“你这样的人,没有资格与我一起吃饭。”这种话。对人如此的不尊重,让曾经喜欢她的观众大失所望,一致认为她的行为和她在节目中扬言所谓的“仁义礼智信”不符。自己都做不到这些高尚的品行,又凭什么向别人宣讲。
74、于丹小朋友采取的就是下策,在北大被轰下讲台之后,立即就出国去也。犯得着吗?大妹子,你的心灵鸡汤不是天天教育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恬淡,自然”么?你怎么不恬淡不自然了呢?还是你平日里说的话只是为了糊弄我们?一来真格的,连几个学生都顶不住?你被赶下去的那个视频我看了,学生们其实就是让你“下去”,其他的也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啊。这就受不了了?你的小心脏也太脆弱了吧。
75、例如马未都曾说,床前明月光的床,不是我们熟悉的床,而是马扎。这让很多人疑惑,难道当时的老师,是骗自己的吗?
76、好了,绕了半天,我们终于说到正题了,那就是于丹女士。公元2006年之前,于丹女士几乎不被大众所知,但问一下度娘你会发现她在幕后策划了一大堆牛逼的节目,譬如《东方时空》啦《今日说法》啦《艺术人生》啦啦啦啦啦。但简历越长此人是大忽悠的嫌疑就越大,我也一大把年纪了,靠一大篇长长的简历是吓不住偶滴,该喷还得喷啊。
77、于丹被误会的太深,一般是因为网络文化下的推波助澜,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个错误的小点被放大。多种因素影响下,让人们对于于丹的认识,多多少少带着一些有色眼镜去看待。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取的。试想于丹风光的那几年,“文化圣母”标签加身,也真是被人捧到了极点。紧接着,就是被人各种损,饱受非议。我们在形形色色的评价中,反而不能正确的认识这样一位有着才女风范的于丹。
78、你问,是啊,好久没有于丹的消息了,你认识她么?她去哪儿了?
79、刘禹锡身处的环境,不是社会变革,而是时逢乱世。他主要表达的是旧时豪门随着人事的变迁而湮灭的过程,与变革有关,但不是变革之家。
80、与此同时,我对很多人反对于丹、陈果的态度和腔调也很不满意。
81、相比之下,我更反感于丹。多年前曾和于丹打过一次交道,领教过她的表里不一。
82、言行不自古人们心目中的大师首先是在一个领域有着很深研究、很有成就的人,成为大师的人被人们像老师一样看待,他的言行举止也影响着崇拜他,信任他的人。这样的人更应严于律已,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而于丹,一个宣扬经典道德的人,却做出违背道德之举,出口成脏,这样的形象让人们失望。
83、然后呢?然后就是偶的笑声了。再然后呢?再然后你可以把偶拉黑了。
84、很多人没有想到,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子,竟然会当众骂人,哪怕是助理做错了,也不能当面骂,因为这会让助理很丢脸。
85、于丹已经倒下,什么时候轮到陈果,这似乎顺理成章成了一个话题。
86、作为一个文人,素质应该很高,不应该有如此不雅的行为。看看郭德纲,他被传与王梦婷有关系,虽然这个事情被王梦婷辟谣了,但郭德纲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在社交网络上写了一幅字:大年初捏小人嘴。
87、还有,那就是她长的不漂亮。长得丑不是她的错,王国维也长的丑,可是后者是大牛啊。前者呢?笑容都跟塑料花似的,那叫一个假,有劲么?都一大把年纪了咱们自然一点,别跟自己较劲成吗?
88、这样的难堪估计比她在伦敦的那场“遭遇”更让她难受。的确如此,本应该享受掌声的她突然如此的不受欢迎,甚至被骂“滚下去”。这表示,人们对她假大空的说教方式和跋扈的对人态度已经感到了厌恶,人们的判断力正在苏醒。这就是于丹为何现在销声匿迹的原因。
89、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花一个下午认认真真的阅读一本书,尤其是中国古代的一些经典以及现代的一些经典书籍是很少有人想要去认认真真的,完完全全的一次性看完。还有很少有人想要将一本经典反反复复的看。因此现在很多人的生命没有能得到充盈,灵魂没有得到充实,当然这只是大部分人,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些人是在作秀。
90、据说她在英国讲座的时候表现得十分无理,一晚上竟然要求人给她换了3间房,和她在台上的表现完全是两个人。这件事在网上的影响非常大。刚开始大家还不相信,结果没过多久,她又被北大学子赶下了台,这让她彻底跌落神坛。
91、在这个文化类节目中,蒙曼老师也是点评得头头是道,让大家欣赏佳作的同时,还欣赏了她的幽默。但是,她在点评《悯农》时出现了问题。
92、可是,看看下面两个稍长一点点的视频,你就非常直观地理解了什么叫别有用心、断章取义,还有群起而攻之。
93、忆往昔,于丹从《百家讲坛》一炮而红,以一个“中华文化传道者”的身份出现在电视荧幕上,满口京腔普通话,满腹经纶和仁义道德。
94、如果你对春晚还残存一丢丢的期望,那我提醒你注意春晚的一个细节。
95、于丹老师和蒙曼老师,对文化的解读,没有太大问题,可能是她们的名气太大了,大家对她们的期望太高了,不允许她们有一点瑕疵。当她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无法容忍,最终她们跌落神坛。
96、“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的陈果,发微博解释自己所说的黑暗,并非一些网友曲解的意思。
97、这点就比蒙曼要好,小编这样说大家可能不会理解。当然,小编这里所说的“显摆”,并非在贬低蒙曼,也不少抬高于丹,不带感情色彩。大家可以看看蒙曼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讲解,往往都是语调生硬,没有什么感情可言。蒙曼的语调,大家可以去看看,字里行家有一种压迫感,让人有点不舒服。给人的感觉,就是在显摆自己的学识。相比之下,于丹和缓的语调不会给人太大的压力。所以说,没有蒙曼那么爱显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98、于丹并不是一个国学的研究者,他虽然是一名教授,但是更多研究的是传媒和文学之间的联系。因此对于国学的研究并不够深入。在很多国学研究着看来,她对于《论语》的解读纯属是个人的看法,并没有客观的去解析。而且她对于国学并没有带着尊敬的态度,在出席北大的讲座时候,服饰不得当,因此也被轰下台。而她更多是将自己的中心放到商业上来,不能够沉下心去钻研国学,那时间一长自然就露馅了。
99、复旦大学教授陈果说:“道德是无用的,人格是无用的,友情也是无用的。因为这些无法带来面包。”瞧瞧中国的教育和教育工作者,堕落到了何种程度?!……一个堂堂大学教授,居然说出这么违背常理,匪夷所思的话。简直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和耻辱。照你陈果教授的观点,音乐,绘画,诗歌,舞蹈,信仰……统统都没用。因为这些也带不来面包。人类文明进化,在你眼里都没有价值和意义。只有钱,权,色,有用吧?我知道你叫陈裸,我帮你穿上衣服。赤裸裸的无耻。
100、这些知识,需要相当的文化储备才可以,但是,不等于我们不知道,就不能自主理解。虽说于丹和蒙曼等文化人对文化有自己的解读,但千人千面,自己也愿意解读文化知识。
101、于丹老师是一位文化人,但她的行为却没有文化。可能当时很生气,但这样做的结果却让自己的形象受损。于丹老师没有在公众场合解释这个事情,可能还会在大学里教书育人,但她的做法,与《论语》中的谨言慎行相违背。
102、单看朋友圈10秒的小视频,确实惊讶一个复旦大学的哲学博士、副教授居然能说出那种话,怎么批评都不为过。
103、好吧,文章最后以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画家的一句话做为结尾吧。他叫陈丹青(靠,都是丹字辈啊),他的画我看不懂,但据说很牛逼。他的文章我喜欢,比如《退步集》比如《退步集续编》。
104、文化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于丹老师的言行不导致她的形象受损;蒙曼老师对诗词的解读,出现了瑕疵,让她跌落神坛。这样出名的文化人,都能出错,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