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道德的理解(85句精选句子)

2023-07-24 10:31:31

个人对道德的理解

1、然而,无论是从本性上看还是从历史中看,人类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具有好品质、好人格,相反常常会走向其反面。人类之所以需要道德,就是因为道德可以使人类拥有好品质、好人格,从而避免人类过上坏生活。道德所谋求的就是好生活。正因为如此,在人类历史上,道德虽屡遭破坏甚至被边缘化,但不可能持续地、永久地被摒弃。道德是与人类相伴随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规定性,是人类应有的生存方式。

2、道德的(善的)行为被称为德行(善行),而不道德的(恶的)行为被称为恶行。与情感和品质不同,社会总会为人们的行为规定善恶标准,这种标准具体体现为道德义务,符合道德义务的行为就是正当的,而违背道德义务的行为则是不正当的。因此,正当与否是行为善恶与否的一般标准。道德行为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是否正常、是否和谐美好。德行可能是遵循义务而产生的,即按社会的行为规范(义务)行事产生的,也可能是出于善的情感产生的,还可能是出于善的品质(德性)产生的。

3、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4、(重磅资料)2019考研政治时事政治完整版总结

5、由以上简述可见,道德是一个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构成的复杂社会现象,也是以一定善恶观为指导、以追求善(包括德情、德性、德行)为指向的社会价值体系,社会可以通过这一体系来规范和引导人们。显然,道德不等于行为规范,其本质不是非制度性的规范,而是人类谋求更好生存的智慧。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使人们正确认识道德及道德对于好生活的意义,掌握如何成为道德之人的路径和方法。

6、●D21|中共以前各阶层对中国的探索及其失败

7、当然,形式化的伦理规范并不能替代教师实际所应承担的伦理角色。道德和伦理责任,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远远超出了任何规范所规定的内容,而且,将教学伦理局限于规范、法律和标准的认识层面是非常狭隘的。但就现行的师德规范而言,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专业性。因为师德规范不仅仅是社会公德,也不单是教师个人的品行或底线要求,应该针对教师专业的特点,从教师伦理的视角规约现实教育情境中的教师行为。

8、道德教育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那么,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就存在着从何处入手、如何展开的问题。或者说,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存在着一种逻辑顺序,这种顺序是与正常人的“知情意行”的活动结构相一致的,因而是最便于人们接受的。道德教育的逻辑顺序大致包括几个环节:

9、作为人类智慧生存方式的道德不只是一种行为规范,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价值体系,其中包括行为规范。(个人对道德的理解)。

10、不损人、不利己——这种人像行尸走肉一样的地醉生梦死。譬如只知拼命去做一些无意义的工作,或游手好闲,专干无聊的勾当虚度光阴。

11、处事为人要勇于负责任。负责任不是人的天性,而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是要经过长期修养才能做到,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虽然如此,但是在需要的时候,人是必须要负起责任的。你得到了权力,获得了利益或欠了他人利益,之后这必须要负起责任。例如:父母把你养育成人,你必须负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你娶了妻生了子,必须负起家庭的责任;你与邻居共用一个走廊,每天从邻家门口路过,你就应当负起清扫走廊的责任;你的孩子伤了别人,你要负起给他人治伤与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你当上了公司的领导,你必须负起公司利润和员工利益的责任。

12、  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从事实中总结道理。

13、做到有品德、有修养,首先需要礼貌。俗话说礼貌是修养的外衣,如果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能够优雅大方,那么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则是美好的,并且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扩展资料: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好坏分为下面六个等级:

14、良好个人平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15、职业道德不像法律法规依靠强制性,甚至暴力的手段来维护来捍卫。它仅仅靠人们内心的意识去自我维护,没有条条框框的法律条文去要求你强制你去执行。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个人素质越高,那么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就强,他的职业道德观念就越强。也不尽然,只是说个人素质决定你的职业道德的强弱,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强说明他的个人素质肯定也强,但不一定个人素质强,他的职业道德观念就强。

16、现代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利他的社会行动,既不是奉献型的,也非完全互惠型的,表现出制度化利他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制度性的。社会制度提供的资源和规则为社会工作分别确定了支持的向度和制约的向度,使得社会工作者个体经济理性行为转化为具有终极关怀伦理意义的集体价值理性行为,推动着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持续和有效的发展。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性的行为,且是一种制度性的道德实践,主要表现在:第学科知识的体系化。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丰富,基本上形成了研究对象稳定、学科结构合理、研究方法科学的体系,而这一体系是建立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的,学科体系渗透着道德性;第伦理价值的系统化。社会工作伦理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其研究也表现出体系日趋完善、理念日趋同规范日趋科学的特点,制度化特征凸显;第专业技术的固定化。固定化的专业技术是在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伦理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和运用的,既表现出制度化特征,也表现出道德性特征。

17、与人交往要注意界限。这个界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话要注意界限,二是做事要注意界限。

18、布朗的目标是到2035年取代所有以动物为基础的肉类生产。

19、大地方犯罪率高只不过被媒体放大了而已,每天都发生无数次这样的事情。

20、中学阶段重点是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和善恶观,并不断增强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识;

21、通常,学校的师德建设不乏对师德规范的学习、承诺,也有师德师风榜样教育,容易流于知识教育或简单的情感体验。基于教师伦理的学校师德建设,则尽可能要将师德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校日常生活实践中来,梳理出教师已经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道德困惑,以日常的、丰富的、操作性强的,并且是来源于教师自身经验的典型案例为基础。践行教师伦理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推理或道德选择,需要借助于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22、    第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该学科不仅包括了法治意识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教学内容,还包括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意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所以加强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是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

23、第规范中条目繁多、内容广泛,但大多是简单罗列,缺少逻辑性与系统性,缺少教师专业性特征。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既有对教师义务的规定,也有对教师行为的规定,还有的是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规定,例如不得参与赌博、色情、迷信、宗教活动;衣着得体、言语文明等,这些规定很难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社会公德和其他职业的道德规范区别开来。

24、从以上道德教育的内容来看,道德教育面临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要使人成为具有基本道德素质的普通道德之人,或者说“道德常人”;二是要使人成为具有道德智慧的精英道德之人,或者说“道德精英”。前一种人是“君子”,而后一种人是“圣贤”。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使全社会所有人成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引导要求的合格社会公民,从这个意义上看,道德教育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就是道德化。因此,使人成为“君子”是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但是,道德教育不仅要使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成员成为“君子”,而且还要努力培育社会的道德精英。道德精英是社会最高道德水平的标志,反映了一个社会在道德方面所达到的最高水准,同时也是社会的道德标杆,他们是其他人学习、借鉴、仿效、追求的榜样。社会的所有人都能成为道德常人,而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道德精英。这样的道德精英必须通过更充分、更完整的道德教育才能生成。因此,培养道德精英,使人成为“圣贤”不仅是道德教育的任务,而且是道德教育的高级任务。

25、道德涉及对什么是道德的(善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恶的)以及什么是最高的善(至善)的认识,这就是道德价值问题。对什么是善的、什么是至善的不同认识,就形成了不同的善恶观。善恶观就是道德价值观,它是人们进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依据,规定着人们对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至善的看法,因而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人和社会的道德状况。

26、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出台的这些规范无疑会促进学校师德建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7、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8、社会工作实践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互动的双方都是行动者,助人自助的道德实践本性概括地反映了社会工作目标的道德诉求、互动过程的道德理解和互助结果的道德期待,折射出社会工作实务中所包含的价值导向、道德援助的互动意涵。社会工作的利他性社会互动实际地表现着社会工作内生的道德实践的本质现实地证明社会工作是一种互动性的道德实践。

29、教师伦理反映的是社会关系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社会性。作为“教育人”的每一位教师都是道德主体,是伦理关系的承载者,教师这个“类”或“团体”的道德性需要通过教师具体的个人行为来实现。但这并不是说教师伦理等同于教师的个人道德。当今时代,教师不免处于复杂多样的境遇,包括价值的矛盾与冲突,这就尤其需要我们在理解师德时保持一种态度,不仅要关心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问题,更应该关注绝大多数教师的现实需要,更多地重视学校生活中的道德场景、课堂教学中的道德伦理,关注课堂公正、平等、自由与尊重,关注师生关系,关注课堂中的价值引导等,重视引导教师的道德判断与选择行为,从而实现教师共同体的道德责任。这是因为,在教师与学生交往中,教师所做的所有事情几乎都承载着道德的重量。教师每次与学生对话、布置学习任务、组织讨论、解决争议、给学生打分,都体现着教师的道德品格。

30、关于个人品德呢,它有很多不同的命题角度。例如有它的含义、它的特点、它的作用,以及我们锤炼品德的方法等一系列的问题。

31、因此对市场经济主体,诚信、合作、恪守道德比相互欺诈更有利于自我发展。 良好的道德素质有利于保持社会和谐团结稳定,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邓小平曾多次阐明社会主义道德对现代化建设、对改革开放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他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偷盗、贿赂横行的世界。”

32、大学阶段则要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反思和批判能力,通过反思和批判自觉构建自己的道德体系,培养道德智慧,使自己成为道德之人和智慧之人。

33、与人交往办事,必须以自己与他人的综合感受为界限,例如:你向邻居借1000元钱,邻居有点舍不得,后来借给你300元钱,那么这300元钱就是你与邻居的金钱往来界限;再如,你向朋友借5000元钱,朋友有点为难,答应借给你4000元钱,那么这4000元钱就是你与这位朋友的界限;再如,你向姐姐借20000元钱,姐姐全借给了你,并且还问是否还缺钱,那么你与姐姐的界限就在20000元以上;你向爸爸借30000元钱,爸爸说自己总共有50000元,让你把储蓄折拿去用,那么你与爸爸就没有界限。

34、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35、(4)传授所有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及其理由,使受教育者熟知所在社会道德规范和引导的要求,形成对社会规范和引导的信念。

36、道德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人在出生的时候虽然具有道德的禀赋,但这时的人只是自然之人,要使人从自然之人转变为道德之人必须通过道德教育。不可否认,道德教育最终要通过个人修养对其发生作用,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成为道德之人,但道德修养只有通过道德教育才有可能实现。道德教育的这种作用决定了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成为道德之人。

37、来源| 自言稚语(ID:selfgrowing1118)

38、 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也是行业对社会所担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39、大家谈|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

40、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公共生活需要道德规范来约束和协调。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41、一个人的情感可能是道德的(善的,与德性、德行相应,可称之为“德情”),如友爱、关爱、仁爱、博爱等,也可能是恶的,如仇恨、妒忌等,而基本的道德情感是良心,当然还有一些可善可恶和无所谓善恶的情感。情感并不是天然为善的,而是需要人的控制或者通过培养才会成为善的,而使人的情感成为善的或控制在善的范围对于个人更好地生存、对于社会和谐都是十分重要的。

42、当今社会,女人获取财富和男人一样了,家庭地位也就一样了。关于两性关系的道德标准也平等了。

43、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44、今天要带大家背的知识点仍然是来自于思修法基部分的非常重要的分析题考点,它的名称叫做——个人品德。

45、利己利人——先求利己,站稳自己的脚跟以后,再兼善天下。

46、例如,山东青岛出台的“中小学校有权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进行‘适当惩戒’”的政策,一度引起社会关注和争议。笔者认为,这里的“适当”属于教师的伦理决策问题。其实对大多数老师来说,惩戒和奖励都是常常运用的教育手段,只是很多教师可能没有深入思考过,如何惩戒才是适当的并且是正当的。作为一种规范,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可能是如何准确表述惩戒的概念、完善惩戒的程序、明确惩戒的形式等问题,而广大教师更需要结合自身经验在伦理道德上检视惩戒的教育性。如果这些规定的出台能够促使教师在习以为常的教育情境中学会反思,进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47、可以预见,物质极大丰富,按需分配的时候,婚姻制度会消失,关于两性关系的道德标准将再次回到原始的宽松状态,现在相较封建社会已经宽松不少了,比如婚前性行为在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框架下是绝对不允许的。

48、当你尝试以个人的世界观这种方式说服别人时,情况会恰恰相反:他们会很反感你,并且刻意避开你。

49、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涌现出来。这次在全国评选表彰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群众,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次评选表彰活动反响强烈,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充分表明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对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50、(作者:江畅,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中国德育》2017年第1期)

51、事业成功往往与美好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家庭密切相关。千千万万个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是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52、基于教师伦理的学校师德建设还要针对不同学校的类型与层次来开展。学校类型、层次不同,学段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师伦理内容也相应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中小学教师伦理最重要的内容是如何更好地关爱未成年人,而在高校,除了一般的教学伦理之外,学术道德或科研伦理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此外,学校师德建设也应多方面考虑学校的传统文化、办学理念以及教师群体特征等因素。

53、在社会高度分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工作就不仅仅是伦理行为,而且也是市场行为。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假定了独立于政府的平等自由的个体。因为市场经济的运作,首先承认了个人对财产支配权,其次认可了个人需要的交换和流通,最后以税收的方式明确了个人与政府间的权利和义务,而经济生活的有效运转又要求了个体之间的相互责任和义务。这样就具备了社会工作诞生的条件,伦理行为成为可以买卖的对象,社会工作也就应运而生了。只有在一个契约社会中,自由公民作为社会契约的基础,才具备对其他个体自由和权利的责任;只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责任和义务才可以以分工的方式成为一种职业。特别是在奉行社会治理的当代社会,第三方成为社会治理的生力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日益盛行,社会工作的市场化特征也日趋明显。所以社会工作是市场化的伦理行为社会工作实践也是一种市场化的道德实践。

54、华夏文化3000年,人们唯独被道德和道德水准欺骗了3000年,上位的人用道德贩卖焦虑,底层的人用道德麻痹自己,不是道德错了,是人利用道德做文章,学会用道德包装自己的战略意图,学会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成为中庸之道,追求的最高理想。

55、另外,道德标准还受到族群的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条件好坏、文明程度高低、社会的稳定与否等影响。

56、幸福地感知通过自己劳动获取的利益,把享受自己劳动获取的利益视为幸福。

57、道德是人类借以更好地生存的智慧,因而它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智慧的生存方式。一个人可以邪恶、欺骗、奸诈、忘恩负义地生活在世界上,醉心于感官欲望的满足;也可以善良、诚实、正直、感恩地生活在世界上,追求人格的完善和崇高。前一种人有坏品质、坏人格,后一种人有好品质、好人格。当人类个体普遍具有好品质、好人格时,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和世界便是好社会、好世界,人类的共同家园便是好生态、好自然,人类就过上了好生活。

58、(2)传授正确的善恶观,并分析其他各种不正确的善恶观的问题在哪里,使受教育者有充足理由确信所传授的善恶观的正确性。

59、   首先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社会焦点相结合,以挖掘出更多的特色资源从而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多以学生听到或者经历过的事例进行道德修养的教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这一环节让学生针对时下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敬畏生命这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讨论“扶与不扶”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是你自己或者是你的家人摔到,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渴望。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60、   第就“道德修养”本身的内涵来说,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他们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增强民族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61、道德是无私奉献的灵魂思想,是与利益脱钩的准绳。

62、不言而喻,道德教育的实际顺序也不是彼此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只是不同阶段有所侧重而已。一般来说:

63、值得欣慰的是,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师德不应被“牺牲”绑架,不应被“爱岗敬业的美誉”绑架,极致的“大义凛然”“奉献”可以配得上“道德楷模”的褒奖,但是这些道德抉择并不能让大家都感到“舒服”。实际上,教师作为道德主体实践教师伦理,并非仅仅在表达他个人的道德意识,更大程度上,他是代表着一个“类”或“团体”的道德责任。在日常的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并不一定能够遇到需要自己做出极端牺牲的情境,但是常常会遇到道德冲突的情境,那么,是否有一些优先原则来帮助教师决策?学校应如何作为?此时,教育者面临的就不再是某一位教师品行是否高尚的问题,而是伦理问题,即如何作出更好的道德选择的问题。

64、各行各业都有属于自己行业的道德,但总的来说,职业道德最根本的是:不要单纯的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损害公司的利益,违规违法。他就像我们除了法律法规以外,自己给自己定的警戒线,时刻限制我们,不让我们越雷池一步,损害公司或大家的利益。

65、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是不可缺少的。道德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要实现d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离不开人的道德素质力量所迸发的巨大精神动力,换言之,人的道德素质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的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道德的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人的道德素质的社会作用。提出“德者,国家之基也”,“有才无德,其行不远”。德乃做人之首,道德是文化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66、    总之,核心素养中的道德修养是学校育人目标的具体呈现,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课程中要始终坚持这一理念,立足道德品质这一基点,不断探索实践,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

67、损人利己——这种人是害群之马,根本谈不上修养。他们为了达到自利的目的,不择手段,使用欺诈和损害众生的手段,或者从事杀害动物职业。

68、舍己利人——舍己不以为苦,利人永不疲劳。牺牲自己,帮助别人,这是菩萨的风范,是难能可贵的。

69、帕特里克·布朗博士是素食主义者,很久以前,他出于自己的道德理由放弃了肉食。

70、我们思修法基中学过横向四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从今年的考研来说,从分析题命题角度来说,个人品德应该是今年最重要的一个知识。

71、社会工作源于西方,由于文化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双重影响,早期社会工作倾向于将受助者贫困归因于个人道德不良与社会功能缺损的结果,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出发点基本上是将它们与道德立场和个人主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基于此,社会工作实践的早期出发点就是社工试图将个人问题的社会病理诊断与干预处方结合起来,通过以个人行为治疗与家庭关系协调为基础的社会工作实践来不断提升助人行为的科学性。随着社会变迁、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与专业体系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发展也逐步由个人关怀向社会干预转向,在大规模的社会问题的影响下,专业人员和社会服务组织开始意识到,社会干预应将个人处境与社会环境及制度变迁联系起来考虑

72、在我国,除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外,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先后出台了诸多对教师进行道德约束的规章制度。如教育部在2015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推动各地落实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等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出台了地方性的师德规范,各级各类学校也按照这些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守则、规范、要求、办法或纪律等。就笔者研究的情况来看,这些制度与规定高度一致地体现了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个方面的要求。在数量上,除了40%的规范涉及“终身学习”表述最少外,涉及其余五个方面的要求都达80%以上,最多表述的是“关爱学生”,超过90%。

73、市场经济是靠人来建设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没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和规范的社会经济秩序,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发展。 道德素质的提高将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赛,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的竞争,同时也是国家之间精神力量的较量,民族精神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和道德风貌的竞争。

74、穷人和富人没有在一个社会中,看起来在一起,差别还是很大的,道德标准,双重标准,道德是约束别人的,不是约束自己的,道德批判请从本身批判,不要搞形而上学的批判。

75、  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人的立身基础,没有这一点,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

76、    唐凯麟教授在哲学伦理学领域的研究很有造诣,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上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形成了一个体系。他认为社会实践着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逻辑起点,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完善化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题。他把道德伦理学研究与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重整和优化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现实作用。他进行世纪之交的伦理省思,对20世纪中国三大伦理思潮加以评析,从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相互对撞、冲突与斗争中,认识其理论得失及现实走势,理清跨世纪伦理学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契机,以更好的发挥伦理学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导向作用。他重温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髓,反复论证了为人民服务就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他指出:为人民服务是道德中心问题的科学解决,是区分社会主义道德和一切非社会主义道德的分水岭。为人民服务又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灵魂,是推动社会主义道德诸原则规范由“应然”转化为“实然”的价值动因。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价值中介和精神基础,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价值规范和定向定位机制,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有序健康地发展。

77、   首先,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设置实践活动,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老师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提升自我道德修养的认同感。例如组织自由讨论活动、辩论活动和发表见解活动等,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创造出更多师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逐渐强化道德修养认同感和思维能力

78、为人热情,但要防范被他人伤害。人与人的交往,是以平等为前提的,如果在别人谋划伤害你的同时,你还在热情地与他交往,这就是愚钝。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制止住他人的伤害行为,然后再与其交往,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79、(5)培养和锻炼根据善恶观、道德知识和社会规范和引导在不同情境下进行道德判断、评价和选择的能力。这个阶段的任务主要不是讲授,而是营造情境和创造条件,使受教育者在复杂的情况下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评价和选择。

80、不损人、只利己——这是修养最起码的工夫。又可分为两类:

81、第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8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道德精英不同于我国一直以来所推崇和宣传的“道德模范”。“道德模范”大多是优秀的道德常人,他们与其他人的区别只在于他们更忠实地接受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引导,而不是因为他们在道德水平上达到了智慧的层次。道德精英则不同,他们具有“道德模范”所不具有或不充分具有的道德反思、批判能力,以及相应的道德洞察力和构建力,因而有可能会在骨子里突破一些社会的道德常规。就是说,道德精英可能不是“道德模范”。对于道德教育来说,所需要着力打造的是道德精英而不是“道德模范”,至于一个社会需要树立什么样的道德模范则是另一回事。

83、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84、随着生产力提高,私有财产产生,人们为了保护各自的财产,实行男松女严的家庭婚姻制度,关于两性关系的道德标准也随之男松女严。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莎士比亚浪漫诗句(42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