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案(70句精选句子)
论语十二章教案
1、⑵“上合总理会”在郑州召开。迎接各国领导人的到来时,我们想说:“,?”)
2、赏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是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论语十二章教案)。
3、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4、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而:表并列。 (论语十二章教案)。
5、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6、《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8、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由此可见,追求高尚的品德,不仅是指对自身品德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来影响他人,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分析这一章,我们就可以发现孔子所强调的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围绕这一追求所展现的方法与态度和对他人的影响。
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0、☆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语义很虚的转折,可不译。
12、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13、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14、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5、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排行老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16、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17、2.说困惑。在自主学习《<论语>十二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困难?请写下来,然后和同学们交流。
18、师:上完今天这节课之后,同学们就可以按照程颐所说的对号入座了,老师希望大家不是那种读了之后还“全然无事者”。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三个学习活动来打开《论语》的一扇小窗。
19、第一章:孔子说:“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20、(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学习本文,应遵循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原则,在起始阶段无需将“而”“之”“于”“其”等文言虚词的含义讲得抽象而难懂,学生可以翻译,了解区别就可以了。
22、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3、仍未达成一致的疑难问题,由提交者统一在全员解疑环节提交求解。
24、小结:一个人内心的安定与高洁是最重要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贫困中不能坚守道义,应有承受贫穷的勇气,拥有努力奋斗的坚强意志。这也是我们学习经典的意义,使我们尽早建立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一种无愧的交代。
25、 C类、抄写这两章与注释包括课上的补充。
26、概括思想内容,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27、这节课,我们可通过一读字词、二读理解、三读情感及对比赏析的方法继续精读、品析六与八章。
28、文中多采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言简义丰。文中还多次运用反问句,言语之间跳跃较大,含意丰富。节选的十二章通过对人物语言的记叙,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文中的孔子温文尔雅,思想深邃,诲人不倦,具有大教育家、大思想家的胸襟和风范,我们可以从他的言语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育人之心。
29、(温馨提示:以下楷体文字可通过纸质讲义或PPT屏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30、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31、译:孔子说:“年轻人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从近处讲可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远将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而且能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32、 孔子阐述了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仁”的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
33、教师导学: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六章。
34、《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35、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箪(dān)
36、 此章是怎样赞美颜回的?从句意、描述、修辞、情感和句式等角度思考。(学生答)
3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38、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就我们班学生来说,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39、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读书三年,没想到去做官得俸禄,这是难得的。)
40、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41、这个字本来指传递信件,也可以引申为重要的物品。因此,必须不能遗失,就需要人们手把手传递,少了一个人都传递不到目的地。同样,我们的学习也要按时,不能有一天懈怠。
42、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3、过渡:颜回作为孔子七十二贤之首是如此之贤德,那教他的老师——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自述心志的第八章。
44、孔子自己就是这头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一年后,孔子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望着远道而来的学生子贡,他又咏叹出一首辞世之歌:“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总结自己一生坎坷的命运。七天后,孔子去世了。
45、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四书五经之一。
46、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47、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已”。
48、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49、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十二章的内容,就可以发现新版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表现了对高尚生命的追求。
50、(8)孔子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不会生气,那他就不会难过吗?面对重重打击,他又是如何坚守自己的志向?(列举相关语句)
51、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2、学什么?向谁学习?如何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5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54、公元前480年,在鲁国按例举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猎,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猎到了一头异兽,无人能识。
55、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副其实;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5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7、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58、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59、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60、在本节课中,我将自主合作探究法运用在一个开放性、主观性的问题上,更有助于学生跳出课本,联系生活,去发散、去拓展。本节课的亮点在于两章语录的对比阅读,通过对比再次将重点回扣在“乐”字,通过对比、提炼最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和锻炼阅读分析能力。本节课运用“一咏三叹”的方式进行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6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 刘红利孙玉蓉陈丽晖
63、能根据材料进行简单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惑。
64、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5、(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新,新的见解。可以,可以凭借。为,成为。而,表示先后关系,可不译,也可译为“就”。
67、孔子这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操守观点,在今天还适用吗?
68、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69、《论语》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