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句的作用(34句精选句子)
拟人句的作用
1、宁静的夜晚里,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2、分析:该句运用拟人手法,将小鸟拟人化,原本的鸟叫被写成了如人一般在唱歌,生动形象地描写除了鸟儿叫声的悦耳动听,从中也表达了作者对鸟儿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拟人句的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可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拟人句有哪些作用拟人句的好处是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还能强调对这一事物的喜爱之情。
4、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着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5、对偶是通过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对偶产生于汉朝,汉赋盛行的时候,对偶这种句式也慢慢流行起来。
6、在文章中,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叫作借代,被替代的事物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7、有这样一道语言综合应用题:“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的内容或抒发你的情感。”一说生动形象,从修辞角度来看,肯定有两个办法可以用:一个是拟人修辞,一个是比喻修辞。如果用拟人的话,就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中的任一样即可。
8、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9、除以上三种拟人运用形式之外,有些文章(如童话、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知识小品等),也可以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如:《快乐的狮子》、《手指》、《白鹅》。
10、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11、拟人就是给本来没有思想情感的事物,赋予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使它更为生动形象、亲切感人。拟人和比喻是所有修辞手法里面最古老的两个。它们最初不称为比喻、拟人,而是称为“比”,就是《诗经》里边的赋、比、兴中的“比”。后来演变成了比拟。
12、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13、运用拟人的手法必须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也就是说:作者对事物必须要有真实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才可以运用拟人手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比拟自然、逼真、感人;否则就不要用,生拉硬扯,无情“挤”情,反而会给人矫揉造作之感。
14、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15、比喻句的最大作用就是让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例如中、高考高频作家毕淑敏的文章,语言很优美,主要就是因为毕淑敏喜欢在自己的文章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6、一般来说,拟人句的运用形式分为三种,分别是把动物拟人化,把植物拟人化,把事物拟人化。需要注意的是,拟人句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否则就不是拟人句了。还有就是不能和童话故事混淆,例如,叶子妹妹,月亮公公等,并不是拟人句,而是想象。
17、今天,太阳好害羞,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迟迟不肯露面。
18、排比句通常用来抒情或说理,以便在抒情或说理过程中使得语言更有感染力,表述更加充分。排比最早应用在古代的政论文上,抒发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19、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20、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21、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22、拟人句可以让作者试图描述的事物具有更鲜明的特征,可以突出作者试图强调的事物特点。拟人句还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还能强调对这一事物的喜爱之情。
23、如: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它们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24、拟人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但是拟人句中一般不能出现比喻词,否则就变成比喻句了。动物、植物以及一般的事物都可以用拟人的手法去写。比如,小鸟在树林里欢快的唱歌,这里把小鸟的叫声用拟人化的手法比作人的歌声,是把动物人格化。
25、②喻体要能给人带来美感,不能说“瀑布像挂面一样,直直地挂在山前”,可以说“瀑布像是一面用珠玉做成的帘子”。后一句所选的事物比第一句更能给人带来美感。
26、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才华出众。) C.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暖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开头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 D.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一共用了两个比喻,名为咏柳,实为咏春。)
27、不仅能够增添特有的情味,而且能把事物写得神行毕现、栩栩如生,又能很好地抒发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28、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
29、拟人(Personification)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做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30、拟人句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还能强调对这一事物的喜爱之情。
31、风是调皮的,一会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舞蹈。
32、黄保余:笔名南山空同,语文教育专家、传统文化学者、超级畅销书作者、作家。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文化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少年作家班副主任。后创办黄保余语文。并将教学讲义出版,他的教学讲义变成教辅图书出版后,每本教辅书都畅销十万册以上,其中《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一书多年位列当当网教辅书销畅榜年度第一名。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品牌教辅导top榜。
33、判定一个句子是不是拟人句,主要看在句子中是否给这一事物赋予了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只要有其中之就可判定为拟人句。