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之明的意思(92句精选句子)

2023-07-26 09:52:23

知人之明的意思

1、(玉洁冰清):象玉那样洁白,象冰那样清净。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

2、(拼音): zhī rén zhī míng

3、(猪狗不如):连猪狗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4、解释:牵,牵挂;萦,萦怀。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思念情切。也作"魂牵梦绕"。(知人之明的意思)。

5、(君子之过):过:过错。品行高尚的人犯错误就象日蚀和月蚀,别人看得很清楚,只要改正,别人仍然敬仰他。

6、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

7、(德浅行薄):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浅薄。

8、(出处)《后汉书•吴佑传》:“‘吴季英有知人之明。’”(知人之明的意思)。

9、(砥砺名行):砥砺:磨砺;名行:名誉和品行。砥砺磨炼自己的名誉和品行。

10、诸葛亮:人要有三明---先见之明、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11、(释义)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明白)事物的能力。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12、(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使品行受损害。

13、(狗彘不食):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14、(知人则哲):指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谓之明智。

15、(轻薄无行):无行:品行坏。态度轻佻,道德败坏。

16、诸葛亮写过一篇文章《知人性》,文中提出“知人七法”。诸葛亮一生识人的最大收获恐怕就是刘备。刘备生性良善,“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17、班门弄斧 (bānménnòngfǔ)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8、(猪狗不如):连猪狗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19、(行比伯夷):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20、(丧伦败行):丧:丧失;伦:人伦;败:败坏;行:品行。丧失了人伦,败坏了品行。

21、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低,也别高估自己。生活中高估自己的人比比皆是,他们认为别人的成功只不过是碰到了好的机遇或是得到了伯乐的赏识,要知道不论是运气还是赏识都需要实力。

22、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销魂.”  

2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准确了解一个人,应该从细节、小处入手,时间会告诉你谁是你真正可以信赖的人。知人之明是一种成熟,是经验的积累。有知人之明的人不会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词、自己的一面之缘就对他人下判断。

24、(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25、(方正之士):方正:品行端正。品行端正不阿的读书人。

26、(知人之明):明:指眼光。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27、(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28、不自量力 (bùzìliànglì)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29、(知人之明):明:指眼光。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30、(蕙心纨质):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31、(文行出处):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32、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33、(木秀于林):秀:出众,突出。高出森林的大树。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也措指新人新事刚刚出现。

34、(言多伤幸):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3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36、(出自)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37、(方正不苟):方正:正直;苟:苟且,不正派。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38、(铜臭薰天):铜臭:铜钱的气味。充满铜钱的臭味。常用以讥讽有钱人品行不端。也指贿赂公行,败坏风气。

39、(市井无赖):指城市中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40、(示例)“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4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2、自惭形秽(zìcánxínghuì)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43、(学行修明):修明:昌明。学问和品行都很出色。

44、(声华行实):垢:声誉;华:显耀;行:品行;实:朴实。形容声望很高,品行朴实。

45、(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6、(阳煦山立):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47、(行比伯夷):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48、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49、(译文)“这可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姓名,我怎么可以不估量自己的能力呢?”

50、(萧敷艾荣):萧、艾:艾蒿,蒿草;敷、荣:开花。指蒿草长得很茂盛。比喻才能低下,品行卑劣的人一时得势。比喻小人得志。

51、(砥节励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砥,磨练。励,振奋;振作。

52、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人”。知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苏轼曾说“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在日常生活中,知人之明有助于帮助我们在茫茫人潮中找到心灵相契的朋友。

53、(狗彘不食汝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54、(大人君子):大人:古代尊称;君子:指品行好的人。指才德兼备的人。

55、(目无流视):眼睛不往四处看。形容人品行端正。

56、(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5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58、(失身匪人):失身:丧失自身应坚持的节操;匪人:指品行不正的人。指丧失节操而依附于邪恶的人。也指女子失节于品质恶劣的人。

59、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

60、人生路总是布满荆棘,先见之明可以帮助你趋利避害,寻找机会,减少路上的阻碍。先见之明是一种智慧,有先见之明的人能够见微知著,通过蛛丝马迹推断出事物发展的大致方向。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二人进行了一番对话,这也就是有名的“隆中对”。

61、(宁可清贫,不可浊富):清、浊:指品行的好坏。宁可清白的贫穷,不愿污浊的富有。

62、(君子之交接如水):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63、(廉隅细谨):廉隅:本指棱角,比喻品行端正,有志节。比喻品行端正,有志节,做事细致谨慎。

64、(廉隅细谨):廉隅:本指棱角,比喻品行端正,有志节。比喻品行端正,有志节,做事细致谨慎。

65、(邪魔外道):佛教用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比喻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也比喻妖精鬼怪或品行不端的人。

66、“知人之明”的意思是:具有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67、做人有自知之明,做事才能量力而行。陈寿在《三国志》中用一句话概括诸葛亮领兵北伐,“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北伐失利虽不能归咎于诸葛亮一人,但陈寿认为诸葛亮对此有很大责任。

68、(好汉惜好汉):惜:爱惜。指才能品行相同的人互相敬重。

69、好自为之 (hǎozìwéizhī)为:干,做。喜欢自己亲手去做。

70、(人以群分):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

71、(狗猪不食其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72、(顽皮赖骨):①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②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73、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做自己。

74、(芒寒色正):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75、(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76、据《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也曾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争取了解自己,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正确定位。正如韩信对刘邦所言,“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77、(知人之鉴):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同“知人之明”。

78、(禽兽不若):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79、(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主观不虚心。

80、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81、人贵有自知之明,世界上没有全能型的人才,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只有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成功。《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之明是一种修养。

82、(大行受大名):行:品行,德行。有大的德行,一定有大的名声。

83、(丧伦败行):丧:丧失;伦:人伦;败:败坏;行:品行。丧失了人伦,败坏了品行。

84、(取友必端):取:选取;端:端正。正派的人选择朋友必然端正。形容选择朋友必须是品行端正的人。

85、知己知彼 (zhījǐzhībǐ)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86、(君子之交接如水):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87、(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使品行受损害。

88、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9、(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90、(示例)他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有心主动接过来,又怕别人笑他不自量力。

91、(山不厌高):山不嫌其高。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赞美祖国繁荣富强的七言诗(36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