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集全文阅读(20句精选句子)

2023-07-30 10:01:38

曾国藩全集全文阅读

1、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2、  一般说来,君子讲求的立身之道,在于他所处的环境地位的和协。确实做到反省内心,毫无愧疚之处,那么仰望日月青天,俯视大地万物,就会心胸宽宏,无畏无惧,更不会羞惭。所以,公治长不愧对老师孔子,东汉范滂没辱没母亲教诲,他们都有内心足以自信的东西。您这个人,纯朴诚实淳厚守信,恪守本分无求于人。可是意外灾祸却连连降临。夜晚对影沉思,充满悔恨不满。这时正应加深提高修养,发扬美德。不能因此而增疑虑,略微改变平时一贯的信念。我在此地滥竽充数,结果也不太好。糟糕的习性本来就跟不上眼前形势。而缓慢地学习,也难跻身高明者之列。独有一件,那就是恪守自己独立正直的原则,希望不十分辜负知己朋友对我的期望。所追求的也只是小心谨慎地做到这些而已。(曾国藩全集全文阅读)。

3、曾国藩素有知人善任之名,《清史稿》本传中称“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可见当时人们已经把他鉴别人才的本领说得神乎其神,以致后来人们将讲识人术的《冰鉴》一书(见《曾国藩全集》第十二册附录一)也挂在曾国藩名下。

4、中国人经世致用顶级大智慧。中兴名臣,名扬三不朽。建功立业,扶大厦将倾。功成身退,居高位不让。一个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之间,可作为分水岭的人物。

5、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

6、  攻克金陵,也是本朝的大功勋,千古的大功名,这全都是凭借上天意旨作主,怎么会完全由人力决定呢?上天对于大功名,吝惜得很,经千百次折磨、艰难动乱之后才能给予。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就是说不敢身处天下第一等大功名的意思。弟弟前年刚进围金陵,我多次写信你并大多是恐惧儆戒之辞,也深深知道大名是不能勉强邀求。少荃(李鸿章)自同治二年以来屡建奇功,肃清江苏全境,我辈兄弟的名誉声望虽然降低,还不致身败名裂,这就是家门的福分。让军队疲惫困顿的时间已经很长久了,而朝廷并没有贬斥之词,全局没有其他变故意外,这就是我们兄弟值得庆幸的事。只应该敬畏上天,认识天命,可不能埋怨上天,归罪别人。我们用以保养身体、却除疾病的方法就是靠这个,我们用来维持我家盈满之象,保持通畅、安泰的也是靠这个。

7、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8、  凡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兵勇以浪战而玩,玩则疲;贼匪以浪战而猾,猾则巧。以我之疲战贼之巧,终不免有受害之一日。故余昔在营中诫诸将曰:“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9、《曾国藩全集》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作品集,集中体现了曾国藩的政治、军事、理学思想和治学功底。光绪年间,光绪帝亲自下诏传忠书局刊刻《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的门人李瀚章编纂、李鸿章校勘编刻,李宗羲、彭玉麟、沈葆桢、丁日昌、刘秉璋、俞樾、李元度、郭崑焘、薛福成、梅启照、吴汝纶、黎庶昌、王闿运等一批风云人物参与其中。这一版本因编校团队阵容强大、声望显著,编辑严谨、点校精妙而流传甚广。

10、  第十章 明理立德 自强不息—— “砺志”法

11、古之君子所以自拔于人者,岂有他哉?亦其器识有不可量度而已矣。试之以富贵贫贱,而漫焉不加喜戚;临之以大忧大辱,而不易其常。器之谓也。智足以析天下之微芒,明足以破一隅之固,识之谓也。器与识及之矣,而施诸事业有不逮,君子不深讥焉。器识之不及,而求小成于事业,末矣。事业之不及,而求有当于语言文字,抑又末矣。故语言文字者,古之君子偶一涉焉,而不齿诸有亡者也。昔者尝怪杜甫氏,以彼其志量,而劳一世以事诗篇,追章琢句,笃老而不休,何其不自重惜若此!及观昌黎韩氏称之,则曰:“流落人间者,太乙①一毫芒。”而苏氏亦曰:“此老诗外,大有事在。”吾乃知杜氏文字蕴于胸而未发者,殆十倍于世之所传;而器识之深远,其可敬慕又十倍于文字也。

12、   年少时曾国藩和我们这些现代人也差不多,我们要经历的人生第一大考就是高考,而对于曾国藩就是科举,这是当时清代社会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想要出人头地的话就必须要闯过这一关。道光12年(1832年),在湖南湘乡县一对父子早早出门赶考。父亲名叫曾麟书,当时43岁,儿子22岁,名叫曾国藩。这一天父子两人并肩赶考秀才,我国古代科举制分三步,秀才、举人和进士。秀才是最低级的功名也是最好考的。但是这对父子却是屡考不中,这已经是曾麟书第17次赴考,年过40头发都考白了都没考上。而儿子曾国藩也是接连落第,这是他第6次参考。考完发榜的这一天一大早两人就满怀期待的去看榜。这一次曾麟书的大名赫然写在榜上,实在是大喜过望,老曾家500多年没出过秀才了。而曾国藩呢他找来找去榜单上并没有他的名字,他第6次落榜了。但是在榜单边上还有一个告示上面倒是发现了曾国藩的名字。原来曾国藩被学台悬牌批责,也就是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给点名批评了。每次考完之后考官都会挑几篇范文出来,有正面范文也有反面典型,而曾国藩这次的考卷被当做了“文理欠通”的反面典型拿出来公示。这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这等于让曾国藩在全省都出名,丢脸丢大了。

13、捧读《曾国藩传》,每次感触都不同。从第一封家书(《曾国藩家书》)开始,我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触动,这位“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我心里彻底被颠覆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饱含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14、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养家,亦须以明强为本。难禁风浪四字譬还,甚好甚慰。古来豪杰皆以此四字为大忌。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15、  凡是天下官宦人家,大多数仅仅一代便享用殆尽,其子孙们开始骄横懒散,继而漂流浪荡,最终死于沟壑,能够有幸延续家声一二代的非常少见。至于商贾巨富之家,勤俭持家的能享用延续三四代。耕读为业之家,谨慎朴实的能延续五六代。孝敬长辈、友善和睦的人家,则能延续十代八代。我今生托赖祖宗累积的德行,得以少年得志,家业发达,却唯恐我一人享用殆尽,因此教训各位弟弟及侄儿辈,希望共同立志发奋成为耕读、孝悌、与人为善之家,而不愿成为仕宦之家。如果不能识透这番道理,那么虽然科举高中,官位显赫,终算不得祖父辈贤能孝义的子孙、振我家声的功臣。如果能识透这番道理,那么将使我钦佩之至。澄弟一直认为我升官得志,便说我是孝子贤孙。殊不知这并不是贤德孝义啊。如果以此为贤孝之举,那么李林甫、卢怀慎之流,何尝不是位极人臣、显赫一时的人物,岂不可以说他们也是贤孝之人吗?我自知学识浅薄,误登高位显爵,于是事事留心,时时在意。此时虽身在仕途宦海之中,却时刻作着弃官上岸的打算,如果到了弃官回家的时候,自身可以淡泊名利,妻子也可以担任劳作,这样才可对得起祖父兄弟,也可对得起宗族乡亲,仅此而已。

16、   他做人讲究“拙诚”,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不玩心眼。后来他带兵打仗也是讲究6字真言“结硬寨,打呆仗”,从来不用奇谋巧计,只凭坚韧踏实,死磕到底。这是曾国藩一生的成功秘诀,也是他经常向别人谈及的道理。

17、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V_75Pfgzfkf6EZECtMGug 密码:ng6f书名:曾国藩智慧经典全集

18、   “尚拙”的人生哲学:曾国藩的科举之路,强化了他“越挫越勇”的性格特点。虽然自己比较笨,但是也能走通99%的人都走不通的科举之路,可见后天的努力远远比天分更加的重要。曾国藩的学习方式非常的笨拙。父亲要求他读不懂上一句就不看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就不翻开下一本,不完成一天的任务绝不睡觉。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曾国藩身上培养起了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和踏实精神,为将来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曾国藩考秀才考了7次,但是之后考举人和进士都很顺利,完全是因为他有扎实的功底。“悬牌批责”让曾国藩开了窍之后,就一顺百顺,一通百通。相反那些逞小聪明,不肯下笨功夫的人必定是走不远的。所以“笨拙”起步看起来慢,但是只要有一个加速度往后则会越走越快。

19、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母爱的四字成语(36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