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32句精选句子)
秋分
1、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如左河水诗曰:“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即为“转秋凉”。
2、秋分节气只有短短的十五天,确是一年当中最好的时候,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最适合出去游玩登山。所以,秋分又平分了秋色。临近十一假期,你有出去游玩的打算吗?
3、要点3:情志养生宜安神定志,以缓秋刑,收敛神气
4、不过,秋分过后出现连续阴雨的天气可不好,会使将要成熟的作物出现倒伏,增加收割难度。并且,连续阴雨也会延误下茬作物播种,影响作物长势,来年收成会受到影响。像农谚“秋分雨势强,冬天地光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5、《素聞四氣調神大論》有:秋三月,早臥早起。
6、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7、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8、“床上小熏笼”的意境还是迷人,但熏炉与熏笼究竟是不是一回事?似乎熏炉就是熏笼,先叫熏篝,后叫熏笼、熏炉,熏篝、熏笼的叫法都比熏炉雅。但熏笼是有大小的,李清照的“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遗犀还解辟寒无”,玉鸭状的熏炉想必小巧,毛滂也写到过这种玉鸭炉:“短疏萦绿象床低,玉鸭度香迟。”这样的床是什么感觉呢?象牙装饰之床只是比喻吧。元稹的“一朵梨花压象床,空着沈香慢火熏”,夸张,意境还是美。
9、秋分时节,天气给人的感觉,两个字:爽、朗。
10、在《白虎通义·社稷》中记载:“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古人认为土能生万物,是“万物之库”,所以,古人对土地是非常崇拜的。
11、也就是说,收成多寡,年景好坏,不再是悬念,在秋分时节基本都有了定论。
12、秋分时分便会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人。“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13、当然,现在农业技术要比过去高明得多,有了很好的灌溉和排水设施,还是能够应对的,不会造成大量减产的情况。不过,严重的旱灾和涝灾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没有太好的防范措施,损失较大。秋分节气有“三怕”,怕什么呢?秋分怕东风
14、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总之既达到锻炼身体目的,又不宜大量出汗。平时可适当用冷水洗脸对预防伤风感冒有一定效果。
15、秋分时节的到来就象征着秋天的季节已经过了一半,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每个季节90天左右,秋分日位于90天之中,将秋季平分,秋分的来临,意味着秋季已经过完了一半。
16、在古代民间,秋分这天除了祭月以外,还有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放风筝和做面雀,吃面雀等活动。
17、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18、冬天下雪多,说明是个冷冬。冬天寒冷雪多,对冬小麦是有好处的,寒冷能冻死一部分虫卵和病菌,来年温度上来后,小麦也会少得病虫概。另外,冬天雪多,大雪覆盖小麦,能够使小麦安全越冬,年后起身拔节也会快。秋天刮南风,小雨拦不住这句农谚比较容易理解,意思是说,秋分这天如果刮起了南风,之后就会下小雨。秋分到了,是人们收获和播种秋茬作物的季节,下点小雨不仅不会影响庄稼收获,还能够湿润土壤,有利于下茬作物发芽出苗。老话“秋分不易晴,微雨好年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9、“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20、通常情况下,秋分时节我国新疆、青海、四川、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的少数地方已经步入初冬,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呼玛,内蒙古北端的海拉尔、四川西部的甘孜、松潘等地有时会出现雪花纷飞的情景。
21、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产生疾病。因此,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此时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心情愉快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22、按古人的经验总结,秋分时天气还很闷热,接下来的天气也会以干旱为主,缺少充足的水分不利于秋茬种植的作物生长,来年的庄稼收成就会受到影响,人们就要吃一些发霉的、腐烂的食物。所谓的“人吃黑”就是吃发霉、腐烂变黑的食物。
23、秋分的第二个五天,二候蛰虫坯户。到了这个时候虫子开始停止活动了,准备进入地下的洞里躲避寒冷了。
24、每年9月23日前后,是秋分,到了昼夜平分之时。《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的音乐情境,正是出自云销雨霁的秋分时节。
25、老话说“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古人总结的经验,“月夕”在秋分前的年份,当年的年景都不太好,庄稼可能会出现欠收的情况。
26、今年“秋社日”是在公历9月22日,秋分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在公历9月23日,很明显是“社在秋分前”了。
27、《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秋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每年公历的9月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
28、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29、太陽在秋分這一天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晝夜各12個小時。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30、秋分这一天昼夜平分,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也象征着秋季的丰收之喜。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31、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大煞风景,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自古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北京的日坛、月坛、天坛、地坛就是清代帝王为祭祀而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