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不容发的意思(51句精选句子)
间不容发的意思
1、白话释义:偶然间有东西稍一触动,就立即四处爆发大怒。
2、嘟囔(dū nang)不间断地小声自言自语。(间不容发的意思)。
3、(示例)六月,开始习惯静下心来,不再烦躁,不再一触即发,就那么平淡如水,了无波痕。
4、金戈铁马(jīn gētiěmǎ)指战事,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间不容发的意思)。
5、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离骚》中国最长的抒情诗离骚是什么意思?《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6、枚乘在上书中借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目前的情势,恳请吴王刘濞深思。可吴王刘濞还是执迷不悟,一心决定谋反。后来,枚乘离开吴王刘濞,拜在梁王刘武帐下。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后人便根据枚乘上书中的比喻引出成语“间不容发”。
7、反义词: 固若金汤、安如泰山、稳如泰山、安如磐石、安然无事
8、(拼音): gǒu wěi diāo xù
9、(语法):主谓式;作定语;比喻事物很精密或时间紧迫
10、(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kuài〕、曹、豳〔bīn))
11、李代桃僵(lǐ dài táo jiāng)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12、(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13、抽丝剥茧(chōu sībōjiǎn)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鸠占鹊巢(jiū zhàn què cháo)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14、“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15、广袤(guǎng mào)形容大地、天空、草原、湖泊等广阔、宽广。
16、《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的原名是什么?
17、“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18、间不容发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iānbùróngfà,意思是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意思是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难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也比喻文字精练、严谨,没有一点破绽。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9、吴国是诸侯国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ì)为人极为剽悍勇猛,他的性格与父亲相反,却与刘邦相似。汉文帝时,刘濞的儿子吴国太子在京城与文帝皇太子下棋时出现争执,后吴太子无礼,被皇太子所杀,刘濞痛失爱子,极为愤怒,从此对皇太子怀恨在心,便加紧谋划造反,发誓要报杀子之仇。
20、(示例)这事~,明天就上个折子,一定要争回此事。(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一回)
21、一周时政|历史常青 |文学趣谈 |日曝成语 |教育资讯
22、“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於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23、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辞赋家叫枚乘,字叔,淮阴人。枚乘与邹阳并称“邹枚”,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与贾谊并称“枚贾”。
24、“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25、这个词的表面意思很好理解,中间都容不下一根头发。那么究竟是什么情况,要让头发都无立锥之地呢?
26、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为防备权力落入外姓人的手中,所以大肆封同姓的人为王。一方面来说,未使权力分化,可是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后来诸侯王凭借自己的地方势力与中央抗衡,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为此,文帝、景帝两代逐步削减王国封地。
27、(成语解释)间:中间。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28、事情已到了间不容发的地步,却哪儿也找不到他,真是让人干着急。
29、(出自)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他躲闪了一下,总算幸免。这种间不容发的生死之际也够人深长思了。”
30、后来,枚乘离开吴王刘濞,拜在梁王刘武帐下。而吴王刘濞最后也落得兵败的下场。
31、尽管枚乘以及其他一些谋士反复劝谏,吴王刘濞还是不听,决定谋反;于是枚乘等人离开刘濞,前去投奔梁孝王刘武。
32、然而吴王刘濞尝到了甜头,怎么也不肯收手,枚乘也就因此离开了他。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刘濞被杀,西汉王朝加强了统治,为汉武帝的盛世打下了基础。
33、(1)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事机之来,急如弩箭,投机之会,间不容发。”
34、(2)雪战大吼一声,在间不容发的时刻成功地将剑刃拦在自己的身前,施展出了没有冷却时间的格挡之技。
35、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36、背部贴住了墙壁,男子也是身经百战的高手,间不容发之下,他的右脚也终于朝着华言踢出了第一脚。
37、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再重新接好;重物掉进深渊,不能再把它取出来。出的来与出不来,其间的差距微小得连根头发都放不下。”
38、①(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千均的重物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也作“一发千钧”。
39、成语出处: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40、“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41、“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42、(5)就是这么一点距离,让野狼的巨口从他的右侧身边,以间不容发的距离擦过……
43、 刘邦称帝后,把他的亲属分封到各地当诸侯王,并赋予这些诸侯王很大的权力。时间长了,诸侯王与朝廷尖锐对立,成为朝廷的严重威胁。为此,文帝、景帝两代逐步削减王国封地。诸侯王吴王刘濞(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对此尤其不满,阴谋反叛。
44、(3)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作出决断。
45、《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中国第一首由诗人自己创作的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
46、(释义):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47、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后人便根据枚乘上书中的比喻引出成语“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48、麾下(huī xià)古代对将帅的一种尊称。
49、自惭形秽(zì cán xíng huì)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50、(2)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作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