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78句精选句子)
马克吐温
1、不少人的记忆中应该还会有这样一本小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系列: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是美国第一大文豪马克·吐温的作品。
2、1863年,开始使用“马克·吐温”的笔名名。
3、《康州美国佬奇遇记》(1889年) 《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4、当你的朋友开始恭维你看起来多么年轻时,这是个确凿的信号说明你已经开始老了。
5、先是怕生,后才怕死。完全活过的人,随时都准备死。(马克吐温)。
6、绝不要和愚蠢的人争论,他们会把你拖到他们那样的水平,然后回击你。
7、MarkTwain名言:一个没有专利局和专利法的国家必将倒退
8、MarkTwain的名言:缺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9、1852年5月1日在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
10、 0当你为爱情而钓鱼时,要用你的心当作饵,而不是用你的脑筋。
11、◎本文参考自www.openculture.com,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网站。
12、1863年,开始使用“马克·吐温”的笔名。
13、也不是因为马克·吐温神奇的「命数」——他出生和离世的日子也都刚巧是哈雷彗星出现的日子。而是因为马克·吐温具有一项其他美国作家难以企及的技能:发明创造。
14、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到他交谈中使用的形容词中去了解。
15、科技创新是马克·吐温的毕生所爱,这位文坛巨匠曾多次将他的这种爱好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网站上,我们可以查到,有三项发明都是登记在马克·吐温的真名——萨缪尔·L·克莱门斯(SamuelL.Clemens)之下的。其中,有一项发明更是早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普及。
16、 即使闭起嘴看起来像个傻瓜,也比开口让人家确认你是傻瓜来得强
17、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
18、小学没毕业,还是个色盲,克莱门小小年纪就得靠自己养活自己。
19、本文配图内容来源于网络,中文文字由本号编译。
20、“我从不做任何运动,除了睡觉和休息,我才不想做更多。运动是件令人憎恶的事,当你累了的时候,它才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
21、第作品常常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这个“我”像中国相声里的主人公一样,扮演各种喜剧性人物。他们大都天真、老实、无知,思想单纯,什么事都一厢情愿,结果常常事与愿违。马克·吐温用天真老实人做主人公是有意识的。
22、《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首次出版于1884年。这部小说从思想到技巧都有许多创新。小说赞扬了男孩哈克贝利的机智和善良,谴责了宗教的虚伪和信徒的愚昧,同时,塑造了一位富有尊严的黑奴形象。
23、在搭扣出现之前,女性穿的束腹紧身衣不仅看上去就勒得慌,绑起来也得费半天劲。
24、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
25、“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几乎记得所有事,不论它们是否发生过;但是现在,我越来越老了,可能很快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记得自己在变老的事实。”
26、《卡县名蛙》。小说的基本题材来自美国西部边疆,原来这些赌徒轶事仅在边疆流传,但经马克·吐温的加工改造后,“跳蛙”故事迅速传遍美国,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笑料。
27、“当你寻求爱的时候,付出的应该是你的心,而不是你的大脑。”
28、1852年5月1日在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
29、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30、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船长塞勒斯,曾经是位德高望重的领航员,不时为报纸写些介绍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笔名“马克·吐温”。
31、虽然马克·吐温的财富的确不多,却无损他高超的幽默、机智与名气,被称为美国最知名人士之曾经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
32、其他大约6万个摇篮里装着未来的官吏,还有一个摇篮在旗子之下的某个地方,篮内躺着未来的有名的美国陆军司令,因为此时负担的责任和荣耀极少,于是把他整个富于战略的心都用来寻找能把他的大脚趾放入口中的方法。
33、 0真诚的朋友,良好的书本和沉睡的良心,这就是理想的生活。
34、有人向马克·吐温讨教,想知道是否有什么专治一见钟情的方法。“有啊,”马克·吐温肯定地回答,“只要再细看一次就行了。”
35、1865年在纽约一家杂志发表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使他全国闻名。此后经常为报刊撰写幽默文章。
36、余光中说,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必定是富足,宽厚,开放,而且圆通的。
37、马克·吐温来到法国旅游。一天,他独自去理发店理发。
38、《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年) 《乞丐王子》(1882年)
39、克莱门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出去打点零工,赚些零用钱。
40、《苦行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写他1861年——1866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
41、啊!你是受过很好训练的,而当你穿着“不整齐的制服”在房间里来来回回不安地走着时,你不只会学着婴儿的语调说话,还会用含有母性的声音唱着催眠曲,例如“宝宝睡”。
42、良好的教养在于隐藏我们对自己较佳的评价,以及隐藏我们对他人较差的评价。
43、余光中说,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必定是富足,宽厚,开放,而且圆通的。
44、真正伟大的人让你产生你也能伟大起来的感觉。
45、这个滑铁卢式的投资经历最终让马克·吐温陷入了债务危机。剩下的故事想必你已经熟悉了:一代文豪马克·吐温由此开启了环球演说之旅,靠精彩演讲来偿还债务。
46、身边的人都以为克莱门要上演从一个技术工转型为作家的励志故事。
47、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
48、马克吐温的作品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49、放心驾驶了。这段生活留给他深刻印象。后来,塞莫向一家报社自荐担任记
50、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LanghorneClemens),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51、马克·吐温委婉平和地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就行了。”
52、良好的判断力来自于经验,而经验则来自糟糕的判断力。
53、真诚的朋友,良好的书本和沉睡的良心,这就是理想的生活。
54、勇气是对恐惧的抵抗和控制,而非恐惧的消失。
55、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56、那位女士却不领情,高傲地说:“可惜我无法同样来赞美您!”
57、1852年5月1日在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
58、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文章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
59、当人们看到出来的竟是马克·吐温本人时,又惊讶又气愤,纷纷谴责那家报纸对马克·吐温的这种大不敬行为。
60、“大腹便便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尤其是当你思想匮乏、头脑空虚的时候。”
61、马克·吐温却满不在乎地说:“贵地蚊子比传说中的不知聪明多少倍,它竟会预先看好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顾、饱餐一顿。”
62、世界百转千回,变化的是皮相,不变的是内在。
63、原来,当天晚上旅馆全体职员一齐出动,驱赶蚊子,免得这位受人欢迎的大作家遭受蚊虫叮咬。
64、因为在这些摇篮中,未来的栋梁此时正在长牙;未来闻名的太空人正望着银河以一种无精打采的神情眨着眼睛;未来的历史学家正躺在那里,直到他的这一任务完成;另一个,未来的总统正忙着烦恼他的头发还没有长齐之类的无聊问题。
65、国粹团队招募☞ 原创散文诗歌摄影作者&朗诵主播
66、虽然马克·吐温的财富的确不多,却无损他高超的幽默、机智与名气,被称为美国最知名人士之曾经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
67、西比河上航行,通常以12英尺水深较为安全。当水手们喊出“两倍6英尺
68、这个发明说白了就是个玩具,它在马克·吐温的三个发明物中显然是最欠缺推广价值的,因此也从未在市场上投放过。
69、首先弄到事实,然后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把他们扭曲。
70、小学没毕业,还是个色盲,克莱门小小年纪就得靠自己养活自己。
71、美国专利局网站对MarkTwain发明经历的介绍
72、当真理还正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就能走遍半个世界。
73、美国专利局网站对MarkTwain发明经历的介绍
74、 0保持身体健康的唯一办法,就是吃点你不想吃的,喝点你不想喝的,以及做点你不愿做的事情。
75、《竞选州长》讲述的是“我”竞选州长整个历程的遭遇。因为“我”的良好的名声在政敌的眼中成了一种阻碍他们走向成功的障碍,就以各种各样的污蔑,诸如:伪证犯、蒙大那的小偷、挖坟盗尸犯、酗酒狂、肮脏的贿赂犯、可恶的行贿者进行中伤,企图让“我”最后身败名裂,而果然“我”也不堪这样的骚扰而自动退出这场无聊的游戏。
76、MarkTwain的名言:天降之财带来惊喜,
77、《百万英镑》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发表于1893年。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办事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