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的思想(86句精选句子)
伏尔泰的思想
1、伏尔泰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他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只有四个时代是理性彰显和值得赞美的时代:希腊时代艺术和科学的第一次繁荣;凯撒和奥古斯都的罗马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学问、科学和美术重新发展;路易十四时代,“人类理性已臻成熟”。至于其他时代,世界呻吟在愚昧、野蛮和迷信的统治之下。
2、丹尼尔主编作品 |尽情分享朋友圈|转载请联系授权
3、与哲学上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不同,他的史学著作渗透着唯心主义历史观。因为他把历史看作是理性对谬误、特别是对宗教狂热的斗争史,尤其是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而鄙视底层人民的主体地位,以至认为“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显得相当片面而保守。
4、他们把卡拉斯带到刑讯室吊起来,脚离地有一米高,然后使劲拽他的四肢,直到拉得“脱臼为止”(我是抄自官方的报导)。由于他拒不承认自己根本没有犯过的罪行,就又被放了下来,灌了大量的水,一会儿他的身体就比“原来大了一倍”。他还是否认自己的罪行,就又被抬上死囚车送到刽子手那里,要把他胳膊和腿都撕开。在后来的两个小时里,他心灰意冷地躺在铁砧上,地方官和教士们还继续喋喋不休地用问题打扰他,老人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继续申辩自己无罪。首席执行官被这种固执的谎话弄得火冒三丈,便放弃了对这个无望案子的审理,命令把他绞死。(伏尔泰的思想)。
5、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自由言论。
6、“长18世纪研究”公号致力于收集和传播有关全球现代性转型时期的学说和学术资讯,以17世纪晚期到浪漫主义这个时间段为主,但鉴于现代性是一个连续性进程,我们的时间跨度有充分的弹性。公号宗旨是对所有人文和社会学科开放,以宽松的断代研究模式有效地推进学科间交叉互涉。欢迎向我们推荐自己或他人的相关优秀学术论文,编辑部邮箱是long18century@qq.com。我们也会不定期整理发布长18世纪方面的相关会议和期刊信息。
7、 这不仅使他赚了一笔钱(他非常需要钱),而且使他获得了才子的名声,这对于一个还得为前途奋斗的年轻人来说是最不幸的,因为从此以后,人们把在林荫大道上或是咖啡馆里开的能在几小时内博得人们欢迎的玩笑都归罪于他。顺便提一句,这也是他到英国学习自由d政治家的研究生课程的原因。 一七二五年,伏尔泰对古老而又无用的罗汉家族开了(或没开)几句玩笑,罗汉的骑士感到自尊心受到打击,一定要对此报复一下。当然不可能让古代统治者的后代和一个公证员的儿子举行决斗,这位骑士就把复仇的事交给了他的侍从们。 一天晚上伏尔泰正与父亲的一个主顾苏里公爵一起吃饭,有人告诉他外面有人要找他。他到了门口,就被罗汉爵士的侍从们狠揍了一顿。第二天这件事在镇子里不胫而走。伏尔泰在打扮得最体面的时候也活像漫画上的丑陋的小猴子。他鼻青眼肿,头上缠满了绷带,成了人们评论的再好不过的话题。只有采取一种非常断然的措施才能挽救他,使他不在滑稽报纸的手里名声扫地。肚子里的生牛排一给他鼓劲,伏尔泰先生就把他的见证人送到罗汉骑士那里,然后开始紧张地练习击剑,准备进行一场殊死的决斗。 哎呀,等到大战的那天早晨,伏尔泰发现自己再次被送进监狱了。罗汉这个地地道道的无赖,把这场决斗交给了警察,于是决斗的勇士被拘留起来,直到给了他一张去英国的车票才被释放。伏尔泰被打发向西北方向起程,并且被告知,只要陛下的宪兵不发邀请,他就不许回法国。 伏尔泰在伦敦和伦敦附近住了整整四年。不列颠王国并不是个真正的天堂,但和法国相比,多少还有一点天国的样子。
8、时霄|“古今之争”的宗教维度与斯威夫特的《木桶故事》
9、其实,伏尔泰这句名言的英文有好几个版本,比如还有下面这几个,不过意思差不多。
10、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概括起来如下四点: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11、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18世纪的西方思想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的。作为对中世纪神学的反抗,理性主义史学家们“掘弃虚妄的神学史观,反对把《圣经》中那些荒诞无稽的东西视为信史”(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并且认为只有理性的力量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由于对思想意识的过分夸大,以及过于强调宏观和抽象的历史观,使得理性主义史学不免忽略了对于历史细节的探赜求索。即便如此,理性主义史学仍然对于西方史学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2、伏尔泰,18世纪最为显赫惊人的人物,原名弗朗索瓦 •马利 •阿鲁埃。法国启蒙运动领袖、文学家、哲学家,天赋人权的倡导者。被誉为「欧洲的良心」、「法兰西思想之王」。
13、如果我们考虑到他(君士坦丁)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服务于与他的利益攸关之事,那我们的判断就不会错了。
14、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15、《风俗论》一书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观和政治史传统,将视角投向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科技、民俗和宗教等方面。伏尔泰在书中要做的就是证明“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逐步摆脱了偏见、迷信和奴役,尽管他们遇到无数次的错误和失败,但总是向着理性、公正,向着物质和精神不断改善的方向前进的”(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在伏尔泰的这部巨著中,有三个特点最值得重视:对于历史记载的怀疑和考辨;对欧洲中心主义的突破;对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诸如平等、自由等思想的极力捍卫。
16、1919年,Tallentyre又出版了《书信中的伏尔泰:伏尔泰通信选编》(Voltaireinhisletters;beingaselectionfromhiscorrespondence)。
17、理小说叙事流畅自如,简繁得当,传奇色彩很浓,颇能引人入胜。他显然还从拉伯雷那里吸取了营养,继承了十六世纪这位人文主义作家那种开朗乐观的精神和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泼辣风格。
18、第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它打破经院哲学的统一局面,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其中有英国的经验论唯物主义。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19、缺乏十分明确的、大家熟悉的法律条文,风俗习惯和法律变化无常,这一直是法国社会的特征。
20、《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故事本身为道家题材,主人公庄子正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这一有关庄子的故事并非原原本本出自庄子故事的缘发点——《庄子》,庄子以诈死法逼死妻子的情节基本上是话本作者根据《庄子·至乐》中庄子在妻子死后“箕踞鼓盆而歌”的故事敷演而成,并在故事结尾保留了这部分原始情节。虽然故事的主要情节系后来的创造,但这一创造的基础和出发点仍是那个弃绝一切欲念和喜悲的通达者庄子,因此《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思想主旨仍不离道家对于世俗人情的弃绝,正如小说开头一首《西江月》所言:“清心寡欲脱凡尘,快乐风光本分”,其目的在于劝解世人早日“割断迷情,逍遥自在”。卿希泰在其所编《中国道教》第四卷中将《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归入“道教小说”取其“敷演道家人物事迹,表现超凡出世思想”之意,认为它“宣传了道家与道教逍遥自乐的思想,劝人不要迷恋功名富贵,以求清心寡欲”,正此之谓也。
21、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
22、1715年,伏尔泰因写诗讽刺当时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流放到苏里。
23、全书的第一章就是对中国的描述。在该章中,伏尔泰毫不吝啬溢美之辞,对古代中国的文明给予了高度评价。尽管这些褒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对中国历史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导致了一些错误的判断,但透过对中国、印度等东方文明的考察,伏尔泰的目的在于平衡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伏尔泰并没有对东方文明一味大唱赞歌,而置一些基本的史实于不顾。比如他也认为中国人和西方人同样迷信;中国的科学技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却进步缓慢、成果不彰;等等。尽管伏尔泰随后马上又为这些缺陷做了很好的开脱,但其本意并不是要证明东方文明的绝对高明,而只是在客观地叙述历史事实而已。古代东方文明曾经有过灿烂辉煌的时期,这本就是毫无争议的,西方文明随后的崛起也不能否定其自身曾经有过的野蛮时代。伏尔泰的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我们(指欧洲)在不止一个方面比其他民族走的更远,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来得最晚之故。”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伏尔泰的史学也是一种“整体史学”,这种“整体史学”要连接东西方不同的文明系统。他试图打通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屏障,证明很多东西都是人类所共有的。
24、在高中时代,伏尔泰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更通晓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1711年至1713年间攻读法律。投身文学之前,伏尔泰还为法国驻荷兰大使当过秘书,并与一名法国女子堕入爱河。两人私奔的计划被伏尔泰的父亲发现,被迫回国。
25、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
26、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27、众所周知,伏尔泰是中国儒学的服膺者,他十分欣赏孔子,甚至在自己的书房里悬挂一幅孔子画像;他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根据马若瑟神甫的译文改编元剧《赵氏孤儿》,以《中国孤儿》为名在巴黎公演,认为此剧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和中国道德的精髓;这些都是国内伏尔泰研究以及中外文学文化关系史研究中津津乐道的话题,但伏尔泰与道家思想的关联则由于缺乏明显的表现而较少受到关注。本文根据伏尔泰哲理小说《查第格》对明代拟话本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借鉴,探讨伏尔泰与道家思想之关联,并进而从国际汉学的角度、从18世纪中西思想文化交流背景出发探讨形成这种关联的原因,希冀对国内伏尔泰研究有所补益。
28、④法国面包商用以刻记赊售面包数量的taille(木筹),与达依税(即1789年以前实行的军税)是同一个词.———译者
29、《路易十五时代简史》:多重视角下解读法国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历史著作
30、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31、《路易十四时代》:既是一部帝王传记,又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启蒙时期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
32、5号线灯市口站,沿灯市口大街向西步行至王府井大街向北
33、顾名思义,哲理小说的特点在于以阐明某种哲理为目的,而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则是以宣传其启蒙思想为目的。在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中,伏尔泰并未像后来的狄德罗和卢梭那样,为资产阶级革命所必需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建设做出显著的贡献,提出一系列正面的主张和方案,而是为廓清这一基地对封建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进行了扫荡和破坏,他以此为己任,在自己书信的末尾几乎都加上了缩写的“铲除卑鄙”的口号。他的哲理小说正是他这种战斗精神的最好体现,特别是因为这些小说写于他阅历已深、学识丰富、思想成熟的老年,其阐明哲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艺术已达炉火纯青的程度,这就使得它们成为了伏尔泰得心应手的战斗武器。
34、③认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5、如同在别的国家一样,自从基督教在俄罗斯出现以来,就有若干宗派,因为宗派往往是愚昧无知的,也是所谓的知识学问的产物。然而俄罗斯却是唯一的宗教虽然在那里引起过骚乱,却没有引发过内战的基督教大国。
36、现在我们知道,这是爱尔维修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但在当时,它的命运却很坎坷。《论精神》以功利主义的哲学观对当时的宗教道德和社会规范予以无情的否定,提出了众生平等的观点,为宗教和社会保守势力所不能容忍。1758年,这本书遭到巴黎大学的谴责,巴黎大主教告诫教徒们要严加提防爱尔维修的思想。罗马教皇向整个天主教世界发布诏书,禁止教徒阅读、翻印或抄写这本书。1759年2月,巴黎议会通过决议焚毁《论精神》一书。
37、《查理十二传》:一部熔历史真实与文学描述为一炉的史学名著,讲述了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的传奇一生
38、伏尔泰在对人的理性倍加推崇的同时,必然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伏尔泰还否定了上帝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主宰地位。在他的两部史著《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中,伏尔泰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宗教狂热使科学本身也变成了它的同谋者,并扼杀理性”。伏尔泰还扬起理性主义的大旗,猛烈抨击了包括作为神学时代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世界史》的作者博絮埃在内的神意史观,肯定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把理性主义史学摆在了应有的位置。
39、蒋向艳,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法国文学方向博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海外汉学、中华经典外译。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访问学者,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出版专著《程抱一的唐诗翻译和唐诗研究》(2008)和《唐诗在法国的译介和研究》(2016)。
40、伏尔泰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他很有名的一句话:“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代表了他对于言论自由的主张(一说认为伏尔泰并没有说这句话,而是EvelynBeatriceHall于1906年出版传记《伏尔泰的朋友们》中表达伏尔泰主张时所记下的)
41、他属于文学巨人那一类人,他们都孤独一人,在最可怕的逆境中写的文章也和作家协会所有的作家总数写的一样多。他在肮脏的乡下客栈里伏案疾书。他在冰冷孤独的乡下客房里创作出了无以数计的六韵步诗歌。他的稿纸布满了他在格林威治寄宿的屋子的破地板。他把墨水飞溅到普鲁士王家住宅的地毯上,还用了大量印有巴士底狱监狱长名字的私人信笺。当他还在玩滚铁环和做弹球游戏时,尼农-德-兰克罗曾送给他一笔数目可观的零用钱,让他“买一些书”,八十年后在同一个巴黎,我们听见他说要买一本大页纸和散装咖啡,以便在无法逃脱的死亡长眠来到之前再写完一部书。
42、欧洲过去的国王都认为他们之间完全平等。这非常自然。但是,法国历代国王却一直要求取得他们的种族和国王因其古老而应得的居先权。
43、法国的封建王朝由盛转衰,又由衰而亡,是历史的必然,自有其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本书叙述的就是法国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以及当时在位的国王路易十五。
44、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五个孩子当中最年幼的孩子(最后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是一位法律公证人,后任审计院司务。母亲玛莉‧玛格丽特‧杜马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伏尔泰先后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
45、人是一个能活动、能感觉、能思维的存在物,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人的一切。
46、情节三:庄生假死;查第格与朋友加陶设下计谋,亦假死。
47、Dictionnairephilosophique
48、伏尔泰在《哲学书简》中为人世间的幸福提出了一种新的观念。
49、(3)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50、1943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的《现代语言札记》(ModernLanguageNotes)刊物刊登了这封信,这期的编号是第58卷第7期,具体页码在第534-535页。当然,这也是我能看到一封私人信件的原因。
51、本书是伏尔泰1726至1729年避居英国期间,潜心考察英国的政治制度、哲学和文艺,回国后以书信的形式发表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书中,伏尔泰宣扬英国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应当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应当人人平等。
52、洛克 英国人 是对社会契约论的补充,宣扬人人平等,没有人有权利侵犯其他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主张政权需要得到人民的支持,人民不支持可以推翻。社会背景 英国内战 这样的经验主义 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宣言产生了很大影响。
53、美德与过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
54、情节一:在庄子故事的开头,庄子出游山下,遇见一位浑身缟素的少妇“手运齐纨素扇,向冢连扇不已”,巴望早日将亡夫坟上的土扇干,以使自己能早日获得自由,重新嫁人。在《查第格》中,查第格的新婚妻子阿曹拉去看望替夫守墓的高斯罗寡妇,发现这位曾发誓“只要溪水在坟旁流一天,她就在坟上守一天”的“令人尊敬”的女子,正忙着把亡夫坟边的溪水引到别处去。
55、我钻研过他(孔子)的著作;我还做了摘要;我在书中只发现他最纯朴的道德思想,丝毫不染江湖色彩。
56、在谈到伏尔泰与爱尔维修的通信来往时,Tallentyre在这本书的第65页又提到了她在《伏尔泰之友》中说过的那句话,只是这一次措辞稍微有些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
57、国家的真情实况在这些演说中几乎总是掩盖得严严实实。执政d在这类演说中总是把政府描绘得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而反对d却向人肯定一切都是江河日下,衰败朽落。
58、情节五:庄生尸骨未寒,田氏便与楚王孙入了洞房。洞房花烛之夜,楚王孙忽犯心痛病,曰只有“生人脑髓热酒吞之”方得治,当田氏得知死未满四十九日者脑髓亦可取用,便提起斧头来到亡夫棺材边,劈开棺材,准备砍下亡夫的脑髓。阿曹拉与加陶共进浪漫晚餐,加陶忽犯脾脏痛病,曰只有头一天新死的人的鼻子方可止痛。阿曹拉便拿了一把剃刀准备去割查第格的鼻子。
59、情节七:庄生揭开这一计谋,真相大白,田氏羞愤难当,悬梁自尽。庄生鼓盆而歌,后打碎瓦盆,焚毁草堂,随老子遨游四方、得道成仙了。查第格经过这一桩事,越发难以容忍阿曹拉,不久便与她解除了婚姻,认为“上帝在我们眼前摆着一部大书,能够读这部大书的哲学家才是天下最快乐的人”,开始将兴趣转向大自然,开始了他的哲学探索之路。
60、如果你有好的乐曲,深深触动到你灵魂的乐曲,请推荐给我。或者,你写了一篇得意的音乐欣赏文章,欢迎投稿!
61、情节四:风流倜傥的俊俏少年楚王孙来访,拜过庄生灵堂,请田氏相见。经过初次的推辞后,田氏答应与楚王孙相见,一见便已倾心。半月后竟主动向楚王孙请婚,并答应其所有条件,将亡夫棺材移至屋外。查第格的朋友加陶当夜来访,阿曹拉与之相对痛哭。次日“哭声稍止”,两人共进午餐,加陶告诉阿曹拉查第格将大部分家私送给他,并邀约阿曹拉与他一起享受这笔财产,阿曹拉听着“哭了,恼了,慢慢的缓和了”。晚饭时,两人谈得更加亲密,阿曹拉在加陶身上看到了亡夫没有的优点……
62、 伏尔泰的政治主张
63、伏尔泰对于老庄的道家学说缺乏了解并在其论著中鲜有提及有其客观原因。在伏尔泰所生活的18世纪,他所赖以学习和吸取中国文化的典籍来源是十分有限的,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当时来华传教士在欧洲用西文出版的书信和书籍等;而由于其传教使命所需,当时的传教士们急于了解和钻研的正是占据中国历代王朝正统思想地位的儒家学说,长期以来,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成为传教士们皓首穷经逐译的对象,而老庄的道家学说以及后来的道教则受到相当的忽略或被简单地妖魔化。德国汉学家安娜·塞德尔在其《西方道教研究史》一书的导言中这样写道:
64、伏尔泰是用自然的人性来说明社会起源的。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种自然的爱慕之情,最高等的群居动物,感情永远改不掉,是社会的永恒联系和根本法律。人的本性还表现在人人都有自然赐予的人类理性上。人人都有一双勤劳的手和灵活的头脑,能概括观念和使用语言,这些特性保证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此外,人还有自然的宗教的本性。他认为宗教不是神职人员的发明创造,而是人在梦中梦见故人而产生灵魂的观念,人们为了躲避这些可怕的灵魂,要求保佑,从而产生了宗教。他认为国家不是产生于契约,而是产生于暴力,当两个民族相冲突、发生战争时,强有力的领导人就会成为君主。但是国家有保卫人民社会地位和自然权利的责任,这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内在关系。如果统治者不能保障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被统治者就有权进行反抗和革命。在他看来,万事都应顺乎自然,合乎理性,过自然的生活就是使自己成为自由的人,他认为,自然法是合乎理性的,法律是自然的女儿,每个精神健全的人的心中都应有自然法的概念,这就是正义,是人性中永恒不变的东西。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人民都不会把抢夺、毁约、说谎、杀人、下毒、忘恩负义、殴打父母看成是正义。
65、伏尔泰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
66、主编:丹尼尔|ID:MRDANIEL777
67、1753年,伏尔泰与另一位国王赏识的科学家莫佩尔蒂发生争执,伏尔泰写文章讽刺莫佩尔蒂的荒谬论文。但后者得到国王的支持。这一事件导致了他与国王关系的破裂,并促使他离开普鲁士。他在居留柏林时期最重要的出版著作是《路易十四的世纪》(LESIECLEDELOUISXIV)。
68、这种令人吃惊的纲纪废弛的无政府状态绝不能存在。活着王权重振,或者高等法院占优,二者必居其一。
69、因此,伏尔泰只知道老子学说宣扬“清净无为”和“万物蜕变”,并以道教书籍记载的老子母亲怀胎八十载生下老子、老子一出生即生白发,以及他骑着青牛去传道的那些神话,斥其为“邪说”,就不足为怪了。然而,以《查第格》中那些蕴含老子哲理的鲜活事例和智慧的话语,谁又能说18世纪的西方哲人伏尔泰与公元前6世纪的东方哲人老子在思想上是完全的陌路人呢?假如伏尔泰能活到《老子》西文全译本出版的那一天,谁又能保证他不会对老子的思想产生与儒家思想相仿的共鸣呢?
70、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士底狱达一年。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71、伏尔泰一生非常推崇孔子,通读了所有孔子的重要典籍,他的书房中甚至挂着孔子的画像。他视孔子为真正的哲学家,他曾说“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决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72、LettresphilosophiquessurlesAnglais
73、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
74、18世纪西方传教士对于道家学说的误解和歪曲,仅举一二以示之:法国传教士马若瑟(JosephHenriMariedePrémare,1666-1735)1698年随白晋来华,在江西传教25年,1724年迫于雍正禁令退居广州,1773年迁居澳门。他曾用拉丁文评注《道德经》,其目的在于在汉籍中寻找支持基督教的理论和根据,甚至自认为在《老子》第十四章发现了雅赫维(Yahweh,耶和华)的名字:“视之不见名日夷(Yi)),听之不闻名日希(Hsi),搏之不得名日微(Wei)”,所以,Yahweh(雅赫维)等于“夷希微”,令人啼笑皆非。另一名法国耶酥会士傅圣泽(JeanFrançoisFouequet,1663-1740)于1699年来华,亦如马若瑟一般竭力在中国古籍中寻找能印证基督教教义的证据,著《神学问题》,内有“关于汉字‘道’的论争”一文,认为老子的“道”即基督教徒所信奉之上帝。①为了促进在华传教事业,传教士们对于道家经典的阐释纰漏百出,由此可见一斑。
75、在乡下,天天都有二十四小时的闲暇时间(包括星期日在内),伏尔泰开始非常认真地学习文学并且创作出了他的第一个剧本。十二个月的清新空气和受益不浅的单调生活之后,他被准许回到花天酒地的首都,他马上写了一系列讽刺摄政王的文章来弥补失去的时间。其实对于那个卑鄙的老家伙,骂他什么都不过份,但是他一点也不喜欢伏尔泰这样替他做宣传。以后的文章招来了第二次流放,最后还不得不去巴土底狱呆一段时间。但是当时的监狱,也就是说为象伏尔泰这样在社会上很有名望的年轻绅土准备的监狱,并不是坏地方。囚犯不允许擅自离开房间,但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的事情。这正是伏尔泰所需要的。巴黎中心的孤独牢房给了他做一些认真工作的机会。他被释放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好几个剧本,都非常成功,其中一个连续上演了四十五个晚上,打破了十八世纪的所有纪录。
76、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77、 这时大家的愤怒已经平息了,就没有处死他家里的人。卡拉斯的遗孀被剥夺了所有财产,允许她隐居起来,在忠心耿耿的佣人陪伴下,忍饥挨饿地度日。孩子们全都送到修道院去了,只有最小的孩子在哥哥自杀的时候正在尼姆读书,他很明智地跑到了日内瓦。 这个案子引起了好多人的关注。伏尔泰居住在费内的城堡里(城堡建得离瑞士的边界很近,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听到了这个案件,但一开始他拒绝穷源究委。他一直与瑞士的加尔文主义的牧师们不和,他们也把矗立在他们自己城里的那个小小的私人戏院视为明目张胆地挑衅,是恶魔的建筑。因此,伏尔泰在目空一切的心境下写道,这个所谓的新教殉难者并不能激起他的任何热情,因为如果天主教不好的话,那么胡格诺教徒一意孤行,拒绝了他的戏剧,就更坏!另外,在他看来(也就是其他许多人看来),那十二个法官似乎很得人尊敬,要说他们无缘无故就把一个无辜的人判处死刑,简直是不可能。 费内的这个圣人很好客,来者不拒,几天后从马赛来了一个商人,他在审判期间正好在土鲁斯。他向伏尔泰提供了一些第一手的资料。伏尔泰终于开始明白了已经犯下的这种罪行的可怕之处,从那儿以后,他就再也放不下这个问题了。 勇气有许多种,但一等功勋应该留给那些举世无双的人们的,他们单枪匹马,敢于面对整个社会,在最高法庭进行了宣判,而且整个社会都认为审判是合法和公正的时候,敢于大声疾呼正义。 伏尔泰清楚地知道,如果他敢于控告土鲁斯法庭合法但不公正的死刑判决,大风暴就会降临,他象一个职业律师那样,精心准备自己的诉讼。他访问了卡拉斯家跑到瑞士的孩子。他给每个可能知道内情的人写信。他还雇用了辩护人来检查和修改他的结论,以免自己由于满腔怒火和义愤而丧失了理智。等他自己的根据有了把握,他就开始了这场战斗。 首先,伏尔泰推动每一个在法国有影响的人(他认识大部分人)给国务大臣写信,要求修正卡拉斯案件。然后他开始寻找卡拉斯的遗孀,找到她以后,又慷慨解囊把她带到巴黎,雇用了一个最有名的律师照看她。这个女人的精神已经完全崩溃了。她呆呆地祈祷要在她死之前把女儿们从修道院里领出来。除此之外,她再没有任何希望。 然后,伏尔泰又和卡拉斯的信奉天主教的儿子取得了联系,帮助他逃出学校,到日内瓦找他。最后,他把所有的事实以题为《关于卡拉斯家庭的最原始材料》的小册子出版了,这个小册于由悲剧的幸存者们的书信组成,一点也没有涉及伏尔泰自己。 后来,在修改这个案件过程中,伏尔泰还是审慎地躲在幕后,但是他成功地策划了这场宣传战,不久卡拉斯家的诉讼就成为欧洲所有国家所有家庭关心的事情,各地成千上万的人(包括英格兰国王和俄国的沙皇)都为帮助被告而捐款。 最后伏尔泰打了一生中最艰苦的一仗,并取得了胜利。
78、难怪那些被谴责为教堂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男男女女们,在抗争西方世界的精神专制桎梏时,从圣经上撕下一页来,并采用了一种相当奇特的宣传方法。
79、反对和抨击天主教,并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天主教统治。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80、资料整理by小涵 (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_^)
81、《彼得大帝在位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史》:一部俄罗斯最伟大帝王的历史,一段开启帝国黄金时代的历史,一部俄国女皇伊丽莎白特邀伏尔泰撰写的帝王史
82、明天启四年(162年),因言论得罪上司而蛰居长洲(今江苏苏州)乡里的冯梦龙编撰梓印了《警世通言》(1) ,此为继《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后冯梦龙编撰的第二部拟话本小说,为“三言”之分四十卷,每卷均为一篇完整的拟话本小说,其中第二卷为“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明末崇祯年间,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中选了四十篇拟话本小说编成《今古奇观》,“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被收人其中,为第二十卷。1699年到达中国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François-Xavierd’Entrecolles,1664-1741)从《今古奇观》中选译了《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法国杜赫德神父(JeanBapistduHalde,1694-1743)将该故事收入其编纂的《中国通志》,于1735年出版。十二年后,即1747年,法国启蒙大家伏尔泰躲在曼纳公爵夫人的苏城府邸中避难,写成了哲理小说《查第格》,其中第二章“鼻子”——查第格装死以试探其妻的故事情节与“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如出一辙,伏尔泰之受冯梦龙小说影响明晰可识。试看两者情节的雷同之处:
83、1726年-1728年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是他人生的一个新时期。他在英国居住了3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哲学通信》就是他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也是他第一部哲学和政治学的专著。
84、伏尔泰并不赞同爱尔维修的很多观点,但当《论精神》遭到宗教和保守派的封杀时,伏尔泰对这种做法坚决反对,为爱尔维修辩护。Tallentyre的《伏尔泰之友》在199页出现了这样一段话(标红部分):
85、虽然只言片语,很难重现伏尔泰的风趣幽默和鞭辟入里,但却可以窥见他思想的闪光与睿智。伏尔泰就是伏尔泰,你可以爱,可以恨,可以不以为然,可以视若珍宝,但绝对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