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简介(88句精选句子)
韩愈简介
1、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2、韩愈谈论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
3、 (5)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4、 (注)①斛(hu):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斛,也相当于“一石”。②褫(chi):解除。
5、在韩愈十二岁时,他的父亲、母亲与哥哥组团,全都命丧西天了。(韩愈简介)。
6、十九岁时,他怀揣着满心的期望与年轻的热血,韩愈考了热门好找工作的进士科专业,准备大展身手,结果被深深打脸,没考上!他不信,又考了两次,结果还没考上!终于在他第四次尝试考科举时光荣地凭关系金榜题名第十四名,华丽逆袭!
7、韩愈的“以文为诗”,就是以先秦两汉古文的笔法和形式进行诗歌创作,也就是以古文入诗,概括起来主要指以下几个特征:
8、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十日,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
9、 (8)董浩,等.全唐文:卷六八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因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 (7)
11、长庆二年(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凑及成德士兵,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韩愈简介)。
12、有一士卒手执兵器上前几步说:“先太师(指王武俊)为国家击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这里。我军有什么地方辜负了朝廷,以致被作为叛贼征讨!”韩愈说:“你们还能记得先太师就好了,他开始时叛乱,后来归顺朝廷,加官进爵,因此,由叛逆转变而为福贵难道还远吗?从安禄山、史思明到吴元济、李师道,割据叛乱,他们的子孙至今还有存活做官的人没有?”众人回答:“没有。”
13、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只身前往长安。其间韩愈赴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济)投奔族兄韩弇,以得到河中节度使浑瑊的推荐,却毫无收获。 (6)
14、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
15、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
16、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
17、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次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遭遇失败。同年,韩愈之嫂郑夫人逝世,他返回河阳,为其守丧五个月。
18、(4分)(1)这两段文字实则都是借谈马来说理,甲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19、贞元三年至五年(787年-789年)间,韩愈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贞元五年(789年),韩愈返回宣城。
20、长庆二年(822年)九月,韩愈转任吏部侍郎。 (7) 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34) 神策军将士闻讯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说:“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怎么敢犯法!” (35)
21、韩愈的政治思想和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政治上提倡仁政,反对官吏对人民的搜括,要求朝廷宽免赋税徭役,表现了他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是他政治思想中的进步的一面。他热烈地提倡儒家正统思想,这是和他的政治思想适应的。但他也宣扬了儒家学说中的封建伦理观念,维护封建制度,这当然也是错误的。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超越历史,具有我们当今的思想。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韩愈的思想还有矛盾的一面,他努力维护道统,但往往又不自觉地破坏了道统。他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具有现实性和战斗性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他的散文成就是有杰出的、十分重大的影响的。文学成就
22、接着,距离韩愈谏迎佛骨一年后,公元820年2月,唐宪宗正真如韩愈的乌鸦嘴一样死了!新继位的穆宗皇帝是韩愈的死忠粉,他很快把韩愈召回京城,给了他一堆重要岗位。如果不是穆宗短命,在位仅有四年,韩愈当宰相那就是洒洒水的事。
23、 (5)刘昫,等.旧唐书·韩弘传(M).韩愈乃东汉颍川韩棱之后考_文库下载http://www.wenkuxiazai.com/doc/512465ae647d27284a735130-html北京:中华书局,1975:
24、(2分)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25、终于,他当上了幕僚,作为幕僚,公务琐碎,身份卑微,薪水也不高,以韩愈的才华而论,简直就像是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却只能待在国企底层。后来他徐州的老板又驾崩,好不容易谋得了一个中央的四门博士职位,即当时最高学府的初级讲师,可是穷啊,一个大学讲师的工资哪够养一家三十几口,于是用自己的直性子写下了《送穷文》,于是想要加薪升职。
26、因此四事,成为对衡阳人文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大文学家。
2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28、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29、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30、长庆三年(823年)六月,韩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称此举经穆宗恩准。二人性情都固执不让,你往我来,争辩不止,朝廷便派李绅出任浙西观察使,韩愈也被罢免京兆尹,授职兵部侍郎。等到李绅向穆宗告辞赴镇任职时,流泪陈说,穆宗怜惜他,便追发诏书授李绅为兵部侍郎,韩愈改任吏部侍郎。
31、又如《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韩愈作此诗时正由郴州赴江陵参军任。诗先写郴州官舍中秋夜凄清之景,次写张署(即张功曹) 歌辞,备述其被贬所历、岭南贬地环境之恶劣及遇赦不得归之苦状。末以宽解之词作结。全诗首尾两节仅有十一句,中间一段长达十八句,以宾为主,借张署之口叙自己的愤懑情绪,章法安排独具匠心。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十二中也认为是“一篇古文章法。前叙,中间以正意苦语重语作宾,避实法也。一线言中秋,中间以实为虚,亦一法也。收应起,笔力转换” 。《桃源图》诗,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同样说是“先叙画作案,次叙本事,中夹写收入议,作归宿,抵一篇游记”。
32、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韩愈获赦免,于夏秋之间离开阳山县。八月,获授江陵法曹参军。 (7) (12)
33、 (2)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逼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34、贞元九年(793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遭遇失败。同年,韩愈之嫂郑夫人逝世,他返回河阳,为其守丧五个月。
35、 (9)韩愈.韩昌黎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1:
36、元和三年(808年),韩愈正式担任国子博士。
37、贞元十七年(801年),通过铨选。次年春,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38、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刺袁州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39、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
40、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1)
41、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
42、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43、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44、但他过于追求新奇,不免流于险怪,强调“以文为诗”,又不免使诗变成“押韵之文”。
45、 (1)要成为负重致远之才,自身的功底一定要厚实,不能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
46、第以议论直言个人的感受和情绪,将明白如话的议论糅入诗歌。如清顾嗣立评《谢自然诗》云:“公排斥佛、老,是平生得力处。此篇全以议论作诗,词严义正,明目张胆《 原道》、《佛骨表》之亚也。” 程学洵《韩诗臆说》也评此诗曰:“韩集中惟此及《丰陵行》等篇,皆涉叙论直致,乃有韵之文也,可置不读。篇末直与《原道》中一样说话,在诗体中为落言诠矣。”汪佑南《山泾草堂诗话》评《石鼓歌》云:“如许长篇,不明章法,妙处殊难领会。首段叙石鼓来历,次段写石鼓正面,三段从空中著笔作波澜,四段以感慨结。妙处全在三段凌空议论,无此即嫌平直,古诗章法通古文,观此益信。” 方东树也评此诗曰:“一段来历,一段写字,一段叙初年己事,抵一篇传记。夹叙夹议,容易解。”韩愈以议论入诗这一点对宋代诗歌影响最大。严羽《沧浪诗话》指责江西诗派“以议论为诗”,宋人即直接承袭韩愈的艺术风格而来。
47、贞元十七年(801年),通过铨选。 (7) 次年春,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他曾告假回到洛阳,前往华山游玩。 (7)
48、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 (7) 当时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在愤怒之下上《论天旱人饥状》疏,反遭李实等谗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7) (10)
49、(3分)有人说这篇文章采用了“两宾夹一主,以宾衬主”的写法,请作简要赏析。
50、贞元十年(794年),再度至长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失败。
51、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
52、 韩愈一族虽未及相,但韩愈父兄皆当世英才。李白在《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中将韩愈之父比为仲尼,其子亦各有贤名。韩愈更为唐一代文学大家,对中国文坛影响深远。苏轼在《韩文公庙碑》中说:“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6)衰,浩然而独存者乎?”苏轼给予韩愈很高评价,充分表达出苏轼对韩愈的敬慕之情。颍川韩氏名人辈出,昌黎韩氏、南阳韩氏多不及颍川韩氏。 碑刻墓志记载有关韩愈世系 关于记载韩愈世系的碑刻最早见于唐代李白为韩愈之父韩仲卿所撰写的《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其中比较详细叙述了韩愈世系:“君名仲卿,南阳人也……七代祖茂,后魏尚书令、安定王。五代祖钧,金部尚书。曾祖晙,银青光禄大夫、雅州刺史。祖泰,曹州司马。考睿(睿)素,朝散大夫、桂州都督府长史。……少卿,当涂县丞,感慨(概)重诺,死节于义。云卿,文章冠世,拜监察御史,朝廷呼为子房。绅卿,尉高邮,才名振耀,(7)幼负美誉。”
53、 (2)讲原则,有取舍,对自身无益甚而有害的东西,不但不“苟取”,而且要拒而不受。
54、韩愈即将出发时,百官都为他的安全担忧。元稹说:“韩愈可惜。”唐穆宗也后悔,命韩愈到成德军边境后,先观察形势变化,不要急于入境,以防不测。韩愈说:“皇上命我暂停入境,这是出于仁义而关怀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执行君命,则是我作为臣下应尽的义务。”于是毅然只身前往。
55、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晋逝世,韩愈随董晋灵柩离境。韩愈刚离开四日,宣武军便发生兵变,留后陆长源等被杀,军中大乱,韩愈因先离开而得免祸。 (7) 韩愈随董晋灵柩至洛阳,其后于二月末抵达徐州。同年秋,韩愈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聘,出任节度推官,试协律郎。 (8) 同年冬,张建封派韩愈前往长安朝正。 (7) 韩愈谈论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 (9)
56、到镇州后,王庭凑将士拔刀开弓迎接韩愈。韩愈到客房后,将士仍手执兵器围在院中。王庭凑对韩愈说:“之所以这么放肆无礼,都是这些将士干的,而不是我的本意。”韩愈严厉地说:“皇上认为你有将帅的才能,所以任命你为节度使,却想不到你竟指挥不动这些士卒!”
57、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7) (26)
58、元和五年(810年),降授河南县令。 (7) 当时,魏、郓、幽、镇四藩镇各设留守藩邸,暗中蓄养士兵,并窝藏逃犯,意图不轨。韩愈要揭发他们的违法行为,便部署官吏,事先自断他们与百姓往来,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员十分害怕,被迫停手。
59、(1)比行百余里( ) (2)受大而不苟取( )
60、 (3)“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61、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
62、 (1)吃得少容易饱,喜好逞强而容易力尽,是才能低下的庸才。(盈、穷、判断句)
63、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64、 (10)刘蓟植.汉司空渊德公韩棱墓界记(M)//崔根胜,院少华. 舞钢五千年.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428-4
65、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间,在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66、 B.第(2)段作者借李愿之口,用铺陈的手法极写得志小人骄横不可一世的情景。
67、 (3)殆欲毙然( )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68、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69、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因为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70、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评价)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71、 (甲)岳武穆人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①,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帝称善。 (选自《宋稗类钞》)
72、 C. 无需约束自己的车马,无需受刑罚的惩处。
73、 (2)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定语后置句、或、尽)
74、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即宣州),只身前往长安,欲投奔族兄韩弇。适逢韩弇前往河中,后遇害,韩愈遂投靠名将马燧。后曾作《猫相乳》以感其德。
75、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
76、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尚书左仆射郑余庆因谙熟典章,被任命为详定使,对朝廷仪制、吉凶五礼加以修定。韩愈被引为副使,参与修定工作。
77、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反对藩镇割据。
78、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晋升为中书舍人,此后获赐绯鱼袋。 (15) 不久,厌恶韩愈的人称他先前任江陵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礼遇厚重。裴均之子裴锷是平庸浅陋之人,裴锷看望父亲时,韩愈在为裴锷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称呼裴锷的字。这一说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响,韩愈因此被改授为太子右庶子。 (7) (16)
79、元和八年(813年),韩愈认为自己才学高深,却屡次遭贬斥,便创作《进学解》来自喻,宰相看后很同情韩愈,认为他有史学方面的才识,于是在同年三月改韩愈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奉命修撰《顺宗实录》。
80、 人才一定要受到重视和妥善的照顾,才能适时表现出过人的才智和能力。(或表述为:要善待人才,给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81、长庆二年(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凑及成德士兵,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 (28-29)
82、(1分)甲文里,集中体现良马所具备的“外见之才”的句子是
83、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正因此,韩愈这类文章也就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韩愈的语言艺术不同凡响,便成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
84、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
85、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86、稿件一经录用,平台两周内会及时通知,若两周内没有接到通知,可撤稿。点击量较高和转发量较大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
87、元和六年(811年),任尚书职方员外郎,回到长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